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一致,判决无效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化中,竭力追求“一致”。从“文革”过来的人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那个年代,许多会议做出的决议往往是“全体一致”。现在开会,虽然很难做到“全体一致”,但作为一种“境界”,却是许多人尤其是肉食者梦寐以求的。作为个人,我对由肉食者导演的“全体一致”极为反感,但对理想境界的“全体一致”却还是孜孜以求的。然而,近来在阅读了犹太人马尔文·托卡耶尔撰写的《犹太五千年的智慧》一书后,颠覆了我的固有观念。该书写道:“判处死刑的时候,如果裁判所的所有审判官意见一致,则判决无效。”
  在一般中国人的心中,一定对此规定不以为然;但我却认为犹太人这一观念值得赞赏,里面饱含着历史的经验和智慧。
  可以说,没有一个伟大的文明对正义不追求的。然而,追求正义的路子却是迥异的。有些文明的人们沿着自己先哲设计的路子追求到了正义,有些文明的人们沿着自己先哲设计的路子尽管竭力追求正义,却离正义很远。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犹太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犹太人也是卓有贡献的。
  犹太人为何在判处死刑时会持“意见一致、判决无效”的观念呢?应当说,这与犹太人的文化有关。
  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马尔文·托卡耶尔著作《犹太五千年的智慧》就是根据此书编著的)有这样一则问答:“人的眼睛是由白色部分和黑色部分组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是用黑色部分来看事物呢?”“那是因为我们应该从黑暗面来看世界。神告诉我们:从光明的一面来看世界的时候不能过于乐观。”
  我们知道,“希伯来”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有“站在另一边”、“相对”的意思。这说明,犹太人喜好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对每一个问题都是从所有的视点和角度来观察的。由于智慧往往贮藏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中,所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犹太人充满了智慧,智慧的结晶就是众多杰出人士的涌现。据统计,在美国,犹太人口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却占美国获奖人数的四分之一。犹太人的智慧不仅仅表现在自然科学中,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也有出色表现,这种智慧就充分表现在法庭之中。
  犹太人认为,审判通常有两种意见:有罪和无罪。如果法官中只有一种意见,就有失公正,就违背犹太民族“从所有的视点和角度来观察问题的传统”。所以,在面对死刑这种严厉的判决时,若全体法官意见一致,则不能判处罪犯死刑。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世代传承的智慧的启迪。其实,我们不需从犹太的典籍中举例,从中国现实中就可找出诸多例证。“文革”中的许多死刑判决就是在“全体一致”的情况下做出的。
  当然,犹太人这种观念与犹太文化崇尚中庸之道也有关系。中庸之道是孔夫子的思想特色之一,也是儒家文化进而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但犹太人实践起中庸之道来一点也不逊色于孔夫子之后的中国人。犹太人相信,在生活中保持平衡,对人类非常重要。比如,基督教徒蔑视金钱,把金钱视为罪恶之物。但犹太人既不说金钱是好东西,也不说是坏东西,认为金钱的好坏全赖使用方法的不同。又如,基督教徒认为性是不洁之物,是罪恶之源,所以,不但神职人员不能结婚,而且普通信徒唯恐避之不及。但犹太人却认为,既然神能够让人享受性之快乐,那性就不是罪恶,就不应当禁止。由于犹太人认为即使是夫妻,没有快乐的性行为也是禁止的,所以,在犹太社会,见异性而起色心的奸淫,非常少见。事实上,犹太民族不光强调对于金钱、性、饮食、喝酒不能过度,而且强调对于一切行为都不能过度。面对死刑判决,若全体法官意见一致,显然违反了犹太人的中庸之道。
  犹太人以尊重知识而闻名,但犹太人同样尊重智慧,认为没有智慧的知识是有害的。所以,即使在确凿证据面前,犹太人也没对死刑判决开绿灯,同意“意见一致,判决有效”的观点。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犹太人智慧的高超。
  众所周知,从古到今刑讯逼供,造成的冤假错案无数。然而,在拥有高度智慧的犹太人中,似乎这就不是个问题,因为犹太人的法律早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犹太人的法律是这么规定的:若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词则证词无效。这就是说,招供在犹太法律中不被采信。既然招供不被采信,刑讯逼供自然就不会发生了。我们知道,招供不予采信在许多国家,法律的规定仅仅发生在人权发达的今天。然而,在公元前五百年至公元五百年编纂的犹太经典《塔木德》中就有此规定。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治理刑讯逼供这个顽疾时,犹太人表现出了高度的智慧。那么,在面对死刑这个比刑讯逼供更为严重的问题时,犹太人也没让自己的智慧放假。
  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断案如神的所罗门国王。著名的断子案,所罗门国王靠的就是智慧,而不是刑讯逼供解决的。事实上,在《犹太五千年的智慧》一书中,可以看到许多用智慧断案,用智慧解决法律问题的例证。“意见一致,判决无效”的规定其实就是智慧对知识的胜利。仅仅依靠知识断案,或许会成为一名称职的法官,但绝不会成为一名伟大的智者。
  另外,犹太文化对人的生命也非常珍惜。
  据说,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每年在大街上都会看到一个奴隶被人牵着,人们在把所有的罪过都加在他的身上后,就把他杀死。古代的犹太社会也有此类“个案”,不过人们牵着的不是奴隶,而是山羊。在“归罪”后,不把山羊杀死,而是把它放逐到沙漠里。此羊就叫做“替罪羊”。把人更换为羊,说明犹太人对人的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根据《圣经》的记载,上帝最初只创造了亚当。犹太人认为,上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帝想教育人们,如果杀死亚当,就等于毁灭了全人类。所以,杀人的事是不能随便干的。即使在亚当和夏娃繁殖了众多后代之后,人也是不能随便杀的,因为每个人的世界只有一个,杀死他就等于毁灭了一个世界。
  犹太民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是被异族屠杀人数最多的民族之一。难能可贵的是,异族对犹太民族的生命不珍惜,但犹太民族对生命却非常珍惜。所以,这个民族对死罪判决自然非常慎重,制定出这样在我们看来“怪异”的规定。许多冤案或许就靠这一“怪异”的规定避免了身首分离的悲剧发生。认识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产生的结果必然不一样。
其他文献
黄初三年(222)十月,登基三年的魏文帝曹丕开始为自己营造寿陵,选择了“不食之地”的首阳山东麓,并且下诏,要求“寿陵因山为体,无为树封,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塗车、芻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珠玉匣”。这样的寿陵规制,与当年曹操的寿陵完全一样。曹丕担心子孙“以爱害亲”,警告:“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
提 要:秦始皇統一六国,服色“上黑”;汉王刘邦王巴蜀、汉中,色“上赤”,最早至高祖五年袭秦德“色上黑”。文帝前元十四年改为“外黑内赤”,这不仅是秦、楚集团调和的产物,更蕴含新兴皇权与秦、楚集团的博弈;至武帝定服色“上黄”,汉代服色基本定谳,皇权成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汉初服色改易过程虽然隐含着秦、楚集团博弈与调和,但更多体现的则是新兴皇权与旧有权贵间的权力争夺;服色的变化与选择旨在建立强大皇权和维
一九四六年初,钱锺书的小说《围城》在杂志上连载。这部以中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开篇就把时间拉回一九三七年七月下旬,点出那时节“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厉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现实世界里,那时钱锺书还在欧洲留学,却清楚国内局势,诗作里一再挂怀国事。《围城》发表前不久,他在札记里评价德国十七世纪小说《痴儿西木传》里描写“兵连祸结,盗匪横行之状”,与伏尔泰小说《赣第德》里写保加利亚军队之罪行“每有旷世相
读罢《读书》一九八七年第九期兰秀良《在平等与经济效益的冲突面前》一文,感到作者也象目前研究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的不少同志一样,把平等和公平这两个具有本质区别的范畴混淆了。翻阅关于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的著述,时时可以看到诸如“结果均等的公平要求”、“社会主义平等观的真正要义是机会均等”以及“按劳动量领取报酬的平等权利”等提法。兰文则直截了当地把机会均等、等价交换以及按劳分配纳入了平等范畴(即
在电脑键盘上敲击“wenyi”,并列跳出“瘟疫”与“文艺”,这便勾起我对这两个表面上不相关主题的关联性思考。新冠肺炎疫情使大家都被迫宅在家中,成了各路野狐禅的“坐家”,让真正的作家们心生醋意。曾几何时,蜂起的网络作家早已将头顶着人类灵魂工程师光环的精神贵族扯下神坛,遁入平民階层,沦为“坐以待币”的职业写手。坊间还有意无意,谐趣地将“作协”误读为“做鞋”,实在是大不恭。此时此刻,职业惶惑有增无减,作
摘 要:根据新宾地理气候环境特征,利用等差值方法模型制作乡镇温度订正预报,并分别检验基准站预报值与实况值的绝对差值在0.5,1.0,2.0℃内时,各乡镇温度订正预报的准确度,对异差值方法模型进行完善和补充。试验结果表明:(1)利用等差值方法做乡镇温度订正预报是可行的,但在制作乡镇最低温度预报时使用异差值方法比等差值方法效果好,可以明显提高大部分乡镇月最低温度预报的准确率。(2)利用等差值方法时,基
从不惑到耳顺之年,一部《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竟然写了半世。  李白《将进酒》,在中国,妇孺皆可诵之。诗,情似奔马,势不可遏,宣泄不羁。无论何人读之,都会为其强烈感染。豪放者借其显示豪情,抑郁者凭其发抒郁闷,得志者以其寻欢,落寞者依其振作,影响至为深远。我也是少时即可背诵,感受与众人同。然而到了不惑之年,一日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
汽车还在阿里山的脚下盘桓的时候,阿里山山头的云已经攫取了我的心。天空洞明,好似造物主的眼睛一样幽深澄澈,如果把阿里山看成造物主的瞳孔,那么,云就应该是徘徊在她瞳孔四周的血丝了吧。  没去阿里山之前,少年时,就被那首《阿里山的姑娘》的歌词所吸引:“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是壮如山……”我问过许多游客,他们也多数是通过这首歌,知道了阿里山的存在,甚至借由此山,知道了宝岛台湾。 
曾经,在法兰克福,有一幢并不起眼的五层楼建筑,竟是这座大都会的三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就是苏卡普出版社,在当代德国知识地图上,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苏卡普文化”(Suhrkamp-Kultur)。然而,二零一二年底以来,苏卡普深陷于股东之间权力纠纷的危机之中。二零零六年底,汉堡媒体商人巴拉赫(Hans Barlach)入股苏卡普,这场“精神与金钱的聚合”从一开始就不太顺利。
#如何有效制止餐饮浪费#  《北京市制止餐饮浪费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餐厅和单位食堂配置小份菜、多规格套餐;为消费者提供打包服务;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应提示按需点餐;奖励垃圾持续减量单位,发现浪费行为可举报……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制止餐饮浪费呢?  @互芬:管管那些“大胃王”網红吧,同时把“禁止酒桌文化”提上日程,“酒桌文化”浪费的粮食估计比“大胃王”网红浪费的都多。  @沐白白:分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