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的爱情故事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我们夫妇俩在一个边远乡镇工作。那时,乡下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小孩脱奶后,便请养老院的王奶奶帮助照看,每月工资8元。由于每天要去敬老院接送幼儿,时间长了,便知道养老院里的许多“奇闻轶事”。特别是养老院里老人的“爱情”生活更使我感动,至今难忘。
  
   争夺“暖脚人”
  
   记得院里只有26名老人,男性8人,女性18人,这些老人年纪最小的也有70岁。他们全是苏区革命时的失散红军或烈士遗属,他们都没有儿女,没有亲人。因此,敬老院也就是他们的家。因这个“家”男少女多,男女比例失调,因而男性老人的地位自然高了起来。一天,我去院里接幼儿,发现一向和善的王奶奶坐在房前与一婆婆对骂,俩人都是边哭边骂,甚是伤心。问王奶奶何故?王奶奶伤心地说:她死不要脸,抢我的“暖脚人”。来自城里的妻子不明就里,连说,这不要紧,我帮您买一个暖水壶就行了。谁知王奶奶哭得更厉害:暖水壶哪能比上“暖脚人”,又不会陪我说话。原来,王奶奶的“暖脚人”就是院里的李爷爷。李爷爷是位伤残老红军,年已81岁,虽然身体多病,但很健谈,一直是院里诸婆婆眼中的红人。据说王奶奶进院30年都是靠他“暖脚”。如今,老情人被抢,难怪会伤心。后来,王奶奶无奈之际竟要求我利用在公社的“职权”把李爷爷逼回她身边,这事着实使我为难。后来,还是在妻的帮助下,利用幼儿做中介,天天缠着李爷爷讲故事,才把这位“花心”老人拉回王奶奶身边。1993年冬,李爷爷九十岁辞世。下葬那天,我们全家赶往送葬,只见王奶奶哭得死去活来,那情、那意、那悲比许多结发夫妻还深。3天后,王奶奶也悄然辞世,享年92岁。想必下辈子两位老人还要相互“暖脚”。
  
   制服“小老弟”
  
   “小老弟”是一名抗美援朝伤残军人,身上还有美国佬3颗子弹。1985年进院时才65岁。由于他年纪较轻,自然成了院里的业余管理员。当时,为了老人的安全,特别强调老人不得私自生火做饭、做菜,因而,“小老弟”每天都要巡查老人的房间。为了避免老人间的“争风吃醋”,院长又规定,老人不能擅自结为夫妻,并把宿舍分为男区、女区。于是,那些已固定“配对”的老人,只好白天分开,晚上偷偷聚在一起。面对这些老人的“阳奉阴违”,军人出身的“小老弟”很看不惯,天天晚上自愿在女区门口设卡。这样一来急坏了那些老奶奶。一开始她们拿酒、拿烟贿赂“小老弟”,没有成功,后来,又推出“月英妹”来说情。“月英妹”那时71岁,是苏区女宣传队员,会唱山歌,又见过毛主席、陈毅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比起“小老弟”来,资格老一辈。因此,“小老弟”一见她便乖乖地叫大姐。经过几次谈话,“小老弟”的纪律观念没了,不再设卡,老人们又在晚间悄悄走进各自心上人的房间。据院长说:3个月后,小老弟自己也成了月英大姐房里的常客。
  
   集体婚礼
  
   眼看院里的男性公民一个个成了老奶奶的俘虏。院长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总有个别老爷爷不安份,“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常常闹出花边新闻。后来小老弟向院长提议,为大家办一个集体婚礼,履行法律手续,结为合法夫妻,这样,更便于管理。提议一出,老人们都纷纷赞同。于是,在1986年冬,经请示上级同意,院里的9名男性公民,有6名选择了终身伴侣。在简朴的婚礼仪式上,6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携手走进洞房。那天,我特地从20里外的驻村点赶去参加老人的婚礼,这种简单、纯情的婚礼,使我终生难忘。记得我为他们题写的对联是:不做老伙伴、要当新夫妻;勿忘往日情、携手度夕阳。横批是:天作之合。
其他文献
以往,人们总爱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以及龙、狮这些表示崇高和阳刚之气的图腾景象,视作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今,一曲不张扬、不恣肆、不妖媚、不争春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竟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性而“香”飘神州大地,芬芳五洲四海!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和他的伙伴精心打造的“申博”片,巧妙地传承和拓展了《茉莉花》的芳香意蕴,给了世界一次惊“艳”,给了中国一次惊“喜”!   裹挟着“申博”成功的花雨和淡淡
期刊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行业单位,省直有关部门:   根据赣府厅发[2003]45号的精神,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从2003年7月1日起提高企业离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2003年6月30日前已办理离休手续的企业离休人员,比照赣府厅发[2003]45号文中对我省机关离休人员增加离休费的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   企业离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按机关同
期刊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靠干了一辈子农活将我和姐姐拉扯大。我和姐姐读了大学,又相继分配在城里工作。只是如今年岁已高的母亲仍居乡下,伺候着一亩三分地。   我在机关,本来工作就很忙,今年参加单位副职岗位竞聘,更是无暇抽空去乡下看望母亲。母亲也不计较,隔三差五地接到我的一个电话就很满足了。   在单位除了我,还有两位同事参加副职竞聘。他们的“硬件”比我好,我只有在“软件 ”上下功夫,才可能在竞聘
期刊
我的父母亲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世居泰和县南溪乡芳桥村。他们没有进过学堂,却住过二十年祠堂。我和大弟就是在那古老破旧而又阴暗潮湿的祠堂里出生的。解放后,父母亲靠埋头苦干建起一栋土坯房,培养我四兄弟读初中、高中,让我上大学,又为我们娶了媳妇安了家。父母亲经过大半辈子的人生风雨和默默奉献,才撑起这个家,像燕子衔泥垒新巢,几多辛苦,几多艰难。   然而,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家人仍挤在这占地9
期刊
弹指已花甲,   满头青丝成白发。   步履蹒跚,   两眼昏花,   重担挑不起,   下地难扶耙……   老啦,老啦,   “此生无复年少时”,   堪嗟!   却喜东风频吹,   催老树绽放新花。   遇《老友》作伴,   殷勤勉励,   诲我追回旧年华——   桌有文房四宝,   柜有图书千卷,  
期刊
江西修水县委老干部局“夕阳红”文工团成立至今已20年。前不久,该团举行了建团20周年庆典演出,台上百人表演,台下千人观看,轰动了整个县城。参加演出的文工团员中,70岁以上的有15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为80岁。    耄耋老人获《国画六级资格证书》    李梅芬是江西新钢公司医院的退休干部,今年80岁。从1991年起,她先后报名参加了新余市老年大学、新钢公司老年大学、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央电视台“夕阳
期刊
我爱这支歌“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像一团火,几十年在我心中燃烧鼓励我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每当唱起来的时候,它就把我带进了难忘的土地改革年代,回忆起在党的阳光哺育下成长的风雨岁月。   1951年6月,土地改革运动在我们的家乡、原抚州专员公署临川县东馆区玉湖乡各个行政村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因解放不久,干部缺乏,我有幸被原中共临川县委组织部选为“千分之一土改干部”,拿
期刊
跨入崭新的2004年,回眸刚刚逝去的2003年,人们感受最深的是一个“新”字:不仅仅是新年新人新气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国家从上到下,一股股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司法体制创新的清新之风迎面扑来,让人感到亲切,感到温暖,也感到了震撼。权威人士称,过去的一年,从深层次思考,是体制创新鼓足了劲发力的一年,也是老百姓在体制创新中获得实惠最多的一年。     施政风貌焕然一新     新一届
期刊
儿时,过年是一年中最盼望最高兴的时刻,只有过年才会有盼望已久的新衣裳,才会得到一笔十分“可观”的小收入,才能吃上香喷喷的佳肴……   上学后,仍向往过新年,喜欢那二十几天的寒假;喜欢那充溢着友情的精美贺卡;喜欢那浓浓的节日气氛。那些日子,我们只管尽情疯吃疯玩,什么事都由母亲安排。尤其春节晚会更是我们年年不可缺少的守岁大餐。吃完年夜饭,母亲收拾残席,我们又挤在电视机前乐个不停,只是每到精彩之处
期刊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新时期要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的指示精神,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目前正在全国各省市巡回展出。2003年11月在首都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首展中,短短16天时间,就接待了近12万名参观者。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教育之深刻、运作之成功,让首都和全国人民为之瞩目。展览促进了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热潮的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