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一个80后新型农民的创富故事

来源 :生意经·经营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办事处蒿口村的土地上,有2200多栋温室大棚,它们一栋连着一栋,绵延数里,仿佛海面上不停翻滚的波浪,煞是壮观。而这些温室大棚内,更是草莓飘香,瓜果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也许不会想到,这片占地2000多亩的温室大棚,全都是由“80后”职业农民王松一手建起来的。
  4月22日,在蒿口村的草莓大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忙着套种西甜瓜的王松。这名“80后”的新型职业农民阳光帅气,热情健谈。
  “我能有今天,可多亏了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回忆起创业的经历,王松说,“培训让我懂得做农业创业也要进行风险评估,同时鼓励我大胆地去做想做的事。我觉得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自己应该在农业上有所作为。”
  27岁的王松是土生土长的蒿口村村民,当过兵,贩过菜,打过工,2009年,他参加了由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组织的阳光工程培训,由此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10年,15天的系统创业培训更是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他走上了创业之路。
  “我长在农村,对这里有感情,我创业,那就一定要带着农民一起干。我做规模经营,必须要有农民的支持,尽管难,我也要试一试。”与很多人不同的是,王松创业建大棚基地,首先考虑的是把散户农民组织起来,教他们技术,让他们致富。2010年,他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承包流转了农民的52亩土地,投资修建温室大棚,并且雇佣农民到大棚里打工学技术,每月支付1800元的工资。一旦大棚蔬果丰收,农民还能按照一定的比例拿到分红。王松创业第一年,农民们看到了发展的前景,主动要求流转土地,到王松的基地里打工学技术,大棚的面积逐渐扩大到了现在的2000多亩。为了更好地传授技术、管理大棚、销售产品,基地内的180户农民都加入了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
  作为“80后”,王松坦言,与父辈相比,自己在种地经验上不如他们,但自己敢闯敢做,有想法有激情,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还有一支专业科技团队的长期支持,这支队伍不光有他基地内聘请的18名技术人员,更有他在创业培训时结识的专家和教授。他说,正是背后的这支科技团队保证了蔬果的质量和产量,即使在去年面临风灾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几近放弃时,他也能有勇气坚持继续创业。“与其给我创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不如给我一支专业的科技指导团队,只要专家在,我创业肯定会成功。”他感慨道。
  一直看着王松创业的东西湖区农广校校长刘志告诉记者,尽管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的课程只有短短的15天,但是,课堂授课虽然结束了,后续的指导和服务却才开始,培训的老师们会经常下乡指导、跟踪服务,并为创业学员牵线搭桥聘请外地专家。两年来,他几乎每周都要到王松的大棚内来看看,同时为学生加油鼓劲。据了解,自去年9月起,东西湖区的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已培训创业农民500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王松所在的蒿口村也正是丹江口库区移民村,而他所雇佣的180户农民,有70%的都来自于丹江口。王松的创业,也让这些移民们重新找到了归属感。51岁的张满连2010年来到蒿口村,分到了9亩地,全部流转给了王松,从来没有种过草莓的她如今在大棚里打工,成了种草莓的好手。“到了这里,有活干有地种,效益好,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张满连说,去年,她年收入近6万元。
  如今,依靠科技、依靠专家指导,带领农民致富的王松取得了创业的初步成功。目前,2200个大棚种植的蔬果基本不愁卖,远销上海、北京等地,去年每个大棚的效益都在25000元钱左右,短短两年时间,他已经收回成本,开始盈利。
  今年,王松还特地开辟了12亩试验田,专门引进试验各地先进的种植技术。同时,他正准备扩大种植面积,鼓励那些技术成熟的农民独立承包他的温室大棚,并与他签订合同,让他们由打工农民成为能够独立创业的职业农民。
  “你一个人富,那不是真的富;你自己干的好,也不是真的好。村里的职业农民多了,大棚种的好了,东西才会越卖越好,我的创业才会越来越成功。”王松说,“现在愿意种地的年轻人太少了,只有让农民先富起来,让他们看到农业发展的潜力,才会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回乡来创业,这样,我们现代农业肯定没有问题。”
  “多年前,跟你一起从部队转业的战友,现在过得怎么样?”采访最后,记者忍不住问。
  “都没我好。”王松的话语里透露出自豪。
  呼唤更多的职业农民
  王松的成功并非偶然,不仅因为他年轻,敢想敢做,更因为他对农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兼济天下”的情怀。然而,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王松背后的那支专业农业培训指导队伍的力量不容忽视。如果没有专家的跟踪培训和长期指导,王松在创业的路上也许会经历更多坎坷。正如他自己所言:“与其给我创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不如给我一支专业的科技指导团队,只要专家在,我创业肯定能成功。”
  创业不易,要想在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农业领域内实现成功创业更是难上加难。湖北省武汉市阳光工程创业培训为王松打开了致富的大门,让他越走越远,这不得不说是培训所起到的良好效果。课堂授课结束,课下培训不结束,后续服务不结束,师生关系不结束,这样的培训为像王松那样的创业者增加了更多成功的筹码,也给其他地方开展类似农民创业培训提供了些许经验:创业培训一定要适时对路,既要符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形势,也要让年轻人能在农业领域找到自身的价值。
  去年全面转型的阳光工程以培育符合农业发展需求、能“留下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而新型职业农民正是我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王松的出现,同样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在面临“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上,他为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做出了表率和示范,而他自己积极学习、并在基地内培训职业农民的做法,更让我们看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前景和未来农业发展的希望。这个时代,一个“王松”显然不够,我们呼唤未来能有更多的“王松”出现。
其他文献
一、采用独门自创疗法,配合独家内调方案,秘制黑膏药外贴,30分钟解除各种临床症状。该疗法是应用特制工具。通过敲,压,点,按,切,滚等施术于病灶,能快速消散瘀滞,粘连松懈,舒展筋韧。使其迅速解除对神经,血管和病变区组织器官的刺激和压迫,调整骨骼肌肉系统,重新构建骨骼的力学平衡。  特点与作用:重点整复病变部位结构异常,也同时重视软组织及神经支配区的调理。使筋骨同时恢复其正常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既首要解
期刊
市场是一匹奔腾的野马,只有顺应它的方向,才能驾驭。在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该采取什么策略呢?这里,笔者分析一个案例,看一个酒店是如何用一元啤酒的促销策略来应对危机的,想必无论对酒企还是广大的商家,都会有所裨益。  青岛A酒店是一家大型的中高档肥牛火锅店,在没有危机之前,这家火锅店的经营状况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然而,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夏季以来,该酒店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形势。  一、危机之
期刊
“如果你脑子里还是只想着产品,而不是发展‘下线’,那你在隆力奇就根本混不下去。”曾参加过隆力奇销售的知情人士刘洪在回忆起公司的“直销大法”时如此评价道。“我也是觉得这个太危险才最终选择主动退出的。”  雄踞华东地区的知名日化直销企业隆力奇,公司内部专设定期的培训讲堂宣传高薪收入、优厚福利,其中尤其以超指定区域和备案产品的疑似违规销售引发的关注最高。  据刘洪提供的相关视频证据显示,隆力奇华夏国际直
期刊
托尼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年轻人,可是他刚到纽约时,却必须在街头靠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事实上,在街头拉琴卖艺跟摆地摊没两样,都必须争得个好地盘才能有人潮,才会赚钱,而地段差的地方,当然就很难赚到钱了。很幸运,托尼和一位黑人琴手,一起争到了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在一家银行门口,每天这里人流不断。  过了一段时日,托尼赚到了不少卖艺钱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进入学校进修,到音乐学府里拜师学艺。在学
期刊
了解自己的资产,明确了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以后,这还不够,还要研究市场,市场需求是客观的,你能够做到的是主观的,主观只有和客观一致起来,才能变成现实,才能有效益。因此,要尽你所能,研究市场,捕捉信息,把握商机。机会从来都不得是垂情有心人的,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处处有市场,遍地是黄金,你就会发现你拥有的种类资产的最佳用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市场研究。  (一)研究大家都在做什么,做什么最挣钱 
期刊
创业,是一件让一些人未曾想过或想过但踌躇不决的事情,是一件让一些人热血沸腾激情满怀的事情,创业,还是一件让一些人为之赴汤蹈火却甘之如饴的事情。12月24日,备受关注“创富先锋—2011中国邮储银行创富大赛”福建赛区决赛落下帷幕,来自我市的福安“兔女郎”王丽妃的《无公害肉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项目》从全省100名入围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揽获了福建创富大赛三等奖兼大赛“最佳商业模式奖”。一位看似柔弱的年轻女
期刊
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扁豆姑娘”的王黎娜,是1986年出生的农家女。父亲是“青扁豆大王”王红刚。如今,王黎娜“女承父业”,辞去收入不菲的银行工作,回农村艰苦创业,用她所学的知识为合作社的未来尽心尽力,以引领更多的青年农民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致富之路,让火红的青春告诉未来,由掌握科技知识的青年一代从事的农业,定能变弱质产业为朝阳产业,现代农业一定“自有后来人”。  放下“金饭碗”捧起“泥饭碗”  1998年
期刊
关系检修破译密码 痛苦女人幸福重生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是不是感觉特别的烦心啊?”店主看着对面这位年轻女人说。  这位叫黄景云的女人大吃一惊,刚刚拿在手里的东西差点掉下来。她好奇地看了看店主,一个四十多岁的平常女人。黄景云又好奇地看了看店里的每一样东西,接着又跑到店外,抬头看店面。这一看不打紧,原来火红的招牌上几个金黄的字好像闪着光看着她:“有求必应幸福成功工作坊”,下面还有“关系检修”、“
期刊
108岁老人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十万人有7个百岁老人即是长寿之乡。  主持人:巴马的父老乡亲你们好吗?展水土神韵,秀百姓风采。乡约——  观众:走进新农村!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由山东时风集团冠名的《乡约》栏目,我是肖东坡,我现在是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首先请上县长蓝飞宁为我们推荐家乡名片,掌声有请!  家乡名片  主持人:蓝县长,我先给您送点见面礼,礼仪上乐华、书籍代表栏目组送您
期刊
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产品,我们都可以从詹姆士.邦德身上得到许多商业启发。  “世界上闯劲最足的间谍,女士的杀手锏,拥有最先进武器的特工。”当你听到上述这些描述时,你脑海中描绘得是怎样的形象,可能你的脑海中没有出现“成功的产品”这个词语。  但是它确实是一件成功的产品。自从1952年,当IanFleming发行了第一部邦德图书时,英国的特工成了小说的焦点。BarbaraBroccoli,在她父亲Alb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