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趋势下的人机交互设计课程创新探索——评《人机交互设计与人工智能》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学科及其产业伴随科技的进步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产品设计的人性化以及智能化需求也逐渐提升,计算机学科中的人机交互设计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直以来,人机交互技术课程备受社会学者与学科专业教师的关注,特别是伴随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大数据等各类新兴技术不断出现,涌起了一股人工智能产品热浪,同时也对计算机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育产生影响.笔者在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物联网与产品智能化趋势的交互设计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编号:201902320001)过程中,研读了《人机交互设计与人工智能》一书,从该书的相关论述中,更加深刻认识到科技发展引发的产品人工智能化的现实意义.智能化与人性化趋势下的产品设计,对具体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有较高要求,需要通过设计构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与渠道来实现智能化的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技术出现的目的是使人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如同人与人沟通一样便捷,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人机交互技术影响较大,人机交互基础课程教学也需要主动去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以视觉艺术元素为理论分析依据,以包装设计为载体,进行科学艺术设计的研究:首先分析视觉心理反应变化,明确视觉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然后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及学科综合交叉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探索视觉艺术与包装设计审美的关系,并比较分析视觉艺术元素的设计案例;最后阐明包装设计视觉元素在实际应用中表达的不只是艺术层面信息,更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棚装饰,它的图案遵循对称原则,繁中有序,疏密有致,层层套叠的结构赋予了它深邃而神秘的气质.藻井的结构特征和图案法式与万花筒的成像规则和所得图案有相似之处.笔者以此为基础,将藻井的结构特征与万花筒的成像原理相结合,设计并制作了一个互动性空间装置.
迪特·拉姆斯开创了新功能主义的理念,他提倡简约设计,强调产品功能的同时关注产品的细节.他在博朗公司的设计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设计十诫”,主张“少,但更好”的设计理念.本文通过对SK-4收音留声机设计的分析,围绕功能、操作、视觉、细节等内容进行比较,希望分析出更多迪特·拉姆斯设计中的微妙之处,提升对新功能主义之美的感受.
产品设计专业在我国开设已有数十年的时间,为我国产品研发制造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培育了大批人才.在产品设计研发中,设计师为捕捉并表现设计创想与灵感,运用纸、笔进行产品创意表现形态的徒手绘制,及时将脑海中抽象化的创意思维在纸张上以视觉化形态进行呈现,产生具象的图形表现语言.产品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通过设计表现课程来对学生的设计手绘技能进行培养,这也是学生日后在工作实践中与客户、同事等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内容.
期刊
本文以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和目的为理论基础,对设计与产品设计的概念进行简要概述,并结合一些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进行例证,目的是探究现代产品设计的要素,以期对现代产品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有效的教学往往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活动为前提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完善学习方法.
期刊
山西是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丰富的制瓷原料、充沛的水源、优质的烧瓷燃料以及便利的交通造就了山西辉煌的陶瓷艺术成就.历史上,烧造陶瓷的窑址遍布山西全境,其中,大同窑以青瓷窑、浑源窑和怀仁窑为主要窑址.对大同窑的古陶瓷文化和现代发展进行研究是传承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现代漆画脱胎于中国传统漆艺,是中国绘画体系中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画种.漆画以天然大漆为主要媒材,是传统漆工艺和绘画的结合体.镶嵌材料是漆画创作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材料,其中螺钿镶嵌作为漆画镶嵌的主要技法之一,运用自身独特的性质,弥补了漆画本身的不足,增添了漆画的艺术感染力.螺钿镶嵌技法见证了现代漆画的发展,在现代漆画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现代漆画不可或缺的材料.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使其对于大部分经过成熟思维加工并具备了模式化和抽象化特征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思维导图却能清晰直观地展示每个思维触点并把它们连接成通达的思维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其应用能力.
期刊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代社会所享受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通过创新得来的.我们的教育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社会要求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可见创新之重要.然而,不管是创新思维养成,还是创新人才培养,实际上都不容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