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与银行业改革对策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持续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增速从2011年开始连续下滑,经济发展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对中国银行业最大的挑战是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环境,进而使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竞争格局、客户行为等发生新变化。面对新常态,商业银行要深化改革、主动转型,加快从传统融资中介向全能服务中介之转变。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银行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4-0021-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4.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奇迹。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深入推进改革,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经过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逐步完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4年度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显示,按一级资本排名的前10家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分别位居第1、第2、第7和第9名。除了大型银行,其他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也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迅速成长。据中国银监会统计,从2003—2013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从27.66万亿元增至151.4万亿元,十年增长5.5倍;税后利润从322.80亿元增至1.74万亿元,十年增长53.9倍。总体而言,过去十余年是中国银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在巨额经济刺激保证了短期高速增长后,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经济的新常态必将催生金融的新常态。李仁杰(2014)指出,我国金融的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经济增速回落相适应,金融业的增长速度将逐步回归正常;二是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与金融的转型发展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金融的结构和生态将发生变化;三是与经济增长动力改变相配套,金融的各项基础条件将不断改进并完善,金融监管环境将日趋严格[1]。新常态为商业银行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盈利模式难以持续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要紧跟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步伐,适应新常态,提出新对策,深化各项改革,加快转型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
  “新常态”是一种明显不同于过去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经济发展规律作用下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自然表现。陈启清(2014)指出,新常态的特点一是“新”,是新变化、新特征、新态势,需要我们以新思维积极把握;二是“常”,它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需要我们主动适应,以新的状态去适应[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可概括为五个。
  (一)经济增速进入新区间
  “高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征,而新常态的特征是“中高速”。1978—201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近10%的增长。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从上年的10.45%降至9.30%,此后经济增速持续下滑。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4%,较2013年下降0.3个百分点,创下自2000年以来的新低。这一趋势表明,中国经济未来难以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将转入7%左右中高速增长的新区间。
  (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虽然增速下降,但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供给、需求结构都有所改善。从供给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服务业发展加快。《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2013年超过第二产业后,2014年进一步提高至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我国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就业不降反增,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较2013年增加12万人。从需求来看,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最终消费率在持续多年下降后,于2011年开始稳步上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51.2%,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三)增长动力出现新特征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低成本的要素投入,而这种发展方式已不能维系。一是我国过去以廉价劳动力、资源、土地等成本为主的比较优势正逐渐失去,经济增长的要素成本越来越高。二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的后发优势越来越弱,很难再通过学习和模仿来提高生产率[3]。三是从经济成长阶段看,我国已度过经济“起飞阶段”,正迈入“走向成熟阶段”,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市场上很多商品处于过剩状态,投资机会越来越少,投资回报很难提高,通过粗放型的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已行不通。因此,惟有加大科技创新,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四)宏观调控走向新方向
  过去遇到经济下行风险时,我国习惯用凯恩斯主义进行需求管理,主要政策手段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此刺激有效需求,实现总量增长。要注意的是,需求管理是总量调控,不能化解结构矛盾。当出现重大结构性矛盾时,需求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过度使用反而会扭曲市场、恶化结构,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在新常态条件下,“转方式、调结构”是重中之重,宏观调控要服务于结构调整,而非总量调控,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解决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来,从短期刺激转向促进长期均衡发展。这就要求财政政策要适时转型,警惕地方债务风险,逐步减少政府主导型投资,通过结构性减税,刺激民间投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稳健,维持物价总体稳定,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定向调控,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结构调整。   (五)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
  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当时社会处于普遍贫穷状态,所以改革对存量利益影响很小,主要影响集中在增量部分,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改革的主要障碍来自观念,而非利益,因此改革阻力较小。而且,当时人民群众的诉求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比较容易满足。进入新常态,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深水区,社会形成了较为固化的利益格局,改革不仅要增加增量利益,而且要调整存量利益,难度更大、挑战更多。人民群众的诉求也更加多元,除经济诉求外,对社会治理、公民权利、文化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诉求日益高涨,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多。
  三、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常态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金融业的根本使命是服务实体经济。当实体经济发生重大趋势性变化时,金融业也要顺势做出调整 。新常态对商业银行最大的挑战是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环境,进而使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竞争格局、客户行为等发生新变化。
  1.市场环境发生新变革。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市场环境发生了新变革,这是新常态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最为本质的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速处于上行通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是信贷需求不断走高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提速,对商业银行信贷需求逐渐扩张。在剥离不良贷款并整体上市之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轻装上阵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无需进行过多的金融创新活动就能通过存贷款利差获得丰厚收益。但是,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需求减弱,政府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出台大规模的总量刺激措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金融脱媒趋势加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整体市场环境趋紧。而且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也同步加大。
  2.盈利模式发生新变化。受市场环境变革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将发生显著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息差收入,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很高。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收入结构单一的问题。但是,由于信贷资源稀缺,在中国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缺乏相应的动力调整其盈利模式,久而久之形成了对传统盈利模式的依赖。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将完成,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资本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会。这些变化使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中介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向。然而,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政府多次表态希望银行能够降低中间费用,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这种背景下,央行和银监会出台多项政策限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行为。例如,有的商业银行为覆盖风险,在为中小企业放贷时于利息之外加收一定费用,即“息转费”,费用收入作为中间业务收入,这种行为现在就受到很大限制。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贷款不良率上升的风险,也面临着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制约。
  3.竞争格局发生新变动。盈利模式的变化将深刻影响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那些能够把握市场先机,转型较快的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挑战,而那些转型滞后的商业银行很有可能因为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陷于困境。商业银行必须主动作为,积极调整运营思路,迎接经济新常态的挑战,否则很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败涂地。在新常态背景下,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竞争加剧。2014年银监会批准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等多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这些民营银行大多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通过差异化竞争来获得市场生存空间,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较大冲击。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新兴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竞争压力。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仅剩最后一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家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长期形成的同质化竞争必须向差异化竞争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就是各家商业银行需要重新梳理竞争思路,利用在不同产品线或在市场上的不同优势培育新的竞争力。
  4.客户行为发生新变迁。最后,与经济新常态伴生的是商业银行客户行为也在悄然发生重大改变。从公司客户的角度来看,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低。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在新常态下,随着企业从快速成长期步入成熟稳定期,资金需求可能放缓。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自身资金积累的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改变社会融资结构:直接融资占比上升,间接融资占比下降。因此,银行传统的公司金融业务将受到严重冲击。从个人客户的角度来看,个人客户越来越多的参与互联网金融,使商业银行传统的个人客户大范围流失。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低成本负债业务、小额信贷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构成全面挑战。互联网金融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深刻改变中国居民的理财观念,很可能成为未来个人金融的主流模式。但目前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较多,例如借P2P之名的民间融资发展混乱、互联网金融产品缺乏监管等,使面临强监管约束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新常态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新常态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带来巨大变化,有些变化会对商业银行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有些则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长期显现。虽然挑战巨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常态为商业银行也会带来一定的机遇。
  1.有利于商业银行重建运营模式。新常态的长期影响有助于商业银行重建运营模式,倒逼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我国各类商业银行都形成了一套固有的运营模式,这些运营模式都是在一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有的甚至还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和经营惯性,很多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了变革的需要,但是缺乏变革的动力;或者商业银行管理层已经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但在改革实践中还面临较大的阻力。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商业银行新的发展,如果不对此做出重大的变革,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将面临巨大困难。另外,商业银行也必须适应新常态背景下增速下降、利润下滑的局面,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重建运营模式,加快转型发展,适应新常态。   2.有利于商业银行重构资产质量。在过去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上保持了较高的资产质量、较低的不良率,但是目前商业银行也普遍面临资产质量下滑的困扰。根据银监会的统计,201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9%,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上升为商业银行带来很大压力,其中多数不良贷款都是在经济扩张时期,特别是由于四万亿刺激政策而放出的。到了经济增速下行阶段企业经营困难,贷款就难以回收。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会满(2006)强调:“商业银行是一部风险机器,资产质量就是生命线。没有质量保证的规模增长,无异于饮鸩止渴。”[4]在经济上行阶段,商业银行没有压力过多关注风险问题,大多采取“垒客户”的手段扩张市场占有率。而在新常态条件下,商业银行会回归到审慎经营的道路上来,有利于商业银行重构资产质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3.有利于商业银行重塑企业价值。商业银行的根本使命是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资金融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去十年是我国银行业快速扩张的十年,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很快。一些社会舆论认为商业银行利润过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甚至挤占实体经济利润。产生这一看法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在社会资金分配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利差收入为银行业带来高额利润,银行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市场地位,而非创新能力去盈利。在新常态的影响下,各种新型金融业态不断涌现,金融脱媒趋势加快,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多元,不仅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银行在社会资金分配中的核心地位趋于弱化,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跨市场全能服务能力,改变旧的盈利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树立商业银行新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社会责任。这有助于商业银行重塑企业价值,建设现代化金融集团。
  四、商业银行应对新常态的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继股份制改造以来的新一轮改革。商业银行要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努力提高对广大客户的跨市场、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加快从传统融资中介向全能服务中介之转变。
  (一)巩固传统优势,明晰差异化信贷标准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信贷,传统客户是大中企业客户。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要调整传统业务占比,不断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中高端客户比例,但同时也要保持传统业务优势,巩固传统客户,不能过度追求金融创新和高杠杆率。欧美银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于偏离传统业务。危机后,欧美银行纷纷收缩业务范围,回归自身最具竞争力的传统业务,重新重视利息收入,以培育更为安全和稳健的收入来源。从我国国情来看,信贷仍在社会融资中占据重要地位。商业银行不能再走过去依靠扩大信贷额度创造盈利的粗放型增长道路,而要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提高客户服务能力来巩固传统优势。一是“有收有放”,明晰差异化信贷标准。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特别是要重点支持这些行业中成长性较好的龙头企业。对小微企业放贷,利率不能简单地统一上浮,而要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每个企业发展潜力、风险等因素,实施差别化风险定价。对产能过剩行业要区别对待,对处在城镇化初期和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地区,支持扩大有效需求,助推消化一批产能;对市场明显饱和的地区要严格限制信贷。二是“精益求精”,提高服务客户水平。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能再坐等客户上门,而要重视金融信息收集,及时捕捉客户需求,加强产品营销推广,主动为大中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金融服务,留住传统客户。
  (二)推动监管改革,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
  综合化经营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从传统融资中介向全能服务中介转变的必要要求。从内在动因看,综合化经营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降低成本、优化资产结构和分散业务风险。从外在动因看,综合化经营是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5]。当前我国银行业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意愿较强,大型商业银行也具备综合化经营的能力,但在监管层面还有一定障碍。从立法理念来看,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仍以限制为主。《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除外。”虽然监管部门在基金、金融租赁、保险方面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释放了一定的通道,但作为一条例外性规定,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之具体事项均需经国务院进行个案审批,未形成常态化的审批流程,限制了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业务扩展和产品创新的步伐。商业银行要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推动监管改革,建议对《商业银行法》中相关规定进一步修改完善,如国务院授权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准入标准和审批流程,商业银行经有关监管机构审批,可以跨业参股和控股信托、证券、第三方支付、P2P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构建商业银行跨市场、多元化集成化服务能力。同时,跨业投资的商业银行要建立严格的防火墙机制,通过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并表风险管理、健全风险隔离机制等措施有效防范跨业风险交叉传染[6]。
  (三)更新发展理念,加强多元化产品线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最近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在规模上已经具备明显优势,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业务范围趋同、产品服务相近、竞争同质化等现象比较严重。应对新常态,商业银行要更新发展理念,从“跑马圈地”、铺摊子式的机构扩张到“查漏补缺”、精耕细作式的产品线扩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全能服务能力。一是转变国际并购策略。并购重点对象从银行机构转向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贸易金融等重点产品线,一方面补充现有产品线的不足,另一方面为国内将来开展混业经营储备人才。二是整合产品和服务,稳步推进综合化发展。通过交叉销售和跨行业合作,首先要大力发展与银行传统功能高度相关的业务,包括托管及其他受托、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低风险债券承销、金融租赁、寿险、资产管理、财务顾问、初级衍生品交易等。其次再发展与银行传统功能比较相关的证券经纪、信托、高级衍生品交易等业务。最后发展与银行传统功能相关度不高的复杂衍生品交易、高杠杆投资等交易及投资类业务。三是完善内部分润机制,充分发挥产品线协同效应。要从全局出发制定分润机制,厘清各业务部门的经济责任,实现有效的考核评价,通过准确考核给予部门相应的激励或约束,促进部门利益和集团利益的协调统一,力争达到集团利益最大化。   (四)建设信息化银行,把握大数据时代机遇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正在深刻改造传统金融,带来金融业竞争模式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建设信息化银行,形成互联网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一是利用信息技术降低经营成本。推广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子钱包等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服务方式,使传统的网点服务更多地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提供。二是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商业银行要建立统一的科技平台,使各个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互联互通,共享客户、产品和数据资源,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以此推动流程再造、管理提升和服务转型,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依托大数据挖掘提高服务精准度和满意度。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很早,但近年来却迅速落后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的电子服务系统客户体验欠佳。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平台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习惯,加强与客户互动,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改善客户体验,真正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平台。四是运用大数据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数据分析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商业银行要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制定数据整合、清理和分析方案,改进风险建模,及时识别和控制风险。
  (五)改造物理网点,推进服务差异化竞争
  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受冲击最大的是传统的物理网点。由于越来越多的个人客户逐渐习惯通过电子渠道办理业务,银行网点的业务量不断下降,有的出现亏损。从财务角度看,持续亏损的网点应该被撤销。但从战略角度看,网点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战略资源,提供面对面的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独特优势。因此,网点的未来不在撤销,而在转型。一是改变服务内容。使相对简单的个人业务通过自助设备完成,网点人员主要提供金融顾问和产品销售服务。注重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方案,特别是要通过网点广泛争取小微企业和私人银行客户。二是转变服务方式。从“等客上门”到主动营销,深入社区。发展社区金融是网点的转型方向。网点要根据所在社区的特点将金融服务融入社区生活,把零售银行做细做精,降低网点产品的可替代性,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三是改善服务环境。以优雅舒适的环境使人们愿意到网点谈业务、办业务。目前,一些股份制银行正在对网点转型进行积极探索。例如,招商银行联合“咖啡陪你”(Caffebene)推出咖啡银行,让客户在休闲、舒适的环境中一边喝咖啡,一边把业务办好,为客户带来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中信银行推出“智能网点”,颠覆银行网点传统格局,使网点科技感十足,舒适感更强,全面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平安银行推出“口袋社区”,集合社区购物、金融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为客户提供线上预约下单,线下消费体验的O2O全新商业模式。这些探索各具特色,网点服务呈现出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新特点。大型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网点多的优势,融入网点转型的大潮,降低网点服务的可替代性,打造银行品牌特色,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李仁杰.新常态下银行的经营转型[J].中国金融,2014(20):16-18.
  [2]陈启清.正确理解和适应新常态[J].中国国情国力,2014(10):21-23.
  [3]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5-13.
  [4]易会满.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动因、目标与实施途径[J].金融论坛,2006(9):16-22.
  [5]胡浩.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6(6):11-16.
  [6]康珂,胡朝晖.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做的准备工作[J].宏观经济管理,2014(12):39-41.
其他文献
摘 要: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大宗商品、对外贸易、短期热钱和境内企业海外融资4个渠道分析了其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认为由于多种相互抵消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影响不大。   关键词: 量化宽松;跨境资金;大宗商品;套利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12-005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基金家族“造星”策略的基本动因、行为评价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明星绩效溢出效应、家族跨基金补贴行为的存在性与路径选择、家族造星主体识别和形成机理等研究模块构建了基金家族造星策略的理论研究框架,以此来探索基金市场上基金家族造星热潮的“黑箱”操作,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基金家族;家族造星;研究框架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浪潮,我国互联网保险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保险营销渠道和保险产品互联网化进程不断加速,创新新险种和销售额也不断增加。互联网保险在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针对性强等优势的同时,在信息安全、险种设计、服务质量、资产负债配置、法律规范等方面存在诸多风险。本文重点针对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风险管理
期刊
摘 要:P2P(Peer to Peer)网络贷款平台是依托互联网产生的一种新型融资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为民间小额借贷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但由于存在平台法律性质不明确、风控管理机制缺失及借款流向不透明等问题,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本文以陆金所旗下的“稳盈-安e贷”服务为例,对现有P2P网贷平台典型运营模式进行法律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建
期刊
摘 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具有将商业性金融支持“三农”发展面临的高交易成本内部化的制度优势,适应了我国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我国农村金融实现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两条腿走路”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本文分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针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改革之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
期刊
摘 要:私募股权基金的转型升级已成共识,投资模式与退出模式同质化是内部驱动因素,政策红利释放、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价差红利消失是外部驱动因素。私募股权基金开展“上市公司+ PE”创新模式、寻求跨境并购新蓝海、参与私募投资项目“二级市场”投资是私募股权基金转型的突围路径。本文剖析了硅谷天堂“上市公司+ PE”创新模式从初阶模式到高阶模式的演进案例,提出了加强基金自身治理水平和风控能力、建立基金发展战
期刊
摘 要:农民贷款难、贷款贵一直是困扰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需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把农民手中拥有的林地、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等资源变成可抵押可流转的资产。国内浙江、重庆等地已就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先行开展试点,为解决“三农”资金需求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借鉴对浙江、重庆等地相关经验,提出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贷款难;农村三权抵
期刊
摘 要:2014年1月,南京奥赛康集团因老股转让规模过大,暂缓发行。这一事件激发了市场对老股转让的讨论。早在2012年,证监会就放开了老股转让,随后陆续出台相关法规,对老股转让的条件、规模、方式作了规定。但在实践操作中,老股转让并非走得顺风顺水。本文对近年来证监会相关法规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其对老股转让的态度,同时对老股转让的合法性予以分析。  关键词:存量股;老股转让;遏制三高;超募老股减持;公司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河南省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于发展规模的影响;河南省整体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显著,四大行与城乡收入差距无显著关系。研究结果还发现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程度都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会降低
期刊
摘 要:本文构建区域洗钱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新疆为例,开展区域洗钱风险评估,并针对评估模型的实证分析进行总结性评价,最后从指标设计、权重确定等方面改进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区域洗钱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洗钱;风险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4-006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