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布局的空间演进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从影响产业布局的传统动力因素和具有海洋性的动力因素两种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动力因素。然后,总结得出海洋产业布局演化过程的四种阶段并以山东半岛的海洋产业布局演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就山东半岛地区产业布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划分经济区域和加强区域联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动力分析;布局演化;山东半岛
  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而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我们把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众多领域,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产业是一定技术水平下特定资源的空间集合,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因此,产业布局从实质上讲为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及资源的空间配置。海洋产业是依托海洋资源和空间开发进行的各类经济活动的集合,是陆地产业向海洋的延伸。海洋产业布局从本质上讲和产业布局并无较大差异,只是将空间位置限定于近海、近岸、海岸带等海陆交接地带。因此,研究海洋产业的布局既要遵循陆地产业布局的规律,又要考虑海洋产业自身的特性。
  一、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动力因素分析
  海洋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布局的演进即海洋系统从无序形态到有序形态的过程,是海洋产业的空间结构从初级的不完善发展到一种完善的、系统的空间结构的过程。影响海洋产业布局升级的动力因素可以分为传统的陆地产业布局演进因素和具有海洋性的布局演进因素。传统的动力因素简而言之是指海洋产业作为经济产业而兼具的动力因素,是一种基于大多数产业演进研究的共性分析;海洋性的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区别于其他传统产业的驱动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因素,是形成海洋产业布局特殊性的关键因素。
  (一)影响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传统因素
  一般而言,产业布局总是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中,表现为地域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可以看做陆地产业向海洋的延伸,因此海洋产业在布局上和传统产业布局存在一些共性,主要表现在都遵循产业集聚规律并且都存在产业地域分工现象。产业地域分工是指在某地区按某一优势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生产,地域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生专业化的经济区。关于产业布局演进的动力因素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把影响产业布局演进的传统因素分为以下两种。
  1.内部经济效应
  产业集聚可引起专业分工程度高的产业集中在特定地区,节约组织管理成本。高度的产业集中形成具有很强活力的产业结构模式,产生群体效应。此外,产业集聚还具有明显的外部规模经济,产业集聚区内可以进行集体采购,大量的购销能够取得经营成本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相关基础设施和专业性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会吸引专业性人才的加入和外部资金的投资,而且可以实现各企业之间相互联系、优势互补、共享信息和管理经验等,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2.外部经济效应
  简单地讲,外部经济就是一种协同效应,即构成系统的整体效应大于部分效应之和。外部经济效应不仅表现在同一产业链内的各企业之间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经济体,而且体现在形成集聚经济区的不同产业链之间。例如,政府政策、财政支持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区域性公共资源的取得需要高昂的成本,但不同产业链之间的集聚则能克服单一产业链在公共资源使用上的不经济现象,取得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
  外部经济效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知识溢出效应和人才聚集效应 。在产业集聚区内,大量的专业信息在相邻企业间交流,降低信息交易成本,加速了行业整体的技术创新,促进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另外众多的产业集聚产生大量就业机会,吸引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熟练工人,形成人才优势,提高企业效率,促进新技术知识的利用率和更新速度的提高。
  (二)影响海洋产业布局的特殊性因素
  一般在产业形成初期,丰富的自然资源或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企业在该地区集聚的主要原因。这种靠近生产要素的布局往往远离市场,必然增大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商品的成本优势。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企业开始更多地靠近市场布局,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而海洋产业作为陆地产业在海洋上的延伸,具有自身特有特点。对于海洋产业,海洋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始终是影响产业布局的关键因素。
  此外,海洋产业布局演进过程中的集聚和扩散机制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不同海洋产业间的关联性较弱,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这一特点决定了海洋产业只有与陆地产业相联才能构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系统,因此其布局演进中的集聚和扩散只能在与陆地产业的相互作用中完成。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链条的一体化使海洋产业的发展对其所依托的陆地区域的产业发展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
  二、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一般过程
  海洋产业布局的研究一直是海洋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分析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海洋产业布局的几个阶段。
  (一)均匀的点状分布阶段
  该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海洋产业靠近资源要素的布局,海洋产业的规模较小,呈现出沿海洋线均匀的点状分布状态,且产业间的相互联系较少,并未显现出明显的产业聚集趋势。这一阶段多为海洋产业诞生的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海洋产业的发展布局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制约,多以生产要素为产业布局的导向。同时,这一阶段的海洋产业根据沿海各区域的不同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发展适宜的产业,均匀分布,自由发展,特色鲜明。
  (二)专业化的带状分布阶段
  随着既有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地区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优势日趋明显,大量的同类企业为取得相应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集聚带来的好处,相继在该地区发展落成,呈现专业化的同类产业集聚。该阶段海洋产业主要表现为海洋产业规模扩大,相应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等资源相对集中,同类企业大量聚集形成空间带状分布,这是海洋产业集聚的初步显现。该集聚主要围绕特定生产要素形成,如海洋船舶业主要向港口和科技发达的地区集中,逐渐形成海洋产业布局中的带状。   (三)层次化的链式分布阶段
  该阶段是对同类产业集聚阶段的发展,适用于新兴海洋产业出现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此阶段海洋产业布局主要表现为既有海洋产业集聚带之间的联系加强,产业链条延伸,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逐渐作用;新兴海洋产业已初具规模;海洋城市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这些地区,海洋产业多以城市为依托,发展一些产业链长、规模效益明显的重点海洋产业项目。区域的海洋经济中心和新的增长极逐渐变为新兴海洋产业和海洋服务业,新兴海洋产业和传统海洋产业之间联系加强,配套的海洋相关产业也取得相应的发展。
  (四)一体化的“点-轴”分布阶段
  随着海洋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区间劳动力、资金、信息和产品的流动日益频繁,道路交通和联通设施日益完善。这一阶段的海洋产业布局呈现出集聚和扩散同时存在的状态。一方面,由于土地、原材料、能源的有限性,当海洋产业在沿海地区集聚时,可能产生出行交通不便、住房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集聚不经济现象,从而促使一些产业开始由集中走向扩散。另一方面,不同产业区之间联系加强,新的交通路线的形成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新型的经济区域成为承接海洋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逐渐形成“点—轴”的布局形态。
  三、案例分析——山东半岛地区海洋产业布局演进
  山东半岛地区海洋经济主要是以海洋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产业为主体,形成了临海型经济发达地带,促进了区域经济向滨海地区扩展的布局,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本文在研究山东半岛海洋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与扩散的视角出发,将山东半岛地区的海洋产业布局演化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海洋产业点状聚集阶段
  山东半岛地区海洋产业发展初期的基本特征是以海洋产业为主的小城镇的形成。沿海小城镇的产生是海洋生产要素和产业高度集聚形成的空间实体,是海洋产业布局中的“点”。这一阶段,海洋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种类较多,主要以海洋渔业、海洋矿业和海洋油气业等资源导向性产业为主导,从而形成了一批海洋产业特色鲜明的沿海小城镇。例如,威海和烟台两市依靠海水养殖业,通过建立海水鱼渔场,发展附加值高的养殖品种,人工养殖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发展成沿海城镇。
  (二)海洋产业链状聚集阶段
  随着海洋产业之间的联系加强,海洋产业链逐渐延伸。沿海小城镇不仅数量增多,同时规模不断扩张,形式、功能不断多样化,而且沿海城镇体系逐渐形成,城镇之间出现竞争,海陆产业开始融合。
  随着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的交互作用,产业联系不断增强,分工逐渐明确,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例如,围绕着港口的建设,青岛市率先发展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企业;日照重点发展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积极进行日照报税物流中心建设,建设集疏运输体系,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系。
  (三)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区阶段
  在这一阶段,山东半岛地区的海洋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海洋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转为产业区位的选择、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在城镇发展上,山东半岛沿海城镇体系升级为经济中心城市体系,在区域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经济中心城市不仅是海陆产业相互作用的节点,通常也是陆地区域经济中心。例如,青岛市不仅是陆域经济中心,更是海洋产业的增长极。近年来青岛重点展开海岸整治、湿地修复,发展海洋旅游业,不仅促进了游艇产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房地产业等陆域经济的发展。
  当海洋经济增长极的地位确定之后,渐渐演变为海洋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极核,不断吸引着相邻地区的资源集中,形成一定规模的海洋经济区。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九大海洋产业集聚区:以海洋化工业、临港制造业为重点的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和海州湾重化工集聚区;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和能源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和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以海岸整治、湿地修复、绿色能源和房地产业为发展重点的丁字湾海上新城和潍坊海上新城;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海洋精密仪器制造为发展中心的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以海上风能产业、盐化工业和海洋石油产业为主的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
  四、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海洋资源利用冲突和资源配置不平衡
  由于目前山东半岛地区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主要集中于近岸海域,同时不同海洋产业在用海类型上具有排他性,因此各个海洋产业在分配使用海岸线、滩涂和浅海方面的矛盾开始出现并日益加剧。例如,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农垦在滩涂和浅海地区的空间竞争一直存在,石油开发、海洋航运和海港建设中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问题。
  山东半岛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海洋资源配置区域差异明显,部分地区海洋产业过分集中,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而部分地区海洋资源却处于闲置状态。例如,青岛市、烟台市港口吞吐量、接待海外游客数量均占到山东省的 70%以上,而日照港海外游客、集装箱吞吐量只占青岛、烟台港的1/3。
  2.空间布局协调度较低,产业链条较短
  目前,山东半岛地区在海洋开发中不同产业区之间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区域分工体系,未能通过协调配合实现产业的新陈代谢,内部无序和内耗都很严重,对外界刺激反应不灵敏,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病态反应。例如,青岛、烟台、日照等城市制订的海洋产业规划雷同,在港口建设和旅游资源上同类竞争加剧,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海洋产业发展的非理性竞争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区整体竞争力。从单一产业的角度分析,单个海洋产业链条均比较短。由于技术装备业的落后,上游产业发展所需配套产品长期依赖进口或从其他地区采购;同时,下游产业深加工能力较弱,不能在价值增值环节延伸产业链。   (二)政策建议
  1.促进海陆共同发展,合理划分经济区域
  本文认为,海洋开发应在建立海陆共同组成的经济区域体系基础上,合理划分海洋功能区,统筹海域和陆域经济系统。首先,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陆域为后盾,实施海陆协调发展。由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在时间上比较滞后,陆域经济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已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而海洋经济的发展程度则比较落后,因此海洋经济发展需要与陆地经济相协调。其次,海洋经济区具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支撑条件,决定了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某些类似性特征,如海域的社会经济条件,海洋经济发展程度与水平,海洋产业政策的区域化及发展方向等的类似性。因此,进行合理的经济区域划分不仅有利于海洋产业发展,而且可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2.加快区间交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加快区间多种交通方式建设可以加快山东半岛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不同经济区之间出现恶性竞争、肥水不外流的现象;有利于海洋链条延伸,提升地区海洋产业整体素质,最终通过产业间的波及效应和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山东半岛地区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加快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另外,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各区域之间的招商引资、外贸出口、人才流动和技术开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涛.我国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都晓岩,韩立民.论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因子与演化规律[J].太平洋学报,2007(07).
  [3]朱英明.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韩立民,都晓岩.海洋产业布局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03).
  [5]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
  [6]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于永海.区域海洋产业合理布局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01).
  [8]刘明.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9]于永海,苗丰民.区域海洋产业合理布局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01).
  [10]刘妍,朱祖平.产业集聚过程成本动因的博弈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6).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充分总结了关于企业形象(CI)方面的文献研究后发现,以往文献对培训机构CI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文章以典型的永赛培训有限公司为例子,站在客户(即培训学员)感知的角度,研究昆明市计算机培训机构的CI。文中首先研究的是永赛培训CI的构成维度,主要利用因子分析进行探讨,得出永赛培训CI的二大支柱为经营管理形象、名誉标志形象。最后研究的是CI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情况,应用logis
期刊
摘要:中国温泉资源极其丰富,拥有悠久的开发和利用温泉的历史。其中,基于王权之上的封建等级制度对温泉利用的演变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也正是中国温泉演变历史中的最基本特征。福州位于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温泉资源丰富且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国家政治中心,福州温泉利用史具有“官汤”少而“民汤”多的特点。这与其他地区温泉多为权贵人士服务的特点截然不同。因此,笔者试图以“官汤”与“民汤”的演变为线索,对福州温泉的历史进行
期刊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经济的产业构成之一,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途径。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的理论影响进行定性分析,然后以广西柳州市为分析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乡村旅游对柳州市的影响及其结构分布状况和程度。结论表明,乡村旅游发展对于柳州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影响较大。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加快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
期刊
摘要:转型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巨大的制度变迁,各行业的制度规则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完善之中,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而言同样如此。本文基于对转型经济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理念的概述,综合分析了转型经济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  关键词:转型经济;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一、转型经济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概述  自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转型经济之中,而转型经济所带
期刊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逃税漏税现象非常严重,不仅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也干扰了经济改革,搞乱了经济秩序,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本文主要通过对苏南地区中小企业逃税避税的调查,分析其逃税避税的原因和在会计核算中采用的逃税避税的手段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逃税;避税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对于
期刊
摘要:丽江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需要环境、依赖环境。丽江中小旅游企业传统会计未将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导致丽江某些中小旅游企业只重视自身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环境会计理论与丽江中小旅游企业经营结合起来,首先简要介绍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然后分析丽江中小旅游企业在环境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与今后企业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丽江;环境会计;中小旅游企业;措
期刊
摘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产业的前后关联、上游产业向下游高端产业的不断攀升和上下游产业的匹配都是产业演进的方式。“十一五”期间重庆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化工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链,但在这些主导产业链的发展中仍存在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重庆产业演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现状;问题;对策  一、产业链演进的现状  1.汽车、摩托车产业链  重庆的微型汽
期刊
摘要: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较大成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宜兴市周铁镇地处江苏省宜兴东北门户,太湖西岸临湖渎区。这里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是著名百合之乡和蔬菜之乡。近年来,周铁镇依托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
期刊
摘要:民营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民营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波动,目前还面临着融资困难、成本剧增、地方保护等诸多困境,亟需政府出台政策破解难题。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瓶颈;政策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
期刊
摘要:本文在论述企业存货核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某建材企业存货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不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各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销售市场存在潜在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最后,针对该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存货核算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材企业存货;管理;对策  目前,有许多企业的存货管理存在存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货信息系统较为落后、存货在第三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