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支架在学习支持中的作用探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教育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种新型学习支持工具——学习支架应运而生。该文从学习支架的基本概念以及类型出发,分析了学习支架以不同形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使用情况,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合理使用与教学相匹配的学习支架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学习支架;最近发展区;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98-03
  随着建构主义与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和深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中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并非意味着学生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有意义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和帮助者,需要为学生创建合适且有效和的学习环境来支持他们的学习。本文将“学习支架”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来,分析了面对信息技术课堂里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支架以促进其“最近发展区”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1学习支架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运用到教学中则描述为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1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即为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一种是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所以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因此,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并提供有效的、合适的学习支架来促使学生解决课堂问题和提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支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范例、问题、建议、工具、图表等形式,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按照需求进行组合并予以适时应用2。比如,学习应用软件类的知识一般采用范例支架,因为它涵盖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3
  2学习支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1 学习者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的学生其年龄在9周岁到12周岁之间,处于具体运演阶段,儿童已具有运演的知识4,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阶段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能在此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归类和排序等智力操作。然而,在这个阶段所有的逻辑或思维都跟具体的活动或客体联系在一起。离开了活动或客体,儿童就无法进行运演了。其次思维发展方面,小学生的想象从局部到整体、形象到抽象、模糊到清晰方向发展。同时他们还具有自制力还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无意识、以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的特点。
  基于学习者的本体特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在既定的情境中探索,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这样的帮助和引导可以让他们离目标更近一点。在提供学习支架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支架。
  2.2课程分析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上,专家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发展与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总的来说,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和信息处理能力,将习得的信息技术游刃有余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软件的命令和操作,而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價值观等方面全方位提高。
  2.3学习支架在信息课程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课程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教师的角色应该从助手、顾问变成引导者和启发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的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在可以学习过程中通过搭建适当的支架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支撑,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把学生的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5
  1)问题形式的学习支架
  在软件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没有教师引导性的问题为其提供支架,学生很难发现真正的问题。那么老师则可以作为引导者,抛出针对性的问题将学生的思路吸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教师可以用不同角度、层次、深度的问题来搭建起学习支架,随着问题逐个解决,学习进度不断深入,引导着学生解决软件使用的各项问题。教师主要提供四种类型的问题6:WHAT(是什么)用于陈述事实内容的问题;WHY(为什么):用于表示原因与目的问题;HOW(怎么做):用于表示方法、路径与状态的问题;IF(如果):用于情境条件变化的问题,需要学习者通过实践或猜测来回答。
  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以下情况使用问题类型的学习支架:
  ①在初步认识软件时提供问题形式学习支架。学习者一般会被信息技术课程上的交互性、沉浸性而吸引,但又会因为一些枯燥的操作而排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各种软件的不同特点,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强烈好奇心的问题或故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形式的学习支架的加入,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引领学生使用一个新的软件或软件功能。
  ②在学习者习得某项软件功能后抛出问题让其举一反三,拓展其应用范围,深入理解软件功能和用途,这种问题类型的学习支架可以使学习者触类旁通,加深理解。
  ③在适合的教学设计环境加入问题类型的学习支架。如随堂问答,或是软件操作的多种选择中,教师可设置问题支架一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路径选择的结果,进行比较学习或是进行学习迁移。如在讲解PPT制作动画效果时,教师可以提问“落叶怎么样才能实现从上方飘落到地面的效果”,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路径的概念和其它诸如速度、自定义动画等知识点。问题支架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引出软件中新工具的介绍以及旧知识的回顾,还可以给学习者创造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   问题支架可以构建一个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新内容,吸引学生对陌生事物的兴趣,让学生快速理解信息技术软件中的各种功能的使用。在初步认识软件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问题形式的学习支架花费的时间比较短,效率也较高,但要注意思考什么时候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而达到最佳效果,怎样提问才能培养学生学习与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问题支在使用时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应给予不同的支架作用于不同水平的学生。
  2)建议类型的学习支架
  当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学习或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把某些问题支架的设问语句改为陈述语句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建议,帮助学习者答疑解惑。此时,问题支架就转换成了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相比,建议支架给出的建议更能直接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对于学习水平比较低的同学而言,这样的学习支架会更加有效,这也体现了以个性化和适度性为原则的学习支架选择。比如在讲解ACCESS数据库的表对象时,如果学生对表对象的关键字没有理解,在建立“学生”表时将“姓名”字段定义为关键字,教师可直接给出建议,结合案例让其明白“姓名”字段在检索信息时带来的重复和冗余,并理解为什么选择“学号”作为关键字更为恰当,从而得出“定义关键字时要保证其唯一性”的结论。
  建议支架和问题支架都可以用于来引导学习新知识点和回顾旧知识,但建议支架比问题支架更加直白,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学生可以根据建议直接去寻找答案。并且教师对学习水平比较低的同学使用建议支架,可以减少他们去消化、理解问题支架所带来的时间消耗。但是教师在提供建议支架时要注意适度性原则,不能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搭建的建议性脚手架,使得学生更容易攀爬到问题的解决层面。
  3)图表类型的学习支架
  图表是一种展示概念、要素、實例三者相互关系的工具。图表作为建构知识的支架,主要有三方面作用:一是通过绘制图表,有意义地连接新旧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便于知识整合;二是绘制图表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将死记硬背改为理解记忆,关注整体关系,灵活使用所学知识;三是通过学生共同建构图表可以促进学生合作,达到意义建构和知识共建的目的。
  例如要求学生学会函数IF语句的使用,那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实例的IF条件语句分支图,让其理解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分配。例如,学生需要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对每个人进行等级判定,可以用多层IF函数嵌套来实现,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层嵌套的逻辑关系,可提供图表类型的学习支架,如下图所示。
  图表支架的给予应当适时且具有针对性,这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学生的了解。图表经常作为诊断性评价支架使用,通过图表可以诊断出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得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知方式,来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使学生能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促进有意义学习。
  4)范例类型的学习支架
  范例是指符合学习目标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它包括了特定学习主题中的重要学习步骤或典型学习成果。在呈现新知识前为学生提供范例,其实质就是提供某种意义的借鉴与参考,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顺利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初始阶段,学习者习惯于被动的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题去熟悉知识点的应用,但我们应该举一支三的将信息技术中的工具和功能应用于生活,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如利用WORD制作简历或具体个性特色的台历等。范例支架的提供可以使学习者从理论知识上空洞的、局部的感知事物渐渐发展到能够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希望学生利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来快速便捷地进行EXCEL计算,教师可以借用成绩表中计算所有科目成绩总、各科成绩平均分、各单科的最高分与最低分、每位同学与最高分之差等来演示如何利用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快速计算出各个答案。教师通过给出范例让学生领悟软件功能的扩展性,能让学生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范例则起到了引导作用。
  在使用范例支架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理解该从哪些角度来制作,运用哪些技能去完成作品,这样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提供范例支架学生学会模仿、比较和独立思考,有利于问题解决和发展兴趣爱好。
  5)向导类型的学习支架
  向导也可称为指南,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其整体性较强。观察向导可以避免学生错过关键细节;采访向导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特定信息;陈述向导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等等。向导支架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细分化,使学生能按部就班的操作。这种类型的支架适用于当教师布置需灵活应用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任务时,如果学生只单纯地学会某个功能,不能融会贯通的应用实际,就需要向导支架做引导和解释。如在学生做个人网站时,教师事先提供了一个向导评价,要求学生所做的网站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个人的教育经历、个人的荣誉奖、个人的学术表现等,表现形式可以运用图形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
  向导支架的使用也要注意适度性,若学生以目前的水平已经能基本完成或者完成其中的几个步骤,教师应该及时的更改向导的内容;若以学生目前的水平在向导的帮助下依旧无法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适时适当修改向导内容或者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其他个性化的支架,例如问题支架、建议支架等。
  3 学习支架使用过程的一些思考
  学习支架的设计是教师现代教学技能充分、最集中的体现,因此研究学习支架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的使用的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支架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如何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非常重要。
  1)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的使用学习支架,有利于解决抽象的问题,培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通知新旧知识的意义连接,不断建构、内化所学知识,而教师则要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架去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连接和建构,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都不一样,如果按照同一个标准提供支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太过简单; 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 则无法消化。在使用学习支架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架;另外每个学习支架都应当有阶梯性,留给学生恰当的发展和思考空间。
  4)最后,显现学习支架要适时,教师对教授的内容和受教育的对象要有很好的把握,例如应该在什么时候给学生提供支架, 或是学习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时应当撤离支架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时间早了,无法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晚了,知识已学会则显多余。
  参考文献:
  [1] 谢全苗.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开发与利用[J]. 数学通报,2004(8).
  [2] 闫寒冰. 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3] 朱慧,陈长鑫.学习支架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3).
  [4]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5] 邓静,赵冬生. 再探学习支架[J].教学新论,2008(9).
  [6] 王天蓉. 问题化学习及信息技术支撑的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6(4).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XML与WebService技术实现HIS与异地医保接口,实现省内异地就诊实时结算,方便患者异地就医。  关键词: HIS;异地医保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052-02  Abstract:Application of XML and web service technology to achieve HIS and r
摘要:微课是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新型学习资源。明确微课的含义,通过完成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微课作品《摄影曝光基础》的设计与制作,探讨高职院校微课设计思路,高职院校微课的制作技术,高职院校微课的制作流程,以及建设高职院校微课的现实意义,从而找到一种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适合高职院校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体系。  关键词:微课;学习资源;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开发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数据湖”是通过将原始数据分类存储到不同数据池,并在各数据池里将数据整合转化成容易分析的统一存储格式进行存储,以方便用户对大量原始数据池中原本几近废弃的数据加以分析利用,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该文首先介绍了数据湖的结构,其次介绍了数据湖中各数据池的特点及应用;最后介绍了各数据池之间的联系并举例说明了数据湖的架构。  关键词:数据湖;数据池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在组网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太低,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理论和实践教学分离等突出问题,该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组网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基本思路,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内容的增删、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关键词:组网工程;网络生命周期;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简言之,理性思维就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感性教育,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感性的气质,充满活动和激情,还需要理性地审视,发现文本的独特价值。”事实上,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往往沉浸于教学情境中,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与运用中不断升华情感,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理性思维
摘要:《Access 数据库》课程现如今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该文主要探索如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Access 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最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使用Access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Access数据库;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1-7244-02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使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公文处理工作非常重要,随着校园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开发专门公文处理平台,关于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提出了新的需求。高职院校每天要处理很多的公文文件,传统的公文流转方式己不再满足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还停留在纸质的处理模式,导致效率低下、成本高现象。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文处理系统;B/S  模式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
摘要:针对当前在线课程教学和在线学习正被人们广泛接受,该文以中山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为例,对在线课程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步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线课程设计网络平台化,在线课程应用学习模块化的基本思想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在线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平台;教学设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7-1454-02  近几年
摘要:受韦伯局部描述子和LBP特征的启发,针对Haar特征维度高、冗余度大以及对光照变化适应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于显著性的局部二值化Haar特征。首先将8种Haar特征组合形成一个3*3的块,利用局部二值化思想得到二值化Haar特征;然后根据韦伯定律求取该块的显著性因子;最后把显著性因子作为权重将二值化Haar特征统计成直方图而得到SLBH特征。通过在INRIA行人样本库上实验,表明该特征具有较
摘要:目前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的绘制工作十分复杂。虽然现有的自动绘图工具只能满足基本的绘图需求,但是它们绘制出的是低分辨率的点阵图,而这种点阵图很难满足研究者们在论文发表时对高清图像的要求。因此,用C#对Visio绘图功能进行二次开发,解析并描述用户提供的量子电路TFC文件, C#读取用户对电路多种格式的自定义参数,依次画出所需的量子门,则可自动绘制出符合高清要求的矢量量子电路图。因为可逆逻辑量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