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渗透建模思想的时机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将其作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而明确地提了出来。计算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蕴涵着明确的建模思想,而建模思想需要学生在“做”的过程和“思”的过程中慢慢积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感悟。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数学建模,心中有强烈的建模意识;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做实、做好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进行“再创造”“再发现”;要重视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逐步感悟和体验建模思想;要让学生适当尝试建模,在计算时建构新的模型。现结合具体课例,谈谈如何在整数计算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
   一、备课时领悟建模思想
   教材往往是按建模的过程编写的,即先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并检验和评价结果的意义,从中得到一般化的算法,最后加以推广和运用,以解决更多的类似问题。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时,教材提出的问题是: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如果把它抽象为数学问题,即为求45与30的和是多少,因此列式为45 30。接着,教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便于学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算理和算法,教材采用操作小棒、拨计数器或画示意图等方法进行探究。在操作小棒、拔计数器的基础上,教材给出抽象的算法:45 30,先算40 30=70,再算70 5=75。最后,把75个一还原成75座,从而解决了课始提出的问题。同样,教材在教学45 3时,几乎采用了同样的编排过程。为了强化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教材还进行了对比,问:45 30与45 3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理解具体算理,建构具体算法,并逐步向一般化的算法进发。
   此外,教材在练习中也注重渗透建模思想,注重让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和方法。它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具体的算理和算法出发,逐步向一般化的、抽象的算理和算法进发,直到学生建构一般化的算理和算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模型,形成运算技能,并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去。
   正因如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并切实遵循建模过程进行设计,从而引领学生逐步经历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发挥过程的育人价值。
   二、新授时做实建模过程
   领悟到教材的建模思想后,具体教学时就应该按建模的过程施教,要引导学生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表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不断提升建模的层次和水平。教材往往从具体的、特殊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解决具体的一道算式的计算问题,从中探明算理和算法,但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一例、几题到一类,从特殊到一般,從具体到抽象,逐步建构更具概括性的一般的算法模型。可采取集中观察和比较,逐步分析和归纳,不断抽象和概括的策略,从而让蕴含在各种具体算式中的一般算法逐步显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及时提炼。
   如在教学上述“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在比完45 30与45 3的不同算法后,一位教师充分利用书后的习题,引导学生逐步建构一般化的算法模型。他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计算23 20的过程,填出结果,并让学生在头脑中回忆刚才的拨珠过程,探寻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想象23还可能加几十,应该怎样拨珠,得数是多少。最后,引导学生集中观察这些等式,思考:都是23加几十,都是怎样算的?学生发现:都是把23十位上的“2”与几十的“几”相加,也就是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化的算法模型。同样,在计算23加一位数时,也是这样设计的。这样设计不但便于学生体悟算法模型建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实现对具体情境和算式的适时超越,而且便于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在变中找不变,感受函数思想,还便于其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抽象和概括,从而学会数学建模。
   笔者认为,在学生得出一般的算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运用算法进行计算,而要引导学生及时回顾和反思建模过程,如我们是如何逐步探究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采用了哪些方法?……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建模过程和方法,积累建模经验,感悟建模思想。
   三、沟通时感悟建模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和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为此,在具体建构了一类算式的算法模型后,教师还要注重沟通相关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整体地建构一类算式的算法体系,并让学生感悟建模方法、积累建模经验。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后,教师有必要对相关算式的算法进行系统梳理,因为这是整数乘法最后一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结片成网,形成整体的算法体系。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他从本课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开始,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再由乘数是两位数,想到曾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怎么计算的。照这样推想,以后还会学习几位数乘两位数?学生说:四位数乘两位数、五位数乘两位数……这些新的乘法你会算吗?学生认为简单,与之前的一样,仍然是先分后合,即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多位数,得到多少个一,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多位数,得到多少个十,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层积相加。学生建构了乘数是两位数的算法模型后,教师又由三位数乘两位数开始,引导学生类推出因数是三位数的算法模型。
   四、运用时增强建模意识
   在建立算法模型后,要引导学生直接运用模型解决相关的问题,使其在应用中进一步体会模型的好处和价值,从而亲近模型、喜爱模型、自觉运用模型。此外,为了让学生在应用中有新发现、新感悟和新提升,教师仍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当尝试建立新的模型,如发现新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性质等,以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的练习环节,为了促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和提升,教师让学生根据算式,思考孙悟空的身后藏着数字几(图1)。
   在学生有序地一一算出9道算式的得数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找规律,集中观察所加的数与得数的个位上的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发现:9加几的得数个位上的数都比所加的那个数少1,十位上多了一个1。教师追问:那个少了的1到哪里去了?学生说:移到9那边与9凑成1个十了,所以十位上多了1,也就是1个十。教师继续追问:在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道算式最重要?为什么?学生认为9 1=10最重要,因为其他算式都是根据它推算出来的。接着,教师单独出示9 5=1□、9 □=17,问:现在你能运用规律直接说出方框里的数吗?是怎么想的?学生迅速说出分别是“4”“8”,并说出理由。学生找到新规律后,算得更快了,还可以逆向计算。他们更乐意找规律,更乐意数学建模了。
   其实,在教学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时,也可以这样渗透,但要做到:有意、有序和有度,不任意拔高,不急于求成,不统一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攻,就一定有效。当然,上述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截然分开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既要相互兼顾,又要各有侧重。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在断路器领域中,真空断路器因其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性能而得以广泛应用。随着真空断路器不断的推广、扩大,需要突破的技术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
生产一线的劳动者技术素质偏低以及服装高技能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服装制造业发展的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作者分析了问题产生的社会经济和传统的教育体制原因,提出通过校企合作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排放雨水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绿地、花园等的建设,使城市能够与海绵一样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在雨水量过多的
从配电线路的保护要求和保护电器发展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了熔断器和断路器的主要优缺点。给出了设计中有关熔断器和断路器的选型方案。指出应正确认识熔断器和断路器各自的作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使财务管理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本文详细分析了会计核算数据处理的几个阶段。
不压井修井作业是一种产能效率高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油气田作业方式,底座是不压井修井机的结构承载载体,其强度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文章选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底座进行
目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此引发的普九债务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部署。这对推动普九工作具有十分重
对电视机顶盒硬件中的故障进行快速的判断,是目前机顶盒硬件维修行业的难点。由于不能及时准确地对机顶盒中硬件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判断,导致维修人员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维修
中国民居门面是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门面的装饰性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是民居建筑中重点装饰的对象。本文通过对中国民居的门面装饰特
通过对广州SCS G2004在接收徕卡TCR402和苏一光RTS 602L全站仪数据过程的相异性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使数据接收及内业作图方面的工作更加快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