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的光芒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zh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鞋之歌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荡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茸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称之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上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实用上防潮防滑,夏天里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有别于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躁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份。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时,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得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的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
  “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叫“慈母思亲”;还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2 年越关山至清水时欣然写下的《麻鞋歌》,更像是对麻鞋的一场盛赞。他在诗里说:
  清水县,县城下,
  麻油油,被四野。
  老农自矜产麻好,
  并谓麻鞋制作巧。
  据说,吉鸿昌当年镇守陇南时,曾在天水办过一次武术大赛,最后的奖品,就是一双清水麻鞋。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但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鸳鸯玉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存诗不多,但其一首《凉州词》,足可谓千古一绝。可以说,“萄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七言绝句,堪称大唐以来夜光杯最美的免费广告词。它的绝妙之处,在于不止道出了夜光怀与葡萄酒之间恰似绝配的神秘关系,还为这种饮酒设置了一个广大的背景。这背景,既是文化的,也是历史的,更是地域的。常常,人们一提到夜光杯,就会不禁想到遥远的大漠,想到没有尽头的征战,想到长满骆驼刺、大风吹彻的河西走廊。
  倘若,如此这般之夜光杯,出自鸳鸯玉呢——你一定不会相信,世上哪有鸳鸯玉呢?
  还真有!
  甘肃天水,有一县,曰武山县;武山县有一小镇,曰鸳鸯镇。缘何取此为名,我并不知道,查地方志,不得。但我知道,这些年,一直这么叫着。深藏于西秦岭深处的这座小镇,崇山峻岭,林草丰美,且以出产美玉而闻名远近。此玉者,为龙蛇纹之一种,多为墨绿色,以深色系为主。玉无名,遂以镇名,便叫鸳鸯玉。这种玉,据说能明目清火,依我看,天下之美玉,大抵都有此等功效,所以不说也罢。乡人采得此玉,遂做成茶杯等器具,换小钱以维持生计。更有好事者将其做成玉枕,专在夏日用,可抵暑热。但在我所见到的鸳鸯玉里,还是夜光杯最好。
  当然,这不是工艺上的美,而是感觉上的。
  在武山县博物馆,那大大小小形质俱美的夜光杯,清一色的墨绿,齐刷刷地排成一排,在博物馆那昏暗的光线里,更加墨绿了,有点唐宋的味道,有点时间发旧的味道,似乎想把这座小镇运送到一个久远的王朝似的。在陕西,我还真见过以此玉所制的夜光杯。据说,那是秦始皇用过的。虽为传说而不可考,但足已说明鸳鸯玉的漫漫历史了。
  想想,在武山的鸳鸯小镇,约上两三知己,在清清月光下,温一壶小酒,复用小巧别致质地精良的鸳鸯玉夜光杯,慢慢地喝,该有多好呀!凉风习习,朗月无边,要是在你的身边,响着武山县久远的羊皮鼓,就更好了。
  如果说酒泉嘉峪关一带的夜光杯,沾满了岁月的霜雪,适合一个将士临行前豪饮的话,那么,武山鸳鸯玉之夜光杯,就适合于一个载誉归来的战士。想想,一位长年累月奔命于沙场的征夫,终于回家了,放下仆仆风尘,和久别的妻子在月下,用鸳鸯玉的夜光杯,对饮一杯,是何等温情何等浪漫呀!
  ——不知道,我如此理解,符合鸳鸯玉的本意了没有?
其他文献
译/李冬梅    两个男人神情忧郁地望着窗外,外面正下着雨,一片朦胧。另外一个老头儿则满脸好奇地打量着四周。这时,其中那个胖男人边打着哈欠边把自己的胖脸从挂满水珠的玻璃窗前移开了。  “我离开我老婆出来了。”胖子不知为什么说了这么一句。  “我老婆是自己离我而去的。”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说。  “我刚刚又结婚了。”另外那个老头儿不好意思地说。  三个人都不出声了。  “前几天我丢了1000美元。”那
期刊
当家庭陷入困境,像一条在风雨中漂泊的船,家庭中每个成员能站起来,互相体谅、互相鼓励、和衷共济、相亲相爱,以宽容的心态看待眼前的困难,这条风雨中的船就一定会驶向港湾,迎来丽日晴天。    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皑皑的白雪在悄悄地融化,空气中弥漫一种淡淡的水汽、音乐,还有一些幽幽的芳香,好像是身边有一些鲜花正在绽放,艾米莉正驾着汽车送孩子们返回学校。  哦,这个圣诞节过得真是太好了,
期刊
     
期刊
译/韦苇    我们简直绝望了,不知道怎样才逮得住这只红猫。它没有一个夜晚不来偷吃我们的东西。它的行踪非常诡秘,我们谁也发现不了它。直到一个星期以后,我们才终于看清这只贼猫的一只耳朵是破的,脏尾巴被宰了一截。  这个丧尽天良的家伙,是一个行迹无定的强盗。大伙提起它就管它叫小偷。  不管是鱼,是肉,是酸奶油,是面包,它逮着什么偷什么。有一回,它甚至溜进小贮藏室,把我们装在洋铁罐里的蚯蚓虫子给刨得乱七
期刊
如果想要达到巅峰,坚持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我很早之前就知道坚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刚刚创立LA(北美最大的继续教育机构)。我想请纽约著名的食品店Zabar抯的老板穆瑞·克雷恩来做一个“如何开创大食品市场”的演讲。我觉得喜爱食品的纽约客们应该会蜂拥而至地来听这堂课。我给Zabar抯打了电话,并且亲自去见穆瑞·克雷恩。当时他正忙着朝切鱼工大声吆喝,让他们把鱼片切得更薄些。克雷恩是一个典
期刊
1、开富康的看不起开夏利的。有一次打富康车,司机看见旁边一辆夏利司机居然戴着白手套,这位的哥不服气了:“哟哟哟,嗬,开个破夏利还穿着白袜子!”  2、一次说到2008年奥运会,我问的哥,现在开始学英语了吧。他万分委屈长叹一声:“嗐!”我问:“您是怎么个学法啊,上学习班还是怎么?”他说:“让我们买磁带!”然后插上磁带说:“我给您听听啊。”欢快的音乐,就听见:“Do you know this add
期刊
相敬如宾  女儿即将出嫁,问父有何嘱咐,父思之再三,说,与丈夫相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女问什么叫“相敬如宾”,父说:“互敬互重,彬彬有礼。”女儿说:“我是作新娘,不是作客人呀。”又问什么叫“举案齐眉”,父说,吃饭时将食物举到眉间,“以示郑重与平等”。女儿说:“那热汤热饭烫了脖子、下巴怎么办?”全家大笑。父思索多时,无以回答,女说:“爱情到了你说的那种地步,早该灭亡了!”  评曰:古人对于爱情
期刊
亲爱的媳妇:  你好!  在你即将与我的儿子组成新家庭的前夕,为了今后若干年家庭的安定团结,希望我们能够就相关一些问题交换一下意见。    一、经济问题: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首先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1 我儿子名校毕业,现在看来就算换工作,也基本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他现在年收入xx万以上。我想,按照北京现在的生活水平,在不负担贷款及房租的情况下,你们两个人生活应该是够了。这个打算是基于
期刊
我努力搜索漂亮图片的几年里,不经意中也收集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商业广告图片。因为印制精美,而且颇有情趣,所以也不时翻看,获得不少乐趣。近日细心地从众多的图片中专门翻捡出来,居然有数百张之多。  细视之下,这些广告图片,居然大多是1950年代的东西,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的特点,很有意思。它们至少可以让我追问:我们在那个时代使用什么样的商品或者可能使用了什么样的商品?这些商品在什么样的地方被什么样的厂家生产?
期刊
2008年1月18日,天下着霏霏细雨,天寒地冻。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瑶山深处弄明屯,当县委办副主任周尚奉带着受人委托的“年货”与县委办的慰问品、慰问金一并送到韦桂祥和蓝秀莲的家时,39岁的韦桂祥和大他45岁的妻子蓝秀莲正坐在火灶边取暖。  外面冷得人直打哆嗦,小屋里生了火,显得格外温暖。  韦桂祥举着柴刀破竹条,准备编鸡笼,娴熟利索的动作看起来并不像一个已经双目失明的残疾人。  “桂祥,你编这些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