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容剂对氯丁橡胶/天然橡胶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来源 :高分子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氯化丁基橡胶和腰果酚作为氯丁橡胶(CR)/天然橡胶(NR)并用胶的相容剂,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在混炼过程中加入得到CR/NR混炼胶.CR/NR混炼胶在160℃下根据最佳硫化时间硫化得到并用胶.通过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研究发现腰果酚的加入,降低了CR/NR混炼胶的储能模量并且降低正硫化时间,提高了CR/NR混炼胶加工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氯化丁基橡胶和腰果酚都能提高CR和NR的相容性;而差示扫描量热(DSC)结果表明腰果酚不但比氯化丁基橡胶有更好的增容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塑剂的作用.通过材料力学分析发现,随着腰果酚的加入,CR/NR并用胶的模量大幅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材料的结构和成分是决定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关键因素,然而高分子材料成分以碳、氢、氧为主,通过成分分析很难确定材料的结构组成.红外光谱技术与热分析技术是分析高分子材料结构信息的重要表征手段.然而传统红外光谱技术对样品要求较高,很难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测试.本文采用一种新型光热诱导红外光谱技术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直接表征样品表面的红外光谱信息,同时采用热重-气质联用技术和能谱成分分析等多种手段剖析了一种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成分,为高分子材料链段信息剖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口罩的核心功能层是熔喷非织造材料,为了满足高效低阻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电晕驻极和水驻极处理,但有关驻极机理方面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特别是水驻极.本文对比测试了电晕驻极和水驻极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和表面电荷分布,模拟了水驻极实验,并对水驻极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 发现,相对于电晕驻极,水驻极能显著提高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尤其是低面密度熔喷材料;水的电导率越小,所得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越高;水驻极、电晕驻极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都能产生正负电荷,且呈随机分布.
利用分子间氢键和电荷相互作用力,通过层层喷涂组装技术,将带负电的氧化石墨烯(GO)与带正电的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交替沉积到羊毛织物表面,制备(GO/bPEI)n涂层,再喷涂上一层聚磷酸铵(APP),获得(GO/bPEI)n-APP修饰的阻燃抗菌羊毛织物.通过阻燃性能测试、热失重分析、导热性能测试和抗菌性能分析证明:相比于纯羊毛织物,通过层层喷涂组装技术获得的(GO/bPEI)n-APP修饰的羊毛织物的阻燃和抗菌性能显著提高.(GO/bPEI)7-APP修饰的羊毛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30%,对金黄色葡萄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作为一种深层形态结构分析的重要研究方法,避免了繁琐的实验操作以及对样品的破坏,可直接给出材料内部结构的三维图像,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和冶金学等研究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技术优势,综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在高分子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包括聚合物多组分体系、聚合物颗粒、聚合物膜、嵌段共聚物自组装以及药物控释表征,以期为更多科研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高分子物理》(第5版)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课程包含高分子和高聚物为对象的全部物理知识,内容多而杂,且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分析能力,因此,学生往往难以抓住重点,学习效果较差.本文结合线上教学和“举一反三”教学方式的特点,提出了目标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驱动-自由探讨-内容讲授-分组讨论-协同教师讲解-实际生活案例分析等方式,实现《高分子物理》线上教学活动的“目标性”和学生高度的“参与性”,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目的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潘祖仁教授主编的《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教材中:对于非密闭系统,在推导可逆平衡线形缩聚动力学方程时,由于设定反应物起始浓度为1,而在公式整理过程中忽略了反应物起始浓度所带的单位,造成利用动力学方程进一步推导得到的聚合度计算公式中,存在参数单位不一致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重新设定部分排水系统的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保留浓度参数所带单位,解决了教材中聚合度公式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最后,将所推导的公式用于实际的解题运算中,进一步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
渗漏水被建筑业界称为隧道工程的第一大顽疾,“十隧九漏”的说法在隧道养护人员中广为流传,渗漏水堪称隧道工程质量的“大蛀虫”.值得注意的是,防水材料和防水施工工艺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相互匹配对于防止渗漏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三明治”式防水材料结构设计,成功将隧道防水材料的二步施工法简化为一步施工法;同时运用“剥离区理论”和“热熔压敏”的理念,从材料的配方设计、制备工艺、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等方面论述了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过程.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既是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坚持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引,科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平台和课程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显著作用.
本文分析了新冠疫情形势下《聚合物改性》课程线上教学实施的问题.依托“QQ课堂”和“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在线讲授理论环节”和“居家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融“理论+实践”为一体的《聚合物改性》课程在线教学.把需要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生活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尝试自己制作的美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劳动教育.这些探索和实践有望为疫情期间其它化学类课程的在线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重要落脚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判定其合理性并进行持续改进对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标准角度论证了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和设置,采用统计分析法,根据课程目标的直接评价数据和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间接评价数据,分析了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将数据评价结果作为课程体系持续改进的依据,形成了修订后的课程体系.本文期望能够从可衡量的科学研究角度对课程体系修订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