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TEN在人类肿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血管形成、侵袭和转移的主要调节因子,肿瘤抑制因子PTEN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的作用,在许多人类肿瘤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都有VEGF和PTEN的参与,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直接调节或通过多种信号途径间接调节,这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Aerie制药公司公布奈他地尔(netarsudil)滴眼液Ⅲ期临床试验的6个月安全性和疗效达标的头条结果.Ⅲ期临床Rocket 4试验总入选700名青光眼患者,为0.02%奈他地尔滴眼液1次/日与
期刊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9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施行普通的病房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反应 ,其降解反应由乙酰水解酶催化。目前已分离到血浆型和细胞型两种类型PAF乙酰水解酶。血浆型酶的含量改变与多种疾病状态有关 ,
骨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临床上骨转移大多为溶骨性转移,乳腺癌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基质细胞共同参与这一病理过程.这些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骨转移启动和发展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治疗骨转移新的靶点。
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投入临床应用已经4年,目前飞秒激光主要应用于手术的三个关键步骤:环形撕囊、晶状体核劈开和角膜切口.近年来研究者的目光越来越多聚焦在它的安全性及新的应用上来,如飞秒激光与传统超声乳化对比,术后角膜内皮丢失及角膜厚度的改变,术后房闪、视网膜增厚情况等,有学者运用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植入成年人BIL (bag-in-the-lens)型人工晶状体,或将飞秒激光及纳秒激光手术系统联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尤其在乳腺癌中应用的概况。
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我国ESRD的发病率高达9/10万~10/10万[1],病患人数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ESRD患者的主要
期刊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ty,PCO)是白内障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主要 是由囊膜下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n epithelial cell,LEC)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ehymal transition,EMT)形成纤维性PCO造成的.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
SP2 7是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的重要成员之一 ,研究发现它在心肌缺血保护中具有一定作用 ,本文简述HSP2 7的生物学特性、对心肌缺血保护的作用及HSP2 7磷酸化对其作用发挥的影
眼底自发荧光是一种可以反映脂褐质和黑色素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脉络膜分布情况的无创成像技术.短波长自发荧光和近红外自发荧光成像方法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痣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色素变性、氯喹视网膜病变、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