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一个在长期审美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石种,都有它独特的气质、风韵和意境的表现。这是该石种中某些共有的审美特征与这个石种的爱好者群体中某些共同的精神追求的契合。虽然它主要表现在外部的形象和赏析者的感观上,却给人一种内蕴的外射。
作为观赏石一个种类的长江石,正是在与长江石爱好者的长期交融中得以成就,本文从这个角度就长江石的气质、风韵和意境表现论述于下,以求教于同好。
二、长江石的气质
长江石的气质是长江石比较稳定的形、质、色、纹的个性特征对其品质的表现,是有别于其它石种的感观依据。
长江石的形,多呈圆弧的扁平状。长江沿岸的居民,在重庆下游的,多称其为“石板”;在重庆上游的,多称其为“鹅板”;重庆居中,称之为“鹅石板”。这些称谓都表达其“圆弧”与“扁平”的个性特征。
长江石的质,总体而言比较细腻,但不及大化石、戈壁石的玉润。由于受水流的长期作用,长江石的石肤上有明显的毛孔状凹点。含硅质较高者,还常有指甲纹。
长江石的色在各个河段、特别是干流和支流间有较大差别,但总体看,红、黄、绿、黑、白均有,紫色较少。长江石的石皮上常有一层本色的自然包浆,使长江石的色泽多呈哑光状。
长江石的纹是长江石的最大看点。其成因,有色彩纹、凹凸纹和裂隙纹;其形态,有点状纹、线状纹和斑状纹。长江石以色彩纹居多,其点、线、斑的变化,造就了长江石最具特色的画面的审美特征。本文所论及的内容主要就占长江石绝大比重的图纹石,也就是画面石而言。
长江石扁圆的形、细腻的质、素静的色、变幻的纹,表达出长江石的品质特征是一种清雅的质朴,一种内敛的气度。这,就是长江石的气质。
三、长江石的风韵
风韵指风采与神韵。风采是长江石的图纹在形、质、色的配合下所构成的画面给赏析者的整体的审美感受。这个整体的审美感受,不论是惟妙惟肖的具象,还是似像非像的意象,或是什么都不像的抽象,一般来说都要以形纹相谐,质纹互补、构图均衡、气韵生动者为好。
何为神韵呢?神韵是风韵中可以意会而难以言说的一种诗意的美感。如果难以言说而非得说,那么,对于人物,可能是眼神;对于动物,可能是体态;对于风景,可能是层次;对于文字,可能是笔力;对于抽象画面,可能是纹的节律与色的变幻。
图1是一枚具象的长江石,藏者杨焱命题为“花开富贵”。一朵硕大的牡丹花特写占据了整个画面,层层叠叠的花瓣渐次展开,表现出一种富丽从容的风采。而那“毛孔”密布的石肤所造就的朦胧画意,恰似贵妃出浴时“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娇媚之态,这便是这长江石的神韵所在。
图2是一枚意象的长江石,藏者肖名芄命题为“卡通猫”。白色的卡通猫在黑色饱满的石面上正襟危坐,两眼平视,一幅憨态可掬的模样。可那下面抖动着的尾巴却露出了天机,表现出了这猫狡黠而顽皮的神韵,让这形若剪纸的卡通猫也活泼了起来。
图3是一枚抽象的长江石,笔者命题为“格力”。陶质感的石面上,左与右的上方各有一片或斑驳、或浓郁的斑状纹,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往下压迫而来,似乎要吞噬整个画面。这时下方纵横交错的双钩线纹却以一种奋争的态势迎面而上,与其争斗,以致左上方的斑纹招架不住而有些破碎。这线纹与斑纹的“格力”,激荡着生命昂扬的风采,那线纹的纵横力度,则是这画面的神韵。
可以看出,长江石的神韵是长江石的审美形象和赏析者的情感寄托的交汇,它是一种以情赋石的情象,其审美的心理活动主要是知觉基础上的联想、想象。
三、长江石的意境
如果说长江石的气质,主要是由石及人的石的表象;长江石的风韵,主要是由人及石的情象的话,那么长江石的意境则是人石相融、天人合一的审美极致。这时长江石爱好者群体中那些带共同性的精神追求就越发突出了。
1、何为审美意境
意境说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因情与景的交融而产生的—种空灵玄妙的境界,是赏石审美的最高境界。
意境中的“意”,是人的思想、情感。“境”是超越了审美形象的实景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境由心生”的虚景。意境是赏石审美中最能体现“人赋妙意”的感受,在审美心理活动中更多地是想象,以至幻想。
产生什么样的意境,与赏析者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2、长江石审美意境产生的文化背景
长江流域气候温湿,水源丰沛、土地肥沃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以水田稻作为特征农耕文明,较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更需要细致、耐心和创造力。这种方式浸润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学者刘师培说:
“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
时至今日,对比我国南北方的赏石理念时,依然可以看到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历史传承所打下的烙印。概略而言,在黄河流域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粗砺雄浑的泰山石承载的是“泰山石敢当”、善即是美的儒家理念、意境表现偏重于写实;在长江流域则盛行道家学说,以虚无为本,扁圆清雅的长江石寄托的是“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及”的飘逸逍遥的审美境界,意境表现偏重于浪漫。
3、长江石的意境表现分析
既然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人石合一的审美感受,那么对长江石意境表现的考察就得从长江石爱好者对意境的内蕴之美表达的命题、赋文中去探索。
长江石友对长江石意境的命题,美不胜收。两字的有如:池澄的“蝶羽”,王道圣的“梦梅”,春媚的“夏语”,百合的“淡境”,骆嘉刚的“幻绿”;四字的有如:杨文宁的“云水清音”,伍贻禄的“泊舟待晓”,向寿元的“雪竹争春”,张雪阳的“柳阴倩影”,杨明的“紫色音符”;五字的有如:张素荣的“闲来倚青藤”,熊伟的“近家心更怯”,吕晓红的“天路入云端”,苏映飞的“相依天地间”,唐良华的“夕阳山外山”;七字的有如:李安宇的“梨花夜落轻如梦”,王大华的“流云飞渡蒿枝轻”,罗焱的“秋来谁染霜林醉”,刘昌沛的“桃林花发细雨中”,雷敬敷的“水天如镜心无尘”等等。
长江石意境的赋文较之于命题,更能从容地抒发那“天人合一”的曼妙之美的感悟。石友春媚以“莫道已疯癫,尘心返自然”的心境表白自己爱长江石的缘由。从她的“我本一狂人,闲居长沱边。饮一壶江水醉,枕一方美石眠”的吟唱中,你仿佛看见一现代装束的女子漫游于长江之滨的河滩之上,心中却怀着竹林高士情致。她为一枚命题为“芳菲三弄”的长江石所填的“西江月”词是这样写的:“莲曲轻摇夏夜,秋歌醉染芙蓉。梅花吹彻恸寒冬,春有芳菲三弄:红杏筝销春雨,桃林笛浸东风,梨花箫动夜溶溶,素月一帘幽梦。”
长江石意境之美的赋文表达,是一种人石感应的艺术创作,它同样经历艺术创作时的体验、构思和传达的过程。
石友张树森有一长江石可以两看,请笔者为其赋文以美。我端详此石,一面为一男子,踽踽独行;另一面为一女子,亭亭玉立。这是审美的表象与情象,也是赋文创作的体验阶段。随之,笔者设身为石上之人,遐想二人本是一对夫妻或恋人,于是从人石相融的意境之中构思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并以旁白的形式将二人的心迹表述出来,这便是文学作品的表达。
弯着腰、竖着领,全不顾那莺飞燕舞、柳暗花明;垂着手,迈着步,毫不觉这山欢水笑,兰香风迎。孤独的人呀,是相思的苦涩,才让你远离了人群?是往事的甜美,才让你这般忘情?你可知道,在这石的背面,有一妇人也在将你追寻?
作为观赏石一个种类的长江石,正是在与长江石爱好者的长期交融中得以成就,本文从这个角度就长江石的气质、风韵和意境表现论述于下,以求教于同好。
二、长江石的气质
长江石的气质是长江石比较稳定的形、质、色、纹的个性特征对其品质的表现,是有别于其它石种的感观依据。
长江石的形,多呈圆弧的扁平状。长江沿岸的居民,在重庆下游的,多称其为“石板”;在重庆上游的,多称其为“鹅板”;重庆居中,称之为“鹅石板”。这些称谓都表达其“圆弧”与“扁平”的个性特征。
长江石的质,总体而言比较细腻,但不及大化石、戈壁石的玉润。由于受水流的长期作用,长江石的石肤上有明显的毛孔状凹点。含硅质较高者,还常有指甲纹。
长江石的色在各个河段、特别是干流和支流间有较大差别,但总体看,红、黄、绿、黑、白均有,紫色较少。长江石的石皮上常有一层本色的自然包浆,使长江石的色泽多呈哑光状。
长江石的纹是长江石的最大看点。其成因,有色彩纹、凹凸纹和裂隙纹;其形态,有点状纹、线状纹和斑状纹。长江石以色彩纹居多,其点、线、斑的变化,造就了长江石最具特色的画面的审美特征。本文所论及的内容主要就占长江石绝大比重的图纹石,也就是画面石而言。
长江石扁圆的形、细腻的质、素静的色、变幻的纹,表达出长江石的品质特征是一种清雅的质朴,一种内敛的气度。这,就是长江石的气质。
三、长江石的风韵
风韵指风采与神韵。风采是长江石的图纹在形、质、色的配合下所构成的画面给赏析者的整体的审美感受。这个整体的审美感受,不论是惟妙惟肖的具象,还是似像非像的意象,或是什么都不像的抽象,一般来说都要以形纹相谐,质纹互补、构图均衡、气韵生动者为好。
何为神韵呢?神韵是风韵中可以意会而难以言说的一种诗意的美感。如果难以言说而非得说,那么,对于人物,可能是眼神;对于动物,可能是体态;对于风景,可能是层次;对于文字,可能是笔力;对于抽象画面,可能是纹的节律与色的变幻。
图1是一枚具象的长江石,藏者杨焱命题为“花开富贵”。一朵硕大的牡丹花特写占据了整个画面,层层叠叠的花瓣渐次展开,表现出一种富丽从容的风采。而那“毛孔”密布的石肤所造就的朦胧画意,恰似贵妃出浴时“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娇媚之态,这便是这长江石的神韵所在。
图2是一枚意象的长江石,藏者肖名芄命题为“卡通猫”。白色的卡通猫在黑色饱满的石面上正襟危坐,两眼平视,一幅憨态可掬的模样。可那下面抖动着的尾巴却露出了天机,表现出了这猫狡黠而顽皮的神韵,让这形若剪纸的卡通猫也活泼了起来。
图3是一枚抽象的长江石,笔者命题为“格力”。陶质感的石面上,左与右的上方各有一片或斑驳、或浓郁的斑状纹,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往下压迫而来,似乎要吞噬整个画面。这时下方纵横交错的双钩线纹却以一种奋争的态势迎面而上,与其争斗,以致左上方的斑纹招架不住而有些破碎。这线纹与斑纹的“格力”,激荡着生命昂扬的风采,那线纹的纵横力度,则是这画面的神韵。
可以看出,长江石的神韵是长江石的审美形象和赏析者的情感寄托的交汇,它是一种以情赋石的情象,其审美的心理活动主要是知觉基础上的联想、想象。
三、长江石的意境
如果说长江石的气质,主要是由石及人的石的表象;长江石的风韵,主要是由人及石的情象的话,那么长江石的意境则是人石相融、天人合一的审美极致。这时长江石爱好者群体中那些带共同性的精神追求就越发突出了。
1、何为审美意境
意境说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因情与景的交融而产生的—种空灵玄妙的境界,是赏石审美的最高境界。
意境中的“意”,是人的思想、情感。“境”是超越了审美形象的实景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境由心生”的虚景。意境是赏石审美中最能体现“人赋妙意”的感受,在审美心理活动中更多地是想象,以至幻想。
产生什么样的意境,与赏析者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2、长江石审美意境产生的文化背景
长江流域气候温湿,水源丰沛、土地肥沃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以水田稻作为特征农耕文明,较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更需要细致、耐心和创造力。这种方式浸润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学者刘师培说:
“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
时至今日,对比我国南北方的赏石理念时,依然可以看到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历史传承所打下的烙印。概略而言,在黄河流域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粗砺雄浑的泰山石承载的是“泰山石敢当”、善即是美的儒家理念、意境表现偏重于写实;在长江流域则盛行道家学说,以虚无为本,扁圆清雅的长江石寄托的是“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及”的飘逸逍遥的审美境界,意境表现偏重于浪漫。
3、长江石的意境表现分析
既然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人石合一的审美感受,那么对长江石意境表现的考察就得从长江石爱好者对意境的内蕴之美表达的命题、赋文中去探索。
长江石友对长江石意境的命题,美不胜收。两字的有如:池澄的“蝶羽”,王道圣的“梦梅”,春媚的“夏语”,百合的“淡境”,骆嘉刚的“幻绿”;四字的有如:杨文宁的“云水清音”,伍贻禄的“泊舟待晓”,向寿元的“雪竹争春”,张雪阳的“柳阴倩影”,杨明的“紫色音符”;五字的有如:张素荣的“闲来倚青藤”,熊伟的“近家心更怯”,吕晓红的“天路入云端”,苏映飞的“相依天地间”,唐良华的“夕阳山外山”;七字的有如:李安宇的“梨花夜落轻如梦”,王大华的“流云飞渡蒿枝轻”,罗焱的“秋来谁染霜林醉”,刘昌沛的“桃林花发细雨中”,雷敬敷的“水天如镜心无尘”等等。
长江石意境的赋文较之于命题,更能从容地抒发那“天人合一”的曼妙之美的感悟。石友春媚以“莫道已疯癫,尘心返自然”的心境表白自己爱长江石的缘由。从她的“我本一狂人,闲居长沱边。饮一壶江水醉,枕一方美石眠”的吟唱中,你仿佛看见一现代装束的女子漫游于长江之滨的河滩之上,心中却怀着竹林高士情致。她为一枚命题为“芳菲三弄”的长江石所填的“西江月”词是这样写的:“莲曲轻摇夏夜,秋歌醉染芙蓉。梅花吹彻恸寒冬,春有芳菲三弄:红杏筝销春雨,桃林笛浸东风,梨花箫动夜溶溶,素月一帘幽梦。”
长江石意境之美的赋文表达,是一种人石感应的艺术创作,它同样经历艺术创作时的体验、构思和传达的过程。
石友张树森有一长江石可以两看,请笔者为其赋文以美。我端详此石,一面为一男子,踽踽独行;另一面为一女子,亭亭玉立。这是审美的表象与情象,也是赋文创作的体验阶段。随之,笔者设身为石上之人,遐想二人本是一对夫妻或恋人,于是从人石相融的意境之中构思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并以旁白的形式将二人的心迹表述出来,这便是文学作品的表达。
弯着腰、竖着领,全不顾那莺飞燕舞、柳暗花明;垂着手,迈着步,毫不觉这山欢水笑,兰香风迎。孤独的人呀,是相思的苦涩,才让你远离了人群?是往事的甜美,才让你这般忘情?你可知道,在这石的背面,有一妇人也在将你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