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一洞天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花、一树乃寻常、细微之物,却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从中得到的感悟是——一词一洞天。因为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元素,它有声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有态,有花有果,有喜有忧……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能独具慧眼,精选可推可敲、可琢可磨的词,进行“工笔细描”“精雕细琢”,从而引领学生读出语言文字之精妙,读出中国文化之精深,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敏感力及表现力。
  一、寻来一词,启“文眼”
  在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到“文眼”,并帮助学生透过“文眼”, 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是一篇由事悟理的文章,由作者一次钓鱼的经历悟出道理: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学生要理解、内化这个主旨,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有难度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突破它,笔者就凭借一个词——“乞求”。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我”由钓到鱼到放了鱼,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过程的词(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接着设疑:“我”有什么理由可以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因为周围没有人,即便把鲈鱼占为己有,也只是天知、地知、我知、爸爸知)然后追问:此时“我”的心理,难道“爸爸”不能理解吗?(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这样做。因为道德实践难就难在会不会严格遵守、自觉遵守。父亲做到了,也要求我做到)在文章中“乞求”只是一个词,但它是作者的一个眼神,透过它,作者内心的汹涌一目了然;它还是这篇文章的一双眼睛,透过它,文章的主旨了然于胸。
  二、细品一词,哼“曲儿”
  词语富有音乐美,朗读时声调的起伏、音值的饱满、语速的把握、感情的充沛,都有着音乐之妙,特别是含有叠词、形声词的句子,读好了,就是在哼曲儿,就是一份陶醉。如,你看,她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看到这个句子,我们的眼球会不约而同被“扇哪扇哪”吸引住,但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赏析其间的语言秘妙呢?笔者试着这么教:出示:你看,她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1. 自读,比较。2. 探究不同效果:反复“扇哪”,富有节奏美,就像音乐中强弱次强弱的节奏一样,读起来特别有韵味。与前面的“一把把”联系起来,可以体会到银杏叶的密与富有活力。加上语气词“哪”,这“扇”的动作就特别温柔、特别亲切。当学生被这神奇的词语感染时,这一片片的银杏叶就像一只只跃动的小精灵展现在他们的眼中、心中。此时,再读这段文字,他们就会产生在哼一曲夏之赞歌的感觉。
  三、巧牵一词,写“华章”
  高明的作家,会赋予简约的词语以丰富的内涵。当它所蕴含的意境扣动学生心弦的时候,教师只要给个平台,就能在学生心中、手中、口中诞生华美的诗文。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中的一段话: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段话,简练得不能再简练,读来却分外沉重,特别是“祭奠”这个词。怎么教?首先让学生联系具体语境,说说“祭奠”是什么意思。接着课件创设祭奠的情境,教师语言描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现场,共同缅怀这位无名英雄,拿起笔,写出涌动在心头的要对老支书说的话。此时,学生耳畔响着《祭奠之歌》,眼里看到的是“祭奠”的画面,心中流淌的是对老支书的无限崇敬,笔尖自然会流泻出对老支书的赞美与怀念。一句句肺腑之言,连缀成文,就是对这位临近退休的老支书、老共产党员最高的礼赞。牵住一词,创造一段华美的诗文。这时“祭奠”这个汉字符号,已悄然化作这位老支书山一般的形象,已不经意间承载了学生对老支书的敬佩与爱戴,更是把“危难时刻,党就是人民的主心骨”这一观念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四、轻扣一词,吐“情丝”
  词语本身是有温度的,它蕴含着情感。但学生若无心动,它也只不过是“词”,照个面的、擦肩而过的、熟视无睹的,比比皆是。如果我们能巧妙地通过一个个词语把作者、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迁移到学生的身上,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就更为深刻。如,过了些日子,天气真的冷了起来。松鼠尽量钻到暖和一些的地方躲起来。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跳进家来的松鼠》)这个片段中“空落落”一词,看似不经意,云淡风轻似的,但它却集中体现了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牵挂之情。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这种情感,笔者是这样教学的:你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吗?你的心曾经空落落过吗?这下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活。有的说:“一开学,黄老师就很认真地帮助我,第一单元还能勉强应付,但第二单元太难了,我原来的知识太薄弱了,根本跟不上,我心里空落落的。”有的说:“跟我生活了近3年的小狗,被妈妈送到乡下姥姥家去了。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想跟它打招呼,它不在;有好吃的,想跟它分享,它不在;做完作业,想跟它说说话,它也不在。好几天我心里都像被掏空一样空落落的。”……学生关于“空落落”的记忆闸门被悄然打开。这时,笔者再引领学生回到文本:正如“你们期待的考试没考好、如朋友般小狗的离开”一样,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失踪”,十分失落。至此,作者一家“空落落”的情感,在所有学生心尖弥漫开来。一个词,勾起了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拥有了一份独特的情思。
  在文中,精妙的词语别有洞天。课堂上,师生共同演绎词语的精彩,学生领悟到的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积累到的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存储的是鲜活的语言文字。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第五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媳妇、辉煌、苗条、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王熙凤鲜明的性格特征,学习作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3.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熙凤鲜明的性格特征,学习作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感知形象  1.
期刊
一、在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  课前,笔者做了个学前调查,拿着两张照片(第1张的长边拉长后成为第2张)让学生观察。学生一致认为:“放大得变形了。”学生的回答,透露出: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并不明确。数学上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每条边都按一定的比变化的,即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是不会变形的,更不会出现“放大得变形了”的情况。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关键在
期刊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写字教学得到一定的重视,并在语文课堂全面铺开。但在“10分钟随堂练字”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发挥“导”的作用?又该怎样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呢?  一、着眼“导”前分析,凸显指导的针对性  在随堂练字指导时,常常发现有些教师指导较为随性,存在平均用力,全盘指导,甚至变为简单书空,按顺序数笔画等现象。对此,教师可以从字形分析、易错辨析、区别赏析三个方面提升指导的针对性。  1. 分析字
期刊
【编者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已经实行两年多,而参照标准修订的新数学教材也整体换新。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少意见或建议在一线教师中发酵。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能力。本次暑期备课专辑将把视线聚焦在新版教材使用的反思与提升上。专辑内的文章将执教者的独特思考与创新作法渗透其中,以期能给读者以参考。  新版教材在“解决问题”这个模块中不仅拓展了“问题”的范围,而且采
期刊
【编者按】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元素,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求聪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为本,以围棋为切入点,挖掘校内外资源,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近日,本刊编辑部主任林彦与该校校长洪佳钦围绕该校“围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交谈,现予以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是影响学
期刊
五一期间,苏州小荷1028研究院的冯斌院长来访,送来他主编的一套小荷作文教材《小荷教本》。他分别在四本书上题词,组成了一首小诗:五月书香春水满,滴石斋里旧话长。曾经青丝梦境远,今日成翁笑夕阳。  冯斌是我的老朋友。他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认识他,是在民进的一次活动上。  那时他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附中当语文教师,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写过一些青春文学的作品。他告诉我,之所以参加民进,是因为崇拜
期刊
儿童诵读古诗文未解其味、未明其意是正常的,因为小学生诵读古诗的作用,仅在于增加积累、提高素养。但是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深挖洞”,越挖越深,使得古诗诵读达到了“云深不知处”的境界,令小学生望而却步。其实新课标对诵读古诗的要求并不高,重在“领悟、体验、体会”,意在增加积累。我们应该根据课标的要求,在不求甚解中兴趣诵读、积累诵读,让古诗文这一朵奇葩,步入一个普及的境界,达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一个学生的阅读,如果只停留在课文上,是有很大缺陷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而图画书是最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阅读图画书也是学生阅读经历中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图画书及其相关的阅读活动得到
期刊
【编者按】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写字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每天10分钟随堂练字也开始引起重视,但发展不平衡,也出现了一些片面性的做法。如何走出误区,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将指导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还很值得研究。本专辑刊发三篇相关文章,以飨读者,并期待进一步促进“10分钟随堂练字”的教学研究。  纵观第一学段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写字教学还是“涛声依旧”,至今难以有效落实新课标倡导的10分
期刊
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是基础,没有第一课时一路走来的艰辛,也就无法真正领略第二课时的“无限风光”。如何既完成第一课时自身的教学任务,又能有效地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基础呢?  一、关注预习指导,积淀认知储备  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教学理应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预习,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局面。教师应根据文本的具体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要求。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