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边,两只纸鹤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似前世今生,有个约定
  见到周苏菲的那一刻,马海德觉得,自己从那个自由女神庇佑的国度,万里之外,跨越太平洋,冲过封锁钱,到这个战火纷飞、贫瘠而寒冷的地方,只是为了等待这个脸色红扑扑、眼睛会说话的女子。
  她掀起的门帘还颤动着,如突来的情绪起伏不定。风从帘下吹进来,几片雪花也趁隙而入。他正弯腰包好一位老乡腿上的伤口,不经意一回头,只见她裹挟着一阵寒气进来。一身的灰衣,是他见惯的颜色,那晶眸粉颊,却如一朵花,别在冬天萧瑟的衣襟上。他的眼前,一树春花扑簌簌地盛开了,心中如有万千的烟花绽放,极度绚丽,极其芬芳。他痴了一般望着她,好似前世今生,有个约定,约好了这个人,在这里见面。只是,他忘了,她也不记得了。
  他的目光已然灼红了她的脸,她略低下头,轻咳一声,喃喃地,像在自语:医生,我,鼻子不通气……
  他也赧然,为自己的情不自禁,脸上泛起了红晕。30年的人生里,他从来不曾如此心动过。他蓝色的眼睛如宝石般晶亮,四射的光芒泄漏了他试图隐藏的情愫。良久,他也轻咳了一声,说,我来看看。
  他给她配了粉红和淡绿两种药水,那清新得如春花如晨露的药水,如同他清澈的爱情。她接过药水,轻轻致谢,掀起门帘走出去。他忍不住追了出去,那灰衣的身影,在飘飞的雪花间,如同一树凌雪绽放的梅。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他怅怅然。自此,他心间始终有一缕甜蜜,痴痴缠缠,隐隐约约,让他欢快,也让他惆怅。夜里,他找出两张粉红和淡绿的纸片,坐在灯下,笨拙地写下:“我衷心希望你能按时很好地服药,早日恢复健康,恢复你那美丽的微笑。”字迹歪歪扭扭,心意却纯纯正正,一如他来中国行医的初衷。
  两只纸鹤,旖旎了她的梦
  他来自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一个炼钢工人家庭,原名乔治·海德洛。家境贫寒,倔强的他不甘于平庸,靠着半工半读,考入洛克菲勒创办的美国医科大学,后又在日内瓦医科大学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医生是高收入又受人尊敬的体面职业,他本可以按部就班,过体面而舒适的生活,可他选择到中国来,跟朋友在上海开诊所。抗战的烽火燃起后,他穿越封锁钱,几经周折,来到缺医少药的延安。他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马海德。他为共产党人的高尚和无畏而感动。
  周苏菲收到马海德的信,扑哧笑了。她听说过他,来延安的路上,同行的女孩们相互打趣,提到这个蓝眸高鼻的外国医生,他是从毛泽东到普通百姓,都喜欢的医学万能博士。
  这个出生于舟山定海县一个以造船为业的豪绅之家的女孩,从小就聪慧可人,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民族危亡之秋,她背着家人来到上海,凭借出色的容貌和过人的才情,成为左翼文化界活跃的“小鸽子”。16岁那年,周苏菲与当时红遍上海的蓝苹同台演出。1937年秋,上海又燃战火,她随同文艺团体撤到昆明,因积极宣传抗日,上了特务的黑名单。组织便送她去贵阳,走四川,过西安,到延安,成为鲁迅艺术学院的学员。
  她把马海德的信,折成两只纸鹤,藏在枕边。一只粉红,一只浅绿,如两行平平仄仄的诗句,夜夜旖旎着她的梦。她的心,如春池的水波,皱了平,平了皱。涟漪一圈圈,把她的心激荡了起来。
  半个世纪,携手共度风雨
  除夕夜,周苏菲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来到大礼堂。舞台上是马海德,画着大花脸,穿着红戏装,蹬着厚底鞋,跳着传统戏剧里过大年才演的吉祥剧目——加官。一个外国人,把加官演绎得夸张又喜庆。礼堂里挤满了人,都被他逗得前合后仰,乐不可支。
  加官跳完了,可观众接连不断的喝彩,让他无法下台,他只好用不熟练的中文唱起当时的流行歌曲《桃花江是美人窝》。礼堂里,又掀起一阵阵喝彩和笑语,人们开始翩翩起舞。他唱得真好。他什么都做得好。
  舞曲再起时,他站到了她面前:“音乐这么好,我们跳舞吧。”她有些为难:“我不会。”他笑着伸出手说:“没事,跟着音乐走就好了。”她把手给他,任他牵着,走进如歌的行板里。
  曲终时,他说,他不回住地,要在肖三那住一晚。肖三是著名诗人,也是鲁院文学系的老师,住在东山上的窑洞里。她和林兰住在礼堂后的四排砖窑洞里,里面有个较小的套窑,住着怀孕的李大姐。
  夜已深,周苏菲无法入睡,眼前是他的身影,耳旁是他的声音,颊上是他有些粗重的气息。她的心有些醉,那些模糊的甜蜜,都化成一种别样的激情,冲撞着她的心房。
  这时,李大姐痛苦地呻吟了起来,她要生了。她请来邻居照看李大姐,与林兰一起去东山找马海德。
  夜黑风高,她们翻过了两座大山,走了好几里路。见到他,她不由分说,拉着他就跑。
  黎明前,一个小女婴顺利降生人间。马海德看着周苏菲,耸耸肩说:“我们去看日出吧?”
  她随他来到延河边。这是鲁艺师生晚饭后常来的地方,她来过无数次,可从未在清晨来过。朝霞像画家们随手泼去的油彩,河面上、沙坡上,都抹上了一层油亮的光晕。她感觉身心也轻盈了起来,仿佛随云彩飘飞到天际。他傻傻看着她,眼角眉梢,尽是奕奕神采。
  沿着延河,他们慢慢地走。眼前的生活,彼此的家庭身世,像一则故事写在温暖的晨光里。对他了解得越多,她越觉得他纯朴、可敬、可爱。他牵起她的手,她的手被霞光染了一层光泽,象牙一般温润细腻。他汹涌在心间的爱恋,再也藏不住了;她心间那坛封存许久的酒,也终于揭开了封口。
  那天早上,与她分开后,他立刻骑马跑到了王家坪,找到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气都没喘顺就说要结婚了。两天后,他得到了批准。他拉着她去边区政府办理结婚登记。那时的延安,结婚只要向组织打报告,组织批准了就行,但是他认为不够慎重,坚持要去政府登记。结婚证是用最普通的纸印刷的,上面写着:马海德30岁,周苏菲21岁,于1940年3月3日登记结婚。结婚证是两联的,应撕开男女各存一张,可他不肯撕开,“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分开。”
  就这样,他们牵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多少雨横风狂,多少阴云密布,他们从未放开对方的手。延河边那道浪漫风景,许多年后,仍有人不断提及,追忆、艳羡,乃至叹息。
  (编辑  张秀格)
其他文献
吐槽引误会丢饭碗  2015年5月3日晚上10点,在郑州艾思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做全职教师的吴梅梅回到家,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再也不想起来了。别人休闲她工作,站了一天讲台,累得腿都不能打弯。  这时,老公李浩和朋友喝完酒也回了家。吴梅梅撒着娇,让他帮自己煮包方便面。李浩拿了几个蛋黄派,敷衍说:“凑和一下吧,明天一早要上班,我想早点休息。”  吴梅梅有点生气,“一连上了六节课,都快累成狗了,让你煮包方便面
期刊
4岁的小女孩琴儿在读幼儿园中班,她最宝贝的东西是一根纤细的毛线。无论去哪里,她都带着它,要么把它攥在手里,要么把它郑重地放到口袋里。她常把这根毛线拿到鼻子前,细细地嗅,好像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她还常拿它轻轻地抚摸小脸,这时她会无比安静,一副深深陶醉的样子。  老师们觉得她的这个行为很怪,但没有在意,直到一件意外事情发生。  那天上午,调皮的东东突然夺过琴儿手里的毛线,扔到了草丛里。琴儿惊惶失措,拼
期刊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它或许是传递爱的载体,或许是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晚安  早上听电台节目,主持人说,有谁会郑重其事地向你道一声“晚安”?一下触动了我的思绪。  在15岁离家住校之前,我都是听着“晚安”入睡的。那个每晚向我郑重道“晚安”的人,就是我的爸爸。  无论冬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出差,爸爸都会在我睡前,来到我的小床前,俯下身子,在我的额头上亲一下,并学着电视里的语调说:“晚安!”在我们
期刊
在南大念书时,女生宿舍楼后面种着三棵很大的栀子花树。每当栀子花开,期末考试就临近了,一向喜欢睡懒觉的我们也不得不早起诵读。  晨雾未散,在栀子花淡淡的幽香里读书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看着洁白如玉、香气袭人的栀子花,有同学会忍不住摘几朵放在自己的床头,让那清香在宿舍弥漫开来。  我的舍友总是第一个起床,她很聪明,很有才情也很用功,唯一遗憾的是,她长得很不好看。大学四年,她不喜欢和同学交往,校园里,图
期刊
初见婆婆,她满面笑容,嘘寒问暖,但目光中明显地带着戒备。“我不识字,但我识时。”在说“识字”两字时,她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一会儿,又故意把声音抬高了一点。我的心咯噔一下,看来我遇上了厉害婆婆。  婆婆确实“识时”。她勤劳、善良、孝敬公婆,每天一大早就去田里,干活一阵风,一点都不耽误下午过把麻将瘾。生产队里,不论谁家有事情,她总是第一个去帮忙。而且,她爱憎分明,敢说敢做,虽说有点强势,但很通情达理。
期刊
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安娜·贾维斯执著地推动了“母亲节”的成立。但很快,这个节日被全面商业化了,于是,她用余生的时间为此抗争,甚至被称为“疯子”,并因此透支了财产与健康。这个温馨的节日因她而笼罩几许悲情。  执著于创建母亲节  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安·里维斯·贾维斯是位女性运动组织者。19世纪50年代,安在西弗吉尼亚州筹划组建了“母亲日工作俱乐部”,以改善卫生条件、降低婴儿死亡率、对抗疾病并防止母奶污
期刊
女人三十,造梦正好  沈黎曾是《时尚芭莎》的资深编辑。身处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六年中,可以出国看秀,接触一线大牌,周围充斥着让人尖叫的包包和鞋子……但她还是辞了职,创办了“诗集”。联合创始人刘敏也是沈黎的前同事,杂志社王牌销售。  顺遂的事业,怎么舍得离开?  沈黎说,这转变并非不喜欢之前的工作,而是在稳定中,希望做一个能实现初心的创意项目。  两个人大学时一个学的是电影,一个学的是中文,
期刊
几年前,儿子上小学了,老公和我商量:“咱俩得牺牲一个人照顾孩子。”“牺牲”的自然是我,他刚刚升职,而我打的那份工,职业前景并不乐观。  先时是欢欣的,但很快,各种不适来了,无所事事的茫然,没有成就的自卑,令我越来越宅。我自动远离同学、朋友,像缩在墙角的可怜的猫。更糟糕的是,失去经济收入,信心跌入谷底,坏情绪接踵而来,常常莫名其妙地冲老公发火,就连小小的儿子,也成了我的出气筒。  要不,把写作捡起来
期刊
对幸福的界定,我说不出深奥的理论。我的理解很简单,只要从心底溢出的感动,就是真幸福。细水长流般耐人回味,并享受它。  人到中年,亲历过些许风霜雨雪的生活磨砺,感悟和感慨同增。1994年6月,我丈夫作为13万吨的远洋轮大副,在南非因公殉职。那年,孩子才6岁,还没上学。到现在20年过去了,女儿和我寒暑风雨同行,也同泪水共欢笑。所幸的是,在少了父爱的家庭里,孩子健康成长。她从大桥中学毕业后,被新加坡政府
期刊
一只清爽的马尾辫,一弯甜甜的笑容,一沓记事本和一身警服,给这个活泼的80后姑娘添了一份沉稳。  她叫杨扬,2009年参加工作,是江苏省靖江市城东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先后负责江华、公园弄两个社区。6年来,她始终秉持“不推脱,不遗留,不漠视”的承诺,心系群众,扎根社区,用青春热情融进辖区的千家万户。  短短时间内,她已先后获得靖江市“首席社区民警”、泰州市“十大爱民警察”、记个人三等功一次、江苏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