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民生:教育新起点的一抹亮色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miss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0日上午,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结束。从9日下午到10日上午,两个半天,一次大会、两次分组讨论、一次总结会,紧凑而充实的会议进程中,与会代表们体会到什么叫避虚就实、真抓实干。会上,“教育民生”、“教育公平”是与会代表最常提及的字眼;会下,如何促进均衡发展,如何给予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政策倾斜,成为代表议论最多的话题。
  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要判断,便是“突出民生导向,教育公平取得显著进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强调“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新年伊始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在促进教育公平,体现民生关注上,显示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教育民生,正成为教育新起点的一抹亮色。
  教育惠民政策的民生基调
  “去年陕西省在让学生能上学、上好学上下了很大工夫。仅生源地贷款贴息,省财政便拿出1个多亿。陕西已基本解决了让所有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的问题,非常了不起!”会议间隙,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感慨万千。
  说起2012年陕西省的教育惠民政策,杨希文如数家珍:省级财政拿出105亿元,化解2010年以前产生的高校债务的91.4%;从秋季学期起,按照每生每学年400元的标准,建立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高职和本科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2007年的0元和3 672元提升到9 000元和12 000元……
  “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这句话映射到教育领域,便显现出教育惠民政策鲜明的民生基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2012年的教育民生温暖而亮丽。
  一年来,国家层面上的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出台:启动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699个县,惠及3 000多万学生。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62.3%,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60%的目标,更多农村孩子有了上幼儿园的机会。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是继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之后的又一重大惠民举措。当年10月份,中央财政又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按博士生一年3万元、硕士生一年2万元的标准,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
  这背后是国家对教育民生的高度关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更多学生,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教育倾斜政策的公平导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向特定地区、特定群体倾斜,让特定地区的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定群体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这一年的教育政策体现出显著的公平导向。
  为提高中西部地区学生高考入学质量,2012年,国家首次实施面向连片特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当年共破格录取1.2万名本科生,使这些地区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提高10%左右。当年5月23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配套文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计划实施地区的学生们吃饱、吃好、吃得安全、吃得卫生。8月30日,教育部等4个部门制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出台,各地纷纷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四川教育应该说是全国教育的缩影,既有比较现代化的都市教育形态,也有丘陵、民族地区较落后的教育形态,我们主要通过政策倾向促进教育公平。”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眼中,四川的教育发展路径十分清晰:面对占总人口比例不到10%、面积却占到总面积五分之三的民族地区,坚定不移地推行向民族地区倾斜的教育政策;面对四川积极发展工业的战略需求,在国家将中职免学费政策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的基础上,将这一免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城市学生,实现中职全免费。
  教育倾斜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手段,也让人们看到了教育公平的希望。
  上海市努力改善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对这类学校的教师培训、办学结对和绩效评估,同时积极满足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看护服务需求。湖北省实施特殊政策,增加农村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全省省级示范高中在原有招生数量、格局的基础上,每校每学年另专门招收50名农村学生,政府补助学费和生活费,首批完成招生3167人,并将省属高校自主招生增量部分全部面向农村学生。
  教育改革举措的民生呼应
  “在人民的期盼中分析教育,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袁贵仁在会议报告中的一段话,引发与会代表一致共鸣。
  如何加强薄弱环节,着力缩小教育差距?针对报告中对新一年工作提出的“加强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教育”、“加强中西部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任务要求,与会代表认为,这些目标立足于教育公平,是对民众教育需求的积极呼应。
  “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问题、择校问题、收费问题,都是老百姓关心得比较多的。”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坦言,“这些年来,虽然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问题仍然存在。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天然差距,但教育主管部门不能人为地制造这种差距,而要通过资源配置缩小这种差距。”
  梳理各地2013年的工作安排,“抓民生”、“全力实施好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等词句高频次出现。大连、青岛、宁波等计划单列市在2013年的工作安排中列入“探索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制度、运行机制”。其中,大连市提出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将回收、开办公办幼儿园30所,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奖励性补贴。
  “今年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更加关注教育民生,把教育扶贫和教育富民作为根本任务,重点解决好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好学的问题。”杨希文信心满怀。
  (来源:《中国教育报》 柴葳/文)
其他文献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学入学率有了极大提高。据统计,2011年高考计划录取人数为675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为685万人,全国平均录取率超过75%,某些省份的录取率甚至达到90%,绝大多数学生不愁没大学上。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越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比例越低
期刊
“学校就是我的家,学生就是我的娃。”是他朴实无华的诺言。  自从18岁参加工作,他就在一所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一干就是26年,成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  26年中,母亲和岳父先后去世,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有人说他“太不近人情”。  26年中,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他总是小病忍着,有时病得实在熬不住了,也要上完课才去医院。  26年中,有的同事调走了,有的同事改行了,但他选择默默地坚守。  26
期刊
《中国教育报》消息 记者近日从浙江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获悉,为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从2012年起,浙江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人均增加100元。  提高定额标准后,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由以前的每生每年45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550元,初中日常公用经费由以前的每生每年65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750元。各市、县(区)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日常
期刊
秋季学期开学,大学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开始新的人生。而有一批考生,曾以高考0分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思考,也由此无法踏入大学。  他们构成高考的另一个榜单。  这些不合作者,把自己整个青春期所受的教育归0,并以此挑战高考制度。  最早被媒体大规模报道的高考0分考生是2006年的蒋多多,随后有七八名考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如今,这些0分考生在哪里,做什么?当年的选择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改变? 
期刊
新华网消息 为切实纠正一些地方在农村学校“撤点并校”过程中盲目推进“小学进镇,初中进城”的做法,湖南日前要求各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未经批准备案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地区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即“撤点并校”。  湖南省教育厅负责人称,“撤点并校”在当时的条件下,较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资金的利用率,一定程度满足了农民子女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李配亮) 云南省于近日出台了《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实施意见》,从今年开始施行。  《实施意见》主要明确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两个阶段的各类升学考试要求。  《实施意见》规定,只要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都可以参加当地的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完整接受完初中教育,且取得连续3年学籍(七、八、九年级),可在流入地有条件地参加高中阶段
期刊
新华网消息 根据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在1月10日下发的文件,留守儿童在基础设施、营养改善和交通需求方面将享受“三个优先”待遇。  由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关工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在国家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地方组织实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也逐渐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各类学校的重视,校园文化已“渗透到学校由内而外的方方面面,构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一门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它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价值观等都产生巨大的塑造力量,同时,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制度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很好的约束力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会议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5项具体任务,即强化师德建设、实施好重大项目、多渠道补充教师、加快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创造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回顾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特别是去年的工作,国家以
期刊
《中国教育报》消息 日前,江西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坚决遏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做法,妥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  江西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合理确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设置标准,满足每个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原则上按每万人布局一所完全小学、每3.5万人布局一所初中,确保每个孩子都方便上学。各地不得通过行政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