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课堂上老师用中国古老木鱼的演奏,促使笔者把中国古老乐器资料整理并编辑。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弹弦乐器等都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珍品。文中介绍了木鱼、编钟、磬、箜篌、古琴、埙、笛、萧、编鋩等乐器的起源、发展演化、材质、演奏原理、音域、音效特色、文化内涵、历史评价等。为读者们掀开古老的中国音乐瑰丽的衣角。
关键词: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 中国乐器 音乐 民族乐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2-0042-03
当中国古老的木鱼敲响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课堂,古老的打击乐声回荡震动着教室里的每一粒空气与尘埃,这引起了各国学子的好奇与研究。老师说他颇费周折才得到这个宝贝,把它视作珍宝。课后大家纷纷问笔者这个木鱼的由来和演奏方法。
其实,我们这些音乐学子走遍山山水水,跨越万里过境来到异国他乡,我们寻找的就是一种声音,一种可以共鸣世界的声音。此时的笔者想即刻掀开古老的中国音乐瑰丽的衣角,把中国古老的乐器资料整理编辑并展现给大家:
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课堂
木鱼:起源于西晋时期(公元265-316),兴盛于唐朝,先道教后佛教广泛用之,因以木刻为鱼形,中空,敲之有声,因此命名。
从明朝开始,在民间,木鱼歌与昆曲伴奏都开始使用它。清朝李斗《扬州画舫录》有记载,木鱼就已经在当时的剧场里使用了。随后在歌舞伴奏及器乐合奏里应用。演奏的时候,大团木鱼放在地面上,小圆木鱼用左手托持,右手用木锤敲打,发出的声音短促、清脆而洪亮,是非常独特的节奏乐器。广泛用于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和宗教音乐中。在民乐队,把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团鱼形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编排成一整套,与轻快活泼的曲调合奏,或敲出简短的独奏乐句,还可以模仿万马奔腾的音响效果。
编钟:被誉为“国宝”的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编钟,最早出现在3500年前的商朝,从西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开始兴盛。编钟用铜铸造而成,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次序排列,音调高低不同,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悬挂,用长的棒和丁字的木锤分别敲打铜钟,由于每个钟的音调不同,可以发出美妙的乐音。编钟里的任何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在钟上标音的位置准确地敲击,就会发出一定频率的乐音,就犹如演奏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效一样。现已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是我国古代最庞大的乐器,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2400多年前,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在中国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早于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将近2000年。可以达到五个八度的音域,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2800多字和乐律有关的铭文和很多音乐术语,这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编钟音乐以歌唱的旋律,清脆明亮,悠扬动听,又被称之为歌钟,其地位已在世界打击乐界中根深蒂固。
磬:它是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中歷史最悠久的,外型古朴,制作精美。起源于远古母系氏族社会(距今约十至二三万年),曾被称为"石"和"鸣球",当时以渔猎为生的人们,劳作后跳舞娱乐,用石头敲击着,扮成野兽形象。这石头就渐渐演变为打击乐器謦。20世纪70年代出土了一件大石磬,此磬距今约4000年,属于夏代的遗存,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磬的实物。西周至战国时期的这4组32枚石磬上(右图),都刻有关于乐律的铭文及磬的音名,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及编磬的珍贵资料。磬拥有浑厚的低音,明澈的高音,绝美的音色,三个八度的音域,可旋宫转调,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
箜篌: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2000多年前,不仅在宫廷雅乐中使用,也在民间广为流传。箜篌演奏艺术在中国唐朝兴盛时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陆续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家。至今中国的两架唐代箜篌残品还在日本奈良东大寺中保存着。
遗憾的是,十四世纪后期箜篌便不再流行,慢慢消失了,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还保留着一些箜篌的图样。现代箜篌经过改良有三十七根弦,划音、吟音、揉弦等手法在演奏中展现了极为丰富的表现力。箜篌悠久的历史、宽广的音域、柔美清澈的音色、超强的表现力源远流长。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中应用。
古琴: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称为“国乐之父”,是汉文化中的瑰宝,三千多年前已盛行。是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展现了人的文化修养,才能之首就是琴。琴发明于公元前2400-2370,它在为高贵宾客演奏时,听者须正襟危坐,体现了当时人的文化素质、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琴面装有由粗而细的七根弦,按五声音阶自外向内排列,拨弦时的音色变化有散、泛、按三种。除了空弦发音、刚劲浑厚的散声;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乐音的泛音;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并能奏出滑音、颤音或其他装饰音的按声,古琴还能演奏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有关古琴的文献记载及传谱浩如烟海,是我国古代音乐的珍品。古琴乐器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的迥然不同,造就了它音乐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
埙:是最古老的中国吹奏乐器之一,七千年前,起源于狩猎工具“石流星”。那时,人们常常在绳子上系一个泥球或石球,投出去打鸟兽。有些中间是空的球体,能发出声音,人们就吹响它,随后石流星就渐渐演变成了埙。最初埙的材质是石头和骨头,后来用陶制,有鱼形、梨形、球形、椭圆形、扁圆形等形状。大约在黄帝时期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到殷商时期的五音孔陶埙已能吹奏七声音阶和部分半音,发音古朴醇厚而悲壮。今人改进研制的九孔、十孔陶埙,专业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个音,包括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作为一种中音吹奏乐器,因为它的音色古朴醇厚,同古人说话时贯用的高频调相比,显得格外柔润。
笛:是汉族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古老吹奏乐器。分为曲笛、梆笛和中笛,特点是都无簧片,“气体在其中滑行的竹管”便是笛的本意。 在中国戏曲、民间音乐、现代音乐、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都常能看到笛的身影,它是民族吹管乐的代表,被称作"民乐之王"。笛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乐器,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早几代,是最原始的乐器。
箫: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有洞箫和琴箫之分,单管、竖吹。它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箫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管壁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远古时期伐竹为管,后又把律管编排一起即是古代的排箫。从《箾韶》到《大夏》 ,在中国音乐史上箫经历了许多时代的辉煌。在吹箫的时候要保持着一种平和、安宁的心境。箫是来自于大自然的乐器,是受到大自然的灵性所滋润的。箫声,是一种似远在深山,若入幽谷的空明,在演奏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才能真正的将这种美妙的声音表现得更好。
编鋩:又称鋩锣,是古老而极富有特色的民族定音打击乐器,由响铜铸成,锣脐为乳突状结构,锣面呈拱型。编鋩由三十二面鋩组成,音色浑厚洪亮,富有魅力。演奏时,奏者立于架前,左右手各执一个木棰进行击奏,可以演奏旋律,音色悠扬动听。
在整个寻中国古老乐器之源资料的学习、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笔者深深的被我们中国音乐文化之博大精深而震撼,这些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笔者陆续开始收集这些珍贵的古老乐器,相信终有一天把这些珍贵的中国文化宝藏展现给各国的学子们,这是无以伦比的世界音乐遗产。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的音乐精髓是属于世界的,属于全人类的。笔者将继续自己的脚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探访远古的、民族的、自然的、现代的音乐宝藏。把世界的音乐纵深古今,跨越国界,打开一个新音乐时代。
附注:(部分资料源自360网)
关键词: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 中国乐器 音乐 民族乐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2-0042-03
当中国古老的木鱼敲响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课堂,古老的打击乐声回荡震动着教室里的每一粒空气与尘埃,这引起了各国学子的好奇与研究。老师说他颇费周折才得到这个宝贝,把它视作珍宝。课后大家纷纷问笔者这个木鱼的由来和演奏方法。
其实,我们这些音乐学子走遍山山水水,跨越万里过境来到异国他乡,我们寻找的就是一种声音,一种可以共鸣世界的声音。此时的笔者想即刻掀开古老的中国音乐瑰丽的衣角,把中国古老的乐器资料整理编辑并展现给大家:
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课堂
木鱼:起源于西晋时期(公元265-316),兴盛于唐朝,先道教后佛教广泛用之,因以木刻为鱼形,中空,敲之有声,因此命名。
从明朝开始,在民间,木鱼歌与昆曲伴奏都开始使用它。清朝李斗《扬州画舫录》有记载,木鱼就已经在当时的剧场里使用了。随后在歌舞伴奏及器乐合奏里应用。演奏的时候,大团木鱼放在地面上,小圆木鱼用左手托持,右手用木锤敲打,发出的声音短促、清脆而洪亮,是非常独特的节奏乐器。广泛用于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和宗教音乐中。在民乐队,把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团鱼形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编排成一整套,与轻快活泼的曲调合奏,或敲出简短的独奏乐句,还可以模仿万马奔腾的音响效果。
编钟:被誉为“国宝”的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编钟,最早出现在3500年前的商朝,从西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开始兴盛。编钟用铜铸造而成,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次序排列,音调高低不同,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悬挂,用长的棒和丁字的木锤分别敲打铜钟,由于每个钟的音调不同,可以发出美妙的乐音。编钟里的任何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在钟上标音的位置准确地敲击,就会发出一定频率的乐音,就犹如演奏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效一样。现已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是我国古代最庞大的乐器,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2400多年前,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在中国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早于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将近2000年。可以达到五个八度的音域,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2800多字和乐律有关的铭文和很多音乐术语,这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编钟音乐以歌唱的旋律,清脆明亮,悠扬动听,又被称之为歌钟,其地位已在世界打击乐界中根深蒂固。
磬:它是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中歷史最悠久的,外型古朴,制作精美。起源于远古母系氏族社会(距今约十至二三万年),曾被称为"石"和"鸣球",当时以渔猎为生的人们,劳作后跳舞娱乐,用石头敲击着,扮成野兽形象。这石头就渐渐演变为打击乐器謦。20世纪70年代出土了一件大石磬,此磬距今约4000年,属于夏代的遗存,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磬的实物。西周至战国时期的这4组32枚石磬上(右图),都刻有关于乐律的铭文及磬的音名,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及编磬的珍贵资料。磬拥有浑厚的低音,明澈的高音,绝美的音色,三个八度的音域,可旋宫转调,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
箜篌: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2000多年前,不仅在宫廷雅乐中使用,也在民间广为流传。箜篌演奏艺术在中国唐朝兴盛时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陆续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家。至今中国的两架唐代箜篌残品还在日本奈良东大寺中保存着。
遗憾的是,十四世纪后期箜篌便不再流行,慢慢消失了,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还保留着一些箜篌的图样。现代箜篌经过改良有三十七根弦,划音、吟音、揉弦等手法在演奏中展现了极为丰富的表现力。箜篌悠久的历史、宽广的音域、柔美清澈的音色、超强的表现力源远流长。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中应用。
古琴: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称为“国乐之父”,是汉文化中的瑰宝,三千多年前已盛行。是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展现了人的文化修养,才能之首就是琴。琴发明于公元前2400-2370,它在为高贵宾客演奏时,听者须正襟危坐,体现了当时人的文化素质、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琴面装有由粗而细的七根弦,按五声音阶自外向内排列,拨弦时的音色变化有散、泛、按三种。除了空弦发音、刚劲浑厚的散声;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乐音的泛音;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并能奏出滑音、颤音或其他装饰音的按声,古琴还能演奏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有关古琴的文献记载及传谱浩如烟海,是我国古代音乐的珍品。古琴乐器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的迥然不同,造就了它音乐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
埙:是最古老的中国吹奏乐器之一,七千年前,起源于狩猎工具“石流星”。那时,人们常常在绳子上系一个泥球或石球,投出去打鸟兽。有些中间是空的球体,能发出声音,人们就吹响它,随后石流星就渐渐演变成了埙。最初埙的材质是石头和骨头,后来用陶制,有鱼形、梨形、球形、椭圆形、扁圆形等形状。大约在黄帝时期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到殷商时期的五音孔陶埙已能吹奏七声音阶和部分半音,发音古朴醇厚而悲壮。今人改进研制的九孔、十孔陶埙,专业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个音,包括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作为一种中音吹奏乐器,因为它的音色古朴醇厚,同古人说话时贯用的高频调相比,显得格外柔润。
笛:是汉族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古老吹奏乐器。分为曲笛、梆笛和中笛,特点是都无簧片,“气体在其中滑行的竹管”便是笛的本意。 在中国戏曲、民间音乐、现代音乐、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都常能看到笛的身影,它是民族吹管乐的代表,被称作"民乐之王"。笛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乐器,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早几代,是最原始的乐器。
箫: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有洞箫和琴箫之分,单管、竖吹。它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箫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管壁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远古时期伐竹为管,后又把律管编排一起即是古代的排箫。从《箾韶》到《大夏》 ,在中国音乐史上箫经历了许多时代的辉煌。在吹箫的时候要保持着一种平和、安宁的心境。箫是来自于大自然的乐器,是受到大自然的灵性所滋润的。箫声,是一种似远在深山,若入幽谷的空明,在演奏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才能真正的将这种美妙的声音表现得更好。
编鋩:又称鋩锣,是古老而极富有特色的民族定音打击乐器,由响铜铸成,锣脐为乳突状结构,锣面呈拱型。编鋩由三十二面鋩组成,音色浑厚洪亮,富有魅力。演奏时,奏者立于架前,左右手各执一个木棰进行击奏,可以演奏旋律,音色悠扬动听。
在整个寻中国古老乐器之源资料的学习、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笔者深深的被我们中国音乐文化之博大精深而震撼,这些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笔者陆续开始收集这些珍贵的古老乐器,相信终有一天把这些珍贵的中国文化宝藏展现给各国的学子们,这是无以伦比的世界音乐遗产。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的音乐精髓是属于世界的,属于全人类的。笔者将继续自己的脚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探访远古的、民族的、自然的、现代的音乐宝藏。把世界的音乐纵深古今,跨越国界,打开一个新音乐时代。
附注:(部分资料源自360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