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牛存栏、牛肉产量、消费、肉牛生产资源等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影响伊犁州直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寻求一条新疆伊犁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使资源、环境、技术等因素与肉牛产业发展相协调,提高牛肉产品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肉牛產业;可持续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伊犁
中图分类号 S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3-0201-04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ili Beef Cattl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LI Jing (Yili Normal University,Yining,Xinjiang 835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ving cattle supply,beef production,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resources,the paper analyzed the various impact factors of the cattle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Yili,to find the sustainable way of development for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Yili of Xinjiang,to coordinate resources,environment,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eef cattle industry,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beef products.
Key words Beef cattle indu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Silk Road Economic Belt;Yili
我国新疆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核心节点,随着2017年5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领导人峰会的召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新疆已成为我国开拓中亚、西亚、南亚和东欧的重要平台和通道。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霍尔果斯和都拉塔口岸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其中霍尔果斯口岸距离阿拉木图市仅320 km,伊犁河谷具有农产品出口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据实证研究[1], 2000—2015年,我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出口额年均增长7.58%,大于总出口5.55%的增长速度,与陕西、新疆等省份的贸易联系密切,凸显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我国肉类产品出口的重要地位。伊犁肉牛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2015—2017连续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宏观背景下,伊犁肉牛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生产可持
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3个方
面[2]。牛肉是少数民族人民的主要肉类消费品,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繁荣人民生活、保障边疆社会稳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区域为伊犁州直各县市。
1 伊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牛存栏及牛肉生产情况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养牛历史,伊犁河谷自古以来就是畜牧业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养牛业有了较大发展。1985年,伊犁州直牛肉产量仅有1.15万t,到2016年增加至13.44万t,增长了11.69倍。2016年伊犁州直的牛存栏量为131.29万头,出栏100.07万头,比1985年分别增长了2.29倍和6.23倍,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呈直线上升。牛肉占总肉类比有上升趋势,州直牛肉在全疆牛肉的占比呈“U”形曲线,自2005最低谷以来逐步攀升,近两年已占全疆牛肉1/3多,伊犁河谷肉牛产业的地位越发凸显(表1)。
1.2 肉牛品种区域布局及饲养模式
伊犁河谷肉牛生产的主要品种为新疆褐牛和西门塔尔牛。据伊犁州畜牧业统计,2017年伊犁州直年末牛存栏133万头,其中新疆褐牛83.39万头,占牛总数的62.7%;西门塔尔牛11.31万头,占牛总数的8.5%;低代杂种牛28.20万头,占牛总数的21.2%。新疆褐牛优势生产区主要在州直昭苏、特克斯、巩留、新源、尼勒克东部5县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占州直饲养量80%以上。根据肉牛生产过程和养殖区域特点可将伊犁州直肉牛饲养模式分为3种(表2)。
家庭牧场Family ranch 牧区 由2~3头增加到10头以上,多者上百头 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繁殖母牛,销售犊牛和架子牛;家庭牧场规模化促使草场流转
架子牛育肥Fattening of store cattle 农牧交错区 少则10~20头,多则 100~200头 放牧或舍饲吊架子育肥,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出售,是联系母牛户(场)及市场的纽带,也是提升架子牛价值的主要环节
肉牛育肥Fattening of beef cattle 农区 年出栏100~300头;大育肥户和规模育肥场年出栏在800头以上 短期集中育肥,年出栏2~3批,育肥规模以场地和资金而定,育肥和出栏的头数主要由牛源、活牛价、牛肉市场价、饲草料价格等
因素决定
伊犁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小规模养殖户不断退出,规模化养殖趋势明显。据伊犁州畜牧业统计,2017年州直经备案登记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89个,其中肉牛128个;已累计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18个、州级标准化示范场25个、家庭牧场示范场28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 1.3 牛肉消费现状
2014—2017年伊犁州直牛肉销售量呈增长趋势(表3)。2016年伊犁州直人口297.32万,牛肉产量为13.44万t,人均牛肉消费量为45.2 kg/人;同期全疆、全国、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分别为17.71、5.30和9.47 kg/人。伊犁河谷牛肉消費水平远远高于全疆、全国和世界水平,牛肉已成为中国社会大众食物消费结构的刚性需求产品。
2014—2016年伊犁州直牛肉零售价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全国牛业发展形势一致,伊犁牛业经历了前2年低迷后,2017年牛肉价格涨幅明显。我国肉牛产业已进入了转型攻坚期,牛肉产量总体稳定,显著矛盾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不但没有带来规模和产量的明显增长,发展速度反而趋缓[3]。据州发改委调研数据,2017年肉牛饲养生产成本为6 904.97元,比2016年的5 557.83元增加1 347.14元,增幅24.20%。牛肉产量增长赶不上牛肉消费量增长,肉牛繁育慢、周期长特点,短期内牛肉难以大幅增长,供求矛盾推动牛肉价格显著增加。
2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气候和水资源条件
伊犁河谷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新疆最湿润地区,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区中的一块“湿岛”。年平均气温10.4 ℃,年日照时数2 870 h,年平均降水量350 mm,山区达800 mm。国际河流伊犁河年径流量167亿m3,境内河长458 km,流域面积5.6万km2,已建成各类永久性渠首64座,总引水能力达到853 m3/s。近几年共建引水干渠164条,总长2 600多km。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且水、热同期,十分有利于饲草料生产,为伊犁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饲草料资源利用状况
伊犁州直天然草地总面积345.28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313.76万hm2,72%草原以放牧形式利用,正常年份天然草原鲜草平均产量6 000 kg/hm2以上,草畜结合家庭牧场模式有效降低了肉牛养殖成本。近年来通过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及人工草料地建设,使草地资源生态系统、草群结构得到了改善,牧草产量不断提高,极大促进了伊犁草地资源的整体发展。201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06.73万hm2,生产农作物秸秆428万t,秸秆利用率65.67%;人工饲草料种植面积8.37万hm2。总体来看,伊犁河谷具有肉牛生产的饲草料资源优势,种植业资源与草地资源可形成良好优势互补,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潜力。但受草地退化、季节场利用不均衡、人为破坏、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草地植被恢复缓慢。在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增加空间越来越低,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少,秸秆利用率不高且加工、调制技术落后,牛肉需求量、人口不断增加情况下,未来饲料粮增长难度大,粮食类饲料价格攀升,使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饲草料供应压力。解决肉牛养殖饲草料成本高的瓶颈,必须减少肉牛育肥的精饲料用量[4]。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草,低成本解决能量、蛋白质饲料;秸秆青贮化变成营养价值高的饲草资源;大力开发非常规饲草料资源用于肉牛养殖。
2.3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伊犁河谷肉牛生产方式主要是“牧繁农育”。约80%可繁母牛冷季在牧民定居点或冬季草场冬窝子舍饲;农区经过集中育肥出栏数约占年总出栏数50%,集中育肥时间平均6个月左右。按60%可繁母牛,75%出栏率计算,至2025年牛存栏200万头,养殖用地667.5 hm2,其中农区用地占28%。这样的土地占用规模不会对土地造成较大压力(表4)。但无论是小规模肉牛养殖户、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还是对原有养殖场进行规模化改造,首要难题就是养殖用地问题,规模养殖场在选址布局、设施、防疫、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导致用地难问题更加突出。养殖用地成为伊犁肉牛规模养殖顺利推进和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
适度规模养殖是伊犁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规模养殖用地要从制度和政策层面给予合法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的规定“用于发展畜牧生产用地,一律按农业生产用地管理”。积极协调和整合规模养殖,优先安排标准化规模养殖用地,加强对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财政支持[5]。
2.4 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
据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伊犁州直农牧区有劳动力91万人,而肉牛养殖以牧区100头牛1个劳动力,农区育肥30头牛1个劳动力,年累计需要劳动力不超过3万人,劳动力资源不会约束肉牛产业进一步发展。但新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后备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并且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非农化[6]。肉牛养殖农牧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将成为肉牛产业制约因素。从长期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非农化,为农用土地和草场大量流转创造了条件,为肉牛养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带来了契机[7]。
2.5 肉牛养殖环境分析
2.5.1 草原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干燥指数增大,有效降水减少,使表土干燥、植物根系层土壤水分减少,干旱缺水草地面积不断扩大,植被因干旱而退化严重,虫鼠害和毒害草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各类型草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退化,天然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7121%。生态维护与牧民增收矛盾突出,人口增长需要更多的牲畜,更多的牲畜需要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草场,但草场的数量和质量具有刚性,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增强之后,则只能以草原因不堪畜群过度采食而退化、沙化甚至荒漠化来达到新的平衡。草地生态存在“局部改善、整体退化”局面,退化范围与程度仍在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以草原为根基的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
2.5.2 肉牛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全球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全球1/3甲烷排放量是肉牛产业所引起的[8]。伊犁州直肉牛养殖目前集约化程度不高,处理牛粪具有相对优势。但养殖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种养规划不合理造成周围经济距离内可消纳土地量不足,牛粪积压随之带来蚊蝇滋生,恶臭和土壤、水源污染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比例增加,肉牛养殖粪污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压力。尤其是201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环境保护税法》,对存栏规模大于50 头牛养殖户征收环保税,将给肉牛养殖业带来较大冲击。 2.6 肉牛产业科技分析
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2017年牛良种及改良率达到75%,但在种质提高、后裔测定、肉用品系培育等方面科技创新不足,育种水平较低;饲养管理与营养调控技术落后,肉牛整体生产水平;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拓展,以及伊犁河谷旅游业加速发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愈加频繁,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将明显上升。伊犁肉牛疫病防疫、医疗技术落后,缺医少药现象依然严重,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牛舍设计与粪污控制技术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粪污排放设施配备简陋;伊犁河谷生产的肉牛90%以活畜出售,牛肉精深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流通增值比例较低,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总体来看,伊犁肉牛产业科技含量低,用科技提高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3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
当前伊犁肉牛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肉牛生产发展迅速,但是缺乏专有肉牛品种、牛肉生产水平低、各种资源供应压力、草场退化及粪污环境污染、规模化与标准化上不去带来的低养殖效益、科技应用水平低等诸多问题正在困扰产业发展。伊犁肉牛产业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有机统一”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
3.1 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肉牛产业竞争力
以现有牛品种状况为基础,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肉牛良种生产能力、质量水平;通过科技增加肉牛胴体重满足更多牛肉需求,使内涵式增长成为肉牛产业增长主要模式;开发非粮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转化生产率,通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以质量安全为中心建立生产、饲料、疾病防疫、产品质量等标准管理体系,加强养殖设施与环境标准化,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养殖,提升肉牛品质;依托草场资源优势推进绿色、有机牛肉生产,以冷鲜优质牛肉为重点,发展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提高伊犁牛肉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位短距离优势,充分利用中亚5国的资源和市场,拓展新疆肉牛生产走出去,利用海外资源发展肉牛产业,增加国内市场供给。
3.2 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提高肉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把保护资源环境放在首位,让“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发展草原生态肉牛产业。退化草场实现经济功能型向生态功能型转变,通过以草定畜、舍饲圈养等合理利用草原;完善牧民定居及产业配套建设,提高牧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多元化增收,达到草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3.3 推行种草养牛,建立农牧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
推进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把“粮改饲”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肉牛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扭转肉牛产业粗饲料秸秆供给过多而优质蛋白饲料匮乏的结构错位。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肉牛养殖布局,推广肉牛粪污肥料化处理与还田技术,发展以秸秆、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加快养殖方式向适度规模化、小区化、标准化方向转变,推动农民生活和肉牛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肉牛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3.4 培养新型肉牛产业经营主体,推动传统农牧民向新型职业农牧民转型
加强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养殖场(小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发展“良种繁育—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开发特色牛肉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肉牛产业从业者结构,通过职业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农牧民市场经济意识,提高肉牛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培养现代青年牧场主、新型肉牛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肉牛职业经理人,逐步实现传统农牧民向新型职业农牧民转型。
参考文献
[1]
杨奎,王学君.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肉类产品出口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J].世界农业,2017(10):99-105.
[2] 岳宏.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3] 何航,寸静宇,邓字飞.中国肉牛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畜牧兽医,2015,36(9):3-5.
[4] 我国肉牛业要围绕‘降成本’寻求发展壮大之路[EB/OL].(20170322)[20171220].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62538583421740& wfr=spide& for=pc.
[5] 喬娟.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难:问题与原因[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8):8-12.
[6] 罗红云,马长发.新疆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7(1):16-21.
[7] 崔姹,杨春,王明利.当前我国肉牛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未来展望[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9):154-157.
[8] 张越杰,田露,曹建民,等.中国肉牛产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 肉牛產业;可持续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伊犁
中图分类号 S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3-0201-04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ili Beef Cattl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LI Jing (Yili Normal University,Yining,Xinjiang 835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ving cattle supply,beef production,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resources,the paper analyzed the various impact factors of the cattle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Yili,to find the sustainable way of development for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Yili of Xinjiang,to coordinate resources,environment,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eef cattle industry,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beef products.
Key words Beef cattle indu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Silk Road Economic Belt;Yili
我国新疆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核心节点,随着2017年5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领导人峰会的召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新疆已成为我国开拓中亚、西亚、南亚和东欧的重要平台和通道。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霍尔果斯和都拉塔口岸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其中霍尔果斯口岸距离阿拉木图市仅320 km,伊犁河谷具有农产品出口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据实证研究[1], 2000—2015年,我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出口额年均增长7.58%,大于总出口5.55%的增长速度,与陕西、新疆等省份的贸易联系密切,凸显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我国肉类产品出口的重要地位。伊犁肉牛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2015—2017连续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宏观背景下,伊犁肉牛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生产可持
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3个方
面[2]。牛肉是少数民族人民的主要肉类消费品,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繁荣人民生活、保障边疆社会稳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区域为伊犁州直各县市。
1 伊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牛存栏及牛肉生产情况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养牛历史,伊犁河谷自古以来就是畜牧业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养牛业有了较大发展。1985年,伊犁州直牛肉产量仅有1.15万t,到2016年增加至13.44万t,增长了11.69倍。2016年伊犁州直的牛存栏量为131.29万头,出栏100.07万头,比1985年分别增长了2.29倍和6.23倍,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呈直线上升。牛肉占总肉类比有上升趋势,州直牛肉在全疆牛肉的占比呈“U”形曲线,自2005最低谷以来逐步攀升,近两年已占全疆牛肉1/3多,伊犁河谷肉牛产业的地位越发凸显(表1)。
1.2 肉牛品种区域布局及饲养模式
伊犁河谷肉牛生产的主要品种为新疆褐牛和西门塔尔牛。据伊犁州畜牧业统计,2017年伊犁州直年末牛存栏133万头,其中新疆褐牛83.39万头,占牛总数的62.7%;西门塔尔牛11.31万头,占牛总数的8.5%;低代杂种牛28.20万头,占牛总数的21.2%。新疆褐牛优势生产区主要在州直昭苏、特克斯、巩留、新源、尼勒克东部5县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占州直饲养量80%以上。根据肉牛生产过程和养殖区域特点可将伊犁州直肉牛饲养模式分为3种(表2)。
家庭牧场Family ranch 牧区 由2~3头增加到10头以上,多者上百头 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繁殖母牛,销售犊牛和架子牛;家庭牧场规模化促使草场流转
架子牛育肥Fattening of store cattle 农牧交错区 少则10~20头,多则 100~200头 放牧或舍饲吊架子育肥,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出售,是联系母牛户(场)及市场的纽带,也是提升架子牛价值的主要环节
肉牛育肥Fattening of beef cattle 农区 年出栏100~300头;大育肥户和规模育肥场年出栏在800头以上 短期集中育肥,年出栏2~3批,育肥规模以场地和资金而定,育肥和出栏的头数主要由牛源、活牛价、牛肉市场价、饲草料价格等
因素决定
伊犁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小规模养殖户不断退出,规模化养殖趋势明显。据伊犁州畜牧业统计,2017年州直经备案登记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89个,其中肉牛128个;已累计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18个、州级标准化示范场25个、家庭牧场示范场28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 1.3 牛肉消费现状
2014—2017年伊犁州直牛肉销售量呈增长趋势(表3)。2016年伊犁州直人口297.32万,牛肉产量为13.44万t,人均牛肉消费量为45.2 kg/人;同期全疆、全国、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分别为17.71、5.30和9.47 kg/人。伊犁河谷牛肉消費水平远远高于全疆、全国和世界水平,牛肉已成为中国社会大众食物消费结构的刚性需求产品。
2014—2016年伊犁州直牛肉零售价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全国牛业发展形势一致,伊犁牛业经历了前2年低迷后,2017年牛肉价格涨幅明显。我国肉牛产业已进入了转型攻坚期,牛肉产量总体稳定,显著矛盾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不但没有带来规模和产量的明显增长,发展速度反而趋缓[3]。据州发改委调研数据,2017年肉牛饲养生产成本为6 904.97元,比2016年的5 557.83元增加1 347.14元,增幅24.20%。牛肉产量增长赶不上牛肉消费量增长,肉牛繁育慢、周期长特点,短期内牛肉难以大幅增长,供求矛盾推动牛肉价格显著增加。
2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气候和水资源条件
伊犁河谷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新疆最湿润地区,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区中的一块“湿岛”。年平均气温10.4 ℃,年日照时数2 870 h,年平均降水量350 mm,山区达800 mm。国际河流伊犁河年径流量167亿m3,境内河长458 km,流域面积5.6万km2,已建成各类永久性渠首64座,总引水能力达到853 m3/s。近几年共建引水干渠164条,总长2 600多km。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且水、热同期,十分有利于饲草料生产,为伊犁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饲草料资源利用状况
伊犁州直天然草地总面积345.28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313.76万hm2,72%草原以放牧形式利用,正常年份天然草原鲜草平均产量6 000 kg/hm2以上,草畜结合家庭牧场模式有效降低了肉牛养殖成本。近年来通过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及人工草料地建设,使草地资源生态系统、草群结构得到了改善,牧草产量不断提高,极大促进了伊犁草地资源的整体发展。201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06.73万hm2,生产农作物秸秆428万t,秸秆利用率65.67%;人工饲草料种植面积8.37万hm2。总体来看,伊犁河谷具有肉牛生产的饲草料资源优势,种植业资源与草地资源可形成良好优势互补,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潜力。但受草地退化、季节场利用不均衡、人为破坏、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草地植被恢复缓慢。在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增加空间越来越低,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少,秸秆利用率不高且加工、调制技术落后,牛肉需求量、人口不断增加情况下,未来饲料粮增长难度大,粮食类饲料价格攀升,使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饲草料供应压力。解决肉牛养殖饲草料成本高的瓶颈,必须减少肉牛育肥的精饲料用量[4]。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草,低成本解决能量、蛋白质饲料;秸秆青贮化变成营养价值高的饲草资源;大力开发非常规饲草料资源用于肉牛养殖。
2.3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伊犁河谷肉牛生产方式主要是“牧繁农育”。约80%可繁母牛冷季在牧民定居点或冬季草场冬窝子舍饲;农区经过集中育肥出栏数约占年总出栏数50%,集中育肥时间平均6个月左右。按60%可繁母牛,75%出栏率计算,至2025年牛存栏200万头,养殖用地667.5 hm2,其中农区用地占28%。这样的土地占用规模不会对土地造成较大压力(表4)。但无论是小规模肉牛养殖户、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还是对原有养殖场进行规模化改造,首要难题就是养殖用地问题,规模养殖场在选址布局、设施、防疫、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导致用地难问题更加突出。养殖用地成为伊犁肉牛规模养殖顺利推进和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
适度规模养殖是伊犁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规模养殖用地要从制度和政策层面给予合法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的规定“用于发展畜牧生产用地,一律按农业生产用地管理”。积极协调和整合规模养殖,优先安排标准化规模养殖用地,加强对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财政支持[5]。
2.4 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
据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伊犁州直农牧区有劳动力91万人,而肉牛养殖以牧区100头牛1个劳动力,农区育肥30头牛1个劳动力,年累计需要劳动力不超过3万人,劳动力资源不会约束肉牛产业进一步发展。但新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后备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并且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非农化[6]。肉牛养殖农牧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将成为肉牛产业制约因素。从长期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非农化,为农用土地和草场大量流转创造了条件,为肉牛养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带来了契机[7]。
2.5 肉牛养殖环境分析
2.5.1 草原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干燥指数增大,有效降水减少,使表土干燥、植物根系层土壤水分减少,干旱缺水草地面积不断扩大,植被因干旱而退化严重,虫鼠害和毒害草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各类型草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退化,天然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7121%。生态维护与牧民增收矛盾突出,人口增长需要更多的牲畜,更多的牲畜需要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草场,但草场的数量和质量具有刚性,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增强之后,则只能以草原因不堪畜群过度采食而退化、沙化甚至荒漠化来达到新的平衡。草地生态存在“局部改善、整体退化”局面,退化范围与程度仍在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以草原为根基的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
2.5.2 肉牛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全球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全球1/3甲烷排放量是肉牛产业所引起的[8]。伊犁州直肉牛养殖目前集约化程度不高,处理牛粪具有相对优势。但养殖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种养规划不合理造成周围经济距离内可消纳土地量不足,牛粪积压随之带来蚊蝇滋生,恶臭和土壤、水源污染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比例增加,肉牛养殖粪污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压力。尤其是201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环境保护税法》,对存栏规模大于50 头牛养殖户征收环保税,将给肉牛养殖业带来较大冲击。 2.6 肉牛产业科技分析
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2017年牛良种及改良率达到75%,但在种质提高、后裔测定、肉用品系培育等方面科技创新不足,育种水平较低;饲养管理与营养调控技术落后,肉牛整体生产水平;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拓展,以及伊犁河谷旅游业加速发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愈加频繁,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将明显上升。伊犁肉牛疫病防疫、医疗技术落后,缺医少药现象依然严重,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牛舍设计与粪污控制技术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粪污排放设施配备简陋;伊犁河谷生产的肉牛90%以活畜出售,牛肉精深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流通增值比例较低,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总体来看,伊犁肉牛产业科技含量低,用科技提高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3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
当前伊犁肉牛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肉牛生产发展迅速,但是缺乏专有肉牛品种、牛肉生产水平低、各种资源供应压力、草场退化及粪污环境污染、规模化与标准化上不去带来的低养殖效益、科技应用水平低等诸多问题正在困扰产业发展。伊犁肉牛产业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有机统一”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
3.1 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肉牛产业竞争力
以现有牛品种状况为基础,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肉牛良种生产能力、质量水平;通过科技增加肉牛胴体重满足更多牛肉需求,使内涵式增长成为肉牛产业增长主要模式;开发非粮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转化生产率,通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以质量安全为中心建立生产、饲料、疾病防疫、产品质量等标准管理体系,加强养殖设施与环境标准化,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养殖,提升肉牛品质;依托草场资源优势推进绿色、有机牛肉生产,以冷鲜优质牛肉为重点,发展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提高伊犁牛肉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位短距离优势,充分利用中亚5国的资源和市场,拓展新疆肉牛生产走出去,利用海外资源发展肉牛产业,增加国内市场供给。
3.2 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提高肉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把保护资源环境放在首位,让“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发展草原生态肉牛产业。退化草场实现经济功能型向生态功能型转变,通过以草定畜、舍饲圈养等合理利用草原;完善牧民定居及产业配套建设,提高牧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多元化增收,达到草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3.3 推行种草养牛,建立农牧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
推进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把“粮改饲”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肉牛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扭转肉牛产业粗饲料秸秆供给过多而优质蛋白饲料匮乏的结构错位。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肉牛养殖布局,推广肉牛粪污肥料化处理与还田技术,发展以秸秆、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加快养殖方式向适度规模化、小区化、标准化方向转变,推动农民生活和肉牛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肉牛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3.4 培养新型肉牛产业经营主体,推动传统农牧民向新型职业农牧民转型
加强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养殖场(小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发展“良种繁育—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开发特色牛肉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肉牛产业从业者结构,通过职业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农牧民市场经济意识,提高肉牛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培养现代青年牧场主、新型肉牛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肉牛职业经理人,逐步实现传统农牧民向新型职业农牧民转型。
参考文献
[1]
杨奎,王学君.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肉类产品出口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J].世界农业,2017(10):99-105.
[2] 岳宏.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3] 何航,寸静宇,邓字飞.中国肉牛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畜牧兽医,2015,36(9):3-5.
[4] 我国肉牛业要围绕‘降成本’寻求发展壮大之路[EB/OL].(20170322)[20171220].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62538583421740& wfr=spide& for=pc.
[5] 喬娟.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难:问题与原因[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8):8-12.
[6] 罗红云,马长发.新疆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7(1):16-21.
[7] 崔姹,杨春,王明利.当前我国肉牛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未来展望[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9):154-157.
[8] 张越杰,田露,曹建民,等.中国肉牛产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