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特别流行的一句歌词是:“时间都去哪了?”,我们老师也经常这样抱怨:“一节课时间真快,我都还没讲完就下课了!”这课堂上的四十分钟都去哪了呢? 我们怎样把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让每一分钟都有效呢?
  《学讲计划》中指出:学生要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乐学,真正能够“学进去”,“讲出来”。学生全程自主学习体现在“五学”的学习要求上 ,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
  一、课前之准备——自学
  所谓的自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课中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照儿童学习语文知识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预习,经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在上课时就能有目的听课,兴趣浓、效果好。但因为学生年龄小,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预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
  二、课堂之交流——互学
  互学要以“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为学习形式,通过生生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小组讨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是有限的,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也能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例如在教学《古诗两首》的时候,我通过第一首诗的学习,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四步学习法,即“读”“说”“品”“诵”。根据这个学习方法,后面的一首古诗由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按照这个四步学习法进行另一首古诗的学习,另外我再对学生进行的恰当引导,使学生不仅完成了课堂学习,更加牢固掌握了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也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课堂之动力——问学
  问学是以提问、质疑的方式,探讨学习问题,拓展学习内容,达成举一反三。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赞赏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学生的质疑过程则是经过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无疑学生善于质疑问题,必定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质疑问难,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依据。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没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技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要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问题,不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提问题。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所学的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还要提供内容和机会,使学生可问。教师要提供机会给学生,提供材料给学生,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使他们有问题可问。
  四、课堂之根本——教学
  教学是指运用“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生能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梳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够正确、清晰、条理地讲给别人听,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在教学中采用“兵教兵”的方法,所谓的“兵教兵”,就是让学生教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建立合作互动学习小组,组成学习小组,从而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进步。让学生真正的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并且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即巩固了知识,也收获快乐。
  五、课后之反思——悟学
  悟就是“感悟”,“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悟学要以自主反思,自主总结,通过交流体会的形式,感悟学习成果。自主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形成知识的系列。教学既有阶段性,又有连贯性,教师让学生在每一个阶段及时的进行自主总结,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我们不能改变课堂的长度,但我们要努力改变课堂的厚度。随着 《学讲计划》的推进,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逐渐提高,真正构建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了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只有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才能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张坊小学处于周村区东北方向的城乡结合部,下辖5个自然村,近百名学生,13个在岗教师。自2013年周村区减少管理层级,农村小学划归区教体局直管后,面对均衡化、信息化、家长高诉求的现实,正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困境,如何办学,如何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走,一直是学校努力实践的课题。事实证明,必须从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入手,通过实施尊重教育,让张坊师生自尊自强,互尊互重,尊规重则,积极
期刊
曾有哲人说,写作是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是灵魂栖息之所,是精神生命的生存之道。一年一度的高考过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最多的学科是语文,语文学科引发人们议论最多的是作文。这大多是因为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而引起的,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观照:   一是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从小学、初中至高中,许多教师依然满足于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等方面普遍性、理论性地指导。二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世纪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拓宽学习情感交流渠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一种十全十美的学习方式,也非万能钥匙,它需要适宜的时间和“土壤”。
期刊
在新课程中,语文的本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语文教学究竟应该以语言基础为主要目标,还是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文中的文化价值上,这历来有争议。新课程改革以前,学生被要求死记硬背一些多以实词以及和文言文相关的基础知识,而对文章的内容和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却知之甚少。这种重“言”轻“文”的语文教学,在现代应试教育课堂中可谓比比皆是。然而,现代教育多媒体方式的介入,能不能改变这样的传统课堂格局
期刊
在现在这样一个竞争力极强的社会上,学生一出校门就必须参与到竞争中去,有能力才能有竞争力,才会有优势。所以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一个人的倾听、思考、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在听、思、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善于谦听、善于精思、善于说话,要让他们有能力,有实力的去参与社会的竞争,并能够脱颖而出。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善于谦听。“兼听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然而在现实中,学生面对习作依然是愁眉苦脸,叫苦连天。若能将习作教学置身于交际的环境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开展习作活动,书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从而乐于表达,喜欢动笔,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口语
期刊
实施新课改以来,“对话”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灵性和生命性的课堂景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对话”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对话是平等的交流,意味着自主、合作与探究。它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
期刊
《斑羚飞渡》是当代作家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沈先生写作了很多篇精彩的动物小说,他十分擅长在作品中将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巧妙地融为一体,让作品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时常让人读罢感悟颇多,回味良久,《斑羚飞渡》这篇动物小说也不例外。   《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猎人逼至绝境的斑羚:“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
期刊
班级是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另一个“家”。家中成员是否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家是否能让每一个成员感到温暖,每一个成员是否都有一份博爱的心、爱家的情。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除了要有一份爱心,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通过参与,让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进而达到整个班级和谐共进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班级工作的实例,谈谈对培养学生
期刊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   1、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