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习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可视化呈现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v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在习作教学中具有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微课能通过现代媒体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知识,如操作步骤、思维过程、表达秘要、知识网络等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并将学生的习作关注点从知识层面深入到实践层面,让习作从原来的“学会”上升到“会学”。
  关键词:微课 习作教学 操作步骤 思维过程 表达秘要 知识网络
  微课是指为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展开的简短而又相对完整的教学资源。微课讲授的内容往往是教学内容中的一个点,一般简明短小、主题突出、指向明确。习作微课的内容可以是教材解读、范文剖析,也可以是材料选择、习作方法、修改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
  一、微课在习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一)显性价值
  微课融合多种元素,以形式的新颖、主题的专一、知识的深度彰显了丰富的教学价值:首先,微课和习作教学结合,能以形象直观、丰富多彩、图文声并茂的视频唤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热情,触发学生的习作灵感,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动而辞发。其次,微课中的部分素材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在习作教学中适时呈现,能使学生在反复观看、持续交流的过程中深入把握习作对象的形象特征以及人物表现,进而从中获得翔实的习作素材。再次,日益丰富的微课资源库涵盖了习作素材选择、习作技巧指导、习作修改方法集锦、优秀习作赏析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习作素材选择又可分为写人素材库、写事素材库、写景素材库、写物素材库等;习作技巧指导又可分为立意技巧指导、选材技巧指导、开头技巧指导、结尾技巧指导、拟题技巧指导等。随着信息的持续更新,微课习作资源还会更加丰富和完善,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习作的得力帮手。
  (二)隐性价值
  人的大脑分为不同的脑区。就小学生而言,其主导记忆的脑区、主导理性思维的脑区、主导感性思维的脑区发育是齐头并进的。记忆脑区主管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理性思维脑区主管计算与推理,感性思維脑区主管形象与表达。而学生习作需要更多地运用感性思维脑区。
  微课对学生感性思维脑区发育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与习作相关的微课大多是将习作内容与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结合起来制作而成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习作的各种技法,图文并茂、画面简洁、文字简练,明显有别于课堂上的言语传授。而且,这样的直观呈现清楚明白,有利于学生形象化地感知内容和储存要点,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感性思维脑区的活动。如,某教师制作的《指导观察》微课,先播放微视频“握鸡蛋”活动中的部分镜头,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然后出示范文,引导学生边看边听;接下来分析范文,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法宝”:眼观六路,聚焦重点,切身感受。这样的微课通过视频、文字等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观察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微课从生活实例入手,水到渠成地总结梳理出了具有一定层次性的“三大法宝”,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也摆脱了单纯讲授习作技法的枯燥与生硬。
  二、微课可视化呈现的教学指要
  因为习作微课的教学价值不容小觑,所以微课的制作与使用都需要精益求精。很多习作知识因为过于抽象而不受学生欢迎,微课却能通过现代媒体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知识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并将关注点从知识层面深入到实践层面,让习作过程从原来的“学会”上升到了“会学”。
  (一)呈现操作步骤
  习作属于一项心智技能。心智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冯忠良教授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和原型内化阶段。原型操作阶段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没有操作,学生的心智技能不可能从定向阶段过渡到内化阶段,即观念不能还原为现实,也无法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操作又具有明确的步骤性。以习作中的观察能力培养为例,如果没有明确的步骤,只笼统地告诉学生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教学生学会观察,需要在一系列观察指导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观察实践,逐渐形成观察模型,进而习得观察技能。如笔者设计的“观察茶杯”微课中提供了如下的观察步骤:(1)观察茶杯外观,并做记录;(2)将茶杯可以拆卸的部分拆开后,一一观察,触摸茶杯的凹凸处,并做记录;(3)倾听开水倒入茶杯时发出的声音,并做记录;(4)用手指触摸装有热水或者冰水的茶杯,并做记录;(5)用鼻子嗅闻茶杯中的茶水,并做记录;(6)品尝茶水,并做记录。这样的观察指导非常细致,且循序渐进地展开,可调动观察者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留下全面的印象。而且,边观察边做记录的过程,就像是带着学生写生,工笔细描之后,学生笔下的茶杯自然会栩栩如生,还会焕发别样的情致,如“瞧这只普通但很可爱的瓷杯,整个形状就如一大一小两朵牵牛花,大大的口儿,长长的筒儿,越看越像一只精致的酒杯。大的牵牛花仿佛一只大喇叭,正在吹响冲锋号,激励我们向前进;小的牵牛花却像刚从梦中醒来,正伸着懒腰……”“把手轻轻地放在茶杯的左侧,温润滑腻,还暖乎乎的!难道这茶杯能在人最寒冷的时候给人温暖?慢慢地掀开凹凸有致、精致美观的杯盖,用力闻一闻,真香!一股幽幽的茶香扑鼻而来,直入心田,甚是惬意……”
  类似的习作技巧微课不断地作用于学生,积沙成塔,学生终会掌握这一技能。之后的观察类习作中,他们也会主动地、有意识地依据模型进行操作,非但不觉得习作有多难,反而能享受到习作的乐趣。
  (二)呈现思维过程
  思维是习作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善写文章的人动笔时,一定是“脑洞大开”,激情汹涌。开阔的思路能使他们将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的人、事、物统统纳入笔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发达,常常“谈作文色变”,搜肠刮肚凑字数尚不能成文。用微课的形式将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寻找素材、整理构思。   1.思维导图,帮助形成文路。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2“爱的表达”要求学生先回忆爸爸(妈妈)特别爱自己的一件事,然后向他(她)说“我爱你”;观察爸爸(妈妈)的神态、动作,写下整个过程。习作的关键是写清爸爸(妈妈)听到“我爱你”之后的表现。在构思文章的时候,通过微课讲解,为学生搭建了习作思路图(如图1):
  紧接着,又在循序渐进的讲解中,逐步呈现了捕捉细节的图表(如图2):
  前者像登山,线性推进;后者是聚合与分散,平面铺展。这样的思维导图暗含了习作的过程,通过直观、形象的可视化图表引导学生思维,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从焦点问题出发,在不同的分支点上进行发散和延伸;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分支点中跳出来,有重点地推进。沿着这样的思路,学生便能迅速捕捉到生活中爸爸妈妈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并将其融入笔端——
  吃过晚饭,我鼓足勇气向正在一旁织毛衣的妈妈说:“妈妈,妈……我,我,我……”妈妈疑惑地看着我:“什么事拖拖拉拉的,是不是考试又考砸了,快如实交代!”“不是,我想……我想给您捶捶背。”我不好意思地说。“怎么回事?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哦,看来你真的是考砸了,怕我告诉你爸爸,想收买人心啊。”妈妈坏坏地笑着。我委屈极了:“我是看您工作太辛苦了,晚上又要做家务,弄得腰酸背疼的,想帮您捶捶背,减轻疲劳感,您却这么不信任我!”妈妈看着快要掉下眼泪的我,连忙安慰道:“是妈妈错怪你了,你不要伤心,妈妈向你赔不是了。”我接受了妈妈的道歉,然后开始在妈妈背上来回敲击。正当妈妈眯着眼睛舒适地享受时,我在她耳边喃喃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一听,仿佛僵住了一般。当她转过脸看着我时,泪花早溢满眼眶。我听到她轻轻地、自言自语般地说:“我也爱你……”
  从上面的尝试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理清了文路,让他们的习作达到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层次。
  2.引领想象,拓宽描写限度。
  想象能使描写的空间变得广阔高远。对于学生习作中的想象,一方面,教师要包容各种奇思妙想,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激发与引导,拓展学生的想象维度。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3“秋天的树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树叶写得具体生动。教学时,笔者呈现了这样的微课教学步骤:(1)导入:写秋天的树叶,除了细致观察外,还有什么秘诀呢?(2)出示习作片段:“一阵秋风吹来,银杏树上一把把金黄的‘小扇子’沙沙作响,仿佛在窃窃私语,和大树妈妈告别。也有几把调皮的‘小扇子’落向地面,有的像燕儿展翅高飞,有的似蝴蝶翩翩起舞,还有的仿佛舞蹈家在半空中轻盈地旋转……”讲解“联想”的习作方法;(3)分析联想的内容,寻找展开联想的路径;(4)展现奇思妙想的树叶贴画。随着引导的步步推进和范文的针对性引领,学生的想象开始多元、丰富,写出了“满树的榆叶一片金黄,只有少数叶片上还留着丝丝点点的青色,金碧交辉,显得分外亮丽。这片片树叶,像一把把展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可爱的黄蝶,静静地停在枝头憩息,似乎沉浸在对秋天的遐想之中,沉默不语”“我从地上捡起一片枫叶仔细端详,这片叶子红得那么夺目,红得那么鲜艳,红得令人陶醉,让我的思绪不禁飘向远处,我在想,到底是谁打翻了秋天红色的颜料瓶?是仙女把自己的胭脂不小心遗忘在凡间了?是凤凰把最鲜亮的红色羽毛脱落在这里了?还是杜鹃鸟飞过留下的血泪?”
  在习作中,当一般的描写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所写的内容比较抽象,很难加以描写时,采用“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要真正实现“形象化”的表达效果,联想和想象的表达就要细致多样,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微课借助生动的图片、形象直观的例子,有效地改进了这一点。
  (三)呈现表达秘要
  好的文字有一种隽永的味道,能激荡起久久不退的美感。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眼前不禁一亮:鲜明的色彩对比,灵动的生命飞扬;读朱自清《梅雨潭》,不禁心动神摇:闪闪发亮的潭水召唤着你,让人感受到绿色的怡人与纯净……习作是用文字来表现的,准确、優雅地使用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学生都很重要。呈现习作表达秘要的微课,有独特的引领价值。
  1.展现好句炼成过程。
  好文字是修炼出来的,要从最基本的语句开始,一点一点磨砺,逐渐磨得有形象、有灵性。微课能以简约的形式,展现好句炼成的过程,让学生看到变化,看出门道,看出“形象、生动”诞生的过程。
  比如“用生动的语言表达”的微课,其中有一处描写“下雨”的表达指导,先后呈现并比较了“那天天气很不好”“那天下着雨”“那天下着大雨”“那天下着倾盆大雨”“那天,雨下得真大,我撑着雨伞走在街上,布伞上面下着大雨,里面下着小雨”五个句子,指出什么样的句子太抽象,什么样的句子较为具体,什么样的句子虽具体但不形象,什么样的句子富有形象性,什么样的句子很形象、有画面感。一句一句地呈现,一句一句地分析,让学生对“好的表达”一目了然,明白了好的语言就是这样画面鲜明,话中的人物、事物仿佛触手可及;句子有细节,才有个性。知道了这一表达秘要,学生也就能写出狂喜时“笑意从嘴角荡漾开去,一直荡漾到心里;心剧烈地跳动,剧烈到双脚也受到感染,离地而起,拥抱快乐”的感受,能写出燥热时“太阳肆无忌惮地笼罩着这座城市,高楼大厦似乎都变得有气无力,一个菜篮子里不小心滚出的鸡蛋摔在马路上,只听‘嗞’的一声,就熟了”这样传神的文字了。
  2.搭建情感支架。
  古人言:“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孙绍振说:“作家的创造力不一定与其生活经历成正比,倒是和他感情的强度、活跃、丰富、独特、多彩成正比……”学生习作时,内心世界不可能像作家那样丰富,此时就需要一些支架,帮助他们活跃内心世界。微课注重情境创设,注重知识的序列化、层级性,并能在剖析典型案例的过程中逐渐呈现情感支架,促进学生情感的深入。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7“一次体验活动”关注习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将体验时的内心活动写丰富,颇让学生费神。笔者设计了一个有针对性的微课,为本次习作的推进搭建情感支架。微课内容围绕一个学生“护蛋”的亲身经历,涉及以下三个步骤:(1)聚焦“难做”,写出内心变化,如“自信—紧张—小心—害怕—担心”;(2)强调直接描写,捕捉内心细腻的体验:借助心理描写,如“心想,这样放到口袋里就会万无一失了”,写出内心独白,借助具体动作描写,如“为了鸡蛋的安全,我一直坐在座位上”,写出小心翼翼,借助想象描述,如“真不知道,明天这只鸡蛋的命运会怎样”,写出担心的感受;(3)观照间接描写,以同学、老师的神情、语言,衬托“我”的心理。通过这样的微课呈现,学生便能自如地将内心世界的情感有条理地表现出来了。如有学生围绕“独臂脱穿外套”的体验,写出了这样一段富有情感变化的文字——
  我同桌林宏长得虽胖,但动作娴熟,很快就脱好了。我可不能输,一低头用牙咬着袖口一拉,外套就脱下来了,好容易啊!接下来是穿衣,我用牙咬住外套的下摆,手一伸就进去了,但头怎么也套不进去。那只“残手”不由自主地去帮忙,可这是犯规的。我也顾不得看同桌了,胡乱扭来扭去,居然穿好了!可头发乱成了鸡窝!“真艰辛啊”,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再看同学们,有的吃力地穿着,有的用力地脱着,看了大家的狼狈样儿,我不经意看了一眼张老师,只见他的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微课注重思维的启发,注重知识的可感性,以丰富的叙事元素吸引学生,为“心悟”提供了基础。
  (四)呈现知识网络
  一节习作微课讲述一个知识点,多节相似的习作微课便可呈现不同的示例、讲解、分析、图表……各种资源、各种样式汇聚,最终构成完善的习作知识网络,促使学生不断建构自己的习作知识体系。
  如关于习作修改,笔者为学生提供的可供观摩的微课内容如表1所示:
  根据这样由浅入深的思路指引,阶段要求就明确了,修改的要求、层级也清晰了,逐步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便能渐渐提升学生的修改能力。如在“第一次……”的主题习作中,一位学生的“第一次打工”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第二天一早,我俩就兴冲冲地赶到了阿姨的饭馆。一到饭馆我们就干起活来,我负责洗碗。我认真地洗好了一个碗,两个碗,三个碗……啊,我的手累死了,还有几个碗,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唉,为了我的50元,我豁出去了。洗好了碗,还没来得及喘气,新的任务又来了——切葱。由于妈妈担心我会切到手,所以我的活儿她全包了!
  以此为例,笔者截取了微课“我会改作文”视频中的一段,组织学生遵循“读”“想”“改”的步骤,结合自己“第一次”的经历,围绕这段话,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习作语言;接下来,又让“打工事件”的主人公口头表述自己第一次打工时的细节,然后小组讨论推想细节,争取用更精准的文字再现“打工现场”;当他们讨论到高潮,发现了更多应该充实的细节时,笔者鼓励小组一起“美化”文字。在大家的共同打磨下,这段文字焕然一新:
  走进厨房,满满的几筐脏碗堆得像小山似的。妈妈二话没说,卷起袖子便洗了起来。我也不甘落后,学着她的样子,加入了洗碗行列。
  “不就是幾只脏碗吗?洗起来还不简单!现在,我自己也能挣钱了,以后想买什么再也不向妈妈要、跟爸爸讨了!”我一边洗一边洋洋得意地打起了如意小算盘。谁知,才洗掉半筐碗,我的胳膊和手就不听使唤了,一开始的那股新鲜劲儿、干劲儿也不知溜到哪儿去了。我感觉四肢酸软,便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望望那儿。见我心不在焉,妈妈笑了,她温和地说:“做什么事都得吃苦,没有付出哪有回报呢?第一次做是累了些,但坚持做下去,你会很有成就感……”“唉!好吧!为了我的50元,豁出去了!”我一咬牙,又埋头干起来。经过漫长的一个上午,我和妈妈终于洗完了所有的脏碗。一下子就有了成就感!
  经过推敲修改后的语段,显然内容更加具体生动,语言也更符合人物特点,人物的神态形象衬托出了人物性格,人物心理也很好地应和了当时的场景,娓娓道出了“洗碗”的一波三折。
  除了专门谈习作修改之外,我们的微课还涉及大到范文、升格之文的比较,小到语句优劣的辨析,都共同组成了习作的“打磨世界”,让学生在“多源”触发中亲历从“此岸”到“彼岸”的深层感悟,引发其习作技能的有效提升。
  微课在课前用,作为预学材料,课堂就不再从零开始;在课中用,易于激趣,还可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获得新的发展;在课后用,作为巩固、拓展,能有效延伸习作指导,使课堂更有深度。灵活使用微课,让习作教学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媒体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是经久不衰的学术议题,互联网的出现使该问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集中体现为关于互联网与政治参与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本文以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方式
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存在着代理阶层激励不足、约束软化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通过设计合理的报酬结构等措施,强化对代理阶层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公
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均能注意知识的覆盖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突出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传统,没有出现繁、偏、难、怪等试题.仔细研究中考试题,发
目的:探讨使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86例胃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学学生工作是大学育人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部分。大学面向新世纪的学生工作必须创新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切实加强和改
全球化的趋势使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接触越来越多,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交际能力就是指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及对其所承载的文化的了解和适应。唐德根教授所编写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泛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商标法律制度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充实和完善:(1)扩展注册商标的内容,包括服务商标和驰名商标的保护;(2)重构商标注册审查监督制
“问学单”的使用是实现“问学课堂”中学生自我建构的有效手段。《小数乘小数》一课,以“问学单”为抓手,为思维碰撞搭建平台,使师生协作成为可能,让小组讨论有所依托,体现
《云南回忆》作为第一首中阮协奏曲,在阮曲创作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著名作曲家、中阮演奏家刘星先生在《云南回忆》创作中对中阮演奏技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乐曲运
随着全球化及现代化进程的加深,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性显著增强,国家形象在国际间事务的作用日益重要。现今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建构和塑造也被提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