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等多项要求,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虽然中医存废之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过几千年实践检验的中医绝不会被淘汰。而且,中医近几年发展比较顺利,很多中医院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蓬勃发展。钟森领衔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钟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5年,钟森教授被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担任副院长,并于2008年升任院长, 主要从事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在钟森院长的主持和带领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发展的实践中,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为中医药的发展和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身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全国中医院发展的典范。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57年,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现有临床科室30个(含一级科室和二级专业)、医技科室9个、中医特色病区8个、中医专科门诊22个、中医专病门诊58个,编制床位2000张,是目前西南地区临床中医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也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除此之外,该院还是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感染病临床基地。
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目的是整合中医科研资源,集中力量对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进行重点攻关研究。在这16个研究基地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规模最大的一个,主要进行糖尿病防治的临床和机理研究。目前,基地大楼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到2011年下半年,这座现代化的门诊及住院综合大楼将正式交付使用。大楼建筑面积75962平方米,建成后全院开放床位将达到1600张,其中包括200多张床位的研究性病床。目前,围绕糖尿病重点病种,特别是针对中药(藏药)降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已经有序地展开。该院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安徽中医学院一附院建立了糖尿病研究联盟,组建了以相关领域专家为主要成员的科研团队,加强交流和合作,实现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争取在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取得突破。
对重点学科的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重点学科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整体水平和学术地位。建设重点学科不但能够推动整个医药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形成优势和特色,推动医院科技工作的展开。在重点学科和专科的建设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到目前为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拥有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3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中医内分泌学、中医急诊学),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医眼科、中医肾病科、中医妇科、中医耳鼻咽喉科、推拿科、中风病),两个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中医内科、中医妇科);另外,还包括两个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6个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大疾病防治中心、4个省级重点专科以及1个省级治未病中心。这些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重大疾病防治中心的建设,体现出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不但对医院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上文所提到的“治未病中心”,是指在中医传统方法指导下集健康体检、传统疗法保健治疗及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保健中心,是中医特色的最好体现。治未病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防患于未然”,重点在于疾病的预防。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设的治未病中心,常年有高职称的专家提供诊疗和咨询服务,是国家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平台。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一座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36000多平方米的治未病中心大楼建设工程已经立项,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中医治未病中心,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无论是对中医中药的继承发展还是医院各方面的建设,人才始终都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核心要素。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够实现医院的快速稳定发展。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实力强大的医疗教研人才队伍。医疗队伍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该院在编人员已逾千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245人、中级职称317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1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新药评审专家9人。
另外,该院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三大任务,在全力完成救死扶伤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优秀医疗人才的使命。在人才培养方面,该院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人才培养初具规模。该院目前有教研室15个、模拟医院1个、图书馆1个,并开办了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本科专业。2006年,中医学专业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成为省第一批特色专业。2008年,中医学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中西医临床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在读博士生71名、硕士研究生655名、七年制和本科生2772名。同时,医院还附设一所省级中医中专学校—针灸学校。这些着力培养人才的措施和做法使得中医中药人才能够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优秀的人才又能够促进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软件和硬件建设都达到较高水平的基础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获得了很多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近5年来,该院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攻关计划、支撑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总计227项,其中30余项成果获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获专利5项。理论成果方面,已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1000多篇。该院现有中药饮片480种、中成药400余种。医院制剂有14种剂型、90多个特色制剂,被消费者誉为“信得过”产品。丰富的实践成果是取得理论成果的重要基础,优秀的理论成果对于实践的工作又有着指导作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保证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顺利、高质量地展开。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期的发展目标是将该院建设成为管理规范、配套设施齐全、中医优势特色突出、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医院,并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争取在对中医中药的继承和创新上发挥龙头作用。凭借着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追求向上的精神,相信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将会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为中医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钟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5年,钟森教授被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担任副院长,并于2008年升任院长, 主要从事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在钟森院长的主持和带领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发展的实践中,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为中医药的发展和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身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全国中医院发展的典范。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57年,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现有临床科室30个(含一级科室和二级专业)、医技科室9个、中医特色病区8个、中医专科门诊22个、中医专病门诊58个,编制床位2000张,是目前西南地区临床中医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也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除此之外,该院还是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感染病临床基地。
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目的是整合中医科研资源,集中力量对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进行重点攻关研究。在这16个研究基地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规模最大的一个,主要进行糖尿病防治的临床和机理研究。目前,基地大楼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到2011年下半年,这座现代化的门诊及住院综合大楼将正式交付使用。大楼建筑面积75962平方米,建成后全院开放床位将达到1600张,其中包括200多张床位的研究性病床。目前,围绕糖尿病重点病种,特别是针对中药(藏药)降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已经有序地展开。该院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安徽中医学院一附院建立了糖尿病研究联盟,组建了以相关领域专家为主要成员的科研团队,加强交流和合作,实现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争取在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取得突破。
对重点学科的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重点学科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整体水平和学术地位。建设重点学科不但能够推动整个医药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形成优势和特色,推动医院科技工作的展开。在重点学科和专科的建设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到目前为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拥有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3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中医内分泌学、中医急诊学),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医眼科、中医肾病科、中医妇科、中医耳鼻咽喉科、推拿科、中风病),两个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中医内科、中医妇科);另外,还包括两个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6个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大疾病防治中心、4个省级重点专科以及1个省级治未病中心。这些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重大疾病防治中心的建设,体现出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不但对医院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上文所提到的“治未病中心”,是指在中医传统方法指导下集健康体检、传统疗法保健治疗及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保健中心,是中医特色的最好体现。治未病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防患于未然”,重点在于疾病的预防。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设的治未病中心,常年有高职称的专家提供诊疗和咨询服务,是国家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平台。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一座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36000多平方米的治未病中心大楼建设工程已经立项,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中医治未病中心,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无论是对中医中药的继承发展还是医院各方面的建设,人才始终都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核心要素。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够实现医院的快速稳定发展。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实力强大的医疗教研人才队伍。医疗队伍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该院在编人员已逾千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245人、中级职称317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1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新药评审专家9人。
另外,该院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三大任务,在全力完成救死扶伤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优秀医疗人才的使命。在人才培养方面,该院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人才培养初具规模。该院目前有教研室15个、模拟医院1个、图书馆1个,并开办了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本科专业。2006年,中医学专业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成为省第一批特色专业。2008年,中医学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中西医临床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在读博士生71名、硕士研究生655名、七年制和本科生2772名。同时,医院还附设一所省级中医中专学校—针灸学校。这些着力培养人才的措施和做法使得中医中药人才能够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优秀的人才又能够促进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软件和硬件建设都达到较高水平的基础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获得了很多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近5年来,该院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攻关计划、支撑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总计227项,其中30余项成果获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获专利5项。理论成果方面,已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1000多篇。该院现有中药饮片480种、中成药400余种。医院制剂有14种剂型、90多个特色制剂,被消费者誉为“信得过”产品。丰富的实践成果是取得理论成果的重要基础,优秀的理论成果对于实践的工作又有着指导作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保证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顺利、高质量地展开。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期的发展目标是将该院建设成为管理规范、配套设施齐全、中医优势特色突出、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医院,并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争取在对中医中药的继承和创新上发挥龙头作用。凭借着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追求向上的精神,相信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将会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为中医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