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经济竞争的核心,更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和国际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的新概念或新成果。《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造教育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创造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设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欲望。例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预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3/4与5/6的分母一样吗?能否直接比较大小呢?②能将3/4与5/6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吗?应以什么数作为公分母?这样提前引导、指令,使学生亦步亦趋,毫无自主探索的权利可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教师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那么学生的思考策略就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①化成小数比较;②用折纸比较;③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④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⑤借助1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上,有了一次探索的成功。
二、树立创新意识,创设学习情境
创新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一个人能否有所创新,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有无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否强烈。长期以来,因受旧观念的影响,一提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提并论,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必须破除陈旧观念,建立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从课堂教学做起,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思考,从学生死记硬背转为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面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课堂提问是双向活动,它既有老师的提问,又有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传统教学往往是单向式的提问,教师设计一大堆问题,学生只要把老师的问题解决掉,学生就算完全学懂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机械式的教学。为了打破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提问空间。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外时间,学生都会向我提出许多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无论质量与否,我都合理地作出评价,决不损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对学生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一份欣喜。
四、尝试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教师可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生的思考策略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①化成小数比较;②用折纸比较;③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④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⑤借助1进行比较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
五、适当增添百科知识
课本知识通常较为单一和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题效果和感觉,不定时添加或插入适当并相关的百科知识以达到缓解课题紧张学习氛围,增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授课前可选用世界名曲调节学习气氛,是学生心旷神怡或产生新鲜感,便于在后期的授课中提高学习效率;或者向学生展示相关百科卡片,或就当是环境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可以不同程度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其喜欢授课环境,增进授课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地启发、引导、训练,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的欲望,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去,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士更.创新性学习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2] 魏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心得[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的新概念或新成果。《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造教育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创造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设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欲望。例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预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3/4与5/6的分母一样吗?能否直接比较大小呢?②能将3/4与5/6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吗?应以什么数作为公分母?这样提前引导、指令,使学生亦步亦趋,毫无自主探索的权利可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教师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那么学生的思考策略就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①化成小数比较;②用折纸比较;③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④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⑤借助1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上,有了一次探索的成功。
二、树立创新意识,创设学习情境
创新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一个人能否有所创新,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有无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否强烈。长期以来,因受旧观念的影响,一提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提并论,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必须破除陈旧观念,建立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从课堂教学做起,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思考,从学生死记硬背转为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面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课堂提问是双向活动,它既有老师的提问,又有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传统教学往往是单向式的提问,教师设计一大堆问题,学生只要把老师的问题解决掉,学生就算完全学懂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机械式的教学。为了打破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提问空间。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外时间,学生都会向我提出许多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无论质量与否,我都合理地作出评价,决不损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对学生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一份欣喜。
四、尝试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教师可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生的思考策略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①化成小数比较;②用折纸比较;③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④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⑤借助1进行比较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
五、适当增添百科知识
课本知识通常较为单一和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题效果和感觉,不定时添加或插入适当并相关的百科知识以达到缓解课题紧张学习氛围,增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授课前可选用世界名曲调节学习气氛,是学生心旷神怡或产生新鲜感,便于在后期的授课中提高学习效率;或者向学生展示相关百科卡片,或就当是环境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可以不同程度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其喜欢授课环境,增进授课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地启发、引导、训练,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的欲望,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去,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士更.创新性学习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2] 魏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心得[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