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外泛读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重大深远,然而当前高中生的阅读状况却离课程标准相距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重视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努力建立学生阅读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泛读 兴趣 良性循环 词汇量 窄式阅读
Brief talk about building a beneficial cycle in students’ reading
Zhao Shengrong
【Abstract】Extracurricular extensive reading has a very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but the problem is that present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is far away from the course standard. To solve that problem, the writer think that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habit and reading interest and should try to establish a beneficial cycle of students’ reading in teaching.
【Keywords】Extensive reading Interest Beneficial cycle Quantity of vocabulary Narrow-type reading
自从有了英语教学,对阅读的重视就从未停止过。我国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方面对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材料范围和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且专门对课外阅读量的字数有了明确规定:高中毕业生要达到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可是,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宝成和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鄢家利副教授于2007年对我国东部和西部7所中学的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严重短缺,阅读量小,阅读习惯和方法有待改进(2007,45)。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局限于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想而知,老师和学生均离课标的要求有较大距离。
所以,笔者认为应重视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努力建立学生阅读的良性循环。
Nuttall(1982)提出,外语学习者在阅读时常常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如图1所示):

为了摆脱恶性循环的困扰,外语学习者就必须打破这个导致恶性循环的“循环链”,重新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如图2所示)。

从两图中可以看出,阅读乐趣与阅读数量是通向该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四个环节中,只有把学生的“Doesn’t enjoy reading”转化成“Enjoy reading”,学生才有可能从阅读的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通过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笔者认为要建立学生阅读中的良性循环,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沈正南,2005。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英国语言学家德尔涅伊在对动机的研究中提出:“motiv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1. why people decide to do something; 2 how long they are willing to sustain the activity; 3.how hard they are going to pursue it.”(2005,8)(动机决定了1.人们为什么要做某事;2.他们能持续多久;3.他们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其中的第2、3点可以说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阅读量跟不上。缺乏兴趣导致的动机缺失或强度不够让学生从读得被动,到读得辛苦,到最后就读得厌倦,最终形成了Nuttall提出的恶性循环中的“doesn’t enjoy reading”,自然就读不下去了。所以大家都不得不承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毋庸置疑,兴趣对阅读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宏观来说,应设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很难想象一个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的人会对英语课外阅读感兴趣。所以,在校园里,教室里,我们可以贴一些英语谚语,或者在校园里的植物上挂一些有中英文的标识,营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或安排一定的课外时间,设立“English corner”,让学生在课外有一个场所可以来实践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或搞一些英语歌曲比赛或演讲比赛等。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自然有了英语阅读的兴趣了。
其次,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英语阅读成为一种需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学生既有了一定的可以指导他们行为的理性思维,又在坚持阅读所需要的毅力和固定的学习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作为教师,应先让学生清楚认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能有计划地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在此过程中更要有效地引导他们,并持之以恒地予以适当的检测和监督,促使学生能进行坚持不懈的阅读。
另外,在英语阅读课上,要尽量运用惊异(surprise)、悬念(suspension)、满足(satisfaction)“三S”心理控制法,让学生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有丰富而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功欲。教师尤其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些成就感(sense of achievement)。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求知欲是使学生想读下去的最重要的前提,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基本的条件,而成就感则可以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注意这几个方面。因为,有了课堂上的愉快阅读,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有着良好的期望值,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展开阅读。
此外,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不可少的条件。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喜欢上一个教师,也往往喜欢上他的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我们应该把它变成培养学生兴趣的助力而非阻力。
2.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开展好每个单元的“窄式阅读”。词汇于阅读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许多学生读不下去就是因为读不懂,读不懂则是因为生词过于密集。没有相应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谈。如果说阅读是走路,那词汇量则无疑是双腿。所以,帮助学生多记词汇是首要任务。当然,没有比用词汇来学会词汇更好的方法了,可是在词汇的原始积累阶段,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讲解一些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并应指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章兼中教授(1986)认为:“刚刚完整地记忆所学材料后再继续用50%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记忆能获得最佳效果。就是说,刚刚能完整地记住的时间或次数定为100%,再继续用50%的时间或次数去记忆,效果最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一点对词汇的巩固也适用,应积极提倡。
另外,笔者还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用好每个单元的三篇文章,充分发挥“窄式阅读”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词汇量。Krashen(1981)提出了的“窄式阅读”(narrow reading),指的是阅读关于同一话题的若干篇文章。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随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一话题的逐渐了解,背景知识的积累会使读者相对容易地理解相关话题的文章。而且,由于有相当一部分词汇频繁出现在同一话题的文章里,这种阅读方法便于读者熟悉掌握相关的词汇,也大大缓解了学习者阅读真实材料时词汇量不足的压力。
多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地区一直使用的是人教版的SEFC教材,其编写吸取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是以话题为主要脉络来编写的,特别适合开展“窄式阅读”。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资源,在教学中,①应尽量读完一个单元内的每一篇文章。据悉,许多同行认为书后练习册上的文章太长,或难度太大,或为了进度所以回避不读,笔者认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书后练习册上的文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每一个话题,使学生阅读到同一话题里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频繁接触新词汇的机会,也加强了所学词汇的记忆。至于怎么读,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来决定,并布置难易程度相宜的任务。②教师不妨调整一下三篇文章的阅读顺序,先从简单易懂、生词少的文章读起,然后配合核心单词和词组的学习,再读含有常用词汇,出现频率高的词汇的文章,以此来巩固已学词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话题的阅读,逐步达到词汇辨认自动化。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地区长年订阅“英语周报”,许多教师只用上面的试题和讲解,而忽略了指导学生读每期第一版的短文,这些文章生动地道,读后任务简单,更重要的是和该单元话题相关,可以又一次帮助学生“锻炼一下双腿”,放着不用,实在可惜。笔者觉得这些文章易的可放在课本前,难的可用在课本后,万一时间不够也要布置成家庭作业。
总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使学生想读、能读,并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加强管理与指导。倘若能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而“乐”在其中,课外阅读这一大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鄢家利、韩宝成.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教育导刊》.2007.12.上半月:45~46
3 沈正南.“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第2期
4 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5 张正东.谈谈怎样教外语[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1.3,4
6 Krashen, S. (1989). 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3(4): 440~464
7 Nuttall, C. (198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 London: Heineman
【关键词】泛读 兴趣 良性循环 词汇量 窄式阅读
Brief talk about building a beneficial cycle in students’ reading
Zhao Shengrong
【Abstract】Extracurricular extensive reading has a very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but the problem is that present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is far away from the course standard. To solve that problem, the writer think that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habit and reading interest and should try to establish a beneficial cycle of students’ reading in teaching.
【Keywords】Extensive reading Interest Beneficial cycle Quantity of vocabulary Narrow-type reading
自从有了英语教学,对阅读的重视就从未停止过。我国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方面对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材料范围和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且专门对课外阅读量的字数有了明确规定:高中毕业生要达到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可是,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宝成和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鄢家利副教授于2007年对我国东部和西部7所中学的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严重短缺,阅读量小,阅读习惯和方法有待改进(2007,45)。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局限于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想而知,老师和学生均离课标的要求有较大距离。
所以,笔者认为应重视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努力建立学生阅读的良性循环。
Nuttall(1982)提出,外语学习者在阅读时常常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如图1所示):

为了摆脱恶性循环的困扰,外语学习者就必须打破这个导致恶性循环的“循环链”,重新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如图2所示)。

从两图中可以看出,阅读乐趣与阅读数量是通向该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四个环节中,只有把学生的“Doesn’t enjoy reading”转化成“Enjoy reading”,学生才有可能从阅读的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通过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笔者认为要建立学生阅读中的良性循环,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沈正南,2005。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英国语言学家德尔涅伊在对动机的研究中提出:“motiv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1. why people decide to do something; 2 how long they are willing to sustain the activity; 3.how hard they are going to pursue it.”(2005,8)(动机决定了1.人们为什么要做某事;2.他们能持续多久;3.他们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其中的第2、3点可以说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阅读量跟不上。缺乏兴趣导致的动机缺失或强度不够让学生从读得被动,到读得辛苦,到最后就读得厌倦,最终形成了Nuttall提出的恶性循环中的“doesn’t enjoy reading”,自然就读不下去了。所以大家都不得不承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毋庸置疑,兴趣对阅读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宏观来说,应设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很难想象一个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的人会对英语课外阅读感兴趣。所以,在校园里,教室里,我们可以贴一些英语谚语,或者在校园里的植物上挂一些有中英文的标识,营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或安排一定的课外时间,设立“English corner”,让学生在课外有一个场所可以来实践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或搞一些英语歌曲比赛或演讲比赛等。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自然有了英语阅读的兴趣了。
其次,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英语阅读成为一种需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学生既有了一定的可以指导他们行为的理性思维,又在坚持阅读所需要的毅力和固定的学习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作为教师,应先让学生清楚认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能有计划地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在此过程中更要有效地引导他们,并持之以恒地予以适当的检测和监督,促使学生能进行坚持不懈的阅读。
另外,在英语阅读课上,要尽量运用惊异(surprise)、悬念(suspension)、满足(satisfaction)“三S”心理控制法,让学生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有丰富而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功欲。教师尤其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些成就感(sense of achievement)。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求知欲是使学生想读下去的最重要的前提,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基本的条件,而成就感则可以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注意这几个方面。因为,有了课堂上的愉快阅读,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有着良好的期望值,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展开阅读。
此外,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不可少的条件。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喜欢上一个教师,也往往喜欢上他的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我们应该把它变成培养学生兴趣的助力而非阻力。
2.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开展好每个单元的“窄式阅读”。词汇于阅读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许多学生读不下去就是因为读不懂,读不懂则是因为生词过于密集。没有相应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谈。如果说阅读是走路,那词汇量则无疑是双腿。所以,帮助学生多记词汇是首要任务。当然,没有比用词汇来学会词汇更好的方法了,可是在词汇的原始积累阶段,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讲解一些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并应指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章兼中教授(1986)认为:“刚刚完整地记忆所学材料后再继续用50%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记忆能获得最佳效果。就是说,刚刚能完整地记住的时间或次数定为100%,再继续用50%的时间或次数去记忆,效果最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一点对词汇的巩固也适用,应积极提倡。
另外,笔者还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用好每个单元的三篇文章,充分发挥“窄式阅读”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词汇量。Krashen(1981)提出了的“窄式阅读”(narrow reading),指的是阅读关于同一话题的若干篇文章。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随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一话题的逐渐了解,背景知识的积累会使读者相对容易地理解相关话题的文章。而且,由于有相当一部分词汇频繁出现在同一话题的文章里,这种阅读方法便于读者熟悉掌握相关的词汇,也大大缓解了学习者阅读真实材料时词汇量不足的压力。
多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地区一直使用的是人教版的SEFC教材,其编写吸取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是以话题为主要脉络来编写的,特别适合开展“窄式阅读”。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资源,在教学中,①应尽量读完一个单元内的每一篇文章。据悉,许多同行认为书后练习册上的文章太长,或难度太大,或为了进度所以回避不读,笔者认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书后练习册上的文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每一个话题,使学生阅读到同一话题里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频繁接触新词汇的机会,也加强了所学词汇的记忆。至于怎么读,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来决定,并布置难易程度相宜的任务。②教师不妨调整一下三篇文章的阅读顺序,先从简单易懂、生词少的文章读起,然后配合核心单词和词组的学习,再读含有常用词汇,出现频率高的词汇的文章,以此来巩固已学词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话题的阅读,逐步达到词汇辨认自动化。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地区长年订阅“英语周报”,许多教师只用上面的试题和讲解,而忽略了指导学生读每期第一版的短文,这些文章生动地道,读后任务简单,更重要的是和该单元话题相关,可以又一次帮助学生“锻炼一下双腿”,放着不用,实在可惜。笔者觉得这些文章易的可放在课本前,难的可用在课本后,万一时间不够也要布置成家庭作业。
总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使学生想读、能读,并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加强管理与指导。倘若能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而“乐”在其中,课外阅读这一大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鄢家利、韩宝成.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教育导刊》.2007.12.上半月:45~46
3 沈正南.“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第2期
4 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5 张正东.谈谈怎样教外语[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1.3,4
6 Krashen, S. (1989). 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3(4): 440~464
7 Nuttall, C. (198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 London: Hein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