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落实初中语文课程的本色教学,就要重视生情,重视文本,重视现实,这样才能冲破应试教学的枷锁,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本色语文”;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31-01
“本色语文”并不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内涵,而是语文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学理念中的“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语文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探讨,进而找出兼容并蓄的教学理念。语文学科的内涵中,“语”的本质认定是一致的,而对“文”的认识有形形色色的看法,这样就会对语文本质的理解产生差异,导致“本色”的解读也会不同。而且笔者发现,最符合语文学科的内涵是判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否能够相互统一。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也认可了上述的内涵界定,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方面来把握语文内涵:1.明确语文的基本属性是把握语文本色的前提;2.课程标准能够指引语文本色的正确方向;3.坚定理念导向方能保留语文本色。笔者认为,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得出以下三点教学策略。
一、重视生情,享受文本初次感受
课堂目标的达成是语文高效教学的充分必要条件,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生情,课堂上教师这边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那边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收效甚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设定“基于文本,重视生情,鼓励学生享受作为文本读者的初次感受”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融入文本世界里,这样一来,学生面对文本时存有的疑惑,可以及时通过更多自主探讨的机会获得解疑,每个学生都会有相应的获得感。以鲁迅的《雪》为例,在文本的开篇,作者写到“暖国的雨”,学生初次阅读就会产生疑惑:“明明是写雪的,为什么要以雨为开头?”对于学生的阅读初体验,我并没有给予学生现成的解说和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初体验去深入阅读文章,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明白作者开头是拿江南的雨来衬托雪花的冰冷,同时也为下文写雪作铺垫,这里还能读出鲁迅先生追求自由、顽强斗争的革命情怀。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产生不同的疑惑进而解决它们,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二、重视文本,提升多元阅读素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教学设备已经被多媒体教学手段取而代之。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忘了文本,要重视文本,感知文本,走进文本,正确地把握文本。比如,在学习《台阶》这一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文本找出表现父亲“不服老”的语句并且阐述理由。李欣同学回答说:“在文中的第22段里,作者在看到父亲的腰闪了以后想帮忙,但是父亲坚持要抬,边抬边用手按着腰,这很明显地反映了父亲不愿承认自己已老的事实。”苏欢同学紧接着说道:“第28段里父亲粗暴地推开作者,并且说道:‘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从结尾的感叹号可以看出父亲认为自己一定能挑动水,表达了父亲浓烈的不服老情感。”只有在文本中,才能细细品读每一个句子蕴含的意思,才能找出文本中更多的空白点和争议点,进而促使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尊重文本,领会思考学以致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内涵界定中的工具性等同于实践性,所以,中学语文教学要秉持“基于现实,面对未来”的理念,帮助学生提高再学习的能力,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经验,培养创造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走进生活,自主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大有裨益。比如,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写道:“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都要学会满足。”我在教学时给学生科普了作者——海伦·凯勒的背景知识,学生听完以后,自动地把这句话与海伦·凯勒的遭遇对应起来,并且脸上都是一副崇拜的神态,他们情不自禁地说道:“她好坚强”“她好伟大”“她的胸襟好宽广”……在阅读完全文后,我让他们把对文章的感受说出来,有的学生说道:“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奉献精神。”还有的学生说:“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依然要不斷努力。”听着学生的心得,我对他们说:“对的,生活中的事情不如意十有八九,关键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襟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语文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是可以付诸生活实践的,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受到更多的启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贯彻语文本色教学,不断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及时参与课堂探讨的环节,积极主动思考,进而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关键词]初中语文;“本色语文”;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31-01
“本色语文”并不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内涵,而是语文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学理念中的“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语文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探讨,进而找出兼容并蓄的教学理念。语文学科的内涵中,“语”的本质认定是一致的,而对“文”的认识有形形色色的看法,这样就会对语文本质的理解产生差异,导致“本色”的解读也会不同。而且笔者发现,最符合语文学科的内涵是判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否能够相互统一。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也认可了上述的内涵界定,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方面来把握语文内涵:1.明确语文的基本属性是把握语文本色的前提;2.课程标准能够指引语文本色的正确方向;3.坚定理念导向方能保留语文本色。笔者认为,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得出以下三点教学策略。
一、重视生情,享受文本初次感受
课堂目标的达成是语文高效教学的充分必要条件,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生情,课堂上教师这边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那边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收效甚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设定“基于文本,重视生情,鼓励学生享受作为文本读者的初次感受”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融入文本世界里,这样一来,学生面对文本时存有的疑惑,可以及时通过更多自主探讨的机会获得解疑,每个学生都会有相应的获得感。以鲁迅的《雪》为例,在文本的开篇,作者写到“暖国的雨”,学生初次阅读就会产生疑惑:“明明是写雪的,为什么要以雨为开头?”对于学生的阅读初体验,我并没有给予学生现成的解说和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初体验去深入阅读文章,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明白作者开头是拿江南的雨来衬托雪花的冰冷,同时也为下文写雪作铺垫,这里还能读出鲁迅先生追求自由、顽强斗争的革命情怀。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产生不同的疑惑进而解决它们,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二、重视文本,提升多元阅读素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教学设备已经被多媒体教学手段取而代之。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忘了文本,要重视文本,感知文本,走进文本,正确地把握文本。比如,在学习《台阶》这一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文本找出表现父亲“不服老”的语句并且阐述理由。李欣同学回答说:“在文中的第22段里,作者在看到父亲的腰闪了以后想帮忙,但是父亲坚持要抬,边抬边用手按着腰,这很明显地反映了父亲不愿承认自己已老的事实。”苏欢同学紧接着说道:“第28段里父亲粗暴地推开作者,并且说道:‘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从结尾的感叹号可以看出父亲认为自己一定能挑动水,表达了父亲浓烈的不服老情感。”只有在文本中,才能细细品读每一个句子蕴含的意思,才能找出文本中更多的空白点和争议点,进而促使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尊重文本,领会思考学以致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内涵界定中的工具性等同于实践性,所以,中学语文教学要秉持“基于现实,面对未来”的理念,帮助学生提高再学习的能力,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经验,培养创造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走进生活,自主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大有裨益。比如,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写道:“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都要学会满足。”我在教学时给学生科普了作者——海伦·凯勒的背景知识,学生听完以后,自动地把这句话与海伦·凯勒的遭遇对应起来,并且脸上都是一副崇拜的神态,他们情不自禁地说道:“她好坚强”“她好伟大”“她的胸襟好宽广”……在阅读完全文后,我让他们把对文章的感受说出来,有的学生说道:“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奉献精神。”还有的学生说:“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依然要不斷努力。”听着学生的心得,我对他们说:“对的,生活中的事情不如意十有八九,关键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襟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语文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是可以付诸生活实践的,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受到更多的启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贯彻语文本色教学,不断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及时参与课堂探讨的环节,积极主动思考,进而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