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198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7个地市8家企业、140余所中高职业院校开展了现代学徒模式第一批试点工作。2018年12月佛山市作为首批试点地市顺利通过试点验收。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现代学徒制佛山模式的试点单位,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历经两年调研论证和三年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职学校“基于公共实训中心‘学校 公共实训中心 企业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文简称“华材范式”),得到验收组的高度认可。这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混合所有制的公共实训中心,创造性实施现代学徒制工作,有效突破了校企合作的利益壁垒。其政校企愿景趋同,利益一致,合作稳固,保障成熟,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推广意义。
   本文结合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现代学徒试点的实践探索,详细论述其实施背景、结构特征及运作方式,总结佛山模式的实践经验,为现代学徒制工作探索实践提供一个可复制推广的范例。
   一、实施背景
   “十二五”时期以来,佛山全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区、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和具有较强岗位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9月,佛山发布《佛山市加强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实施方案(2017—2020年)》,要求强化产业与教育融合,加快构建多层次多类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变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015年,佛山市以“政府引导行业参与区域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任务,向教育部申请现代学徒制试点,成为全国第一批地市级试点单位。佛山市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等多元投入机制,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范式,区域性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在此背景下,佛山华材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共同出资组建佛山华数智造公共实训中心(下文简称公共实训中心),探索研究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校 公共实训中心 企业联合培养”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
   二、“华材范式”探索与实践
   “华材范式”是通过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公共实训中心,以公共实训中心为纽带,连接连结多所院校与上下游企业,实现学徒校企双元培养。学生(徒)经历学生——准学徒——学徒三阶段“双元”培养过程,分别由学校、公共实训中心和合作企业等三方主体分階段实施“双元”交替训教。学徒岗位能力“双元”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公共实训中心坐落于佛山市智能研究院内,由工业机器人基础培训车间、机器人本体制造车间、机器人本体检测车间、机器人典型工艺集成车间等4个生产性实训车间构成,占地4400平方米,实训设备投入总值达1200余万元。公共实训中心“资产、课程、师资、绩效”均为产教研共建单位混合所有,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无缝对接。公共实训中心各方面构成如图2所示。
   “华材范式”已成为现代学徒制佛山模式的范式之一,其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4321”特征:
   1.校、企、院混合所有制办学契合“四方”需求
   公共实训中心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平台,契合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的利益诉求,实现了四方共赢。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获得优质教育资源、高素质劳动者;企业通过针对性在岗培养获得优质员工;学校通过校企融合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学生(徒)通过在岗学习获得就业竞争力。
   2.“华材范式”聚集政、校、企“三方”力量
   佛山市政府把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纳入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市政府年度工作任务、市人才政策项目管理清单,围绕组织保障、资金保障、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为现代学徒制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资产建设公共实训中心,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校企导师、实施教育教学,实现双元招生、双元计划、双元教学、双元管理、双元评价、双证就业。
   3.学生(徒)岗位能力践行“双元”培养
   校企在学徒培养的全过程始终发挥双元主体作用。学校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合作企业定期委派人员到校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岗位能力解读,按学校制度实施管理。在公共实训中心,学生以准学徒身份进入学习,培养通用岗位技术技能和共建企业岗位(群)技术技能,由公共实训中心导师授课和管理。在合作企业联合培养阶段,企业通过双向选择方式招工培养,学徒享受企业正式员工待遇,企业委派岗位骨干采用师带徒方式进行岗位(群)技术技能培养,学校派出专任教师进行理论教学、技术研讨,按企业管理制度协助管理。
其他文献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倡导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是对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培养”模式)的一种改进,该模式有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终极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欧洲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也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它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专家提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应是校长的核心工作。故笔者认为有效促进高职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应是高职内涵建设的核心。  一、概念界定  高职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高职院
技工学校学生作为技工院校学习的主体,因受自身、社会、家庭的影响,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影响高级技工班学生厌学情绪的因素,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五年制高技学生的教学管理中,并通过实践,探析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技工学校学生因受自身、社会、家庭的影响,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很多学生平日作业靠抄袭,甚至迟到、旷课。对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学生,若
为了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产业学院,开展“双主体”育人深度合作。在制度上深化细化,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编校企合作教材,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搭文化载体全方位深入开展“双主体”实践创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新的“双主体”办学模式无论是人才队伍
一、双创背景下我校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的质量与数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描绘了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蓝图[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2]。“双创”一方面是通过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创业公司成长起来从而增加岗位解决就业[10],另一方面,鼓励人人创业、草根
2010 年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建立特色化课程体系,鼓励学校在国家课程方案指导下根据自身定位和本地实际,多角度入手,规划符合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发展学校办学特色。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进行思政教育,既要坚持思政课堂的主阵地,又要拓宽社会课堂“大思政课”的主渠道;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坚持思政育人的政治高度  1.明确思政课程性质与任务  第一,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项目教学法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完整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项目的完成,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项目教学的关键是创设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一般为8~15分钟,是只讲授一到两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围绕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精炼、目标明确、重复学习、灵活自主等特点。二、中职汽修专业教育手段现状  大多数汽修专业的学生都是中考的失利者,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自我管理能力差,这些问题都会
一、前言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人们社会化学习的重要指引者,担负着塑造人的光荣使命。唐代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基本上概括了为师者的基本使命和重要职责,为千百年来主流社会所认可和推崇。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教育事业,并对师德建设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他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