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甲习惯性刺激变形临床表现分析

来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华西医院16例甲习惯性刺激变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发病年龄4~31岁,平均(15.56±10.03)岁.病甲共计38个,其中拇指指甲30个、环指指甲4个、示指及中指指甲各2个.所有患者均为双侧对称累及,绝大多数为拇指指甲.主要甲体征为甲板中央凹陷及多条平行横纹.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抑制性受体TIGIT在HBV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靶向TIGIT在HBV免疫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利用高压注射pAAV-HBV1.2质粒获得HBV携带小鼠,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K细胞和T细胞上TIGIT的表达.通过单克隆抗体阻断和基因缺陷验证TIGIT在HBV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HBV携带小鼠NK细胞和T细胞显著上调表达TIGIT;抗体阻断TIGIT后HBV携带小鼠血清HBsAg水平显著降低,且HBsAg转阴率增高.抗体阻断TIGIT增加肝脏中NK细胞及T细胞数量并增强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T
目的:探讨白果内酯(BB)是否可以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髓鞘脱失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内采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脱髓鞘C57BL/6小鼠模型,从第4周末开始,BB治疗组腹腔注射BB 2周.体外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原代星形胶质细胞24 h的炎症模型.结果:BB在体内抑制CPZ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促进Nrf2和HO-1的表达,抑制髓鞘脱失.BB在体外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并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Nrf2/HO-1蛋白表达.结论:BB可能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
斑秃既往治疗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米诺地尔等)、系统药物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环孢素等)以及物理疗法(如光化学疗法PUVA、308 nm准分子激光等).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通过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进而调节一系列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国外曾有口服PDE-4抑制剂治疗斑秃的动物模型研究和病例报道,但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克立硼罗软膏是近年来新研发的外用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曾报道用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白癜风等皮肤病的治疗,其治疗斑秃的二期临床
目的:了解广西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2010-2019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广西梅毒年报告发病率由82.41/105降至37.24/105,年均下降8.45%;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22.84%,胎传梅毒下降37.25%;不同年度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城市有防城港市、北海市、崇左市和钦州市;发病高峰为30~34岁组和50岁以上人群,15~19岁组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5.77%;梅
近年来,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曲线明显上升.分化型甲状腺癌经过手术、131 I放疗及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等治疗后,大多数患者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对放射性碘治疗不敏感且有1个或多个癌基因的突变,则成为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应用上述的传统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疗效,本文综述了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为尽早识别及早期进行靶向治疗等争取必要的时间.
吡非尼酮是一种新的广谱抗炎及抗纤维化药物,尤其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如光过敏.本文报道1例肺纤维化患者服用吡非尼酮4周后出现严重光毒性反应,停用吡非尼酮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逐渐消退.
目的:分析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临床菌株分离自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的脓肿分枝杆菌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米诺环素、美罗培南、利奈唑胺、异烟肼、利福平、头孢西丁的最小抑菌浓度.以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19977)为对照株.结果:共收集11例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菌株,脓肿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的敏感率100%,对异烟肼
30年奋斗不息,30年逐梦前行,30年初心未改.《中国民间疗法》杂志迎来三十而立之年.rn在逐梦的道路上,我们与作者、读者一同成长.从半年刊到季刊,从月刊到半月刊;从手工录入到电脑排版;从单方验法到百华苑专栏;从一本杂志到多媒体矩阵;从默默无闻到一张张行业获奖证书.回望过去,我们充满感激.《中国民间疗法》杂志30年的成绩是几代同仁努力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历代编辑部人的责任、艰辛、奋斗与心血.我们感恩给予我们关怀、指导和支持的各界人士,尤其感恩广大作者、读者对我们热情洋溢的鼓励和肯定、直言不讳的批评与鞭策、不
期刊
对2014-2017年发现的6例瘤型麻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瘤型麻风均有典型的症状体征及病理特征,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0~60岁,病史1个月~40年.皮损类型主要为结节、丘疹.面部均累及,累及四肢的有4例,累及躯干的有2例.4例患者有神经受累现象,1例出现肢体疼痛,1例出现右下肢反复溃疡.组织病理学符合瘤型麻风特征.我市虽为低风险地区,早发现、早治疗仍是麻风防控工作的重点.
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皮肤表现,本文报道一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60岁.躯干、四肢泛发暗红色丘疹、水疱1个月,类风湿关节炎病史7年.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符合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病史曾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本次选择氨苯砜单疗,治疗2周后实验室检查异常项目恢复正常,皮损明显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