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关键所在。微课教学以微视频为基础引导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扩展课堂时间,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微课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16-01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硬件设备不足,学生的操作性不够
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仅仅通过教师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实体练习就能够掌握,而是需要学生以个体或者小组为单位不断地进行计算机操作。只有在多次练习和创造性设计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地把握各种操作指令和设计难点,并且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目前,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是通过机械地记忆各种知识点来进行的,很多知识都是短时记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使用,学生在下一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全然忘记了上一学期的知识,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2.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主体课堂的建立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建构。但是由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补充,这就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提出了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查找、关键词锁定、信息筛选和信息组合等技术,需要根据自己学习和展示的需求,能够运用计算机的树杈结构、ppt技术、视频动画等工具来展示自己的知识,促进自我知识的内化。
3.讲授制教学法占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时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将学生在一節课内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单机控制的方式系统地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通常占到课堂一半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过多的内容无法进行实践,往往需要在操作的过程中借助互相的提醒和多次错误的尝试,来还原教师的操作,这个过程往往耗时而效率不高。学生没有将时间用在知识点的创新上而是用在固定知识点的重复揣摩上。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通常并不能够完全熟练地解决问题,课下没有充分的条件和有效的监督,问题便搁置了,这使得大多数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二、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实现可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微视频的制作促进个性化学习,扩展课堂学习的时间。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教研共同确定新内容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视频。以微视频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利用自己家的信息技术条件完成基本知识点的操作,并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1.以网络平台为媒介激发和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微视频,并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基础来进行选择,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不学习,但是需要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例如,在ppt之图片的插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微视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电脑已有图片的插入,二是网络图片的插入,三是多种图片的组合插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选择重点学习的内容,并完成教师的主题作业“我的妈妈”,根据自己的知识和个性化的理解进行设计,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在作品里呈现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自我发现问题,这是开展课堂学习的动机所在。
2.以个性化作品为媒介引导学生的交流互动
信息技术课程是操作性的课程,而操作需要有案例,学生在课前制作的个性化作品就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案例。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前作业的观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和讨论各自的作品,并了解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对于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借助微视频进行快速突破,交流时间为10分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写出相对完整的改善计划。在接下来15~20分钟的时间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和完善,在操作中使自己的技术更加熟练,运用更加灵活。课程最后的5~10分钟时间是学生小组的展示时间,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促进组间思想的分享,形成更加多元的发展。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结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效率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网络平台为媒介激发和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个性化作品为媒介引导学生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微课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16-01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硬件设备不足,学生的操作性不够
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仅仅通过教师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实体练习就能够掌握,而是需要学生以个体或者小组为单位不断地进行计算机操作。只有在多次练习和创造性设计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地把握各种操作指令和设计难点,并且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目前,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是通过机械地记忆各种知识点来进行的,很多知识都是短时记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使用,学生在下一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全然忘记了上一学期的知识,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2.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主体课堂的建立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建构。但是由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补充,这就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提出了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查找、关键词锁定、信息筛选和信息组合等技术,需要根据自己学习和展示的需求,能够运用计算机的树杈结构、ppt技术、视频动画等工具来展示自己的知识,促进自我知识的内化。
3.讲授制教学法占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时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将学生在一節课内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单机控制的方式系统地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通常占到课堂一半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过多的内容无法进行实践,往往需要在操作的过程中借助互相的提醒和多次错误的尝试,来还原教师的操作,这个过程往往耗时而效率不高。学生没有将时间用在知识点的创新上而是用在固定知识点的重复揣摩上。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通常并不能够完全熟练地解决问题,课下没有充分的条件和有效的监督,问题便搁置了,这使得大多数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二、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实现可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微视频的制作促进个性化学习,扩展课堂学习的时间。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教研共同确定新内容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视频。以微视频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利用自己家的信息技术条件完成基本知识点的操作,并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1.以网络平台为媒介激发和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微视频,并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基础来进行选择,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不学习,但是需要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例如,在ppt之图片的插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微视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电脑已有图片的插入,二是网络图片的插入,三是多种图片的组合插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选择重点学习的内容,并完成教师的主题作业“我的妈妈”,根据自己的知识和个性化的理解进行设计,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在作品里呈现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自我发现问题,这是开展课堂学习的动机所在。
2.以个性化作品为媒介引导学生的交流互动
信息技术课程是操作性的课程,而操作需要有案例,学生在课前制作的个性化作品就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案例。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前作业的观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和讨论各自的作品,并了解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对于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借助微视频进行快速突破,交流时间为10分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写出相对完整的改善计划。在接下来15~20分钟的时间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和完善,在操作中使自己的技术更加熟练,运用更加灵活。课程最后的5~10分钟时间是学生小组的展示时间,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促进组间思想的分享,形成更加多元的发展。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结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效率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网络平台为媒介激发和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个性化作品为媒介引导学生的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