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莼:从新青年到燃灯者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人类的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独特印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固有使命。回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艰苦卓绝、光辉灿烂的发展奋斗历程,我们会发现,这是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最为息息相关的一个时期。多少仁人志士在风雷激荡的大时代里追求真理和光明,尽一己之力,拼命地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奉献,以坚定的信仰和坚实的态度,带动、鼓舞、影响着身边的人。在那些黑暗的岁月里,他们用自己的力量点燃了思想之灯,照亮了周遭的世界,给渴盼光明的人们带来希望。杨东莼,这位中国近现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就是这样一位在时代洪流中不惜燃尽自己也要追寻真理与光明的实干家。

追随李大钊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悲愤的学生组成了庞大的游行示威队伍,从天安门出发,直奔赵家楼。五四运动的爆发彻底打破了动荡年代的混乱与沉闷,迅速点燃了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时年19岁的杨东莼,一位从私塾教育辗转到北京求学的湖南热血青年,参加了这场史诗性的运动。他立志做行动主义的“毅者”,积极参加各种学生运动。在北大,他迅速成为了“新青年”一代的知识分子,代表着一个从政治上的爱国主义到文化上的反传统主义之间的广义光谱。
→ 北京大學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会员合影

  在李大钊的深刻影响下,杨东莼积极参加工人运动,与邓中夏深入长辛店铁路工人群众,与平民教育演讲团成员朱务善等一起,在京绥铁路上做调查和联系的工作。到工人家中访问,广交工人朋友,宣传革命道理。这段难忘的日子,他和邓中夏总是并肩奋战、形影不离。

以苦为乐探寻真理的曙光


  1923年7月,杨东莼在长沙协均中学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出席监誓。那时,他与何叔衡、曹伯韩、黄芝岗等常有工作联系,但不久,他和黄芝岗同时失去了与党组织的关系。
  1924年3月7日,杨东莼重回醴陵,担任县立中学(又称渌江中学)校长。这所学校同样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他在学校期间,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引导支持学生组织学术团体“社会问题研究社”,研究时政,鞭挞时弊,支持他们创办了《前进》周刊,宣传马列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侵略、压迫人民的罪行。在渌江中学,马克思主义像热带的藤蔓植物一样长势迅速,“社会问题研究社”吸引了60多名成员,其中,左权、蔡升熙、宋时轮等后来成为中共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和著名将领。
  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杨东莼被悬赏500光洋通缉,在弟弟杨人楩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三年间,杨东莼继续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从事翻译著述工作。他在《评所谓读书运动》一文中引用蔡元培的话:“我们不研究马克思决不能懂得马克思,不懂得马克思也不配反对马克思……《资本论》不但是一部好书,而且是十九世纪的伟大的著作,无论赞成或反对马克思的青年,都值得一读的。”
→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旧址

  在日本期間,杨东莼除了翻译狄慈根的《人脑活动的本质》(又名《辩证法的唯物观》)《论逻辑书简》《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领域中的漫游》《哲学的成果》外,他还先后翻译出版了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与宁敦武合译),德波林的《斯宾诺莎与辩证唯物主义》。最值得一提的是,杨东莼还翻译了摩尔根的名著《古代社会》。他认为,《古代社会》对于学习马列主义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书,对于原始社会的研究,更是一部重要的著作。他与张栗原合译了此书,又经冯汉骥修改校订,在1929年、1930年由上海昆仑书店分两册出版。此后在1935年12月,又重新修订,经历史学家周予同推荐,由擅长西洋史研究的何炳松负责,纳入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具影响的丛书“万有文库”。此外,他还在《民铎》杂志上了连续发表了《狄慈根之哲学》《思想之方向转变》《从自然科学的唯物论到辩证唯物论》三篇宣传辩证唯物论的文章。
  这些著作和文章是他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译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重要体现,对他日后进行的各种学术研究都有深刻影响。在日本留学的这段时间,也是杨东莼思想方向的转折点,曾经梦想成为梁启超式政论家的杨东莼,成为积极实践的共产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的布道者。在学术与政治对峙的现实环境里,他仍然是一个富有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宣传。

投身革命做真理思想的燃灯者


  1932年年初,新桂系军阀雄心勃勃,想把广西建设成一个强大的“模范省”,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口号,以与蒋介石抗衡。李宗仁、白崇禧为积极延揽人才来广西,决定创办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杨东莼出任校长。他聘请了一批知名进步人士来校任教(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作家、翻译家)。杨东莼和他们“巧妙地利用桂系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在白色统治下,建立了一个小小的革命据点”,使“广西师专成为除苏区外,当时国内独一无二的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民主思想,实行科学教育方针,学风端正,思想活跃的高等学校”。
→ 杨东莼翻译的摩尔根的《古代社会》

  “一二·九”运动后,杨东莼到上海参加由沈钧儒、邹韬奋等人发起组织的“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37年到1948年间,他辗转湖南、广西、香港、四川等地参与抗战、从事教学。物质上艰难、困苦,但他乐观、坚忍,不屈不挠地把智慧和精神的种子播撒给学生。对于杨东莼的教育效果,李宗仁曾这样训责部下:“为什么杨东莼训练的干部如此成功,你们训练的干部这样蹩脚呢?”李宗仁的话再次证明,杨东莼在任校长时,把师专变成了培养进步学生的革命摇篮。
  西安事变后,杨东莼受中共中央指派,执行对新桂系高层的统战任务。杨东莼到湖南南岳,会见刘斐,与他同去桂林见李宗仁、白崇禧。李宗仁、白崇禧再次与杨东莼探讨对时局的看法,杨东莼指出,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坚定的,西安事变的结果最终还是会由统一战线来决定。

豁达刚直志高才大的淳淳长者


  周恩来总理在不同时期对杨东莼有三个评价:一是“杨东莼在广西,力足敌十万健儿”;二是“学识渊博,胆小如鼠”;三是“既是老革命,也是新党员”。新中国成立后,杨东莼听从周恩来总理的安排,又一次去广西,担任广西大学校长。他曾对学生说:“要一分为二,肯定优点,指出缺点。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要有什么顾虑。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袋袋,我也有一个袋袋,周总理给我的鉴定是‘才高、智大、胆小’六个字。我经常以这六个字来鞭策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的某些所谓“学术讨论”,实际上是不讲道理的围攻批判,对此,杨东莼十分反感。报刊上点名批判周谷城、夏衍、孙冶方,他偏偏要在各种场合大谈自己和这些同志过去共事、交往的经历,婉转地流露出由衷的惋惜与同情。他还经常说:“不念旧恶,在必要的条件下应该如此做;不念旧情,那就会变成独夫和天下绝物。”
  在艰难的岁月里,杨东莼不顾个人安危,帮助原《大公报》负责人王芸生、经学家马宗霍等解决生活困难。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居室逼狭,藏书乱积,无法开展研究,杨东莼四处奔走,替他解决了住房问题。逻辑学家金岳霖重病时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只能雇板车送医院求治,杨东莼为此大声疾呼。
  到了20世纪70年代,年过七旬的杨东莼,仍然豁达而又刚直,经常在不同场合反驳“四人帮”捏造的无稽之谈,在民主党派中德高望重,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杨东老”。他坚持真理、敢讲真话的浩然正气,彰显了他的风骨。75岁时,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自愧平生一无长,书在手边辄浅尝;香花毒草各有趣,悟到真谛喜欲狂。五十年来走四方,处处为人打杂忙;甘草一味价诚贱,汤头歌诀不能忘。”
  (摘自6月21日《光明日报》。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东莼大传》作者)
其他文献
期刊
以满足干部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食堂改革,创造了满意度和就餐成本\"一升一降\"\"一高一低\"新局面当前,河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正在扎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局里制定的为民办实事清单中,\"持续深化机关食堂改革,提升餐饮服务保障水平\"的举措引人关注。
体制要理顺、机制要搞活、服务要提升,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让职工满意、队伍稳定他坚持敢闯敢试、对标一流,带领全局以集中统一管理改革为牵引,打造全国机关事务工作的\"山西名片\";他在服务保障中心大局的同时,始终关心干部群众疾苦,想方设法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曾经主政国家级贫困县的他始终情系基层一线,组织在全省建设消费扶贫超市上百家;他是机关事务战线的拼命三郎,用苦干实干、拼命硬干感染带动周围的每一个人;……
轴间差速器总成作为商用车驱动桥的核心部件,建立一套针对商用车驱动桥轴间差速器总成的高精度、普适性仿真模型,对保证整车动力传递及疲劳耐久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相比于传统方法,在有限元模型建立中考虑淬火层深度对材料强度的影响,同时考虑大载荷输入条件下材料的塑性行为,引入完整的材料曲线,确保仿真分析模型的完善性,且对淬火处理的强度仿真和大载荷条件下材料产生塑性的仿真具有普适性;分析轴间差速器总成在设计扭矩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采用海格图,应用瞬时最大值等方法,对圆柱齿轮轴强度及疲劳耐久性能进行评定。确立的轴间差速器
坚持\"有诉必办\",抓好\"接诉即办\",力求\"未诉先办\",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多部门联动集体\"会诊\"、协同\"开药\",想方设法出实招、破难题,尽可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着眼服务全市工作大局,立足机关事务职能定位,抓紧抓实教育启动、示范带动、基层能动、全员联动、协同互动、督导推动等各个重点环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日照松花晓雾开,霞飞万点一舟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十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暨十一届理事会一次会议7月30日上午在吉林省吉林市隆重召开。会议由公交分会副理事长、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平伟主持。公交分会理事长、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必伟及各副理事长、理事等200余名公交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随着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老师意识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素养、品质和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注重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并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均指向认识历史的史学思想方法[1]。中学历史课程所规定的史学思想方法,包含集证辨据与诠释评价两大类[2],从“动机与后果”的视角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基本
深圳市育才中学创建于1983年,是最早的省级学校之一,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唯一的一所高中,地处与香港隔海相望的蛇口半岛。育才中学2020年高考优投率全市第七,连续18年获深圳市\"高考卓越奖\"。2021年新一轮高中课改中,育才中学入选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全市两个高中生物\"学科示范基地\"之一、广东省教师校本研修示范校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实验基地。
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一直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主线。所谓大一统,即地域、制度、经济、思想等各领域的统一。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这之后,中国历史不断经历分裂和统一。在此过程中,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较于旧版教材,统编版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相对时序性更强,充分阐述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完善的过程。从第一单元标题
2021年高考广东卷第9题设置如下: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十四年抗战即将结束,全国人民希望和平建国。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从延安飞抵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