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能扩充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能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阅读能力幼儿分析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那么如何使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呢?
一、营造环境,促进发展
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形成一种多样的环境优势。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
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主动。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朋友,信任他们,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创设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快速发展,也有利于熏陶孩子的阅读气质。
二、引导观察,积累经验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接触图书,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对图画、意义的推测和理解。但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其内涵比早期识字丰富得多。幼儿不应该是先学识字后学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建构文字符号意义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识字。尽管儿童可以把汉字当作一个图形来感觉,但脱离语言情景的、独立的、集中的、缺乏经验支持和意义理解的识字是违反幼儿的学习心理原则的。
幼儿只有认真观察画面,才能理解画面内容。提出能引起幼儿观察的问题,以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可由浅入深地让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等问题,在幼儿逐页观察画面并理解画面内容后,再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理清思路,把握好故事结构。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目的在于让幼儿积累阅读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引导观察画面上的个别文字,汉字的形象化特点为大班幼儿识字提供了可能。幼儿在阅读中认识某些汉字时,将图与字结合起来,有助于对一些汉字的理解,逐步积累幼儿的阅读经验,为幼儿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三、增加活动,发展能力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并将其迁移到活动区内。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等经典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黑猫警长”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黑貓警长”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的欢迎。语言活动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黑猫警长”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下属白猫警士和朋友熊猫博士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激发兴趣,喜欢阅读
带领孩子多参加一些阅读活动,促使孩子对阅读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兴趣。可以带孩子到阅览室或书店,浏览书架上摆放的那些五彩缤纷的画刊。让孩子注意观察阅览室里读者的表请,使孩子知道,书里有许多好看的故事,大家都喜欢看书。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本画报,轻声地讲给孩子们听,使孩子接触一下书籍。还可以让他们随父母到图书馆感受人们渴求知识的心情,即使是年龄小的孩子,也不妨抱着他去书店,在孩子的参与下帮他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并赞赏他选的书,使他感到会挑选书籍是一种快乐。
孩子向老师提问,教师又难以回答时,教师不妨引导孩子到书中去找答案,使孩子知道书能够开启人的智慧。这样,“和书交朋友”的意识就会深深地在孩子心里扎根。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大声朗读,这对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年龄越小,听读所起的作用越大。这种听读主要是以欣赏图片故事和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如散文、故事等,幼儿在成人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油然而生想读的愿望。听读的目的是让幼儿反复倾听成人那娓娓动听的朗读,不断体验、品味。通过听读活动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幼儿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从而为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幼儿的阅读教育,应将家长的引导和幼儿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次早期阅读活动生动、愉快,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地感知、内化、积累,为今后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关键词 阅读能力幼儿分析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那么如何使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呢?
一、营造环境,促进发展
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形成一种多样的环境优势。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
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主动。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朋友,信任他们,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创设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快速发展,也有利于熏陶孩子的阅读气质。
二、引导观察,积累经验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接触图书,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对图画、意义的推测和理解。但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其内涵比早期识字丰富得多。幼儿不应该是先学识字后学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建构文字符号意义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识字。尽管儿童可以把汉字当作一个图形来感觉,但脱离语言情景的、独立的、集中的、缺乏经验支持和意义理解的识字是违反幼儿的学习心理原则的。
幼儿只有认真观察画面,才能理解画面内容。提出能引起幼儿观察的问题,以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可由浅入深地让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等问题,在幼儿逐页观察画面并理解画面内容后,再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理清思路,把握好故事结构。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目的在于让幼儿积累阅读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引导观察画面上的个别文字,汉字的形象化特点为大班幼儿识字提供了可能。幼儿在阅读中认识某些汉字时,将图与字结合起来,有助于对一些汉字的理解,逐步积累幼儿的阅读经验,为幼儿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三、增加活动,发展能力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并将其迁移到活动区内。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等经典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黑猫警长”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黑貓警长”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的欢迎。语言活动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黑猫警长”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下属白猫警士和朋友熊猫博士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激发兴趣,喜欢阅读
带领孩子多参加一些阅读活动,促使孩子对阅读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兴趣。可以带孩子到阅览室或书店,浏览书架上摆放的那些五彩缤纷的画刊。让孩子注意观察阅览室里读者的表请,使孩子知道,书里有许多好看的故事,大家都喜欢看书。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本画报,轻声地讲给孩子们听,使孩子接触一下书籍。还可以让他们随父母到图书馆感受人们渴求知识的心情,即使是年龄小的孩子,也不妨抱着他去书店,在孩子的参与下帮他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并赞赏他选的书,使他感到会挑选书籍是一种快乐。
孩子向老师提问,教师又难以回答时,教师不妨引导孩子到书中去找答案,使孩子知道书能够开启人的智慧。这样,“和书交朋友”的意识就会深深地在孩子心里扎根。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大声朗读,这对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年龄越小,听读所起的作用越大。这种听读主要是以欣赏图片故事和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如散文、故事等,幼儿在成人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油然而生想读的愿望。听读的目的是让幼儿反复倾听成人那娓娓动听的朗读,不断体验、品味。通过听读活动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幼儿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从而为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幼儿的阅读教育,应将家长的引导和幼儿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次早期阅读活动生动、愉快,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地感知、内化、积累,为今后大量阅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