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应该致力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方式是校企合作、校地合作。高职学校应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坚持特色办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自身的教育品牌。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经济;校企合作;特色办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3.214
1 引 言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动力,对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系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是随着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告诉我们,职业学生经过职业教育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强调“行动即学习”。高职教育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明确的办学目标,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在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它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本地区产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能专门人才。
2 研究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意义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竞争的第一要素。对人才资源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早在1960年,西奥多·W.舒尔茨就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明确提出,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今天,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律,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寻求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进而促进高职教育投入合理化与科学化。毫无疑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之间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相互匹配关系,但长期以来,两者之间似乎很少相互沟通。一方面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短缺紧缺,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出了許多社会不需要的“人才”,这些“人才”出了大学校门却找不到工作,或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差太远。这种现象的存在,既浪费了大量的高职教育资源,又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办学因其本土性、职业性、技术性,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上满足现实需求。从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成就来看,它们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和发展,根本原因也是其以“短、平、快”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如果脱离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宗旨,高职教育就失去了赖以依存的土壤。
以笔者所属的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作为20世纪末建立起来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我院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学院发展与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如下所述。
第一,注重学院发展与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和作用。
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操作人员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劳动的,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地处珠三角这一我国劳动力最密集、生产科技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学院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区域特征,在培养目标、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就业导向等各方面予以合理设计,从服务满足于珠三角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而出发。珠三角拥有全国最为发达的外贸经济,近年来电子商务、物流行业更是发展迅猛,人才供不应求。我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需要和社会发展新常态,适当压缩了传统的金融、会计、法商等专业招生,而增设了商务日语、电商物流等专业,使办学结构更趋于合理。
第二,研究职业教育对肇庆市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在珠三角城市群中,肇庆还属于不发达地区,其本身的地区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还存在许多农村及贫困地区。理所当然,我院(原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需要与振兴当地经济相结合,与发展当地产业相一致。在国家加大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今天,高职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肇庆市农村经济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幅快速提高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的程度和劳动者这一第一资源的素质。
3 职业教育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对应性的内容
3.1 几个关键词
(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2)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受到该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3)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3.2 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集中表现——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就要走政府支持、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从整体上看,目前校企合作还面临许多瓶颈性问题: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动力缺乏,校企合作“双赢”局面未形成;企业参与合作的范围过窄,深度不够,层次较低,很多校企合作的领域和结合点还停留在企业对学校硬件建设项目方案的策划和支持上,很少涉及专业的论证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校企合作的联动格局未建立;校企合作发展不平衡,办学特色不突出,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意识有待强化。 在校企合作上,当前最紧要的是在两方面进行“推进”:第一,要明确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等各方参与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法制化、规范化。第二,职业院校要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校企合作项目的设计能力,找准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吸引“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和兼职,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强化教师企业实践,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
2013年11月27日,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谊会与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在广州市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双方表示将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和院校搭建了一个务实、全面、长效的合作平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共同推进和落实广东省“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提升、专业能力提升”等职业培训教育工作,使新生代产业工人成为建设幸福广东的骨干力量,为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016年,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与宝易通科、莫特菲斯科技、凝智能机电、星欣磊实业等四家深圳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为企业大力培养并引进适应未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后备力量,真正做到企业有什么需求,学院就提供什么服务。
4 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实践——以肇庆市和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4.1 肇庆市经济发展概述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是珠三角新兴城市,也是粤港澳通往大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428万。现辖有端州、鼎湖2区,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代管四会、高要2个县级市,拥有一个国家级的肇庆高新区,并设立了肇庆新区。
肇庆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013年3月,肇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肇庆市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着力打造“4+3+2”工业主导产业;优先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材料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汽车、精细化工和金属加工三个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型建材和林产工业两个优势传统产业;产业布局将以“一核两带三板块”形式推进,以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为主导产业发展核心,以广宁“结对”怀集组成“绥江产业带”,以德庆“牵手”封开组成“西江产业带”,以产业类型划分高端产业板块、先进制造业板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板块。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冲刺期,也是我市建设枢纽门户城市的提速攻坚期。当前,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开放合作;广东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积极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一体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泛珠三角和粤桂黔区域合作,拓展大西南和东盟腹地,这些都为我市发展创造了新的重要机遇。我市作为“三大经济带”交汇的重要节点,拥有珠三角创新发展和粤东西北加快发展双重政策叠加支持,成为广东西进、大西南东靠的前沿门户和汇聚东西部经济要素的战略要地,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4.2 校地合作的表现及成果
4.2.1 在政府引导下,建立校地合作的良好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各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1年以来,肇庆市高新区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共赢”原则,根据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人才规划,围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毕业生创业就业见习、应用型技能人才培育等“五大校企合作工程”,引导、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和区内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加快建立政策完善、制度健全、服务高效、氛围良好、激励和保障措施完备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新机制的建立,吸引了含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在内的众多职业类毕业生留肇本地就业,大大缓解了本地企业技工紧缺难题,也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4.2.2 学校确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创新驱动型人才,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人才培养方向的体制。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决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必须符合社会生产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符合地方產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适销对路,就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和支持,就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反之就会出现人才“短缺”与“过剩”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思想,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强调专业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的紧密结合。近年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培养具有创业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开设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专业;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例如建筑工程系开设的建筑工程管理(省级重点培育专业)与行业联系紧密,与几十家相关企业有着教学、实习与就业的合作关系。肇庆建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番禺敏捷地产公司、浙江第一建筑公司、深圳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等都是本系的协作单位,斯维尔软件等公司的肇庆培训基地都设在该系。在人才培养方面,该系一直秉承多元化的人才观,以行业的需要和评价为引领,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实现了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使毕业生全部拥有学历和资质双证书。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
4.2.3 坚持特色办学,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地化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深化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依据,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人才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只要能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适应市场规律的需要来办学,就能培养出抢手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腾飞服务。 2017年肇庆华锋电子铝箔公司与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建立合作,把工商学院作为华锋公司的定点培训基地。华锋公司董事长谭帼英表示,通过希望校企共同努力,在协同育人方面取得成效,實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共赢。学校有企业的指导,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也避免招到不适合工作岗位的员工,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培养人才联动机制。
创业教育是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的一个特色品牌。学院设有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其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十多年来,该中心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坚持“打造中小企业家为摇篮”的办学宗旨,指导和管理大学生自主创业,承担着审批、监督、考核模拟创业公司的功能。迄今为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先后有160多家模拟公司入驻办公,有近3000人参与了中心基地的创业实践和创业运作。中心目前拥有30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完善,设有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创业孵化中心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创业沙龙、创业路演中心等。为了更好地融入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还协同学院全资子公司——广东东方亮电子商务公司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项目,让学生创业项目中成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院已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5 结 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新唤起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尊重和重视。这一切都对当前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的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我们相信,在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上,高职院校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靳丽君,邢红霞,滕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4).
[2]罗萍,唐俊.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实践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陈坚.新形势下广东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经济;校企合作;特色办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3.214
1 引 言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动力,对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系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是随着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告诉我们,职业学生经过职业教育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强调“行动即学习”。高职教育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明确的办学目标,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在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它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本地区产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能专门人才。
2 研究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意义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竞争的第一要素。对人才资源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早在1960年,西奥多·W.舒尔茨就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明确提出,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今天,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律,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寻求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进而促进高职教育投入合理化与科学化。毫无疑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之间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相互匹配关系,但长期以来,两者之间似乎很少相互沟通。一方面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短缺紧缺,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出了許多社会不需要的“人才”,这些“人才”出了大学校门却找不到工作,或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差太远。这种现象的存在,既浪费了大量的高职教育资源,又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办学因其本土性、职业性、技术性,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上满足现实需求。从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成就来看,它们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和发展,根本原因也是其以“短、平、快”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如果脱离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宗旨,高职教育就失去了赖以依存的土壤。
以笔者所属的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作为20世纪末建立起来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我院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学院发展与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如下所述。
第一,注重学院发展与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和作用。
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操作人员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劳动的,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地处珠三角这一我国劳动力最密集、生产科技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学院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区域特征,在培养目标、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就业导向等各方面予以合理设计,从服务满足于珠三角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而出发。珠三角拥有全国最为发达的外贸经济,近年来电子商务、物流行业更是发展迅猛,人才供不应求。我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需要和社会发展新常态,适当压缩了传统的金融、会计、法商等专业招生,而增设了商务日语、电商物流等专业,使办学结构更趋于合理。
第二,研究职业教育对肇庆市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在珠三角城市群中,肇庆还属于不发达地区,其本身的地区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还存在许多农村及贫困地区。理所当然,我院(原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需要与振兴当地经济相结合,与发展当地产业相一致。在国家加大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今天,高职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肇庆市农村经济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幅快速提高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的程度和劳动者这一第一资源的素质。
3 职业教育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对应性的内容
3.1 几个关键词
(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2)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受到该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3)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3.2 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集中表现——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就要走政府支持、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从整体上看,目前校企合作还面临许多瓶颈性问题: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动力缺乏,校企合作“双赢”局面未形成;企业参与合作的范围过窄,深度不够,层次较低,很多校企合作的领域和结合点还停留在企业对学校硬件建设项目方案的策划和支持上,很少涉及专业的论证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校企合作的联动格局未建立;校企合作发展不平衡,办学特色不突出,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意识有待强化。 在校企合作上,当前最紧要的是在两方面进行“推进”:第一,要明确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等各方参与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法制化、规范化。第二,职业院校要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校企合作项目的设计能力,找准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吸引“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和兼职,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强化教师企业实践,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
2013年11月27日,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谊会与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在广州市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双方表示将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和院校搭建了一个务实、全面、长效的合作平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共同推进和落实广东省“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提升、专业能力提升”等职业培训教育工作,使新生代产业工人成为建设幸福广东的骨干力量,为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016年,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与宝易通科、莫特菲斯科技、凝智能机电、星欣磊实业等四家深圳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为企业大力培养并引进适应未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后备力量,真正做到企业有什么需求,学院就提供什么服务。
4 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实践——以肇庆市和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4.1 肇庆市经济发展概述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是珠三角新兴城市,也是粤港澳通往大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428万。现辖有端州、鼎湖2区,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代管四会、高要2个县级市,拥有一个国家级的肇庆高新区,并设立了肇庆新区。
肇庆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013年3月,肇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肇庆市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着力打造“4+3+2”工业主导产业;优先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材料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汽车、精细化工和金属加工三个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型建材和林产工业两个优势传统产业;产业布局将以“一核两带三板块”形式推进,以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为主导产业发展核心,以广宁“结对”怀集组成“绥江产业带”,以德庆“牵手”封开组成“西江产业带”,以产业类型划分高端产业板块、先进制造业板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板块。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冲刺期,也是我市建设枢纽门户城市的提速攻坚期。当前,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开放合作;广东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积极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一体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泛珠三角和粤桂黔区域合作,拓展大西南和东盟腹地,这些都为我市发展创造了新的重要机遇。我市作为“三大经济带”交汇的重要节点,拥有珠三角创新发展和粤东西北加快发展双重政策叠加支持,成为广东西进、大西南东靠的前沿门户和汇聚东西部经济要素的战略要地,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4.2 校地合作的表现及成果
4.2.1 在政府引导下,建立校地合作的良好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各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1年以来,肇庆市高新区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共赢”原则,根据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人才规划,围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毕业生创业就业见习、应用型技能人才培育等“五大校企合作工程”,引导、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和区内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加快建立政策完善、制度健全、服务高效、氛围良好、激励和保障措施完备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新机制的建立,吸引了含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在内的众多职业类毕业生留肇本地就业,大大缓解了本地企业技工紧缺难题,也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4.2.2 学校确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创新驱动型人才,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人才培养方向的体制。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决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必须符合社会生产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符合地方產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适销对路,就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和支持,就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反之就会出现人才“短缺”与“过剩”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思想,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强调专业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的紧密结合。近年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培养具有创业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开设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专业;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例如建筑工程系开设的建筑工程管理(省级重点培育专业)与行业联系紧密,与几十家相关企业有着教学、实习与就业的合作关系。肇庆建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番禺敏捷地产公司、浙江第一建筑公司、深圳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等都是本系的协作单位,斯维尔软件等公司的肇庆培训基地都设在该系。在人才培养方面,该系一直秉承多元化的人才观,以行业的需要和评价为引领,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实现了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使毕业生全部拥有学历和资质双证书。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
4.2.3 坚持特色办学,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地化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深化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依据,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人才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只要能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适应市场规律的需要来办学,就能培养出抢手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腾飞服务。 2017年肇庆华锋电子铝箔公司与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建立合作,把工商学院作为华锋公司的定点培训基地。华锋公司董事长谭帼英表示,通过希望校企共同努力,在协同育人方面取得成效,實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共赢。学校有企业的指导,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也避免招到不适合工作岗位的员工,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培养人才联动机制。
创业教育是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的一个特色品牌。学院设有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其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十多年来,该中心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坚持“打造中小企业家为摇篮”的办学宗旨,指导和管理大学生自主创业,承担着审批、监督、考核模拟创业公司的功能。迄今为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先后有160多家模拟公司入驻办公,有近3000人参与了中心基地的创业实践和创业运作。中心目前拥有30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完善,设有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创业孵化中心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创业沙龙、创业路演中心等。为了更好地融入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还协同学院全资子公司——广东东方亮电子商务公司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项目,让学生创业项目中成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院已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5 结 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新唤起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尊重和重视。这一切都对当前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的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我们相信,在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上,高职院校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靳丽君,邢红霞,滕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4).
[2]罗萍,唐俊.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实践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陈坚.新形势下广东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