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公司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建立并不断完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现场持续改进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逐步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全员关注创新、参与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但不论是创新机制、创新成果、技术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项目系统化、产业化不够,创造性成果水平较低;二是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对技术路线、方案的认识摸索时间较长,创新工作的效率较低,投入产出回报期较长;三是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足,“有想法、缺方法”,虽人数较多,但创新成果甚少。年申请专利数与兄弟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难以支撑公司战略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因此,推广应用创新方法不仅是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探索产业创新发展规律,构建系统创新机制,提升马钢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二
马钢选择以TRIZ理论导入培训为切入点,以“安徽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为契机,以“TRIZ理论”导入培训为切入点,以“本土化”推广应用模式探索、“本土化”培训师与创新工程师团队建设、“本土化”应用案例打造为重点,坚持面向技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技师,持续开展“TRIZ理论”普及培训、知识培训和应用实践,不断提升企业员工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系统创新能力和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探索具有马钢特色的TRIZ理论推广应用模式,简称:三面向、三本土、三提升。
根据TRIZ理论推广应用的特点,并结合马钢实际,在导入的初期,分“宣传发动、分类试点、应用推广总结固化”四个阶段进行。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不断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以期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飞跃。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实践与持续改进,在分类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已基本形成“五层三类”分类分层导入模式(见图1所示)。
一是普及宣贯。重点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学习了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推广应用价值及推广策略。
二是知识培训。重点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技师,通过脱产面授、马钢在线学习平台等,学习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方法工具及典型应用案例,激发创新热情,培养问题意识,为推广应用做思想和知识储备。
三是应用培训。重点面向技术骨干,采取带题学习和课题咨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仅全面地学习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方法工具,还学习工业工程、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过程管控技术方法,为培养本土化创新工程师奠定基础。四年多来,开展导入培训情况详见表1所示。
针对技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技师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特点,马钢实施差异化的推广应用策略。
对以各单位技术研发骨干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人员,采用“问题导向、课题咨询、分段推进、重在专利”的推广应用策略。在培训师和咨询师的帮助下完成自带的课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和专利申报意向。
对以现场工程师和技师为主体的现场改善人员,采用“问题导向、工学结合、行动学习、重在改善”的推广应用策略。在培训师和咨询师的帮助下完成现场问题改善的合理化建议,结合岗位和作业现场实际进行技术革新活动。
對技术管理类人员则重点关注TRIZ在专利布局和专利规避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提出公司重点产品专利布局和专利规避方案。
三
为了助推创新成果向技术成果、商业成果转化,形成良性的创新创效机制,马钢自2013年起,在TRIZ理论推广应用过程中,分步推进创新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专家助力行动。导入培训结束时,举行“创新方案汇报与答辩会”,组织公司内部行业专家,对每位学员应用创新方法工具提出的概念性创新性解决方案、样机验证计划、专利申报意向进行可行性评审,发挥行业专家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指导与影响作用。
针对学员提出的概念性创新方案,专家结合自己多年来创新实践经验和企业实际,围绕课题选择的实用性、方法工具应用的合理性、解决方案的创新性、方案落地的可行性、成果转化的经济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方案优化建议,指导学员选择相适应的落地途径和方法。
专家组意见和建议均以书面方式反馈至学员所在单位。对创新性较强、对企业降本增效有重要价值的重点创新方案,专家组还专题进行研讨,并向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和学员所在单位推荐立项。
截至目前,共开展专家助力行动11次,评审课题454个,重点推荐创新性解决方案100余项。
2.创新人伙伴行动。目前,马钢已有161名工程技术人员取得国家二级及以上创新工程师资格。为发挥他们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的骨干作用,我们挑选出一批创新意识强、在公司影响力大、乐于从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职工,与初次学习TRIZ理论的学员结为创新伙伴,不仅使新学员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老学员的创新培训能力与创新咨询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1)正确角色定位。作为老学员,在伙伴行动中应扮演好三个角色,创新方法学习的培训师、创新成果产生的催化师、成果转化过程的咨询师。作为新学员主要是创新方法的学习者、创新方法的应用者、创新成果的创造者。
创新人伙伴行动,不仅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的培训模式,更是培训活动的延伸,培训期间和培训结束后,伙伴人都能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2)把握关键流程。创新人伙伴行动包括伙伴人对接、伙伴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创新方案优化、课题跟踪及成果固化等五个阶段。伙伴人的选择一般采用老学员自主选择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人每期限选1~3人,通过会议形式加以明确。实践中我们要求伙伴人重点把握三个环节: 一课题选择。合理的课题选择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我们有意识通过老学员引导新学员:一是选择企业当期最为关注、急需解决的课题;二是在TRIZ理论初学阶段,项目课题选择不宜过大、涉及面不宜过广关键聚焦,逐步深入;三是结合岗位实际和工作实践选择课题,便于进行后期成果验证和成果固化。由于课题引导工作前置,避免了许多培训教学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在初次接触创新方法的时候。
可行性评价。结合专家助力行动,要求伙伴人对创新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反复的论证与优化,提出符合企业实际又经济实用的创新解决方案。
一课题跟踪。课题跟踪是促进培训成果向科技成果和商业成果转化的重要推手。伙伴人(老学员)重要的职责就是对新学员的创新方案落地情况进行跟踪,主要包括:一是课题解决概念性方案的跟踪。通过课题汇报与答辩、方案可行性初审及反馈等形式,促进培训成果的呈现;二是专利申报情况的跟踪。定期了解伙伴人专利申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尽力给予帮助;三是样机验证和方案应用情况跟踪。重点帮助伙伴人落实成果转化的途径与方法。
创新人伙伴行动开展以来,共有38对创新人对接,解决课题26项,提出除创新性解决方案154个。其中,23个创新方案已被企业采纳。
3.雏鹰创新行动。马钢雏鹰行动计划是针对新入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而制定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根据公司人才发展规划,以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为导向,重点关注品德修养、人际交往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的培养,实现雏鹰快速、健康成长。
雏鹰创新行动是马钢雏鹰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入职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我们安排了TRIZ理论的三天脱产学习,重点掌握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方法工具及典型应用案例,激发创新热情,培养问题意识,为雏鹰展翅翱翔奠定素养与能力基础。
4.开展创新竞赛活动。为进一步推动以TRIZ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方法在马钢的推广与应用,适时总结、固化推广应用成果,以赛促学,以赛促转,自2014年以来,公司每年都组织开展了“创新方法应用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和“创效方法应用大赛”活动,对获奖的案例,公司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竞赛发掘典型案例,通过竞赛营造群众性创效的氛围,通过竞赛建立成果转化机制。
竞赛活动内容为本人主持或参与的应用创新方法(TRIZ理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并产生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技术或管理创新案例;案例内容要求真实,叙述简明清晰,内容不得涉及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对参赛的案例,公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创新性、可行性、经济性评审。
四
马钢工艺流程长、工艺路线复杂,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技师人数多、涉及专业面广,加之企业降本增效的压力,单纯依靠外部力量来进行推广与应用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实现自主培训,打造本土化的培训师和创新工程师团队,才能使TRIZ理论落地并开花结果。
为此,马钢将打造本土化的培训师和创新工程师团队作为TRIZ理论推广工作总体目标之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多渠道打造本土化培训师团队。一是选派20名具有专业背景、实践阅历、创新潛质和教学效果良好的专兼职教师,全程参加创新方法应用培训;二是组织该团队参加“钢铁企业科技创新方法应用推广研究”课题研究,考察学习兄弟企业成功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加强对TRIZ理论的学习与理解;三是组织教师参与学员课题演练、课题方案汇报答辩、课题方案跟踪等项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截至目前,已有4名专兼职教师通过国际TRIZ三级认证,14名专兼职教师通过国际TRIZ一级认证,5名专兼职教师通过国家三级创新工程师认证,5名专兼职教师取得国家一级创新培训师资格。
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创新方案落地和专利申报数为外在体现形式,是TRIZ理论推广与应用的生命力所在。
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马钢坚持问题导向,学员围绕企业和岗位实践选择待解决的课题参加导入培训,学习掌握TRIZ方法工具后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用流程驱动(如图2所示)确保解决方案切实转化为技术成果、商业成果,大大提高了推广应用的效率。
截至目前,创新方法应用培训班学员共提出课题(问题)577个,内容涉及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改造、产品质量控制、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工效提升等方方面面;提出创新解决方案3033项、样机验证计划886项、专利申报意向57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报意向215项。
1.在线普及。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TRIZ理论的普及,一方面可营造创新氛围,启发员工创新思维,主动关注、发掘身边待解决的课题,为今后应用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作为技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技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技术语言,为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合理化建议等技术活动扫平交流障碍。
为实现TRIZ理论普及培训,马钢利用《马钢日报》、《马钢培训网》、《马钢在线学习系统(E-learning)》等内部学习平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在线普及”活动,组织专兼职教师自主开发本土化的网络培训课程和教材,面向全体职工开展普及宣贯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分类指导。马钢下属单位众多且单位性质各异,采用单一的推广模式是很难收到应有效果的。实践中我们发挥公司、二级单位、学员自身三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
一是以公司级推广应用为主,鼓励公司各大经营板块内企业自主开展TRIZ理论推广应用工作。如技术中心、矿业公司、工程技术公司等。公司以教育培训中心为以托,在培训师资、教材、本土化案例等方面给予支持;在课题选择、项目咨询、培训方式、成果评价与转化等方面给予指导。
二是重点推进。包括公司“在研项目”的研发骨干,让TRIZ理论走进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公司各单位技术主管、首席技师,用TRIZ理论武装马钢技术带头人;各单位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让TRIZ理论指导公司技术管理工作。
五
经过四年多来的创新实践,TRIZ理论在马钢的推广应用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马钢特色的推广应用模式已基本形成。
一是培育了一支本土化的创新工程师团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历练,一支具有马钢特色的创新工程师团队已见雏形,已有165名学员取得国家创新工程师资格。
二是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已有60余名学员获授权专利1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自2013年起,马钢授权专利数直线上升就是最好的佐证(详见图3),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已逐步成为公司创新成果的孵化器。
三是创新成果已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仅以2015、2016年度评审并获奖的69个典型案例,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体现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可感知的价值。
四是彰显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在2017年的全国质量奖评审中,马钢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得到全国质量奖评审组专家的赞誉。在2016年度全国首届创新方法大赛中,马钢代表队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017年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中,获得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中,获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这些成果和荣誉的取得,不仅展示了马钢人的风采,提升了“马钢品牌”的美誉度,还逐步形成“马钢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特色品牌。
我们坚信,深入总结推广创新方法推广的经验,正确把握创新方法导入策略,建立健全群众性创新创效机制,充分挖掘广大职工创新的潜质,创新方法一定能在马钢生根开花结果。
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公司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建立并不断完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现场持续改进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逐步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全员关注创新、参与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但不论是创新机制、创新成果、技术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项目系统化、产业化不够,创造性成果水平较低;二是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对技术路线、方案的认识摸索时间较长,创新工作的效率较低,投入产出回报期较长;三是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足,“有想法、缺方法”,虽人数较多,但创新成果甚少。年申请专利数与兄弟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难以支撑公司战略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因此,推广应用创新方法不仅是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探索产业创新发展规律,构建系统创新机制,提升马钢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二
马钢选择以TRIZ理论导入培训为切入点,以“安徽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为契机,以“TRIZ理论”导入培训为切入点,以“本土化”推广应用模式探索、“本土化”培训师与创新工程师团队建设、“本土化”应用案例打造为重点,坚持面向技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技师,持续开展“TRIZ理论”普及培训、知识培训和应用实践,不断提升企业员工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系统创新能力和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探索具有马钢特色的TRIZ理论推广应用模式,简称:三面向、三本土、三提升。
根据TRIZ理论推广应用的特点,并结合马钢实际,在导入的初期,分“宣传发动、分类试点、应用推广总结固化”四个阶段进行。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不断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以期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飞跃。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实践与持续改进,在分类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已基本形成“五层三类”分类分层导入模式(见图1所示)。
一是普及宣贯。重点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学习了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推广应用价值及推广策略。
二是知识培训。重点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技师,通过脱产面授、马钢在线学习平台等,学习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方法工具及典型应用案例,激发创新热情,培养问题意识,为推广应用做思想和知识储备。
三是应用培训。重点面向技术骨干,采取带题学习和课题咨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仅全面地学习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方法工具,还学习工业工程、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过程管控技术方法,为培养本土化创新工程师奠定基础。四年多来,开展导入培训情况详见表1所示。
针对技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技师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特点,马钢实施差异化的推广应用策略。
对以各单位技术研发骨干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人员,采用“问题导向、课题咨询、分段推进、重在专利”的推广应用策略。在培训师和咨询师的帮助下完成自带的课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和专利申报意向。
对以现场工程师和技师为主体的现场改善人员,采用“问题导向、工学结合、行动学习、重在改善”的推广应用策略。在培训师和咨询师的帮助下完成现场问题改善的合理化建议,结合岗位和作业现场实际进行技术革新活动。
對技术管理类人员则重点关注TRIZ在专利布局和专利规避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提出公司重点产品专利布局和专利规避方案。
三
为了助推创新成果向技术成果、商业成果转化,形成良性的创新创效机制,马钢自2013年起,在TRIZ理论推广应用过程中,分步推进创新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专家助力行动。导入培训结束时,举行“创新方案汇报与答辩会”,组织公司内部行业专家,对每位学员应用创新方法工具提出的概念性创新性解决方案、样机验证计划、专利申报意向进行可行性评审,发挥行业专家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指导与影响作用。
针对学员提出的概念性创新方案,专家结合自己多年来创新实践经验和企业实际,围绕课题选择的实用性、方法工具应用的合理性、解决方案的创新性、方案落地的可行性、成果转化的经济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方案优化建议,指导学员选择相适应的落地途径和方法。
专家组意见和建议均以书面方式反馈至学员所在单位。对创新性较强、对企业降本增效有重要价值的重点创新方案,专家组还专题进行研讨,并向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和学员所在单位推荐立项。
截至目前,共开展专家助力行动11次,评审课题454个,重点推荐创新性解决方案100余项。
2.创新人伙伴行动。目前,马钢已有161名工程技术人员取得国家二级及以上创新工程师资格。为发挥他们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的骨干作用,我们挑选出一批创新意识强、在公司影响力大、乐于从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职工,与初次学习TRIZ理论的学员结为创新伙伴,不仅使新学员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老学员的创新培训能力与创新咨询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1)正确角色定位。作为老学员,在伙伴行动中应扮演好三个角色,创新方法学习的培训师、创新成果产生的催化师、成果转化过程的咨询师。作为新学员主要是创新方法的学习者、创新方法的应用者、创新成果的创造者。
创新人伙伴行动,不仅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的培训模式,更是培训活动的延伸,培训期间和培训结束后,伙伴人都能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2)把握关键流程。创新人伙伴行动包括伙伴人对接、伙伴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创新方案优化、课题跟踪及成果固化等五个阶段。伙伴人的选择一般采用老学员自主选择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人每期限选1~3人,通过会议形式加以明确。实践中我们要求伙伴人重点把握三个环节: 一课题选择。合理的课题选择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我们有意识通过老学员引导新学员:一是选择企业当期最为关注、急需解决的课题;二是在TRIZ理论初学阶段,项目课题选择不宜过大、涉及面不宜过广关键聚焦,逐步深入;三是结合岗位实际和工作实践选择课题,便于进行后期成果验证和成果固化。由于课题引导工作前置,避免了许多培训教学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在初次接触创新方法的时候。
可行性评价。结合专家助力行动,要求伙伴人对创新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反复的论证与优化,提出符合企业实际又经济实用的创新解决方案。
一课题跟踪。课题跟踪是促进培训成果向科技成果和商业成果转化的重要推手。伙伴人(老学员)重要的职责就是对新学员的创新方案落地情况进行跟踪,主要包括:一是课题解决概念性方案的跟踪。通过课题汇报与答辩、方案可行性初审及反馈等形式,促进培训成果的呈现;二是专利申报情况的跟踪。定期了解伙伴人专利申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尽力给予帮助;三是样机验证和方案应用情况跟踪。重点帮助伙伴人落实成果转化的途径与方法。
创新人伙伴行动开展以来,共有38对创新人对接,解决课题26项,提出除创新性解决方案154个。其中,23个创新方案已被企业采纳。
3.雏鹰创新行动。马钢雏鹰行动计划是针对新入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而制定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根据公司人才发展规划,以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为导向,重点关注品德修养、人际交往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的培养,实现雏鹰快速、健康成长。
雏鹰创新行动是马钢雏鹰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入职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我们安排了TRIZ理论的三天脱产学习,重点掌握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方法工具及典型应用案例,激发创新热情,培养问题意识,为雏鹰展翅翱翔奠定素养与能力基础。
4.开展创新竞赛活动。为进一步推动以TRIZ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方法在马钢的推广与应用,适时总结、固化推广应用成果,以赛促学,以赛促转,自2014年以来,公司每年都组织开展了“创新方法应用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和“创效方法应用大赛”活动,对获奖的案例,公司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竞赛发掘典型案例,通过竞赛营造群众性创效的氛围,通过竞赛建立成果转化机制。
竞赛活动内容为本人主持或参与的应用创新方法(TRIZ理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并产生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技术或管理创新案例;案例内容要求真实,叙述简明清晰,内容不得涉及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对参赛的案例,公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创新性、可行性、经济性评审。
四
马钢工艺流程长、工艺路线复杂,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技师人数多、涉及专业面广,加之企业降本增效的压力,单纯依靠外部力量来进行推广与应用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实现自主培训,打造本土化的培训师和创新工程师团队,才能使TRIZ理论落地并开花结果。
为此,马钢将打造本土化的培训师和创新工程师团队作为TRIZ理论推广工作总体目标之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多渠道打造本土化培训师团队。一是选派20名具有专业背景、实践阅历、创新潛质和教学效果良好的专兼职教师,全程参加创新方法应用培训;二是组织该团队参加“钢铁企业科技创新方法应用推广研究”课题研究,考察学习兄弟企业成功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加强对TRIZ理论的学习与理解;三是组织教师参与学员课题演练、课题方案汇报答辩、课题方案跟踪等项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截至目前,已有4名专兼职教师通过国际TRIZ三级认证,14名专兼职教师通过国际TRIZ一级认证,5名专兼职教师通过国家三级创新工程师认证,5名专兼职教师取得国家一级创新培训师资格。
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创新方案落地和专利申报数为外在体现形式,是TRIZ理论推广与应用的生命力所在。
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马钢坚持问题导向,学员围绕企业和岗位实践选择待解决的课题参加导入培训,学习掌握TRIZ方法工具后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用流程驱动(如图2所示)确保解决方案切实转化为技术成果、商业成果,大大提高了推广应用的效率。
截至目前,创新方法应用培训班学员共提出课题(问题)577个,内容涉及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改造、产品质量控制、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工效提升等方方面面;提出创新解决方案3033项、样机验证计划886项、专利申报意向57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报意向215项。
1.在线普及。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TRIZ理论的普及,一方面可营造创新氛围,启发员工创新思维,主动关注、发掘身边待解决的课题,为今后应用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作为技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技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技术语言,为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合理化建议等技术活动扫平交流障碍。
为实现TRIZ理论普及培训,马钢利用《马钢日报》、《马钢培训网》、《马钢在线学习系统(E-learning)》等内部学习平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在线普及”活动,组织专兼职教师自主开发本土化的网络培训课程和教材,面向全体职工开展普及宣贯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分类指导。马钢下属单位众多且单位性质各异,采用单一的推广模式是很难收到应有效果的。实践中我们发挥公司、二级单位、学员自身三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
一是以公司级推广应用为主,鼓励公司各大经营板块内企业自主开展TRIZ理论推广应用工作。如技术中心、矿业公司、工程技术公司等。公司以教育培训中心为以托,在培训师资、教材、本土化案例等方面给予支持;在课题选择、项目咨询、培训方式、成果评价与转化等方面给予指导。
二是重点推进。包括公司“在研项目”的研发骨干,让TRIZ理论走进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公司各单位技术主管、首席技师,用TRIZ理论武装马钢技术带头人;各单位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让TRIZ理论指导公司技术管理工作。
五
经过四年多来的创新实践,TRIZ理论在马钢的推广应用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马钢特色的推广应用模式已基本形成。
一是培育了一支本土化的创新工程师团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历练,一支具有马钢特色的创新工程师团队已见雏形,已有165名学员取得国家创新工程师资格。
二是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已有60余名学员获授权专利1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自2013年起,马钢授权专利数直线上升就是最好的佐证(详见图3),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已逐步成为公司创新成果的孵化器。
三是创新成果已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仅以2015、2016年度评审并获奖的69个典型案例,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体现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可感知的价值。
四是彰显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在2017年的全国质量奖评审中,马钢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得到全国质量奖评审组专家的赞誉。在2016年度全国首届创新方法大赛中,马钢代表队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017年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中,获得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中,获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这些成果和荣誉的取得,不仅展示了马钢人的风采,提升了“马钢品牌”的美誉度,还逐步形成“马钢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特色品牌。
我们坚信,深入总结推广创新方法推广的经验,正确把握创新方法导入策略,建立健全群众性创新创效机制,充分挖掘广大职工创新的潜质,创新方法一定能在马钢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