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缺血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的来源.方法:用线栓方法封闭大鼠右侧大中动脉制作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1h到第6天时,缺血脑DC(OX62+)的存在,以及胶质细胞/巨噬细胞(OX42+)转化成DC(OX62+),同时检测活化后的DC样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的水平.结果:脑缺血半球和假手术半球比较,在12小时DC数量增加(P<0.001).在脑缺血组中,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比,DC的数量也增多(P<0.001).脑缺血第6天缺血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DC表达MHC-Ⅱ(OX62+OX6+)显著升高(P<0.001).脑缺血半球在1h到第6天,OX42+转变成0X62+0X42+细胞逐渐增加,脑缺血第6天脑缺血半球与非缺血半球比P<0.001.脑缺血损伤面积与以每100mm2脑组织片为单位的OX62+数量呈正相关(R2=08914P<0.001).结论:脑缺血后,脑缺血组织中DC的数量增加,DC数量增加与脑伤面积呈正相关,提示DC参与了脑缺血过程,大鼠脑缺血后从胶质细胞向DC样细胞转化是脑内DC的来源之一.
其他文献
近年来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在各类大学生创新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文章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在依托实验室建设一批创新实践基地,在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
目的分析5种结核杆菌(M.tb)耐药基因突变的情况,了解基因突变和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134例临床分离株均做传统梯度药敏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试验.结果耐PZA(pncA)、SM(rpsL)、REP(rpoB)、INH(katG)、EMB(emb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2.7%、72%、78%、69%和43.9%.其中,上述高耐株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0%、87.2%、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31例胃癌及非癌组织手术标本中VEGF16s mRNA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t6smRNA表达的平均相对量(1.125±0.356)明显高于非癌组织的表达量(0.760±0.278,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组(1.219±0.377)和Ⅲ、
人白细胞相关抗原(HLA-B27)分子(简称B27)的生理功能是携带提呈的细菌多肽, 并激活CD8+ T细胞.B27因与强直性脊柱炎(AS)等脊柱关节病(SPA)的关联,是所有疾病与HLA相关中最为
为了调查土家族正常人群QT离散度正常值范围,采集947例土家族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6例、女431例,年龄44.9±16.1(11~78)岁.整体年龄近似正态分布.同步记录标准12
目的探讨GSTM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技术,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9例膀胱癌患者和88例健康对照者的GSTM1基因型进行检测. 结果膀胱癌患者GSTM1
丁胺卡那霉素为卡那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若干分枝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致过敏者国内报道很少见,我院发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