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6年6月在胶州湾北部扩区,2008年5月开工建设胶州湾北部园区。青岛高新区坚持高技术、无污染、低能耗、有特色的产业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已现雏形,已聚集了一批全球知名企业的高端项目。3年前的盐田荒滩如今波清水碧、路网纵横,高端产业发展框架展露雏形,一座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正在胶州湾底悄然崛起。
跻身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视野,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契机,青岛国家高新区正学习全球生态科技新城和创新湾区成长发育的成功典范,以独有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吸引全球高端科技研发元素的目光。园区内汇集了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青岛国家高新区高性能计算中心、青岛国际科技合作园等一批高端研发要素和技术孵化机构,成为周边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区域。
吸引高端科研元素的目光
2009年6月,青岛国家高新区与中国海洋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建设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包括高品质的产学研基地、产业化项目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等5个基地,建设1个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共建一批开放实验室和技术中心。
2011年7月青岛高新区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分别签定了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软件研究所青岛研发基地共建协议。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已完成4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建设,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基地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中科院在青岛高新区已设立5家科研产业化基地以及1个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新注册了6家产业化公司,中科院青岛创新产业园发展蓝图已经构成,必将成为高新区建立区域创新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此外,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一期14.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高新区,已引进7个研发中心项目和7家高科技企业;引进山东海洋仪器仪表设备产业基地和中船重工710研究所海洋装备产业化基地取得积极进展。
围绕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引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局面在高新区日渐显现。
追求高技术产业发展特色
依托青岛产业的外向型特征,实施全球化品牌营销策略,坚持高技术、无污染、低能耗、有特色的产业导向,集中政策资源,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3+1”产业体系,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研发总部进入。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形成青岛科技创新的“枢纽”,建立青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空间发展上,对应产业创新内涵,依托盐田整治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网络和集中的科技创新核心区,以集约化推动生态化。
同时,青岛国家高新区坚持高标准整体开发建设,以高端专业园区提供高品质专业服务,实现创新元素系统集成,加速成长,已规划建设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中欧生态科技园、专业软件园、阳光新媒体产业园。目前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已基本完成环境重塑,具备了承接高端产业落地发展、助力企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在宏观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蓝色经济产业。
3年多时间,青岛国家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已经吸引了270多个优质项目近650多亿元投资落户,聚集了台湾冠捷科技集团、香港世贸集团、美国TRW集团、韩国LED晶片检测设备、美国PARKER、意大利EPTA、法国法维莱、中国北车集团、中国重汽集团、海信集团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的高端项目,LED蓝宝石衬底晶片、3G通讯基站天线、心脏支架、干细胞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正在青岛国家高新区发展壮大。
建设数字化园区的典范
紧跟全球科技园区成功典范,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数字化园区“12345”建设,其中“1”是指统一网络门户系统;“2”是指园区高速宽带网和无线网;“3”是指运营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4”是指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内部政务、创新创业、公众与社区和园区公共服务等四大类服务;“5”是指创业大厦网业分离示范工程、创业大厦建筑智能化示范工程、中央智力岛无线覆盖示范工程、SaaS(Software-as-a-service)服务平台示范工程、高性能计算公共技术平台(云计算)示范工程。通过实施数字化园区建设,推动青岛国家高新区数字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将青岛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中国数字化园区的样板,全面实现园区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和社区生活的高度数字化。
目前,青岛国家高新区已经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连续两年跻身前十位,成为山东半岛乃至环渤海区域快速成长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区域。
跻身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视野,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契机,青岛国家高新区正学习全球生态科技新城和创新湾区成长发育的成功典范,以独有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吸引全球高端科技研发元素的目光。园区内汇集了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青岛国家高新区高性能计算中心、青岛国际科技合作园等一批高端研发要素和技术孵化机构,成为周边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区域。
吸引高端科研元素的目光
2009年6月,青岛国家高新区与中国海洋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建设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包括高品质的产学研基地、产业化项目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等5个基地,建设1个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共建一批开放实验室和技术中心。
2011年7月青岛高新区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分别签定了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软件研究所青岛研发基地共建协议。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已完成4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建设,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基地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中科院在青岛高新区已设立5家科研产业化基地以及1个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新注册了6家产业化公司,中科院青岛创新产业园发展蓝图已经构成,必将成为高新区建立区域创新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此外,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一期14.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高新区,已引进7个研发中心项目和7家高科技企业;引进山东海洋仪器仪表设备产业基地和中船重工710研究所海洋装备产业化基地取得积极进展。
围绕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引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局面在高新区日渐显现。
追求高技术产业发展特色
依托青岛产业的外向型特征,实施全球化品牌营销策略,坚持高技术、无污染、低能耗、有特色的产业导向,集中政策资源,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3+1”产业体系,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研发总部进入。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形成青岛科技创新的“枢纽”,建立青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空间发展上,对应产业创新内涵,依托盐田整治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网络和集中的科技创新核心区,以集约化推动生态化。
同时,青岛国家高新区坚持高标准整体开发建设,以高端专业园区提供高品质专业服务,实现创新元素系统集成,加速成长,已规划建设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中欧生态科技园、专业软件园、阳光新媒体产业园。目前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已基本完成环境重塑,具备了承接高端产业落地发展、助力企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在宏观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蓝色经济产业。
3年多时间,青岛国家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已经吸引了270多个优质项目近650多亿元投资落户,聚集了台湾冠捷科技集团、香港世贸集团、美国TRW集团、韩国LED晶片检测设备、美国PARKER、意大利EPTA、法国法维莱、中国北车集团、中国重汽集团、海信集团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的高端项目,LED蓝宝石衬底晶片、3G通讯基站天线、心脏支架、干细胞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正在青岛国家高新区发展壮大。
建设数字化园区的典范
紧跟全球科技园区成功典范,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数字化园区“12345”建设,其中“1”是指统一网络门户系统;“2”是指园区高速宽带网和无线网;“3”是指运营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4”是指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内部政务、创新创业、公众与社区和园区公共服务等四大类服务;“5”是指创业大厦网业分离示范工程、创业大厦建筑智能化示范工程、中央智力岛无线覆盖示范工程、SaaS(Software-as-a-service)服务平台示范工程、高性能计算公共技术平台(云计算)示范工程。通过实施数字化园区建设,推动青岛国家高新区数字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将青岛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中国数字化园区的样板,全面实现园区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和社区生活的高度数字化。
目前,青岛国家高新区已经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连续两年跻身前十位,成为山东半岛乃至环渤海区域快速成长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