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对我校体育课程考核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发现我校现行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存在执行上的偏差,有待改革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依据体育课程的特点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规律,对我校体育课程考核内容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和对策,以便更好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正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如何依据它的特点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程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正成为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
一、我校现行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及其弊端
1.我校现行体育课程考核内容
教育部规定体育课程是普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44学时。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在一、二年级选修不同体育专项。本文研究的体育课程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程的评价。我校目前执行的体育课程考核办法由专项教师对学生的体能、技能、认知和学习态度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评价。不同专项执行相同的考试办法,以百分制计算,详细情况见下表。
北京印刷学院体育课程考核方法
■
2.现行考核内容的不足
(1)只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考核,忽略体育课外的考核
体育课程不等于体育课,而我们的考核内容却只限于课内的教授内容,而课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活动等内容在考核中却没有体现。
(2)考核内容不能完整地体现体育教育目标
体育教育的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考核内容只是对身体、技能、态度等有明确的考核,而对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情绪的调节、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考核内容欠缺。
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是完善考核内容的重要目标
1.体育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规律
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独立发展。要提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与创新有关的个人特质。这主要包括开朗的性格、坚韧的意志力、乐观、独立、幽默、亲和力、富于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特质都能在体育实践中培养起来。
2.参加体育社团是完善考核的核心内容
(1)成员参与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我的满足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员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自己参与运动的价值所在,他们对这一运动由最初的兴趣转化为对某项运动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形成固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体育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一种行为习惯,进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2)体育社团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体育社团面向全校发展会员,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院系有共同体育兴趣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交际面。体育社团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社团内部,感情志趣相投,个体的心理归属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锻炼了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处理较为复杂的社会日常事物。2013年统计的北京印刷学院体育社团是12个,人数共计310人,占在校总人数的4.69%。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比例偏小,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来。通过访谈得知,学生没有参加社团的客观原因是对社团不够了解、没有时间和社团本身没有吸引力,主观原因是对社团不感兴趣和认为没必要参加。基于调查发现,如果要增加参与社团的学生人数,需加大对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增强体育社团的吸引力。调查中也发现,有20%的学生有参加体育社团的意向。这也表明体育社团在我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将这部分学生吸纳到体育社团中来,将是我校体育社团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完善方案
通过对100名学生和10名专家的访谈调查,专家和学生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的习惯、交往与合作精神、运动技能的实践、创新能力等纳入考核内容有一致的意见。经论证得知,参与体育社团能很好地实现以上诸多目标。为了突出体育社团的重要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把这新增加的内容名称定为“创新与实践能力”。这项内容的考核指标除参加体育社团,还考核学生课外与校外以运动员、志愿者、组织者、观众等身份参与校内外的与选项运动有关的各种活动。专项教师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这一考核指标进行评价。经专家论证,这项考核内容的权重为10%,“技术”这项考核内容的权重由50%降为40%。体育课程考核完善方案为:增加“创新与实践能力”这项新的考核内容,权重为10%,“技术”这项考核内容权重调整为40%,其他考核内容、指标和权重保持不变。
关键词: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正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如何依据它的特点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程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正成为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
一、我校现行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及其弊端
1.我校现行体育课程考核内容
教育部规定体育课程是普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44学时。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在一、二年级选修不同体育专项。本文研究的体育课程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程的评价。我校目前执行的体育课程考核办法由专项教师对学生的体能、技能、认知和学习态度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评价。不同专项执行相同的考试办法,以百分制计算,详细情况见下表。
北京印刷学院体育课程考核方法
■
2.现行考核内容的不足
(1)只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考核,忽略体育课外的考核
体育课程不等于体育课,而我们的考核内容却只限于课内的教授内容,而课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活动等内容在考核中却没有体现。
(2)考核内容不能完整地体现体育教育目标
体育教育的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考核内容只是对身体、技能、态度等有明确的考核,而对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情绪的调节、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考核内容欠缺。
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是完善考核内容的重要目标
1.体育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规律
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独立发展。要提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与创新有关的个人特质。这主要包括开朗的性格、坚韧的意志力、乐观、独立、幽默、亲和力、富于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特质都能在体育实践中培养起来。
2.参加体育社团是完善考核的核心内容
(1)成员参与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我的满足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员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自己参与运动的价值所在,他们对这一运动由最初的兴趣转化为对某项运动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形成固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体育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一种行为习惯,进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2)体育社团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体育社团面向全校发展会员,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院系有共同体育兴趣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交际面。体育社团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社团内部,感情志趣相投,个体的心理归属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锻炼了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处理较为复杂的社会日常事物。2013年统计的北京印刷学院体育社团是12个,人数共计310人,占在校总人数的4.69%。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比例偏小,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来。通过访谈得知,学生没有参加社团的客观原因是对社团不够了解、没有时间和社团本身没有吸引力,主观原因是对社团不感兴趣和认为没必要参加。基于调查发现,如果要增加参与社团的学生人数,需加大对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增强体育社团的吸引力。调查中也发现,有20%的学生有参加体育社团的意向。这也表明体育社团在我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将这部分学生吸纳到体育社团中来,将是我校体育社团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完善方案
通过对100名学生和10名专家的访谈调查,专家和学生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的习惯、交往与合作精神、运动技能的实践、创新能力等纳入考核内容有一致的意见。经论证得知,参与体育社团能很好地实现以上诸多目标。为了突出体育社团的重要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把这新增加的内容名称定为“创新与实践能力”。这项内容的考核指标除参加体育社团,还考核学生课外与校外以运动员、志愿者、组织者、观众等身份参与校内外的与选项运动有关的各种活动。专项教师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这一考核指标进行评价。经专家论证,这项考核内容的权重为10%,“技术”这项考核内容的权重由50%降为40%。体育课程考核完善方案为:增加“创新与实践能力”这项新的考核内容,权重为10%,“技术”这项考核内容权重调整为40%,其他考核内容、指标和权重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