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l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必须完成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江西经过持续奋斗,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江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建立有效机制,防止“两类人群”返贫致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部脱贫,并不是说就没有贫困了,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而是指脱贫攻坚的历史阶段完成了。相对贫困问题永远存在,我们帮扶困难群众的任务永无止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保障“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两类相对贫困群众不返贫是关键之一。对此,江西各地不断探索建立有效机制,突出“两类人群”,预防返贫致贫。
  1.建立实时监测机制。南昌市依托“线上”的南昌城市大脑“扶贫不落一人”应用场景加强防返贫动态实时监测,同时依托“线下”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的精准摸排,对“两类人群”及农村因突发灾难事故遇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状况进行重点监测。赣州市通过农户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监测、系统比对等途径,及时把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实行动态检测预警。吉安市建立一套排查核准程序,明确“遇困即扶”对象的排查方式、标准和程序,不分指标、不下任务,重点排查、及时认定,对可能致贫返贫的遇困群众做到应扶尽扶;重点排查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五类群体,通过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审批等程序认定,动态信息每月至少调度一次。
  2.建立帮扶救助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困户加强监测,不能等他们返了贫,再补救。因此,采取措施提前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南昌市建立快速发现和及时扶助机制,用好“防返贫保险”“清洁脱贫帮帮团”“临时救助政策”等创新举措,落实精准帮扶,实现“遇困即扶”,严防各类返贫致贫风险。吉安市建立了一套应急救助办法,对象认定后,立即通过救灾救济、临时救助、大病救助、防贫保险等一系列应急救助办法,保障遇困群众基本生活。同时,建立一套专项帮扶措施。对落实应急救助后仍难以摆脱困境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落实产业、就业和其它帮扶措施,增强遇困群众的发展后劲。此外,建立一套保障措施体系。明确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对本地“遇困即扶”工作负总责,建立县级联席会议制度,每县每年安排资金进行扶持。
  强化“两业”扶贫,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发展产业和保障就业是拔穷根、摘穷帽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抓住了产业和就业,就抓住了巩固脱贫成果的“牛鼻子”。
  1.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赣州市瞄准产业振兴目标,完善“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逐步引导乡村发展首位扶贫产业,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及乡镇主要领导分别挂点建设一个扶贫产业经营主体,驻村帮扶单位帮助挂点村至少发展一个扶贫产业或就业车间。至2020年底,赣州市发展产业扶贫基地3155个、新型经营主体9805个,产业联结贫困户占比达90.9%,并在全市建成了1248家扶贫车间,吸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1.2万余人,安排了扶贫公益性专岗就业5.02万人。同时,赣州市出台了15条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现在全市97.4%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
  2.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宜春市出台了强产业、稳就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带贫主体的培育力度,强化利益联结机制。2020年,宜春市参与产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达4440户,得到产业帮扶的贫困户5.72萬户,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1264元。通过监测贫困劳动力务工变化、多举措提供就业服务、鼓励扶贫车间发展、创新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有效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稳定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宜春市2020年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超2019年外出务工人数近两成;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共安排1.78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3.探索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新余积极探索扶贫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举措、新方法,促进扶贫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是实现产业大发展。全市发展扶贫特色产业项目932个,发展6大扶贫主导产业项目97个,覆盖全市31个乡镇、392个行政村。新余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香菇、果冻橙、肉牛、黑山羊等产业种养加工基地。二是促进收入大增长。实行“1+N”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带动村集体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全市村集体通过产业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贫困人口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带动就业大提升。全市扶贫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996人,占外出务工贫困人口的30.5%,成为贫困人口就业的重要渠道。
  探索有效衔接,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为做好衔接工作,江西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后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发力。
  1.做好政策与规划衔接。上饶市全面梳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举措执行效果,落实各项政策举措转化为常态化的制度保障。南昌市根据其“十四五”总体规划,抓紧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规划,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重大工程项目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做到脱贫后巩固有力、拓展有方、衔接有效。
  2.完善体制机制衔接。南昌市根据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体系与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加快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做到 “一盘棋、一体化”,有机结合、统筹推进。
  3.统筹各方力量衔接。各地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结对帮扶、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赵华伟、史慧芳,江西省社联学术中心。
其他文献
今天故事的主角,名叫周应红,既是一位“无脚”贫困户,又是一名网络主播,还是一个淘宝店主。既知维修家电,又能诗歌朗诵,还会软笔书法。由于身患残疾、行动不便,卧室成了他的“工作室”,电脑成了他的“铁饭碗”,书法成了他的“好朋友”。走进他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幅字画——《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仿佛就是这位贫困户的真实写照。  身残志坚 自学维修家电  1973年,周应红出生在德安县
期刊
在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有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她不服输不服老,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圆了自己的脱贫梦。她,就是余水凤。  1944年6月出生的余水凤,是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委会八房自然村人。余水凤的丈夫江孔西,生前是井头村的老支委,一名有着四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余水凤和丈夫一生坎坷,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年幼时就过继出去了,小儿子在1996年、年仅30岁时,查出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为两个老人留下了两个孙子和一个
期刊
在彭泽县浩山乡乔亭村八房组,有一位45岁的村民叫唐忠于。1998年的一次意外,让24岁的他永远失去了左手。面对年迈的母亲、患病的妻子、幼小的孩子,他陷入迷茫、无助。  出路在哪里啊?对着空寂的群山,他大声地呼喊着。  再无助,生活还要继续。他苦苦思索着脱贫之路,开始尝试养鸭。几年下来,资金不足、场地受限、经验不够,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在唐忠于绝望之时,一缕春风吹进了他的心田,党的扶贫好政策来
期刊
郭金铜是共青城市江益镇栗坂村人。200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毁了时年22岁郭金铜的一切,他在医院昏迷了一个多月才醒来。经检查发现,他的大脑里多长了一根血管,血管破裂导致颅内出血,虽然人抢救过来了,但半年后才恢复意识,并落下左手和左脚残疾的后遗症。  治病不仅花光了郭金铜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曾经学会的修车手艺也用不上了,谈婚论嫁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这对郭金铜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期刊
43岁的陈胜是柴桑区岷山乡分水村的残疾贫困户,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他脊髓受损,无法行走,花费家庭巨额的医疗费用不说,还丧失了劳动能力。车祸后,陈胜一度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整天在悲观和失望中度过。  然而,党和政府没有放弃他,社会没有抛弃他,2014年他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在了解他的情况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扶干部们经常到他家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宣传政策,希望陈
期刊
走进庐山市南康镇白鹿大道“燕子制衣厂”,车间内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制一批羽绒服新订单。一个瘦小却干练的身影正忙碌着安排生产,她叫宋玲燕,是这家制衣厂的老板,也是南康镇四联村曾经的贫困户。  宋玲燕的丈夫因为早年头部受伤,导致劳动能力部分丧失,不能干重活,家中上有公婆要赡养,下有两个孩子要读书,夫妻两人都没有一技之长,苦日子仿佛看不到边。“那个时候自己很自卑,不敢出门,更害怕看到别
期刊
这里没有“武松擒方腊”的豪迈,只有一个自强不息的温暖故事。  他因车祸致残,但身残志坚,通过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并引导身边贫困户积极加入主动脱贫行列。他,就是八里湖新区蔡桥村脱贫致富能人王业灯。  1984年出生的王业灯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201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遭遇车祸致残和妻子离家的双重打击。一时间,他心情跌落谷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蔡桥村村两委得知他家的情况后,帮他申请了
期刊
巾帼何时让须眉,女性顶起半边天。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广大女性主动作为,甘于奉献,或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或引进扶贫车间“家门口”就业,或自立自强奋勇脱贫,或支持丈夫投身扶贫独自撑起一个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些脱贫攻坚中的女汉子再启征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她”力量。  她们是脱贫攻坚的贯彻实施者  萬载县高村镇有12个村,其中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679户212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
期刊
春意盎然的井冈大地,处处蕴藏着希望和力量。蜿蜒前行的乡村公路,连接着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易地安置社区“民生福利”一应俱全,大山贫困户用上了自来水;井冈蜜柚、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药材等富民产业蓬勃兴旺,扶贫车间机声隆隆,钱包鼓了,乡亲们乐了,小康终于盼来了……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冰雪严寒,带着对这片红土地的深情牵挂,第三次亲临井冈山视察,并对老区提出了“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
期刊
近年来,余干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大抓手,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和禀赋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实施产业保险推动、企业能人带动和消费扶贫撬动“三动”助力产业扶贫,既发展了一批“短平快”的扶贫产业,又实施了一批持续长效的扶贫产业,构建了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体系,实现了贫困户都有产业帮扶措施覆盖。  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的主要做法  一是挖掘资源拉动。利用地处鄱湖之滨水多、田多、荒坡地多资源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