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微量营养元素及电解质的丢失与补充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肾损伤(AKI)在成年住院患者中发生比率为19.3% ~24.1%[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重症AKI的重要治疗措施,也适用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者.有学者解析指南提出,不应拘泥于确切的血清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当AKI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水、盐、酸碱失衡时,应该开始CRRT[2].由于CRRT在治疗过程中清除溶质存在无差别性,不能辨别有益或有害物质,在清除有害成分的同时也会造成有益成分的丢失,如包括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微量营养元素,以及电解质、蛋白质、氨基酸、体内使用的药物等.且CRRT在清除小分子溶质时,其清除率随治疗剂量增加而升高[3].关于CRRT患者糖类及蛋白质等大量营养元素的补充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微量营养元素及电解质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综述就CRRT会造成哪些微量营养元素及电解质丢失,以及应该如何进行补充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英国血液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Haematology)成立于1960年,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可入会,目前该学会已拥有会员1500多名。该学会的宗旨是“推进血液学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促进相关研究学者交流与合作”。
期刊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民的健康.目前研究发现HBV的各地病毒株有差异并根据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分为A~H 8个基因型,认为HBV基因型可能与疾病的预后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长春市212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BV基因型的检测与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科研设计决定了临床研究的质量和科研水平,没有严谨的设计,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还会产生错误的结论,误导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也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科研经费,所以研究者在进行科研之前一定要花比较多的时间考虑科研设计问题,必须有完整的设计方案后再动手做研究,而不能“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做到哪步算哪步”。
期刊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P基因YMDD基序中的甲硫氨酸密码子(M)易突变为缬氨酸(V)或异亮氨酸(I),形成YMDD变异的两种氨基酸序列,即YVDD和YIDD.国内外研究发现[1,2],YMDD基序变异与拉米夫定耐药、肝炎复发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技术,对102例长期用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进一步探讨
期刊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肾病中心2011年6月1日至30日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GFR正常且没有肾脏损伤证据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颈动脉超声.以血栓弹力图(TEG)的花生四烯酸类药物抑制率[MA(AA)]>50%为AR.结果 391例MHD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动物实验证实,各种实验性肝损伤均可发生IETM。
期刊
患者男,51岁.因“间断腹痛10余年,发热1周,意识模糊3d”入院.患者于10年前饮酒后出现腹痛,为中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禁食、抑酸治疗后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5年前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胰腺结石”,行“胰头部分切除术”.术后仍有腹痛出现,性质同前,疼痛剧烈,较前加重,伴有腹胀、腹泻,应用曲马多和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止痛后好转.6d前出现发热,体温
期刊
急性肾损伤(AKI)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部分导致AKI发生的原因是肾脏血流量下降和GFR降低,改善全身和肾脏血流动力学、增加肾血流和GFR等是AKI的常规救治措施,但却未显著改善AKI的预后.一项Meta分析显示,成人患者住院期间AKI的发病率为21.6%,病死率为23.9%[1].而部分存活的AKI患者还可发展为慢性肾脏病(CKD),可能需要长期透析治疗,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
期刊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亲淋巴及亲神经性.HIV感染晚期常伴皮层下痴呆、空泡性脊髓病及感觉性神经病,其中HIV相关性痴呆(HIVD)是临床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1].尽管具有高活性的抗逆转录病毒药(HAART)已广泛运用,但是,HIVD仍然影响着相当一部分HIV感染的晚期艾滋病患者,同时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关于HIVD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研究有了较大进展,现对此作一综述。
期刊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预防和治疗HUA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HUA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它日益受到各专科医生的广泛关注.为促进各专科间的学术交流,相互了解、各取所长,2013年12月19日《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邀请此领域国内多个学科专家在京召开“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多学科学术交流会”.会议由贾伟平总编及曾正陪、曾小峰、赵明辉副总编主持,来自内分泌、肾脏、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