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南京向一位老人告别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估算,在南京城,至少有100万人知道这位卖报老太太。当她一度打算结束卖报生涯,人们纷纷出动,仿佛一座城市在向她告别。
  
  74岁的陈碧绢推着她的小车出现在鼓楼广场东南角时,一般是下午4点30分。她要在这里呆到午夜12点,好卖掉60份报纸。“60份报纸卖完可以赚12块钱。”她每天都这么盘算着。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多卖几本
  杂志。
  许多城市都不乏卖报的老人,这位南京老太太也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当地媒体推测,在这座城市里,至少有100万人知道她。
  
  持续12年的约会
  
  “扬——子晚报。”她扬起脖子喊道。她把报摊摆在南京5条主路交会的热闹处,看着熙攘的人群和汽车在她摊前流动。随着路灯相继亮起,她开始有些兴奋,仿佛在等一个约会。
  一对情侣在网上看了她的照片慕名而来。女孩蹲在老太太的摊前,专拣《瑞丽》这样的“厚”杂志,很快挑了4本共计60元,然后递给老人一张百元纸钞。
  一辆空载的出租车放慢速度开过来,老太太卷起一份报纸走过去。司机摇下车窗,递出准备好的7角钱。
  一个卖烤鱿鱼的中年人推着车子路过,要买报纸。老太太只收了他成本价5角,因为“都是晚上做生意的,不想赚他的钱”。
  12年来,在这个广场上,每个夜晚都重复着这样奇妙的“约会”。大多数人是有意等到这个时候来买她的报纸。就像刚刚走过的那个准备值夜班的保安,买了一份大厦里已经订了的《南方周末》。还有两个年轻人,每天都会来这里把3种都市报各买一份。
  不过看上去买报人和卖报人的想法并不合拍。他们希望买完她的报纸,老人能早点回家。但老太太本人却因此发现自己挺重要,不到午夜绝不离开。“我不离开那个地方,需要报纸的人,从哪儿来都能买到我的报纸。我卖的时间长,不会让他们跑空。”在她看来,这是一种承诺,“如果我提前回去,人家一天买不到,那10天都不会来了。”
  
  整个南京都和她告别
  
  不过在两年前,老太太曾一度打算,在2006年8月的最后一天,结束10年的卖报生涯。有人立刻把这个消息发到“西祠胡同”(以南京网民居多的网上社区)。一天的工夫,400多人发帖,讲述自己与老太太之间的故事。随后,又有不少人为表达敬意,下班后绕路来买她的报纸。《金陵晚报》为此在头版做了一个硕大的标题:“倾城告别。”
  那几天,一座城市在向一位老人告别。但准确地说,老人只“告别”了3天。她的接班人——邻家一位比她小10岁的老太太,因为“老站着,不习惯”,只卖了一晚就不干了。
  而真正促使她重操旧业的原因,是养老梦的破灭。那时,老人喜滋滋地凑了不到10万块钱,满以为能在鼓楼附近买房养老,但别人告诉她,“这钱只够买个卫生间。”
  1995年,女儿下岗在家,女婿患了脑萎缩,几年之后一家人困顿到不得不卖房。为分担女儿的压力,老人从1996年元旦那天起在鼓楼广场卖报。除了2005年南京开十运会期间被“清理”过之外,没挪过地方。家人都极力反对老太太继续卖报,但不能否认,这仍然是这个家在退休金之外的一笔重要收入。
  于是,每天下午5点刚过,骑着电动车的送报员照样送来当天的60份报纸。对送报员来说,老太太是他每天的最后一个客户。因为申请不到报亭的经营许可证,她比广场周围10多个报亭晚卖8个小时。除了每年的除夕和年初二,12年来,老太太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准时出现在广场上。
  
  水泥森林里的奇迹
  
  南京某乐队的主唱看到老太太在雨中叫卖,写出了乐队成立后的第一个RAP《风中残烛》:“每晚经过鼓楼总会看到一个老太/不论严寒酷暑背影总在风中摇摆/手拿报纸大声吆喝眼中充满期待……”
  但老太太却并不愿意别人把她塑造成一个“可怜巴巴”的形象。她认为自己这样挺好,甚至认为,是这种锻炼方式治好了自己的糖尿病。
  曾经有一个叫张生广的大学生拿着DV想给老太太拍一部纪录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从而帮助她”。但拍了5天之后,张生广放弃了这个计划,因为他发现这个老太太经常在生意不好的时候,高兴地唱起老歌。
  老太太的报摊前经常来往着像“老王”和张生广这样的年轻人,尤其是附近高校的学生。他们习惯在夜晚坐在老人身边聊天。一些已经毕业的外地学生每次回到南京,总会特意去鼓楼看望老太太。
  一位毕业于南京大学的网友在博客里写道:“大学毕业前的那个晚上,同学们大醉一场走到鼓楼广场,夜空中弥漫着自恋和小资的情调。老太太在那儿卖报纸,我买了一份,然后强迫她合了张影,照片上留下她慌张要逃的表情和我意气风发的醉态……几年后的一个元旦,我回到南京,忽然听到那个叫卖声,心里翻江倒海……这么多年我从南到北闯荡,觉得没有人比我再坎坷了的时候,我又看见了她,她还在同样的地点卖着同样的报纸。我突然想到了‘浮躁’这个词……”
  南京大学研究生小仲认识老太太已经有5年,她觉得老太太身上有一种亲和力。小仲没见过自己的奶奶,她觉得“奶奶”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她把老太太看作“水泥森林里的奇迹”,“当人们最初接触她的时候,总是抱着一种同情的态度,甚至有些居高临下。真正跟她相处,人们会发现她内心的力量比自己要强大
  得多。”
  摘編自《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杨
其他文献
大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就是个超级懒人。上中学时,老师强迫他学习语法,可是他却常常趴在课桌上睡觉;不上体育课却跑出去钓鱼、打猎;上了大学则变本加厉,大部分时间都赖在床上;从事科研工作后,他也是闭门不出。就是这样“懒惰”的达尔文,却在后来用多年时间写出著名的《进化论》,在世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温斯顿·丘吉尔在上中学时,成绩排倒数第一,甚至根本没有去考大学,对体育也漠不关心。他最喜欢的莫过于坐在摇
期刊
如果有人问我,2020年最难忘的是什么?我想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10月31日到11月1日的这个周末,因为在这个周末,我不仅第一次驾驶GT4赛车在上赛飞驰,同时还见证了人气明星吴亦凡的首个赛车冠军。  要说遗憾,其实还是有的,因为那次难得的GT4赛车试驾本可以在11月1日白天进行,但无奈由于第二天活动太过火爆,试驾718CaymanGT4Clubsport赛车的环节只能挪到10月31日晚间。你或许会
期刊
对于一款产品而言,设计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通过优秀的设计,设计师可以清晰的向我们表达一款产品前瞻和新潮的设计理念。所以我一直认为设计就像是一扇门,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走进设计者的内心,更能让我们通过前瞻且新潮的设计,清楚的看见未来的模样。而作为国际设计界的盛事,“设计上海”自开办以来,便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而今年“设计上海”则迎来了它自创办以来的第七次盛会。  相较去年,本届展会的面积不但没有
期刊
热爱驾驶的我,每年都会参加大量的赛道驾驶和培训活动,平均算下来,一年即便没有十次也有七八次,但今年却完全不同,受到疫情的影响,比赛和赛道活动大幅减少,而这一次浙赛之行也只是我今年的第二场赛道活动。巧合地是,我今年的第一场赛道活动也是在这里参加的,只不过与那次活动不同,这一次的品牌换成了我更加喜爱的奥迪。  实际上,在一天之前,奥迪还在这里为我们举办了一场极其難忘的新车发布会,现场,一汽-大众奥迪一
期刊
选车,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品牌、设计亦或是配置?这些当然是会考虑,但绝非关键因素,因为品质才是消费者们最为看重的,毕竟出众的品质意味着精良做工,意味着稳定可靠,更意味着安全!可以这样说,没有了品质的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  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多半也是源于出众的品质,因为只有卓越的品质才能让它收获良好的口碑,进而转化为耀眼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而始终视产品品质为生命的大众品牌就是这样一
期刊
2020年10月17日,2020赛季CEC中国汽车耐力锦标赛收官战于宁波国际赛车场正式打响。作为本年度为数不多的赛事,这场耐力赛事吸引了不少关注。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车手之一,程丛夫也出现在了围场之中,而与他搭档的则是首次驾驶奥迪R8LMSGT3赛车参赛的车手谢汉耀。除了这一组车手,此次CEC收官战,奥迪军团还拥有多位强援,包括驾驶奥迪RS3LMSTCR赛车参加TCE组别的张臻东车组、驾驶R8LM
期刊
途锐eHybrid上市售价67.98万元  11月9日,大众进口汽车全新途锐eHybrid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于云南丽江正式上市,官方建议零售价67.98万元。途锐eHybrid融合汽油机与电动机之优势于一身,以澎湃动力创领大众进口汽车途锐全系最快5.7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更凭借超过1000公里的超长综合续航能力,以及适合城市高效出行的58公里零排放电动续航表现,成为旗舰家族中又一潜能深藏的实力选手
期刊
很多年轻人可能有着较好的工作,有着一个对精致生活的要求,所以对车型的选择也不含糊。但年轻人往往支出较多,所以会考虑一些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型,要求也满足了,而且性价比相对较高。但豪华品牌入门级车型也有一些小负担,比如虽然购车价格相对同品牌其他车型便宜了很多,但是日常保养、维修的费用也是豪华品牌的标准。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甚至豪华品牌入门级车型中也可选择低配车型,减少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电子
期刊
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把清酒献上。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拿来干粮。  国君问:“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东西的?”  车夫回答:“我储存的。”  國君又问:“你为什么要储存这些东西?”  车夫答道:“是为了让你在逃亡的路上充饥解渴用的。”  国君问:“你知道我将要出逃?”  车夫说:“是的。”  “那你为什么不事先提醒我呢?”  车夫回答说:“
期刊
(当采访记者谈起从当时40岁左右的父亲那里感受到的情感伤害)可能那时你爸爸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变期。也许作为亲人的你母亲或者你们,都忽视了。可能他会觉得在你眼里,他和你的关系还不如那只小鸟。摔死小鸟这个动作当然是很暴力,可能也给了你伤害。我更愿意从相反的方向想。你以后可以和他谈谈这件事。可能他在那个时候比你还脆弱,他还是个孩子,他却得扮演家里最強的人,教育这个教育那个,可是他自己可能都有很多的困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