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060-02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是贵州的西大门,地处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称。盘县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23个镇、2个乡、11个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公里。东邻普安,南接兴义,西连云南省富源、宣威,北邻水城.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人口103.7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12。7%,非农业人口占10。9%。盘县在北纬25°19'36"--26°17'36",东经104°17'46"--104°57'46"之间。全境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中南部降起。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
一、盘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气候条件优越,宜居宜游。区境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3.5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1.2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2C°。最热月7月均温为20.2C°,最冷月1月均温为5.1C°,最热月与最冷月温差15C°,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
(二)具有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查明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共有52项。盘县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盘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彝族火把节、回族古尔邦节、布依族查白歌节等民族节日,吸引着八方游客。比较突出的旅游资源和景点有:十里大洞(盘县大洞景区)、百里杜鹃(大山及火铺杜鹃林景区)、千株银杏(石桥妥乐古银杏景点)、万亩竹海(老厂竹海景区);有佛教胜境丹霞山、旅游福地碧云洞、佛光映照的乌蒙山坡上大草原;有深山峡谷格所河、陆家寨田园风光、陆家寨古榕树、保基枫叶林、世界垂直最深的天然竖洞—白雨洞(洞深424m);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盘县大洞;有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有滇黔古驿道。县城南郊的碧云洞。自明代以来为文人青睐,留下许多诗文摩刻,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游记中详加描述。
(三)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境内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和长沙至昆明的快速铁路(在建)横贯东西。212省道纵贯南北,毕水兴高速公路水城至盘县段已通车。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南昆铁路、水柏铁路在红果交汇,是贵州西部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县内通乡(镇)油路和通村公路路网已建成。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重要陆路交通网络,“100分钟县域经济圈”已初步形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是贵州省旅游开发较成熟的西线旅游区,盘县三个省级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将接通云南东线和贵州西线风景旅游干线,弥补了几大景区中间的空白。
(四)具有强大后发优势。盘县旅游业的发展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无重复建设,可建设有规划、高标准、有市场竞争的旅游产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盘县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盘县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各级政府民间累计投入资金4.23亿元,完成了《盘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盘县大洞遗址保护展示设施建设项目》等14个规划;盘县新民鱼龙化石、大洞古人类遗址等20多个景点被列入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盘县会议会址、新民温泉、妥乐古银杏村、保基陆家寨等列入了全省旅游发展规划。
(五)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盘县与云南接壤,云南旅游业已开发到盘县家门口——滇黔的胜境关,云南旅游业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而盘县仍原始开发阶段,要搭上云南旅游的便车趁势发展。云南和贵州是国家打造的一条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而盘县就处在这条线的交通要道上,我们有很好的区位优。
二、盘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级问题
借贵州旅发大会在六盘水召开之机,旅游路线交通建设得到很大改善,部分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投入,为盘县的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要使盘县旅游形成产业,产生经济效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有待完善。旅游交通网虽已基本形成,除坡上草原、石桥妥乐古银杏、城关镇各景点交通条件较好外,其他旅游景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且路牌标识系统不健全;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落后,现有宾馆、旅社容量有限(主要在红果城区),且服务质量较低,住宿价格较云南不具有竞争优势,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落后。三个风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还不完善,除碧云洞、九间楼、文庙、北门城楼、张道藩故居、丹霞山有一定的服务设施外,其余景点、景观尚未开发。
(二)旅游产品质量不高,未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盘县旅游“吃、住、行、购、娱”五要素须加大投入和开发,务必使游客吃得开心、住得安心、出行放心、购物满心、玩得爽心。除观光游、文化古迹游外,民族风情体验、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度假、水上游乐(许家屯水库、松官水库、木龙水库)等项目有待进一步开发。盘县旅游未能充分开发巨大的客源市场,除盘县本地有100多万的游客市场外,周边诸如普安、晴隆、兴义、曲靖等也有巨大的潜在游客。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势及经济优势。
(三)旅游产品研发及市场促销不足。旅游产品的研发未深入(例如:银杏的果实、叶子、及木材没有深加工),文化底蕴挖掘不够,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衔接不到位,宣传手段单一,宣传经费投入较少。全县饭店宾馆、农家乐等接待设施档次不高,特色不突出,服务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从管理人员到一线人员服务意识差,培训、接待、服务和软环境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除坡上草原、石桥妥乐古银杏、丹霞山及滑石哒啦仙谷农业观光园外,其他诸如深山峡谷格所河、陆家寨田园风光、陆家寨古榕树、保基枫叶林、世界垂直最深的天然竖洞—白雨洞景点建设资金投入较少。旅游产品处于初级开发现状。目前,我县旅游景点初步开发,游览项目多而无精品线路规划,“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尚未健全。 (五)民俗旅游文化内涵须深入挖掘。盘县淤泥、鸡场坪羊场、普古等乡镇民俗旅游文化比较丰富,重点民族村寨民族风情特色及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没有突出民族风格、民族文化特色,人文景观、彝族布依族历史、风俗有机结合不够。民俗旅游缺乏配套设施,旅游商品、娱乐、观光、休闲度假、原生态乡村旅游开发不够。旅游购物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初级,品味不高,很难与旅游者融为一体,缺乏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加快盘县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旅游基础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围绕已有基本路网,进一步加强通向各景点的路网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加强路面维护,健全路牌标识系统。根据各景区的特点,建设各具特色吃、住、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如:坡上草原可建蒙古包、赛马场、草原特色烧烤,妥乐可建摄影休闲设施,白雨洞(洞深424m)可围绕洞穴探险建设探险服务项目等)。加强红果中心城区的酒店及商场的建设和管理,并在以上场所设立特色旅游商品(盘县火腿、油辣椒、彝族布依族服饰等)专卖柜台。
(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继续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营造依法行政、诚实守信的旅游业发展环境。继续抓好国家和省级旅游管理、服务标准的实施和建设,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客运等旅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三)完善旅游市场运作机制,拓展旅游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应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建立协调对外、运转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规范旅游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搭台、以企业为主体的旅游招商引资机制,建立滚动的、分层次、分行业的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大力推行定点定向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提高旅游招商引资的服务质量和实效。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和延长贷款期限。选择条件成熟的部分旅游区,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吸引省外资金参与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拓展市场体系。以“坡上草原、石桥妥乐古银杏、白雨洞”等特有自然景观为切入口,着力打造草原风情体验、摄影休闲、喀斯特洞穴探险等一批特色自然景观旅游品牌,重点发展民族风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我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精心策划盘县旅游宣传促销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通过办节活动和电视、网站、报刊、杂志、电台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策划组织省内外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活动,组团参加省州旅游部门组织的国内外旅交会、重大促销活动及交易会。
(五)增加财政资金在旅游业的投入比例。县政府应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和旅游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旅游规划、可研编制、宣传促销和贷款贴息及补助。交通、生态、水利、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要适当向重点旅游景区(点)倾斜。
(六)加快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一是要切实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组织有关人员走出去向外地学习取经,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各类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切实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各种教育培训,强化激励机制,抓好景区景点讲解员、星级宾馆酒店、旅游定点单位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七)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邻县的合作,整合资源,统一策划、联合促销,消除区域之间壁垒,共同结成旅游线路联盟和旅行社联盟,推进区域旅游合作,营造优势互补、景区互动和双方共赢的发展格局。采取市场行为和行政促动双管齐下的办法,以水城、兴义、安顺、曲靖为主要客源市场,努力开拓重庆、成都、两广以及港、澳、台等地的客源市场,积极争取东南亚市场。
参考文献:
[1]刘小敏.现代营销新手段——网络营销[J].知识经济,2011。
[2]杨龙,殷红梅.贵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建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
[3]车家骧,苏维词,刘瑞.贵州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J].乡村旅游,2007.
[4]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
[5]周灵飞,郑向敏.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A].新世纪中国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全国首届“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0.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是贵州的西大门,地处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称。盘县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23个镇、2个乡、11个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公里。东邻普安,南接兴义,西连云南省富源、宣威,北邻水城.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人口103.7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12。7%,非农业人口占10。9%。盘县在北纬25°19'36"--26°17'36",东经104°17'46"--104°57'46"之间。全境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中南部降起。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
一、盘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气候条件优越,宜居宜游。区境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3.5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1.2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2C°。最热月7月均温为20.2C°,最冷月1月均温为5.1C°,最热月与最冷月温差15C°,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
(二)具有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查明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共有52项。盘县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盘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彝族火把节、回族古尔邦节、布依族查白歌节等民族节日,吸引着八方游客。比较突出的旅游资源和景点有:十里大洞(盘县大洞景区)、百里杜鹃(大山及火铺杜鹃林景区)、千株银杏(石桥妥乐古银杏景点)、万亩竹海(老厂竹海景区);有佛教胜境丹霞山、旅游福地碧云洞、佛光映照的乌蒙山坡上大草原;有深山峡谷格所河、陆家寨田园风光、陆家寨古榕树、保基枫叶林、世界垂直最深的天然竖洞—白雨洞(洞深424m);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盘县大洞;有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有滇黔古驿道。县城南郊的碧云洞。自明代以来为文人青睐,留下许多诗文摩刻,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游记中详加描述。
(三)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境内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和长沙至昆明的快速铁路(在建)横贯东西。212省道纵贯南北,毕水兴高速公路水城至盘县段已通车。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南昆铁路、水柏铁路在红果交汇,是贵州西部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县内通乡(镇)油路和通村公路路网已建成。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重要陆路交通网络,“100分钟县域经济圈”已初步形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是贵州省旅游开发较成熟的西线旅游区,盘县三个省级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将接通云南东线和贵州西线风景旅游干线,弥补了几大景区中间的空白。
(四)具有强大后发优势。盘县旅游业的发展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无重复建设,可建设有规划、高标准、有市场竞争的旅游产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盘县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盘县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各级政府民间累计投入资金4.23亿元,完成了《盘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盘县大洞遗址保护展示设施建设项目》等14个规划;盘县新民鱼龙化石、大洞古人类遗址等20多个景点被列入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盘县会议会址、新民温泉、妥乐古银杏村、保基陆家寨等列入了全省旅游发展规划。
(五)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盘县与云南接壤,云南旅游业已开发到盘县家门口——滇黔的胜境关,云南旅游业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而盘县仍原始开发阶段,要搭上云南旅游的便车趁势发展。云南和贵州是国家打造的一条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而盘县就处在这条线的交通要道上,我们有很好的区位优。
二、盘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级问题
借贵州旅发大会在六盘水召开之机,旅游路线交通建设得到很大改善,部分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投入,为盘县的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要使盘县旅游形成产业,产生经济效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有待完善。旅游交通网虽已基本形成,除坡上草原、石桥妥乐古银杏、城关镇各景点交通条件较好外,其他旅游景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且路牌标识系统不健全;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落后,现有宾馆、旅社容量有限(主要在红果城区),且服务质量较低,住宿价格较云南不具有竞争优势,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落后。三个风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还不完善,除碧云洞、九间楼、文庙、北门城楼、张道藩故居、丹霞山有一定的服务设施外,其余景点、景观尚未开发。
(二)旅游产品质量不高,未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盘县旅游“吃、住、行、购、娱”五要素须加大投入和开发,务必使游客吃得开心、住得安心、出行放心、购物满心、玩得爽心。除观光游、文化古迹游外,民族风情体验、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度假、水上游乐(许家屯水库、松官水库、木龙水库)等项目有待进一步开发。盘县旅游未能充分开发巨大的客源市场,除盘县本地有100多万的游客市场外,周边诸如普安、晴隆、兴义、曲靖等也有巨大的潜在游客。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势及经济优势。
(三)旅游产品研发及市场促销不足。旅游产品的研发未深入(例如:银杏的果实、叶子、及木材没有深加工),文化底蕴挖掘不够,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衔接不到位,宣传手段单一,宣传经费投入较少。全县饭店宾馆、农家乐等接待设施档次不高,特色不突出,服务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从管理人员到一线人员服务意识差,培训、接待、服务和软环境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除坡上草原、石桥妥乐古银杏、丹霞山及滑石哒啦仙谷农业观光园外,其他诸如深山峡谷格所河、陆家寨田园风光、陆家寨古榕树、保基枫叶林、世界垂直最深的天然竖洞—白雨洞景点建设资金投入较少。旅游产品处于初级开发现状。目前,我县旅游景点初步开发,游览项目多而无精品线路规划,“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尚未健全。 (五)民俗旅游文化内涵须深入挖掘。盘县淤泥、鸡场坪羊场、普古等乡镇民俗旅游文化比较丰富,重点民族村寨民族风情特色及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没有突出民族风格、民族文化特色,人文景观、彝族布依族历史、风俗有机结合不够。民俗旅游缺乏配套设施,旅游商品、娱乐、观光、休闲度假、原生态乡村旅游开发不够。旅游购物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初级,品味不高,很难与旅游者融为一体,缺乏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加快盘县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旅游基础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围绕已有基本路网,进一步加强通向各景点的路网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加强路面维护,健全路牌标识系统。根据各景区的特点,建设各具特色吃、住、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如:坡上草原可建蒙古包、赛马场、草原特色烧烤,妥乐可建摄影休闲设施,白雨洞(洞深424m)可围绕洞穴探险建设探险服务项目等)。加强红果中心城区的酒店及商场的建设和管理,并在以上场所设立特色旅游商品(盘县火腿、油辣椒、彝族布依族服饰等)专卖柜台。
(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继续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营造依法行政、诚实守信的旅游业发展环境。继续抓好国家和省级旅游管理、服务标准的实施和建设,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客运等旅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三)完善旅游市场运作机制,拓展旅游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应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建立协调对外、运转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规范旅游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搭台、以企业为主体的旅游招商引资机制,建立滚动的、分层次、分行业的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大力推行定点定向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提高旅游招商引资的服务质量和实效。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和延长贷款期限。选择条件成熟的部分旅游区,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吸引省外资金参与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拓展市场体系。以“坡上草原、石桥妥乐古银杏、白雨洞”等特有自然景观为切入口,着力打造草原风情体验、摄影休闲、喀斯特洞穴探险等一批特色自然景观旅游品牌,重点发展民族风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我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精心策划盘县旅游宣传促销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通过办节活动和电视、网站、报刊、杂志、电台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策划组织省内外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活动,组团参加省州旅游部门组织的国内外旅交会、重大促销活动及交易会。
(五)增加财政资金在旅游业的投入比例。县政府应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和旅游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旅游规划、可研编制、宣传促销和贷款贴息及补助。交通、生态、水利、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要适当向重点旅游景区(点)倾斜。
(六)加快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一是要切实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组织有关人员走出去向外地学习取经,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各类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切实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各种教育培训,强化激励机制,抓好景区景点讲解员、星级宾馆酒店、旅游定点单位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七)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邻县的合作,整合资源,统一策划、联合促销,消除区域之间壁垒,共同结成旅游线路联盟和旅行社联盟,推进区域旅游合作,营造优势互补、景区互动和双方共赢的发展格局。采取市场行为和行政促动双管齐下的办法,以水城、兴义、安顺、曲靖为主要客源市场,努力开拓重庆、成都、两广以及港、澳、台等地的客源市场,积极争取东南亚市场。
参考文献:
[1]刘小敏.现代营销新手段——网络营销[J].知识经济,2011。
[2]杨龙,殷红梅.贵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建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
[3]车家骧,苏维词,刘瑞.贵州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J].乡村旅游,2007.
[4]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
[5]周灵飞,郑向敏.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A].新世纪中国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全国首届“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