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互动中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老师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应引导大多数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互动,让每一个学生“真”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团队·互动”模式便是在这样的思考下诞生的课堂模式。该模式以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话等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以学为主,以导为辅,在课堂互动中促进学生发展。《倔强的小红军》是该模式下的一堂研讨课,孩子的发言时间几乎占去一堂课的三分之二,而且有思考,有碰撞,成了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孩子们正在学习运用自学“四要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阅相关资料)交流。
  生:请同学们看第六自然段“小鬼倔强地说……准备赛跑的姿势”,我联系上文,第二自然段介绍说他们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但当陈庚同志叫他上马骑一段路再说时,他却故意说成,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其实他根本就跑不过的。
  生:前面介绍他时,说他是“黄黄的小脸”,可能已经生病,却要装做洒脱的样子。
  师:嘉庆和宇涵同学联系上文,读出了小鬼的品质。
  生:我有补充,请同学们先看第14自然段,“陈庚同志全明白了……”,小鬼这时已经快要不行了,但他为了不让陈庚同志看到这一幕,这时候能还能“把腰一挺”。
  生:请同学们看第八自然段“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小鬼已经掉队,但这里小红军却说要等他的同伴,分明是装的,就是不想拖累陈庚同志。
  师:潘泽宏和吕泽嵘同学抓住小红军的动作和语言品读。
  生:请同学们看第四自然段“小鬼摆出一副……你快骑上走吧。”我们组从“满不在乎”、“微微一笑”读出了即使他的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但是他还是没骑上走。
  生:我有补充,我知道小鬼为什么“微微一笑”,因为他要装成正常人的样子,是故意做给陈庚同志看的。
  师:“微微一笑”这么细微的神态都能被你们抓出来,真不简单。
  生:请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那是深秋的一天……十分疲惫”。我们组从“长时间,荒无人烟,常常”读出陈庚同志的疲惫,陈庚同志是一个大人,他都感到十分疲惫,更何况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红军。
  师:吴宏宇联系了我们的生活实际体会,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我有补充,这么疲惫了还一心为别人着想。
  生:我补充关键词“深秋、太阳已经偏西”,这时候的小红军一定是冷极了,饿极了。
  师:读书就该这样,在关键词句处停下来,多想想,你就会把文章读得深刻许多。
  生:请同学们看第10自然段“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比你的还多呢。”我联系下文“他掏出来一看……几个牙印。”知道小鬼为什么要轻轻地拍了拍,如果用力拍,牛膝骨就会发出声音,他怕陈庚同志发现。
  生:我有补充,第十三自然说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小红军一定非常饿,才会去啃难吃的牛膝骨。
  师:一个谎言,几个牙印折射出的是拳拳的赤子之心。
  生:请同学们看第5自然段“陈庚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陈庚同志是个将军,他都用命令的口吻说了,可小鬼还是决定违抗他的命令。
  生:我妈妈告诉我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
  生: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交流时,更是出现了不一样的个性化声音。)
  师:真了不起,还会用名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真不错,懂得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这样的重点语句进行体会,其实这也是作者着力表现之处。作者通过描写小红军的动作、语言,还有昨天我们已品读完的外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他人的小红军形象。
  其实,作者在这里,还重点写了陈庚同志的表现,我们看看这句话。
  出示:陈庚同志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师:从“终于”我们读出什么?
  生:从“终于”我说读出了陈庚同志好不容易才被说服。
  生:我从“终于”读出陈庚同志其实很难被说服,但小鬼死缠烂打也还是要说服他。
  生:我从这里读出了小鬼不管要花多少力量,都要把陈庚同志说服。
  师:课文的主角是小红军,为什么却要写出陈庚同志的努力呢?
  生:这样更能突出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他人”的品质。陈庚同志是个老同志,但是最终都被说服了,可见小鬼的决心之大。
  生:这是侧面描写。
  生:以前我听说“姜还是老的辣”,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你们看,陈庚同志最终还是被小鬼说服了。
  师:“自古英雄出少年”,别看小红军才十一二岁,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正是这样一股倔劲,才最终说服了陈庚同志。
  虽然孩子的发言没有顺着文本的思路,看起来有些散,有些乱,但实际上孩子都围绕“大问题”思考,发表见解,有的还能够引经据典,甚至会质疑,形乱神聚。为什么这样的课堂能让孩子真正“动”起来呢?
  一、大问题的设计是重点
  “团队·互动”阅读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在于“大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孩子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能否“动”起来,能否动得有语文味。问题的设置既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又要落实教学重点;既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又要注意设置的问题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
  基于这种考虑,我在这节课里设计这样一个大问题: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他人的精神?画出有关词句,并做简单批注。这个大问题紧扣了单元目标(阅读本单元课文,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本特点(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有利于孩子自读时投入到语文的思考中,交流时互相启发,学有所得。
  二、把握课堂节奏是关键
  “团队·互动”模式下的课堂有三个层次,即先自读,让孩子先有自己的思考,接着便是展示交流,这一环节占去课堂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几乎都在生生互动中将课往前推一步,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最后是以学定教的针对性重点引导和总结提升,将课推向深入。教师对这三个层次节奏的把握将直接影响一节课能否走向深入,特别是课的第二环节。
  在这一环节里,我一直不断提醒自己要耐下心来,真正倾听孩子,不能急于出手引导,教孩子。我想这是这节课能如此精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首先,“展示”是激发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展示”让孩子拥有“话语权”,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其次,这一环节的课堂基本处于生生互动环节,同龄人往往具有相似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他们有丰富的共同语言,容易相互理解、交往与沟通。如果老师过早过多地介入,便会扰乱他们的思维,孩子的“情感流动”容易被阻断,学习积极性便会大打折扣。如果老师过早过多地介入,便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无法做到以学定教。
  这一环节几乎是孩子的天下,我的心中没有预设的答案,只有该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不需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方向上引,只需要满怀期待地分享孩子的思考。
  当然,不能过早过多地介入,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无所作为,当孩子的回答不小心偏离了大问题,将其拉回;当孩子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使用了结构化学习方法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阅相关资料),我适时点评,引起关注;当出现个性化的声音时,我也及时推进;当有些东西孩子够不着时更应该出手助他摘到树上的果子。……
  “团队·互动”模式提倡“真课堂”,“真学习”,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大多数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叶圣陶语)。“团队·互动”模式的课堂便是为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的场所,让大多数孩子在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话中走进语文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应该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让孩子们在中华古诗文的浸润中学会热爱祖国,热爱故乡,懂得“恕与责任”,知晓“孝敬与礼仪”。教师应该通过人文滋养、自主自悟和迁移阅读,使孩子们在中华经典的海洋中“郁郁乎文哉”。  关键词:人文滋养;自主自悟;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让孩子们在中华古诗文的浸润中学会热爱祖国,热爱故乡,懂得“恕与责任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文章从注重导读、注重方法的指导以及注重品读培养等几个方面,论述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看法,以期共享。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閱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现如今的阅读教学存在错位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致使阅读教学陷入“事半功倍”之旋涡。  改变传统低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发展观的有效阅读课堂,势在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早就被重视,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整本书;活动设计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
摘 要: 幼儿园墙面设计常常是老师们最头痛的事情,这些精致的墙面设计能发挥实际作用吗?怎样让墙面创设摆脱花架子,真正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作用呢?怎样让繁忙的教师从墙面上解放下来,让教师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本身要清楚地分析自己在创设主题墙时走入的误区,其次是想出解决策略并运用到环境创设中。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主题墙 误区 解决策略  主题墙的设计常常是老
摘 要: 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随着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推行,资产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历史契机。如何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成为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集中探讨了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两种对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绩效评价及共享有偿使用机制的运行,以突破资产管理工作的瓶颈,适应新形势新政策下的新要求。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计提折旧 绩效评价 共享有偿使用  一
摘 要: 本文以莫言原作中的模糊语言为基础,以葛浩文《生死疲劳》英译本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葛浩文对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为莫言研究和模糊语言研究提供一些尝试和借鉴。关键词: 模糊语言 葛浩文 生死疲劳 译者  一、引言  2012年10月11日,莫言以其“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的本土特色小说敲开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门,中国文学从此正式进入世界文学殿堂。  作为翻译莫言作品最多的译者葛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深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巧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品德学科有机整合,可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品德课 有效运用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所以品德教育非常重要。然而受传统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三套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的长期灌输说教使教师教得累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是公办高等教育的主要补充,具有自身的办学优势,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其诸多弊端也越来越凸现出来,急需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弊病;解决策略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再一次兴起,并在其日后发展的30余年间,对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办高等
摘 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使用范围最广的语文教材,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课程的关注和教学探究是解决当下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德育功能难以发挥实质功效的重要举措。对学校德育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進作用。教师、学校层面应努力从多方面提出有效性对策,真正发挥高中语文教材的隐性德育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隐性德育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
摘 要: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政治试卷紧扣时政热点,具有浓浓的时代气息。试卷涵盖了核心知识点,突出了知识主线,试题严谨,难度适中;试卷渗透了新课改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具有较高的选拔性,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试卷。  关键词:能力;课改理念;核心知识;选拔功能  2017年高考尘埃落定,高考试卷也在万众期待中揭开神秘的面纱。反观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政治学科试卷,该试卷紧扣时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