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初中生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修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期,古诗词教学策略也要立足当前教育背景,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古诗词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此,文章对新时期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新时期,要切实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认清古诗词教学对初中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更要围绕初中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地进行智慧化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相关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教学,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而感受到诗词美感,丰富文化底蕴,提升思维品质。尤其古诗词中关于作者的丰富人生阅历、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等内容,更对初中生健全人格和三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技术、教育方法,能进一步强化初中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教师从传统的关注自身的教学而转移到关注学生切实的发展与提升上来,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并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终身发展奠基,以帮助初中生在今后成长为能担当祖国复兴大任的优秀时代新人。这是新课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最根本的育人目标。因此基于新时期的教育背景,加强古诗词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能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更能为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而提供重要助力。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诗词朗读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美,这种美的感知和表现,需要借助“声”来体现。朗读即将“声”“情”“意”充分结合,可以让学生既感知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的美感,又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还能感知和理解古诗词的意蕴美,构建一个较为综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获得丰富且具有层次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1]。尽管朗诵较为简单,便于随时随地开展教学,但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对传统的古诗词朗读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与创新。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中的《观沧海》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逐一开始朗读。朗读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对比自己的朗读策略,汲取经验并调整。小组成员朗读之后,开展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方才朗读时各自的不足、优点,要求学生以开放、学习的态度去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得出关于朗读的注意事项和有效策略,包括字音、情感、代入感等,达成一定共识,能弥补个体在朗读方面认知与经验的部分短板。这种方法能让个别不擅长团队合作的学生,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帮助提高个体的朗读水平和能力,從而加强对诗歌韵律、情感、意蕴的感知与理解。
(二)多媒体辅助构建情境
初中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学习时往往表现出思维的局限性,对诗歌的理解容易受限于教材中显性的题目、诗句、注释,而相对忽视古诗词中隐性的创作背景、价值取向、作者人格魅力等重要的人文内涵[2]。应用情境教学,可以在古诗词与初中生的思维之间构建一架桥梁,将形象思维与抽象的意蕴、情感等元素连接起来。而且情境本身元素丰富,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让其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逐步由对诗词的低阶认知向高阶认知过渡。信息技术作为当下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教育手段,能辅助构建更完善的教学情境,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个性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所以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也应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克服一些困难,增强对诗词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渡荆门送别》时,针对部分想象力相对匮乏的学生,为了帮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壮观景象,教师就可利用教学软件结合多媒体或网络影视资源,根据诗句内涵设计一幅整体而非十分具体的动态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需注意的是,教学视频中诗歌内容的设计,不应过满,要留白。既要让学生从视频的展示中得到提醒,又要让学生能根据视频资源提供的想象线索去进一步联想,将场景中的空白自动填补。如此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发展,对于诗歌也才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独特解读。
结语
综上,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必须建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要尊重并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以传统或现代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配合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等,以“老瓶装新酒”或“从0到1”的创新,来帮助初中生弥补认知上的一些不足,丰富学习体验以满足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配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强化学生表现欲、成就感的同时,激发对古诗词学习的强烈兴趣。如此,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并在学习中切实不断获得和提高古诗词学习效果,就能与教师共同合力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惠明志.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作家天地,2019(16):30-31.
[2]夏传胜.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19(23):167+169.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新时期,要切实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认清古诗词教学对初中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更要围绕初中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地进行智慧化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相关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教学,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而感受到诗词美感,丰富文化底蕴,提升思维品质。尤其古诗词中关于作者的丰富人生阅历、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等内容,更对初中生健全人格和三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技术、教育方法,能进一步强化初中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教师从传统的关注自身的教学而转移到关注学生切实的发展与提升上来,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并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终身发展奠基,以帮助初中生在今后成长为能担当祖国复兴大任的优秀时代新人。这是新课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最根本的育人目标。因此基于新时期的教育背景,加强古诗词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能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更能为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而提供重要助力。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诗词朗读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美,这种美的感知和表现,需要借助“声”来体现。朗读即将“声”“情”“意”充分结合,可以让学生既感知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的美感,又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还能感知和理解古诗词的意蕴美,构建一个较为综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获得丰富且具有层次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1]。尽管朗诵较为简单,便于随时随地开展教学,但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对传统的古诗词朗读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与创新。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中的《观沧海》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逐一开始朗读。朗读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对比自己的朗读策略,汲取经验并调整。小组成员朗读之后,开展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方才朗读时各自的不足、优点,要求学生以开放、学习的态度去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得出关于朗读的注意事项和有效策略,包括字音、情感、代入感等,达成一定共识,能弥补个体在朗读方面认知与经验的部分短板。这种方法能让个别不擅长团队合作的学生,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帮助提高个体的朗读水平和能力,從而加强对诗歌韵律、情感、意蕴的感知与理解。
(二)多媒体辅助构建情境
初中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学习时往往表现出思维的局限性,对诗歌的理解容易受限于教材中显性的题目、诗句、注释,而相对忽视古诗词中隐性的创作背景、价值取向、作者人格魅力等重要的人文内涵[2]。应用情境教学,可以在古诗词与初中生的思维之间构建一架桥梁,将形象思维与抽象的意蕴、情感等元素连接起来。而且情境本身元素丰富,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让其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逐步由对诗词的低阶认知向高阶认知过渡。信息技术作为当下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教育手段,能辅助构建更完善的教学情境,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个性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所以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也应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克服一些困难,增强对诗词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渡荆门送别》时,针对部分想象力相对匮乏的学生,为了帮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壮观景象,教师就可利用教学软件结合多媒体或网络影视资源,根据诗句内涵设计一幅整体而非十分具体的动态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需注意的是,教学视频中诗歌内容的设计,不应过满,要留白。既要让学生从视频的展示中得到提醒,又要让学生能根据视频资源提供的想象线索去进一步联想,将场景中的空白自动填补。如此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发展,对于诗歌也才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独特解读。
结语
综上,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必须建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要尊重并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以传统或现代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配合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等,以“老瓶装新酒”或“从0到1”的创新,来帮助初中生弥补认知上的一些不足,丰富学习体验以满足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配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强化学生表现欲、成就感的同时,激发对古诗词学习的强烈兴趣。如此,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并在学习中切实不断获得和提高古诗词学习效果,就能与教师共同合力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惠明志.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作家天地,2019(16):30-31.
[2]夏传胜.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19(23):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