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歘(chuā)嘎拉哈是锡伯族的一种传统游戏。嘎拉哈,是锡伯族语“嘎尔出哈”的汉译谐音,“嘎拉哈”汉意为拐子,学名为“髌骨”,即羊、猪等动物后腿的踝骨中间活动的骨头。
实际上,早在北魏时期,鲜卑人(锡伯族的先人)已将“嘎拉哈”用于民间游戏、军事战术模拟演习或作殉葬品。当时,鲜卑已统治中国黄河以北,“嘎拉哈”成为北方各民族的一种游戏器具。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汉族等都把“嘎拉哈”作为民间游戏的器具,其玩者多为儿童和妇女。
锡伯族在古代以狩猎和捕鱼为生,每当捕到獐、狍、鹿、羊等猎物,便从中取出小巧玲珑的“嘎拉哈”予以保存,每家都积累几十个以至上百个。在军事、生产间隙,特别是在正月里(一般初五以后),锡伯族人都会拿出自家储存的嘎拉哈在室内炕席上或在羊毛毡上玩。村内和村落之间也常举行“歘嘎拉哈”比赛。
初识玩法
歘嘎拉哈的主要用具有:嘎拉哈、码头和毡子。嘎拉哈可用羊、鹿、狍、獐、牛、骆驼、猪等拐骨制成,现多为羊、猪拐骨。“嘎拉哈”的四面汉语分别称为“壳”“背”“增”“驴”。码头最初是用圆铜钱(十几枚用线绳串一起构成),后来改石球或铅球,现在一般用钢球。人们把5尺见方的毡子铺在居民居住的火炕上作为歘嘎拉哈的游戏场地。
锡伯族歘嘎拉哈主要有四种玩法:抓法、撂法、弹法、摈法。
抓法:先在毡子上撒满200颗嘎拉哈,每组选手轮流掷起码头并捞取毡子上的嘎拉哈,但不能碰到其他嘎拉哈;撂法:先把嘎拉哈按组平均分配后,第一组选手先拿出3个嘎拉哈,用手一撂(即扔),撂出几个“增”就收起几个(即赢了几个),各组轮流进行,直到一方输光为止;弹法:选手用双手捧起尽可能多的嘎拉哈,撒在场地上,凡是“增”都可拣出收起来,然后用手指弹相同面的嘎拉哈,弹上后任意取一个,没弹上或弹时动了其他“嘎拉哈”为犯规;摈法:选手用右手先把碼头扔起后,用左手心接住码头并用右手抓起嘎拉哈,翻到手背上,再翻到手心上,剩多少嘎拉哈即赢多少。这几种玩法都是各组选手轮流进行,最终以获得嘎拉哈的多少定胜负。
技法深探
锡伯族歘嘎拉哈,除保留古老玩法外,又向“杂技”“智力测验”等方向发展。玩法花样比以前更为繁多,如“老鸹叼”“空中揽月”“深海探宝”“生财有道”“大把淘干锅”等复杂技巧。
“老鸹叼”:是把“嘎拉哈”撤在场地上,把“码头”扔起的同时,抓起一个“嘎拉哈”放在嘴里叼住,迅速接住“码头”,依次再把“码头”扔出,用手拾起场地上的一个嘎拉哈,同时取出嘴里叼住的前一个嘎拉哈,循环反复进行。
“一箭穿心”: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一方把“码头”扔出后,由己方阵前通过中心,向敌方阵前数起一趟嘎拉哈,有如射出的箭,穿敌阵心而过。
“回手加鞭”: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一方将扔出“码头”的手,由敌方下落往回数嘎拉哈,似勇士在战骑上加鞭疾奔。
“背弓骑射”: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一方扔出“码头”,立即转身一周后再数嘎拉哈,有如拉弓而转身背射。
“主攻南门”: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对面(或其他方向)有两三个嘎拉哈碍事,但又与其他嘎拉哈相近,赛者数时,易碰(动)而难度大。由第一赛者巧手先夺,为后者打开通路,有如在战场上攻开一城门(团体赛用或连续数用)。
“马过敌兵散”: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赛者扔出“码头”后,几次点数而得嘎拉哈,如同在战场上,马上勇士奔驰中左杀右砍杀败敌兵的场面。
“卧鞍闯阵”: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赛者扔出“码头”后,以趴卧姿式数许多嘎拉哈,有如阵中勇士趴卧于鞍上闯入敌阵。
“河心网鱼”: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数许多嘎拉哈,有如河心网鱼。
“河心掏鱼”: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有少量嘎拉哈,有碍数许多嘎拉哈,先入将其抓到手,为后边开道,有如河心中掏鱼(团体赛用或连续抓用)。
“棒打狍子”: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赛者扔出“码头”后,只用伸出之二指,夹住一两个有碍全局之嘎拉哈巧取之,似棒打狍子。如果夹取两个嘎拉哈,也称“棒打双狍”。
“瓢舀鱼”: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赛者扔出“码头”后,任意数满地的嘎拉哈,有如河中舀鱼一般,给人以多“鱼”之感。
“野鸡掉在饭锅里”: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赛者扔出“码头”后,在有意数嘎拉哈时,无意中带起了其它嘎拉哈,侥幸落人手中,有如无意抓鸡,鸡自来。
除上述玩法外,还有“打扫外围”“一扫战局”“满天抓星”“一钩残月”“三羊开泰”“孔雀开屏”“猛虎捕食”“水河倒泻”“船夫摇桨”“渔翁收网”“樵夫一斧”“猴摘仙桃”“线串念珠”等。
歘嘎拉哈速成
儿童“抓四样”,即用四个嘎拉哈,用小布口袋“码头”,场地可在地上、炕上、桌上。参赛人数2至4人为宜,开始定出胜利目标,如50分、100分等。首先确定竞赛顺序后,一人用手撂四个嘎拉哈,撂出两个一样的,数成功后,记10分;撂出三个一样的,成功后记10分;撂出两对的,数成功后记20分;撂出四个一样的,数成功后,记30分。数时不失误,可继续数。如定目标100分为胜利,到中间50分,要过“关”计数必须50分,如数时超过50分即为失误,已得的分全无。从50分又往前数时,必须将“码头”扔出后,用手将嘎拉哈搬出两“驴”,两“增”,数成功后,再继续向100分奋斗(累计数超过100分为失误,已得分全无),达到100分后,再将撂出的嘎拉哈搬四次四个一样的,全部数成功后为胜利。
锡伯族民众在沈阳市的沈北地区生活了近三百年,茶余饭后便开始歘嘎拉哈,男女老少一起上阵,进行娱乐消遣。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这项传统游戏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次举办“神州一歘”嘎拉哈节,通过比赛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培养他们对传统游戏的兴趣,从而促进锡伯族歘嘎拉哈的传承和发展。
实际上,早在北魏时期,鲜卑人(锡伯族的先人)已将“嘎拉哈”用于民间游戏、军事战术模拟演习或作殉葬品。当时,鲜卑已统治中国黄河以北,“嘎拉哈”成为北方各民族的一种游戏器具。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汉族等都把“嘎拉哈”作为民间游戏的器具,其玩者多为儿童和妇女。
锡伯族在古代以狩猎和捕鱼为生,每当捕到獐、狍、鹿、羊等猎物,便从中取出小巧玲珑的“嘎拉哈”予以保存,每家都积累几十个以至上百个。在军事、生产间隙,特别是在正月里(一般初五以后),锡伯族人都会拿出自家储存的嘎拉哈在室内炕席上或在羊毛毡上玩。村内和村落之间也常举行“歘嘎拉哈”比赛。
初识玩法
歘嘎拉哈的主要用具有:嘎拉哈、码头和毡子。嘎拉哈可用羊、鹿、狍、獐、牛、骆驼、猪等拐骨制成,现多为羊、猪拐骨。“嘎拉哈”的四面汉语分别称为“壳”“背”“增”“驴”。码头最初是用圆铜钱(十几枚用线绳串一起构成),后来改石球或铅球,现在一般用钢球。人们把5尺见方的毡子铺在居民居住的火炕上作为歘嘎拉哈的游戏场地。
锡伯族歘嘎拉哈主要有四种玩法:抓法、撂法、弹法、摈法。
抓法:先在毡子上撒满200颗嘎拉哈,每组选手轮流掷起码头并捞取毡子上的嘎拉哈,但不能碰到其他嘎拉哈;撂法:先把嘎拉哈按组平均分配后,第一组选手先拿出3个嘎拉哈,用手一撂(即扔),撂出几个“增”就收起几个(即赢了几个),各组轮流进行,直到一方输光为止;弹法:选手用双手捧起尽可能多的嘎拉哈,撒在场地上,凡是“增”都可拣出收起来,然后用手指弹相同面的嘎拉哈,弹上后任意取一个,没弹上或弹时动了其他“嘎拉哈”为犯规;摈法:选手用右手先把碼头扔起后,用左手心接住码头并用右手抓起嘎拉哈,翻到手背上,再翻到手心上,剩多少嘎拉哈即赢多少。这几种玩法都是各组选手轮流进行,最终以获得嘎拉哈的多少定胜负。
技法深探
锡伯族歘嘎拉哈,除保留古老玩法外,又向“杂技”“智力测验”等方向发展。玩法花样比以前更为繁多,如“老鸹叼”“空中揽月”“深海探宝”“生财有道”“大把淘干锅”等复杂技巧。
“老鸹叼”:是把“嘎拉哈”撤在场地上,把“码头”扔起的同时,抓起一个“嘎拉哈”放在嘴里叼住,迅速接住“码头”,依次再把“码头”扔出,用手拾起场地上的一个嘎拉哈,同时取出嘴里叼住的前一个嘎拉哈,循环反复进行。
“一箭穿心”: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一方把“码头”扔出后,由己方阵前通过中心,向敌方阵前数起一趟嘎拉哈,有如射出的箭,穿敌阵心而过。
“回手加鞭”: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一方将扔出“码头”的手,由敌方下落往回数嘎拉哈,似勇士在战骑上加鞭疾奔。
“背弓骑射”: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一方扔出“码头”,立即转身一周后再数嘎拉哈,有如拉弓而转身背射。
“主攻南门”: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对面(或其他方向)有两三个嘎拉哈碍事,但又与其他嘎拉哈相近,赛者数时,易碰(动)而难度大。由第一赛者巧手先夺,为后者打开通路,有如在战场上攻开一城门(团体赛用或连续数用)。
“马过敌兵散”: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赛者扔出“码头”后,几次点数而得嘎拉哈,如同在战场上,马上勇士奔驰中左杀右砍杀败敌兵的场面。
“卧鞍闯阵”:将嘎拉哈散落扔在毡面上,赛者扔出“码头”后,以趴卧姿式数许多嘎拉哈,有如阵中勇士趴卧于鞍上闯入敌阵。
“河心网鱼”: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数许多嘎拉哈,有如河心网鱼。
“河心掏鱼”: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有少量嘎拉哈,有碍数许多嘎拉哈,先入将其抓到手,为后边开道,有如河心中掏鱼(团体赛用或连续抓用)。
“棒打狍子”: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赛者扔出“码头”后,只用伸出之二指,夹住一两个有碍全局之嘎拉哈巧取之,似棒打狍子。如果夹取两个嘎拉哈,也称“棒打双狍”。
“瓢舀鱼”: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赛者扔出“码头”后,任意数满地的嘎拉哈,有如河中舀鱼一般,给人以多“鱼”之感。
“野鸡掉在饭锅里”: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赛者扔出“码头”后,在有意数嘎拉哈时,无意中带起了其它嘎拉哈,侥幸落人手中,有如无意抓鸡,鸡自来。
除上述玩法外,还有“打扫外围”“一扫战局”“满天抓星”“一钩残月”“三羊开泰”“孔雀开屏”“猛虎捕食”“水河倒泻”“船夫摇桨”“渔翁收网”“樵夫一斧”“猴摘仙桃”“线串念珠”等。
歘嘎拉哈速成
儿童“抓四样”,即用四个嘎拉哈,用小布口袋“码头”,场地可在地上、炕上、桌上。参赛人数2至4人为宜,开始定出胜利目标,如50分、100分等。首先确定竞赛顺序后,一人用手撂四个嘎拉哈,撂出两个一样的,数成功后,记10分;撂出三个一样的,成功后记10分;撂出两对的,数成功后记20分;撂出四个一样的,数成功后,记30分。数时不失误,可继续数。如定目标100分为胜利,到中间50分,要过“关”计数必须50分,如数时超过50分即为失误,已得的分全无。从50分又往前数时,必须将“码头”扔出后,用手将嘎拉哈搬出两“驴”,两“增”,数成功后,再继续向100分奋斗(累计数超过100分为失误,已得分全无),达到100分后,再将撂出的嘎拉哈搬四次四个一样的,全部数成功后为胜利。
锡伯族民众在沈阳市的沈北地区生活了近三百年,茶余饭后便开始歘嘎拉哈,男女老少一起上阵,进行娱乐消遣。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这项传统游戏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次举办“神州一歘”嘎拉哈节,通过比赛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培养他们对传统游戏的兴趣,从而促进锡伯族歘嘎拉哈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