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写景状物类文本框架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景状物类文本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材中的重要文体,作者运用极具美感且诗情画意的文字,展现事物的鲜明特点,抒发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因此,写景状物类文本是学生习得语言、掌握写作方法的重要载体。笔者以《黄山奇松》教学为例,谈谈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从内容到画面,在梳理关联中整体把握文本
  通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景状物类文本,不难发现,这类文本中景物鲜明独特、景色优美迷人,事物的特征与文本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给读者以丰盈的美感享受。为此,教师要先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特质,感知描写对象的画面,在梳理文本脉络的过程中整体把握文本。教师先后指导学生运用了这样的阅读方法:1.依托内容,紧扣画面,圈画出课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将文本语言表达的内容转化为鲜活的画面;2.紧扣语句中最具特色的关键性词语,利用景物描写时核心的修饰性词语,运用简洁的语言为画面命名;3.紧扣内在情境和画面指向的范畴,梳理画面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清主次,厘清文本内容的层次性和结构性。
  如教学《黄山奇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过程中,就分为了三个教学板块:首先,综观整篇课文,罗列课文主要描写了黄山的哪些松树,在此基础上,以扩展性视野关注课文中除了着力描写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之外,还描写了哪些千姿百态的群松;其次,学生在基本把握松树特点之后,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画面,初步感知借助语言想象画面的策略,将整篇课文分为“迎客松图”“陪客松图”“送客松图”“千姿百态图”四幅图景,再经过归类与统整,将课文再归纳为“三松图”和“群松图”,让学生从细节到规整的思维历程中,构建一幅紧扣课题的“黄山奇松图”;最后,引导学生重新回归课文,在再次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共性?画面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感受作者点面结合架构文本板块的方法,区别文本中的主体画面和背景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从单薄到立体,在聚焦特点中洞察写作方法
  整篇文章所展现的画面是多样的,但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却是有所侧重的。在描写的过程中,既有对画面之美的客观再现,同时也有自身情感的主观抒发,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让画面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更加广阔,从而给予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为此,教师就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充分关注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分两个板块对画面进行拓展:首先,依托关键性词语,感知语言中的写实内容;其次,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探寻画面的生长点。
  如教学《黄山奇松》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整个段落,并思考语段中哪个词最能吸引读者的关注。孩子们的感知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学生从“郁郁苍苍”和“饱经风霜”中看到了迎客松的坚韧与顽强;有的学生从“遒劲”中看到了迎客松的苍劲有力和极富气势的画面。其次,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这三种松树的姿态描写得如此生动呢?除了因为遣词造句特别精妙之外,还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很多學生发现作者除了进行了真实细致的描写之外,更为生动之处在于丰富的想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画出作者在描写三种松树时丰富联想的语句,鼓励学生将作者的真实描写与联想的语句结合起来,既想象其外形特征,同时又融入精神品质,感受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三、从体悟到实践,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言语智能
  文本中的画面虽然很多,但都是基于一个主题。在相同的氛围和情境之下,不同的景物在大小配合、远近设置、叙事交融之中构建出立体而多维的画面。教学这一类文本时,教师可以依循两个板块展开教学:首先,运用构图的思维解读作者的描写,洞察作者在构图顺序、构图策略和典型事物选择上所展现出来的技巧;其次,巧妙地利用课文在描述过程中的构图方法,在类比迁移中组织学生运用这种策略,对画面进行必要的补充。
  如教学《黄山奇松》时,教师就可以从课题中的“奇”字入手,首先从整体上关注课文所描写的每一种松树都集中体现了“姿态奇特”这一中心词;其次,组织学生以对比的视角关照不同的松树画面,理解作者从近到远、先聚焦后统整的构思方法,并对文本的主体内容进行概括:先以生动的语言概述了“黄山群松图”,再以精准的白描语言再现了“三松图”,最后采用了虚化式描写方式,运用写意的手法渲染出黄山松树的“众生图”;最后,教师出示其他松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作者描写“三松图”的写法,描写自己看到的松树和形成的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黄山余松图”,这不仅让学生运用从文本中感知与积累的语言,同时也学会从构图的方式上巧妙而艺术化地构思自己想要表达的语段。
  写景状物类文本的教学,需要从分块探究、层层推进的过程中强化对画面的感知,让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语用训练进行有效统整,让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文本的体裁样式融通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心智,为促进学生的言语智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过程中面临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品德素质教育边缘化;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自我认知不足,素质教育难点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生优良的创新创业素质,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学生的成长和专业特点,按照创新创业教育规律,从创新创业者所需要的品质、知识和能力入手,通过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内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持续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高职院
期刊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单元最后一篇课文《灯光》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愿坚的作品,王愿坚以细腻而充满温情的语言描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文章结构设置精妙、人物形象刻画饱满、内在情感真挚感人。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其中值得品析和借鉴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何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让学生窥见文本表达的精妙之处呢?紧扣编者在课文前面设置的导读提示,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教
期刊
一、快乐阅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快乐阅读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想要实现小学生主动进行英语阅读,保持对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心态,在英语阅读课堂学习中保持专注力,让学生能在英语阅读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以快乐阅读为主的悦读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快乐阅读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记忆力和信心  小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时,对单词和句子的记
期刊
古诗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语言凝练含蓄,结构精巧别致,情景优美动人,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绝佳素材。课堂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思想品德的主渠道。古诗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  一、学习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语言雄浑有力,节奏顿挫鲜明,遣词造句独具匠心。诗句中的“白草折”中“折”突出北风猛烈迅疾,也为下文的描写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玩, 对于一个社会未成熟的公民——幼儿来说,既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也是他们学习和活动的方法,更是他们的生命。幼儿就是在玩中活,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对于幼儿园美术区域来说,合适的、新颖的材料,趣味的、自主的创作内容,是让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的关键。本文以“玩转铝箔纸”区域游戏为例,并结合幼儿园课程建设,谈谈美术区域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一、自由涂鸦——铝箔纸绘画  铝箔纸绘画是指
期刊
摘要: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许多高中实施了选课走班制教学。在走班制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学班从选课、编班到教学组织管理,再到教学评价评估,每个环节都与现有行政班教学有很大不同,要让走班有序、教学有效,学校必须提前谋划、管理到位。  关键词:走班制 选课与编班 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  目前江西省尚未有普通高中全面铺开走班制,大多数中学尚处于试行摸索阶段,以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作为探索“走班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与政治德育的不同、把握德育渗透的原则两个角度分析阐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深挖教材、突出人文思想,开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立足生活、强化情感等方面提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途径  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道德精神,而有效的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情趣
期刊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过程比树木生长还要漫长。因此,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我们耐心浇灌、静待花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承载着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跨时九年的教育,承担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使命,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土壤,而数学课程更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沃土。九年一貫制学校数学教学年限跨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昌地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坚持程度、创业准备、影响创业因素、希望学校创业教育的模式等方面现状调查,分析了农村籍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农村籍女大学生创业观念转变、加强政府政策针对性等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农村籍女大学生 创业意向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农村籍女大学生的比例逐年提高
期刊
当下,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立场出发,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要义。童真课堂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基于儿童、发展儿童、成全儿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天性,唤醒儿童主体自觉,促进儿童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发展。  一、研究“真学”起点,从儿童视角构建“童真课堂”  建构“童真课堂”,要研究儿童“学的起点”。只有基于儿童“起点”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才是合适的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研究“真学”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