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工类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132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工类院校的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虽然技工类院校已经初步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但其资产管理还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本文对技工类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技工类院校 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技工类院校开展教学实训等各项工作的必要基础是有效的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加强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合理、有效地配置校内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加强和完善技工类院校的资产管理,对于防止技工类院校资产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加快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工类院校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经营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技工类院校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钱轻物和重购置、轻管理的陈旧资产管理观念。因为对资产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资产的重复购置、盲目购置、闲置与随意处置、账物不符、浪费等现象严重。由于缺乏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也就没有完善的保值增值管理制度。因对无形资产缺乏管理,严重地损害了学校的合法权益。
  2.管理制度不健全,立法不完善
  技工类院校资产管理的法规大多是以暂行办法、管理办法等形式颁布的,例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等。这些法规没有涵盖事业单位的全部资产,只涉及国有资产的管理;没有涉及增量资产,只涉及存量资产的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滞后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对全部资产的监督管理,无法为遏制技工类院校资产的流失、低效率使用等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3.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体制落后
  技工类院校资产管理的模式为“国家统一所有、各级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三级管理模式。技工类院校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学校享有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院校资产归口管理模式缺乏协调沟通机制,管账与管物相脱节。在管理上存在以下弊端:资产的购买与使用分离,导致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维护、保管不能做到尽心尽责,资产的毁坏和丢失情况严重;资产的购买与核算分离,资产的变动一般由资产管理部门掌握,导致财务部门核算的数据不可靠;学校内部的资产管理由多头分管,部门间的职责、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界定,导致各部门不能有效地管理资产。
  4.资产清查管理工作不及时,资产利用率低
  技工类院校没有完善的评价制度和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无法对资产使用的效益实施科学考评。因内部资源共享的意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院校资产大量重购。有些学校的资产清查不到位,固定资产盘点没有按规定进行,且多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部门的清查结果没有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财务处理。
  5.资产核算不规范,资产及其效益反映不真实
  首先,会计预算管理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粗放。其次,已投入使用的资产不能及时结转或不能完全结转固定资产,在“在建工程”和“其他应收款”项目上长期挂账。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项目没有经过批准,没有项目建设计划,手续不健全,无法结转资产入账;二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超计划、超预算,致使部分资产不能入账;三是由于核算不规范,部分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摊销,形成挂账。最后,资产出租、出借收入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这是技工类院校目前资产使用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6.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管理目标不明确
  当前,技工类院校的资产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有效的资产评价指标体系。《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仅设置了三个目标:一是维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三是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以上资产管理目标忽略了技工类院校逐年增加的非国有资产。因缺乏有效的资产评价指标体系,资产管理的目标考核没有可操作性。大部分技工类院校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考核是参照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考核指标进行的,非国有资产管理的考核没有统一标准。
  二、技工类院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强资产经营管理意识,转变资产管理观念
  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技工类院校领导要增强资产管理的意识,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出发点,以提高资产效益为目的,切实提高教学实训水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着力解决资产的重置与闲置。严格资产申购审批制度, 加强对资产使用效率的评估,避免资产重置与闲置,重视资产监管工作及对预防腐败的重要意义。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强化无形资产的产权保护意识,建立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无形资产管理。
  2.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法规体系
  健全的资产管理法规体系能明确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使资产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完善的资产管理法律体系应包括资产评估管理、资产产权管理、资产日常管理、资产经营管理、资产投资与收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能为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3.加强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集中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技工类院校资产管理的最佳模式,为此要建立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齐抓共管的二级归口管理模式,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职责,提高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要建立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与制约机制,实施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做到职责明确,责任清晰。要对资产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与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齐抓共管,实施全程动态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学校资产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分析,强化内部管控。财务部门要改善会计核算方法,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审计、监察等部门各司其职,把确保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工作的总目标。各部门间的统计数据、统计报表要做到资源共享,以便更全面、更详实地反映资产信息。
  5.坚持资产清查盘点制度
  对资产进行实地盘点,要根据资产盘盈、盘亏情况,如实填报盘盈、盘亏明细表,还要附加盘盈、盘亏情况的分析说明,便于落实相关部门的赔偿责任。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对于摸清学校资产状况,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防止资产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6.强化资产管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技工类院校的资产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经营用资产和非经营用资产,应建立不同的考评指标体系。经营用资产的评价指标可参照企业资产管理,重点考评保值增值;非经营用资产的评价指标应该以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重,重点考评保全保值。
  7.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真实反应资产的使用状态,便于各部门调剂余缺,切实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它能增加资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便于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同步掌握资产动态,做到账实相符、信息共享。
  8.牢固树立资产运作的经营理念
  在资产运作过程中,要时刻树立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在资产管理中,要全面融入资产运作的经营理念,通过制度管理创新,推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效益评价机制,达到资产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大唐电信旗下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大唐微电子”)自主设计研发的移动支付安全芯片产品“DMT—CTSS—CK2G”于9月5~8日亮相2013中国国际金融展(下称“金融展”)。“DMT—C
立足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陈云形成了其党员干部学习思想,主要内容有党员干部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的途径方法等。陈云党员干部学习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本文介绍了X线成像板计算机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就研制的X线成像板计算机摄影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了描述。文中还给出了试验结果。
葡萄的轮压栽培与多次结果技术刘国栋耿少春葡萄作为多年生攀缘植物,传统栽培方法以一次结果为主,即使有二次结果往往因营养供应不足,不但不能增产,反而会使树体衰弱影响翌年的结
摘 要:电子商务课程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普及。如何在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中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搞好电子商务的课程教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残疾学生,分析了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意义,并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介绍了“五位一体”的电子商务教学培养模式。  关键词:特殊教育 残疾学生 电子商务 教学探索  电子商务是未来全球商务活动的主流,代表着未来商务发展的方向。电子商务实现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
我省丘陵山区果树发展意见园艺蔬菜处陆爱华一、丘陵山区果树生产现状与特点我省丘陵山区有果树面积60万亩,果品产量22万吨。分别占全省果树总面积、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合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EDA平台)近日已由合肥经济开发区(简称经开区)自主建成投用,这是安徽省首个EDA公共服务平台。合肥EDA平台,不仅有利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而且有利
东海温泉宾馆是连云港市和东海县对外接待窗口,是涉外定点饭店,占地2.6万平方米。多年来,接待了大批中外宾客,在园林绿化部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努力,已使宾馆逐步建成了绿树、
精巧、别致、风格独特的屋顶花园,是建筑与造园合作的精品。目前,屋顶绿化造园已出现在各大、中型宾馆、疗养院、商贸中心、工厂、学校等各类建筑中。一、屋顶造园的特点在屋顶
白蚁,提起这种隐蔽生活的昆虫,人们会联想到它对建筑物、家俱、树木、书籍、衣物的危害而谈“蚁”色变。白蚁——古老的史前生物白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在大自然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