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PC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摩尔定律闪耀之下,是整个IT行业的勃兴,关键是——真正掌控IT命脉的人才是如何炼成的呢?在产学研的大旗之下,在贸工技的辩驳声中,新一代IT人正在寻求崛起之道。
现状:热门的尴尬
据报道,目前全球IT产业规模已突破2000亿美元,而从事IT行业的专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中国IT产业过去5年年均28%的增长速度,为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3倍。无论是IBM还是微软,任何一个全球知名的IT企业都不会放过中国市场、中国人才,这使中国的IT人才成为了香饽饽。但从世界软件工程师大会上传出声音:目前IT相关研发人才的成长明显落后一步,中国软件人才缺口尤其大。目前,美国占全球软件产业份额39.8%,日本占10.6%,我国仅占3.55%。美国拥有软件人才240万,日本140万,而我国通过科研院所培养的专业软件人才仅30万,尚有25万的缺口。尤其是最近几年,互联网、软件、电子商务等各个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吸纳能力逐年提高,但人才的输送却捉襟见肘。据中日IT人才教育研讨会2005年的数字显示,中国IT人才缺少42.5万人,今后,每年也至少会有20万人的缺口,累积至今少说也有100万的缺口了。最近某期ChinaHR就业指数也显示,计算机、信息服务共招聘职位26574个,占所有行业招聘职位的36.30%。
通常,在产业链中,IT开发人员是最为紧缺的金领预备役,尤以IT工程师为代表。通常一名高级IT工程师的年薪在11万元左右,项目经理的年薪则高达30万之多。按照计算机硕士学历来论,IBM中国CDL的年薪大概12万,CRL高一点,大概13万;微软19万;Google18万;腾讯13万。由此可见,IT企业仍是毕业生的首选。
但本科生地域薪酬则差别很大。根据麦可思公司对100多万名大学生的独立调查显示:IT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薪资逐年下降。按照IT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排行,北京排第一位,月薪达到2754元;深圳本科毕业生月薪达到3000元;广州的薪资是2558元;上海紧跟其后。在就业选择上,IT本科毕业生从事IT类和非IT类的毕业生比例基本持平。本来IT行业就存在人才缺口,但是还有近一半的IT类毕业生投向了其他的行业,这使得缺口越拉越大。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行信息产业建设的政策背景下,IT行业却呈现了一个巨大的人才缺口,原因何在?
供需:纠结的HR
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令毕业生的现实就业压力逐年增加。IT业是用人大户,这本应促成就业市场一面供需匹配的旗帜,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甚至可以说很残酷。IT企业需要的岗位以服务/多领域经营、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研发工程师、产品工程师、软件设计开发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系统分析员、JAVA开发工程师等技术岗位为主。为什么企业高新悬赏,却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一个网络公司的HR就曾对记者大吐苦水:一个行政文员的职位招聘有时会有近百名应聘者,而一个IT技术人员职位只有十多位应聘者,到了更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时,应聘的人则只有寥寥几位。IT企业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IT人才, 而现在大部分毕业生都只是掌握了书本上的理论而不能灵活运用,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根本无法适应工作需求。
换句话说,IT企业的门槛高,让很多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如果说这不是个别求职者的问题,那就牵涉到一个教育体制机制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IT人才培养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呢?
在现行高校教学体制下,学生为了学分、答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缺少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企业对IT从业人员有四项素质要求:专业技能、项目经验、权威认证和高等学历。从就业角度来说,专业技能与项目经验是重中之重,而这恰好是某些高学历毕业生的软肋。相反倒是一些学历平平却技能过硬的毕业生更容易博得企业的青睐,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对于那些学院派的毕业生来说,究竟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呢?——学习的过渡,至关重要。其中,高端IT技能培训,应该算是对症下药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技术培训一般花费时间短,接受的知识系统,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承担起某一职位的工作任务,真正增加求职砝码。
教育:重塑IT后备军
政府和教育机构在IT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在学校的IT人才培养计划中,在财政许可的范围内,在“以旧换新”环保概念的统领下,鼓励学生、教师和学校更新换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实现专科学校、学院、大学和公共医院等都有新型计算机等相关设备;所有大学、工程学院,医科学校、高教机构、研究开发组织都能通过网络补充远程教育程序,改进教育质量;教育部制定的IT重点院校通过程序重构,使IT学生的产出能大幅度提高;建立类似国家IT教育委员会等机构,由来自工信部和学术界的专家组成,定义课程和内容,与时俱进紧扣IT发展的脉搏。委员会也应效仿西方启动3T (Teach The Teachers)程序, 定期帮助教员提高 IT 知识和技能;对所有学位课程,定义一套必修的 IT课程模块;建立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示范院校;政府将促进大学与发达国家的优秀IT中心建立对口关系;配合软件工业和 IIMS,设置专门课程,提供项目管理技能,并开发有关软件市场开拓的专门课程;提出 SMART 学校概念,不仅强调信息技术,也突出IT重要的技能应用和价值,将在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启动示范基地;提升计算机专业协会的影响力,明确其作为IT教育和培训程序的认定机构;利用已有资源,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和 IT安全性研究所,增强各级IT教育的知识库;在国家各部分设立远程教育的虚拟学院;利用受过IT培训的退休人员和退伍军人,向农村地区推广IT应用和文化;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提供客观的计算机化在线知识获取系统,实现“教育学分库”,灵活汇总从不同单位获得的学分,方便学位获得;在若干先进地区,启动试验性项目,普及计算机文化,建立教育网,使IT的引入最大化,在教育金字塔顶端,培养出世界级人才;对某些落后地区,着手建立示范性的 IT教育中心。在具体的培养模式上,可以按照IT服务的种类由浅入深分为四个方向:第一,办公方向:掌握客户端操作系统、Office类等常用软件。就业选择:办公室文员等。第二,工具和辅助类软件使用方向:熟练使用AutoCAD、Flash、Photoshop、业务系统软件等。就业选择:电脑美术设计师、广告公司等。第三,专业服务方向:掌握PC硬件组装与维护技巧,具备网络工程师资质,熟悉网络管理系统。就业方向:银行等系统维护、电脑城技术人员等。第四,开发方向:掌握各种编程语言、项目管理、应用开发等。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设计、开发与研究。
在IT人才的培养理念方面,首先要明确做一名合格的IT人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中精力培养一技之长,同时培养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观念,在校期间多参加实践,多做项目,提高编程技能。
企业:HRD的进路
在重视校方努力的同时,不应忽视企业在IT教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政府鼓励支持引导IT企业打造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新格局。除了“十二五”关于大力推行信息产业建设的政策之外,把 IT 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十分必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应该鼓励IT公司在 IT 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有必要重新定义一下IT服务业的内容,明确内涵外延,更便于把IT HRD (IT人力资源开发)视为IT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细分为IT 教育和IT培训两个阶段的任务,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
其中,IT 软件将包括 IT 培训材料、计算机网络包括教育网、软件园区的功能将包罗上述服务功能,软件和服务出口商将包括 IT HRD/教育和培训出口;银行和财政部门允许为教育基金集资和投资,提供低息贷款和设立风险投资;国家的基础设施,将为 IT HRD公司提供利用国家资源的方便,用于教育目的,包括鼓励与国家大学和教育单位在 IT教育和培训程序方面紧密合作;鼓励所有公司包括IT或非IT,取出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支持IT 教育和培训,包括捐赠、教育单位的经常性费用, 如工资、奖学金、兼职教育费等,公司有权选择资助对象。
为了进一步培育和鼓励 HRD企业,政府也要花大力气支持和帮助领先的 HRD公司成为大型跨国企业。为实现上述目标, 政府、IT工业和 HRD公司应该三方通力合作,将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综合在一起,通盘布局,统筹安排,有机协调,狠抓落实。
同时,为了避免信息鸿沟的问题,要努力克服IT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要帮扶西部、城市要助力农村,形成IT教育的新格局,建立特殊程序用于支持、鼓励高级的IT教育;HRD公司能与大学和教育机关合作获得学位授予权;鼓励政府有关部门推进学位和继续教育程序。HRD公司可通过网站宣传其价值,国家也会建立相应机构,对HRD作出评估;将选择R
现状:热门的尴尬
据报道,目前全球IT产业规模已突破2000亿美元,而从事IT行业的专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中国IT产业过去5年年均28%的增长速度,为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3倍。无论是IBM还是微软,任何一个全球知名的IT企业都不会放过中国市场、中国人才,这使中国的IT人才成为了香饽饽。但从世界软件工程师大会上传出声音:目前IT相关研发人才的成长明显落后一步,中国软件人才缺口尤其大。目前,美国占全球软件产业份额39.8%,日本占10.6%,我国仅占3.55%。美国拥有软件人才240万,日本140万,而我国通过科研院所培养的专业软件人才仅30万,尚有25万的缺口。尤其是最近几年,互联网、软件、电子商务等各个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吸纳能力逐年提高,但人才的输送却捉襟见肘。据中日IT人才教育研讨会2005年的数字显示,中国IT人才缺少42.5万人,今后,每年也至少会有20万人的缺口,累积至今少说也有100万的缺口了。最近某期ChinaHR就业指数也显示,计算机、信息服务共招聘职位26574个,占所有行业招聘职位的36.30%。
通常,在产业链中,IT开发人员是最为紧缺的金领预备役,尤以IT工程师为代表。通常一名高级IT工程师的年薪在11万元左右,项目经理的年薪则高达30万之多。按照计算机硕士学历来论,IBM中国CDL的年薪大概12万,CRL高一点,大概13万;微软19万;Google18万;腾讯13万。由此可见,IT企业仍是毕业生的首选。
但本科生地域薪酬则差别很大。根据麦可思公司对100多万名大学生的独立调查显示:IT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薪资逐年下降。按照IT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排行,北京排第一位,月薪达到2754元;深圳本科毕业生月薪达到3000元;广州的薪资是2558元;上海紧跟其后。在就业选择上,IT本科毕业生从事IT类和非IT类的毕业生比例基本持平。本来IT行业就存在人才缺口,但是还有近一半的IT类毕业生投向了其他的行业,这使得缺口越拉越大。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行信息产业建设的政策背景下,IT行业却呈现了一个巨大的人才缺口,原因何在?
供需:纠结的HR
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令毕业生的现实就业压力逐年增加。IT业是用人大户,这本应促成就业市场一面供需匹配的旗帜,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甚至可以说很残酷。IT企业需要的岗位以服务/多领域经营、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研发工程师、产品工程师、软件设计开发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系统分析员、JAVA开发工程师等技术岗位为主。为什么企业高新悬赏,却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一个网络公司的HR就曾对记者大吐苦水:一个行政文员的职位招聘有时会有近百名应聘者,而一个IT技术人员职位只有十多位应聘者,到了更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时,应聘的人则只有寥寥几位。IT企业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IT人才, 而现在大部分毕业生都只是掌握了书本上的理论而不能灵活运用,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根本无法适应工作需求。
换句话说,IT企业的门槛高,让很多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如果说这不是个别求职者的问题,那就牵涉到一个教育体制机制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IT人才培养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呢?
在现行高校教学体制下,学生为了学分、答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缺少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企业对IT从业人员有四项素质要求:专业技能、项目经验、权威认证和高等学历。从就业角度来说,专业技能与项目经验是重中之重,而这恰好是某些高学历毕业生的软肋。相反倒是一些学历平平却技能过硬的毕业生更容易博得企业的青睐,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对于那些学院派的毕业生来说,究竟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呢?——学习的过渡,至关重要。其中,高端IT技能培训,应该算是对症下药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技术培训一般花费时间短,接受的知识系统,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承担起某一职位的工作任务,真正增加求职砝码。
教育:重塑IT后备军
政府和教育机构在IT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在学校的IT人才培养计划中,在财政许可的范围内,在“以旧换新”环保概念的统领下,鼓励学生、教师和学校更新换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实现专科学校、学院、大学和公共医院等都有新型计算机等相关设备;所有大学、工程学院,医科学校、高教机构、研究开发组织都能通过网络补充远程教育程序,改进教育质量;教育部制定的IT重点院校通过程序重构,使IT学生的产出能大幅度提高;建立类似国家IT教育委员会等机构,由来自工信部和学术界的专家组成,定义课程和内容,与时俱进紧扣IT发展的脉搏。委员会也应效仿西方启动3T (Teach The Teachers)程序, 定期帮助教员提高 IT 知识和技能;对所有学位课程,定义一套必修的 IT课程模块;建立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示范院校;政府将促进大学与发达国家的优秀IT中心建立对口关系;配合软件工业和 IIMS,设置专门课程,提供项目管理技能,并开发有关软件市场开拓的专门课程;提出 SMART 学校概念,不仅强调信息技术,也突出IT重要的技能应用和价值,将在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启动示范基地;提升计算机专业协会的影响力,明确其作为IT教育和培训程序的认定机构;利用已有资源,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和 IT安全性研究所,增强各级IT教育的知识库;在国家各部分设立远程教育的虚拟学院;利用受过IT培训的退休人员和退伍军人,向农村地区推广IT应用和文化;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提供客观的计算机化在线知识获取系统,实现“教育学分库”,灵活汇总从不同单位获得的学分,方便学位获得;在若干先进地区,启动试验性项目,普及计算机文化,建立教育网,使IT的引入最大化,在教育金字塔顶端,培养出世界级人才;对某些落后地区,着手建立示范性的 IT教育中心。在具体的培养模式上,可以按照IT服务的种类由浅入深分为四个方向:第一,办公方向:掌握客户端操作系统、Office类等常用软件。就业选择:办公室文员等。第二,工具和辅助类软件使用方向:熟练使用AutoCAD、Flash、Photoshop、业务系统软件等。就业选择:电脑美术设计师、广告公司等。第三,专业服务方向:掌握PC硬件组装与维护技巧,具备网络工程师资质,熟悉网络管理系统。就业方向:银行等系统维护、电脑城技术人员等。第四,开发方向:掌握各种编程语言、项目管理、应用开发等。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设计、开发与研究。
在IT人才的培养理念方面,首先要明确做一名合格的IT人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中精力培养一技之长,同时培养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观念,在校期间多参加实践,多做项目,提高编程技能。
企业:HRD的进路
在重视校方努力的同时,不应忽视企业在IT教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政府鼓励支持引导IT企业打造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新格局。除了“十二五”关于大力推行信息产业建设的政策之外,把 IT 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十分必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应该鼓励IT公司在 IT 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有必要重新定义一下IT服务业的内容,明确内涵外延,更便于把IT HRD (IT人力资源开发)视为IT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细分为IT 教育和IT培训两个阶段的任务,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
其中,IT 软件将包括 IT 培训材料、计算机网络包括教育网、软件园区的功能将包罗上述服务功能,软件和服务出口商将包括 IT HRD/教育和培训出口;银行和财政部门允许为教育基金集资和投资,提供低息贷款和设立风险投资;国家的基础设施,将为 IT HRD公司提供利用国家资源的方便,用于教育目的,包括鼓励与国家大学和教育单位在 IT教育和培训程序方面紧密合作;鼓励所有公司包括IT或非IT,取出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支持IT 教育和培训,包括捐赠、教育单位的经常性费用, 如工资、奖学金、兼职教育费等,公司有权选择资助对象。
为了进一步培育和鼓励 HRD企业,政府也要花大力气支持和帮助领先的 HRD公司成为大型跨国企业。为实现上述目标, 政府、IT工业和 HRD公司应该三方通力合作,将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综合在一起,通盘布局,统筹安排,有机协调,狠抓落实。
同时,为了避免信息鸿沟的问题,要努力克服IT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要帮扶西部、城市要助力农村,形成IT教育的新格局,建立特殊程序用于支持、鼓励高级的IT教育;HRD公司能与大学和教育机关合作获得学位授予权;鼓励政府有关部门推进学位和继续教育程序。HRD公司可通过网站宣传其价值,国家也会建立相应机构,对HRD作出评估;将选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