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力作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r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互促。《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9月)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团队“四川农村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改革研究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书通过对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和乐山市沙湾区两个县域农村教育现代化实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下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实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纵览全书,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成果富有指导性。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彰显其创新生命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基于主体结构理性视角,结合对三大国际组织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透视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认为制订农村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应把握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的关系、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的关系、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关系,并构建了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62个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对农村政府、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公民等的职责功能定量描述,把握住了农村县域城乡教育差距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主要矛盾。可以说,该书提出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指标体系,填补了农村教育现代化定量研究空白,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对于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二、观点富有创见性。该书以四川两个山区县域为农村教育现代化实证研究案例,创新性地提出内生型与外生型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模式新论点,运用比较法认为内生型的优势比外生型突出。该书还对推进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高质量的观点,如认为沙湾区教育现代化推进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层次分明的制度体系,汶川县教育现代化推进体现了灾后教育重建和民族地区教育特点,教育现代化对农村乡土文化、历史传统有着承续价值,教育对农村现代化有着支撑价值等。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不能脱离县域教育发展的实际。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化复杂为简单,运用归纳方法对内生型与外生型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模式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概括、归纳,并在分析中看到了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在两个县域的具体实践中,更多看到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农民作为受益者被动地参与教育现代化进程。这些充分说明作者有着直面问题的勇气,而这些问题本身对农村教育现代化各方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此外,该书还基于未来学理论理性探讨了农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之路,对“农村教育会不会消亡”、“农村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农村教育独特优势”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理性判断,提出农村教育现代化未来应走服务“三农”之路。这些观点对推进“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促进价值,有助于农村各方坚定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信心。
  三、实践富有成效性。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推进工作、提升水平、促进发展,《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提出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指标体系在四川省沙湾区与汶川县得到了广泛运用,指导着两个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目前沙湾区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实现度达80.6%,汶川县全面达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走出了一条地震灾后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显著的教育发展成果无疑证明了该书的实践指导价值,说明该书从主体结构理论视角透析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关系,提出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与突出的实践效果。对于当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农村政府、教师、农民而言,可望从中获得更多启示。
  四、语言富有平实性。该书打破了惯常的枯燥理论分析,而是以四川两个普通的山区县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实践为样例,进行生动鲜活的实践描述,把一个比较晦涩难懂的主体性理论解读,寓于平实而又生动的具体实践分析之中,实现了理性叙述与样例叙事有机统一,学术研究与现实实践有机统整,显示出作者对农村教育现代化等问题的精准把握。它既给人们以理性思维上的启迪,又给以具体实践上的启发,语言平实生动,分析生动具体,非常适合农村的政府官员、学校教师、普通公民等广大人群阅读,能够满足农村教育现代化各方主体的需要,是一本易于阅读、可读性强的好书。
  当然,该书仅对西部山区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对象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怎样调动农村公民投身于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与积极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之,读罢该书,给我们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实践特征鲜明,很好地体现了“研究——实践——研究——实践”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是理论融入实践的成果范例,堪称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实践研究少有的创新力作。
  (作者系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一门不成熟的生存智慧之学。文化生态学以“人”的存在为基点,阐发文化生态的哲学;以人、文化、和谐等概念的内涵、外延阐发文化生态的逻辑关系;以生存-转换与转换-生存为轴心阐发文化生态的动态发展;以稳态延伸—文化制衡—关系耦合—本土发展阐发文化生态的运行之道。《文化生态学》①构建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为教育生态学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态概
期刊
一直以来,我国非常注重民族舞蹈的教育教学,它不但是国家培养新时代优秀舞蹈教学人才的根基,也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方式。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推动民族舞蹈教学课程模式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舞蹈教学中以“身体灵动”为核心,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影响着一个人的成绩和水平,而且具有激励作用,使学生将身体的灵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能够自主地进行全面思考。  《民族舞蹈技能训练之教学模式研究》一
期刊
摘要: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一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就业服务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均有显著影响;“提供就业信息”、“ 促进人职匹配”、“职业指导与培训”和“制定就业创业政策法规”四个因素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均呈正相关;就业服务体制越完善,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服务体制的认可度就越高,其获得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就业质量也越高;当前大学毕业生对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满意度不
期刊
摘要: 通过对云南省3 51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77位高中教师和27位家长的访谈,笔者分析了彝、白、哈尼、傣、纳西族各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结果显示:(1)五个少数民族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总量和质量均存在差异,纳西族和白族占有明显优势,而傣族、彝族、哈尼族则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尤以哈尼族最甚;并且,院校层次越高,这种差异越明显。究其原因,在于社会阶层和族群文化这二者相互交织的影响,
期刊
摘要: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法两国办学自主权改革中最具历史意义的4个经典政策文本。在解读各自政策文本特点的基础上,对中法两国办学自主权改革效果差异的原因做了总结,即中国高校自主权改革国家本位的政策范式痕迹自始至终比较明显,责任导向管理模式缺位导致改革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而法国对分权导向的坚持,以及责任导向型理念的管理模式使得改革免于陷入“放收”的怪圈循环。中国办学自主权改革应
期刊
摘要: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已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下的研究往往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用人单位对已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力表现评价、招聘毕业生就业力期望、毕业生就业力准备状况的评价等三个维度,来呈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力的需求的真实状况。研究发现:毕业生基础知识获认可,就业态度亟
期刊
摘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关键问题。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历经十年打造的项目——自由教育与美国承诺(LEAP)就致力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该项目一方面突破传统的学业成功指标,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应予掌握的四项重要学习结果,并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有助于达成重要学习结果的十项教育教学举措。对我国高校而言,明晰作为顶层设计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升学习品质、
期刊
英语的学习应考就仿佛一场战争,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英语课一直是学生的必修课。为了打赢这场英语拉锯战,让硝烟滚滚的英语战场不再令人生畏,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战斗力,另一方面要为学生配备“精良的武器”,才能把握战争的主动权,打胜这场战斗。2014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实训教程》就是这把利器,是学生们学习英语最好的工具,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英语实训,让学生在英语的战争中,所向披靡
期刊
摘要:校园不公平事件极易引发校园群体事件。公平理论忽略了不公平情绪反应、认知评估及行为应对间的序列性应对关系模式及其内在的动态过程。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大学生遭遇校园不公平事件时,在情绪反应、认知评估及行为应对上依次表现出气愤、“不公平是常态”及私下议论等内容。情绪反应对行为应对具有直接激发作用,认知评估起到了抑制、缓冲或增强的作用。随着时间流逝,认知评估显现出去敏感化,但情绪反应变得更敏感。应对校
期刊
摘要:“全天之所能而勿败之,是为善学”的观点出自《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其意是说,学习与教育不是要增加学习者的天资、天性,而是能够将学习者已有的天资、天性或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其不受遮蔽、埋没、浪费,这就是善于学习。学习就是学习者已有天分得到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的过程。换句话说,学习不能在学习天资或潜力之外去做什么,而是对已有天资、天分的充分利用与开发。这一观点与现代心理学“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