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基地工作给各学科提供了研讨和交流的平台,为进一步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创建学科基地,加强了学科的管理,逐步形成了“教科研中心——学科基地——大备课组——小备课组”的学科管理体系。
成立教科研中心。主要负责学科建设的统筹工作,主要包括:在详细分析学科的师资队伍、学科教学、学科教研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学科发展计划,对学科相对薄弱的年级提出明确的改进要求。制定规章制度?,制定学科教育教学常规、教师评估考核细则、教师激励制度等,使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加强教学督导按照“十到位”的要求,对教师教学逐项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关整改意见,并做好持续的跟踪督促工作。“十到位”即课前两到位:计划安排要到位,校本研究要到位;课中三到位:习惯培养要到位,方法指导要到位,教学管理要到位;课后五到位:督察环节要到位,单元训练要到位,补差工作要到位,反馈工作要到位,交心工作要到位。对于在督察中发现的亮点和特点,及时加以总结、提升和推广。加强考试研究,学科中心与上级教育部门及各单位建立联系,及时获取丰富的考试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研究筛选,将其中重要的有效信息拿来共享。
成立学科基地。学科基地的评选标准为:有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有突出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学科基地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具体体现在:结对帮扶,将全校同学科的教师按照能力和水平的不同进行差异配对,“以老带新”、“以名师带后进”,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每学期定期举办大型的公开课观摩活动,组织名师开展专题讲座等。培养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学科基地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在全校教师中确定若干位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使他们踏上名优教师的发展之路。推进系统的课题研究。学科基地向教师们征集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一些共性的、难度大的,有学科基地牵头设立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有每位教师具体承担,研究成果共享。我们还利用网络举办学科发展论坛。
成立大备课组。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大备课组”为便于及时交流沟通,协调大备课组的活动,让老师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优秀课件、精品教案、教学反思等均可上传到网站,供教师共享,网络成为教师交流研讨的阵地。大备课组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围绕下一阶段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例题习题的精编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等展开讨论,并形成指导性文稿。
成立小备课组。小备课组作为学科管理的基层单位,要认真执行学科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科基地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大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大统一,小特色。小备课组的工作重点在于组织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关注小而实的问题。在教师培养方面,小备课组要为结对帮扶的教师创造条件,引导不同能力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设立不同的发展目标,推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科中心侧重于统筹工作,学科基地侧重于学科建设的引领和示范,大备课组侧重全校教师的合作,小备课组侧重年级教师的合作,四者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互相协调和补充,共同推动我校学科的快速发展。
各学科基地坚持三个工作原则:①发展性原则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搭建平台;②合作性原则要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加强校内外合作,使优质学科资源共享共赢;③开放性原则要有开放的意识,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加强网络资源库建设。并对学科基地建设提出了三个目标:以点带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批研究型的教师;建设一批学科特色。要把学科基地建设作为学校教科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来抓,加大调研力度,加强过程性監控,深入开展研究,把学科基地真正建设成为全市初中学科教学的辐射中心、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心、教师学习的资源中心。
教學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干好教学工作需要我们努力探索。我们坚信:再远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再重的活是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只要我们做好了每一天的工作,我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成立教科研中心。主要负责学科建设的统筹工作,主要包括:在详细分析学科的师资队伍、学科教学、学科教研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学科发展计划,对学科相对薄弱的年级提出明确的改进要求。制定规章制度?,制定学科教育教学常规、教师评估考核细则、教师激励制度等,使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加强教学督导按照“十到位”的要求,对教师教学逐项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关整改意见,并做好持续的跟踪督促工作。“十到位”即课前两到位:计划安排要到位,校本研究要到位;课中三到位:习惯培养要到位,方法指导要到位,教学管理要到位;课后五到位:督察环节要到位,单元训练要到位,补差工作要到位,反馈工作要到位,交心工作要到位。对于在督察中发现的亮点和特点,及时加以总结、提升和推广。加强考试研究,学科中心与上级教育部门及各单位建立联系,及时获取丰富的考试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研究筛选,将其中重要的有效信息拿来共享。
成立学科基地。学科基地的评选标准为:有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有突出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学科基地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具体体现在:结对帮扶,将全校同学科的教师按照能力和水平的不同进行差异配对,“以老带新”、“以名师带后进”,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每学期定期举办大型的公开课观摩活动,组织名师开展专题讲座等。培养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学科基地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在全校教师中确定若干位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使他们踏上名优教师的发展之路。推进系统的课题研究。学科基地向教师们征集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一些共性的、难度大的,有学科基地牵头设立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有每位教师具体承担,研究成果共享。我们还利用网络举办学科发展论坛。
成立大备课组。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大备课组”为便于及时交流沟通,协调大备课组的活动,让老师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优秀课件、精品教案、教学反思等均可上传到网站,供教师共享,网络成为教师交流研讨的阵地。大备课组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围绕下一阶段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例题习题的精编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等展开讨论,并形成指导性文稿。
成立小备课组。小备课组作为学科管理的基层单位,要认真执行学科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科基地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大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大统一,小特色。小备课组的工作重点在于组织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关注小而实的问题。在教师培养方面,小备课组要为结对帮扶的教师创造条件,引导不同能力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设立不同的发展目标,推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科中心侧重于统筹工作,学科基地侧重于学科建设的引领和示范,大备课组侧重全校教师的合作,小备课组侧重年级教师的合作,四者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互相协调和补充,共同推动我校学科的快速发展。
各学科基地坚持三个工作原则:①发展性原则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搭建平台;②合作性原则要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加强校内外合作,使优质学科资源共享共赢;③开放性原则要有开放的意识,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加强网络资源库建设。并对学科基地建设提出了三个目标:以点带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批研究型的教师;建设一批学科特色。要把学科基地建设作为学校教科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来抓,加大调研力度,加强过程性監控,深入开展研究,把学科基地真正建设成为全市初中学科教学的辐射中心、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心、教师学习的资源中心。
教學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干好教学工作需要我们努力探索。我们坚信:再远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再重的活是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只要我们做好了每一天的工作,我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