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灵魂。千百年来,北京的发展始终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曾经的三朝古都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如今的京城却因连年干旱、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过快增长等原因为水所困,流域内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缺水,已成为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解决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本世纪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项特大型工程的建设,是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更是建设绿色北京和推进生态文明的生命线。从2003年起,工程建设者们和沿线人民历经十余载艰苦奋斗和奉献牺牲,将于2014年汛期后正式向京、津、豫、冀等4省市的20多个城市供水。今后,每年将有10亿立方米以上的长江之水源源不断注入京城,润泽首都人民。
调水进京路在何方
2004年,北京市专门成立了南水北调办公室,下设建设管理中心及各项目部,全面担负起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北京段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在南水北调办公室采访孙国升主任时,他首先谈到工程的总体情况。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国北方地区调水。目前在建的是东线和中线工程,西线工程尚未开工。
由于中线工程担负着缓解首都供水危机的重任,因此中线北调之水究竟从哪里来,如何进京,在北京走什么路线以及北京段配套工程的情况尤为引起我们的关注。
据孙主任介绍,坐落于长江流域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水面宽阔,碧波万顷,水质清澈透明,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所在地和起点。从这里出发,长江水沿京广铁路西侧向北,经中线主干渠,一路奔流至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终点,主要解决华北地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用水问题。一期工程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二期工程达到130亿立方米。
记者设想,一滴水从丹江口水库来到北京,旅途有多远?要走多少天?速度有多快?来到团城湖面积达67公顷的团城湖调节池施工现场,项目部总工程师化全利一边带领我们徜徉在尚未注水的巨大池底,畅想来水时的壮观场面,一边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一滴水从起点到北京要走1276公里,历经15天时间,水流速度将近1米/秒。她还具体介绍说,长江水是从京冀交界的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进入北京的,第一站到达北拒马河暗渠,从这里开始水从走地面明渠改走地下管涵,然后沿着京石高速向东北,出房山区、过杜家坎的大宁水库、穿永定河进入西四环地下,再一直向北流到颐和园团城湖,全长80公里。而整个地下水源环线马上就要全部贯通,今年汛期后可以投入使用。
为确保南水北调来水“调得进、用得上”,北京市投资建设了大量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建设约200公里的输水管线工程、总调蓄库容约4000万立方米的调蓄工程、供水总规模约400万立方米/天的新建、扩建和改造水厂工程,以及输、供水系统的通信、调度、监控和水质监测预警、管理设施等项目。
结合国家南水北调战略部署,北京市分三个阶段安排2020年前的配套工程建设。第一阶段,结合中线工程干线北京段工程建设,2008年完成配套工程“三厂一线”建设任务。即:改造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建设团城湖—自来水九厂输水工程(一期)。第二阶段,结合中线一期工程建设,2014年中线通水前集中力量建设配套工程21项,其中输水工程6项、调蓄工程3项、新建及改建水厂工程11项、智能化管理系统1项,具备接纳年调水10亿立方米的能力。第三阶段,到2020年底,完成配套工程相应建设任务,具备接纳年调水14-17亿立方米的能力。
三个阶段任务完成后,北京将实现密云水库、地下水源与外调水源“三水联调”,形成以两大动脉、六大水厂、两个枢纽、一条环路和三大应急水源地构成的供水格局,简称“26213”。
目前,第二阶段各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大宁调蓄水库已蓄水1910万立方米;南干渠基本完工,即将试通水演练;东干渠、团城湖调节池、密云水库调蓄工程、郭公庄水厂、城子水厂、第十水厂等参与接水的关键性项目均已进入施工高峰阶段,通水前后均能具备接水条件。
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国务院批准提前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干线工程已于2008年4月竣工,9月正式通水,6年来,已从河北应急调水入京16亿立方米。因此,可以说,北京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省市中建成最早、发挥效益最早的城市。
千里送水来之不易
孙主任对中线工程情况的介绍,使我们感叹于南水北调将为保障首都用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他对十余年建设历程的回顾和带领记者实地探访,又更使我们感动于千里送水的来之不易。流向北京的这一泓清水,凝聚着党中央的关怀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全力投入,饱含着水源地及沿线人民顾全大局的无私奉献和支援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渗透着工程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和呕心沥血。
各方巨额投资来之不易。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投入、地方投入和银行贷款,工程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绝非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能承担,需要举全国之力才能完成。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不惜耗巨资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关心支持力度之大。具体到北京市,向国家上缴了54.3亿元基金,中线工程北京段的征地拆迁中又投入了14亿元资金。为保障工程建设资金,市委市政府还决策成立了北京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中心,作为政府融资平台负责投融资。
群众理解支持来之不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移民44.5万人,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34.5万人。库区移民4年任务2年完成,平均每天搬迁500人,最多一年动迁18万人,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在移民迁安的战役中,河南、湖北两省动员组织近10万名干部投身到移民工作中。其中,河南共组织移民对接近2000次、行程30万公里,投入人力110多万人次,出动车辆10多万车次,维修道路284公里,建设移民新村56个。湖北省4万多名干部齐上阵,动用搬迁车辆3万台次,组织搬迁300多批次,新建移民点500个,建房5万户700万平方米,调整生产安置用地25万亩。移民工作中涌现出了众多无私奉献、舍家为国的动人事迹,水源区和沿线群众为了千里送水北上,携家带口,惜别滋养世代人的故土,搬迁异地,一幕幕感人情景,催人泪下。 在北京市,如果没有沿线群众的理解支持,没有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的鼎力配合,工程建设更是不可能顺利实施。干线北京段途经房山、丰台、海淀三个区14个乡镇、57个村,永久征地 1787亩,临时占地近12000亩,拆迁房屋25万平方米。拆迁关键时刻,三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现场指挥,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拆迁任务,确保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通水目标的实现。2009年全面启动的配套工程,涉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怀柔、密云等12个区县,征迁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正是这些区县干部群众讲政治、识大局,才保障了各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工程顺利竣工来之不易。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水利工程大全,在北京的工程建设也是如此,涉及除渡槽以外的各类水利工程类型,还采用了地铁施工工艺,是水利工程和市政工程的集合体。施工中,面临重重难关,建设者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保质量、机制创新保效率、管理创新保安全”,不断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216项创新成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记者在探访北京南水北调工程中,在明渠广场上看到了在国内首次采用的内径达4米的超大口径PCCP输水管,据介绍,这种管道单节长度为5米、重达78吨,内径之大可容一辆小型轿车通过。设计、生产、运输、安装都无先例可循,其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东干渠项目部采访时,记者深入探访了几十米深的地下涵洞工程现场,在盾构机的隆隆轰鸣声中了解到,在五棵松地区,国际首例大直径压力输水隧洞,近距离下穿正常运营的地铁站,地铁轨道沉降仅为3.5毫米,确保了地铁安全运行,创北京市浅埋暗挖穿地铁站最小沉降纪录;还有国内最大体积塑性混凝土浇筑、成功完成大宁调蓄水库防渗墙施工等,此外,施工人员还将防洪水库改造为调蓄水库,拓展了大宁水库功能,缓解了供用水矛盾;将南水北调终点延伸至密云水库,连通并恢复沿途水利基础设施功能,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
在团城湖调节池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在东五环地下冰冷潮湿的输水管道中,在各个调蓄水库和自来水厂,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有人数次推迟了婚期,有人顾不上回家看看刚出生的儿女,还有人连续数月吃住在工地上。建设者用他们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和聪明才智为南水北调工程写下了鲜为人知的宏大篇章。
饮水思源点滴珍惜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竣工日期的临近,有不少北京市民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家能喝上南水北调的水么?”
对于这个问题孙主任表示,近年来,北京每年形成的可用水资源21亿立方米,市民生活用水占到16亿,南水北调来的这10亿多立方米清水,能占到市民生活用水的50%以上,将为中心城和新城20座自来水厂供水,成为首都的主力水源,并与京城现有城市供水系统联网,最终形成外调水、本地水“双水源”联合调度的供水格局。目前,南水北调的供水范围涉及几乎北京全部的平原地区,将近6000平方公里,除延庆以外,15个区县都能够喝到长江水。
孙主任强调,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除了能够显著提高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外,还将显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首都资源承载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外调水进京后,北京将利用南水北调输水线路连通北京五大水系、沟通现有水利基础设施,逐步返还城市生活和工业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为水库、城市河湖和地下水源地补充清水,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恢复和扩大河湖水面,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和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工程效益,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比如:调水工程京石段2008年6月试通水,来水补充进晓月湖恢复了卢沟晓月美景;去年的园博会,园博湖的水也主要是来自于南水北调,现在大宁调蓄水库已经有20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面,南水北调沿途200余公里管线也将打造为绿色生态景观带。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支撑下,北京将切实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保障首都主体功能顺利实现,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构建世界一流的宜居和谐之都。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布局不仅考虑了城市南部地区发展、首都新机场以及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对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明显改善首都水生态环境的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水水质,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饮用水。中线供水取自丹江口水库,是优质的地表水,水质软、偏弱碱性,而北京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地下水,矿物质含量高、水质偏硬。来水后可降低水质硬度,自来水水碱较重的情况将有所改善,居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水碱减少了。另外,外调水工程供水成本略高于本地,通过经济杠杆作用也将使市民意识到水作为资源的价值。
管好水,用好水,珍惜每一滴水。
每一位普通市民,都应充分认识到水资源供给不足的严峻现实,理解千里调水的来之不易,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情。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节水技能,消除水龙头上的浪费,逐步养成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水的守护者参与到各项节水工作的监督管理中来,参与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来,回馈党中央对首都人民的亲切关怀,回馈水源地人民对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
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后盾,得益于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几十万沿线群众的讲政治、顾大局,得益于数万名建设者的能战斗、讲奉献,北京南水北调工程才有了今天的可喜局面和丰硕成果,首都才能成为南水北调最早受益的城市,全市人民才能在今年汛后迎接江水进京。
人多水少的城市发展挑战时刻提醒着我们:“南水北调,争分夺秒;节约用水,一点一滴。”
为了解决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本世纪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项特大型工程的建设,是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更是建设绿色北京和推进生态文明的生命线。从2003年起,工程建设者们和沿线人民历经十余载艰苦奋斗和奉献牺牲,将于2014年汛期后正式向京、津、豫、冀等4省市的20多个城市供水。今后,每年将有10亿立方米以上的长江之水源源不断注入京城,润泽首都人民。
调水进京路在何方
2004年,北京市专门成立了南水北调办公室,下设建设管理中心及各项目部,全面担负起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北京段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在南水北调办公室采访孙国升主任时,他首先谈到工程的总体情况。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国北方地区调水。目前在建的是东线和中线工程,西线工程尚未开工。
由于中线工程担负着缓解首都供水危机的重任,因此中线北调之水究竟从哪里来,如何进京,在北京走什么路线以及北京段配套工程的情况尤为引起我们的关注。
据孙主任介绍,坐落于长江流域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水面宽阔,碧波万顷,水质清澈透明,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所在地和起点。从这里出发,长江水沿京广铁路西侧向北,经中线主干渠,一路奔流至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终点,主要解决华北地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用水问题。一期工程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二期工程达到130亿立方米。
记者设想,一滴水从丹江口水库来到北京,旅途有多远?要走多少天?速度有多快?来到团城湖面积达67公顷的团城湖调节池施工现场,项目部总工程师化全利一边带领我们徜徉在尚未注水的巨大池底,畅想来水时的壮观场面,一边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一滴水从起点到北京要走1276公里,历经15天时间,水流速度将近1米/秒。她还具体介绍说,长江水是从京冀交界的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进入北京的,第一站到达北拒马河暗渠,从这里开始水从走地面明渠改走地下管涵,然后沿着京石高速向东北,出房山区、过杜家坎的大宁水库、穿永定河进入西四环地下,再一直向北流到颐和园团城湖,全长80公里。而整个地下水源环线马上就要全部贯通,今年汛期后可以投入使用。
为确保南水北调来水“调得进、用得上”,北京市投资建设了大量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建设约200公里的输水管线工程、总调蓄库容约4000万立方米的调蓄工程、供水总规模约400万立方米/天的新建、扩建和改造水厂工程,以及输、供水系统的通信、调度、监控和水质监测预警、管理设施等项目。
结合国家南水北调战略部署,北京市分三个阶段安排2020年前的配套工程建设。第一阶段,结合中线工程干线北京段工程建设,2008年完成配套工程“三厂一线”建设任务。即:改造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建设团城湖—自来水九厂输水工程(一期)。第二阶段,结合中线一期工程建设,2014年中线通水前集中力量建设配套工程21项,其中输水工程6项、调蓄工程3项、新建及改建水厂工程11项、智能化管理系统1项,具备接纳年调水10亿立方米的能力。第三阶段,到2020年底,完成配套工程相应建设任务,具备接纳年调水14-17亿立方米的能力。
三个阶段任务完成后,北京将实现密云水库、地下水源与外调水源“三水联调”,形成以两大动脉、六大水厂、两个枢纽、一条环路和三大应急水源地构成的供水格局,简称“26213”。
目前,第二阶段各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大宁调蓄水库已蓄水1910万立方米;南干渠基本完工,即将试通水演练;东干渠、团城湖调节池、密云水库调蓄工程、郭公庄水厂、城子水厂、第十水厂等参与接水的关键性项目均已进入施工高峰阶段,通水前后均能具备接水条件。
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国务院批准提前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干线工程已于2008年4月竣工,9月正式通水,6年来,已从河北应急调水入京16亿立方米。因此,可以说,北京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省市中建成最早、发挥效益最早的城市。
千里送水来之不易
孙主任对中线工程情况的介绍,使我们感叹于南水北调将为保障首都用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他对十余年建设历程的回顾和带领记者实地探访,又更使我们感动于千里送水的来之不易。流向北京的这一泓清水,凝聚着党中央的关怀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全力投入,饱含着水源地及沿线人民顾全大局的无私奉献和支援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渗透着工程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和呕心沥血。
各方巨额投资来之不易。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投入、地方投入和银行贷款,工程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绝非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能承担,需要举全国之力才能完成。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不惜耗巨资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关心支持力度之大。具体到北京市,向国家上缴了54.3亿元基金,中线工程北京段的征地拆迁中又投入了14亿元资金。为保障工程建设资金,市委市政府还决策成立了北京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中心,作为政府融资平台负责投融资。
群众理解支持来之不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移民44.5万人,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34.5万人。库区移民4年任务2年完成,平均每天搬迁500人,最多一年动迁18万人,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在移民迁安的战役中,河南、湖北两省动员组织近10万名干部投身到移民工作中。其中,河南共组织移民对接近2000次、行程30万公里,投入人力110多万人次,出动车辆10多万车次,维修道路284公里,建设移民新村56个。湖北省4万多名干部齐上阵,动用搬迁车辆3万台次,组织搬迁300多批次,新建移民点500个,建房5万户700万平方米,调整生产安置用地25万亩。移民工作中涌现出了众多无私奉献、舍家为国的动人事迹,水源区和沿线群众为了千里送水北上,携家带口,惜别滋养世代人的故土,搬迁异地,一幕幕感人情景,催人泪下。 在北京市,如果没有沿线群众的理解支持,没有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的鼎力配合,工程建设更是不可能顺利实施。干线北京段途经房山、丰台、海淀三个区14个乡镇、57个村,永久征地 1787亩,临时占地近12000亩,拆迁房屋25万平方米。拆迁关键时刻,三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现场指挥,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拆迁任务,确保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通水目标的实现。2009年全面启动的配套工程,涉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怀柔、密云等12个区县,征迁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正是这些区县干部群众讲政治、识大局,才保障了各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工程顺利竣工来之不易。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水利工程大全,在北京的工程建设也是如此,涉及除渡槽以外的各类水利工程类型,还采用了地铁施工工艺,是水利工程和市政工程的集合体。施工中,面临重重难关,建设者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保质量、机制创新保效率、管理创新保安全”,不断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216项创新成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记者在探访北京南水北调工程中,在明渠广场上看到了在国内首次采用的内径达4米的超大口径PCCP输水管,据介绍,这种管道单节长度为5米、重达78吨,内径之大可容一辆小型轿车通过。设计、生产、运输、安装都无先例可循,其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东干渠项目部采访时,记者深入探访了几十米深的地下涵洞工程现场,在盾构机的隆隆轰鸣声中了解到,在五棵松地区,国际首例大直径压力输水隧洞,近距离下穿正常运营的地铁站,地铁轨道沉降仅为3.5毫米,确保了地铁安全运行,创北京市浅埋暗挖穿地铁站最小沉降纪录;还有国内最大体积塑性混凝土浇筑、成功完成大宁调蓄水库防渗墙施工等,此外,施工人员还将防洪水库改造为调蓄水库,拓展了大宁水库功能,缓解了供用水矛盾;将南水北调终点延伸至密云水库,连通并恢复沿途水利基础设施功能,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
在团城湖调节池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在东五环地下冰冷潮湿的输水管道中,在各个调蓄水库和自来水厂,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有人数次推迟了婚期,有人顾不上回家看看刚出生的儿女,还有人连续数月吃住在工地上。建设者用他们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和聪明才智为南水北调工程写下了鲜为人知的宏大篇章。
饮水思源点滴珍惜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竣工日期的临近,有不少北京市民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家能喝上南水北调的水么?”
对于这个问题孙主任表示,近年来,北京每年形成的可用水资源21亿立方米,市民生活用水占到16亿,南水北调来的这10亿多立方米清水,能占到市民生活用水的50%以上,将为中心城和新城20座自来水厂供水,成为首都的主力水源,并与京城现有城市供水系统联网,最终形成外调水、本地水“双水源”联合调度的供水格局。目前,南水北调的供水范围涉及几乎北京全部的平原地区,将近6000平方公里,除延庆以外,15个区县都能够喝到长江水。
孙主任强调,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除了能够显著提高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外,还将显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首都资源承载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外调水进京后,北京将利用南水北调输水线路连通北京五大水系、沟通现有水利基础设施,逐步返还城市生活和工业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为水库、城市河湖和地下水源地补充清水,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恢复和扩大河湖水面,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和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工程效益,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比如:调水工程京石段2008年6月试通水,来水补充进晓月湖恢复了卢沟晓月美景;去年的园博会,园博湖的水也主要是来自于南水北调,现在大宁调蓄水库已经有20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面,南水北调沿途200余公里管线也将打造为绿色生态景观带。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支撑下,北京将切实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保障首都主体功能顺利实现,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构建世界一流的宜居和谐之都。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布局不仅考虑了城市南部地区发展、首都新机场以及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对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明显改善首都水生态环境的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水水质,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饮用水。中线供水取自丹江口水库,是优质的地表水,水质软、偏弱碱性,而北京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地下水,矿物质含量高、水质偏硬。来水后可降低水质硬度,自来水水碱较重的情况将有所改善,居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水碱减少了。另外,外调水工程供水成本略高于本地,通过经济杠杆作用也将使市民意识到水作为资源的价值。
管好水,用好水,珍惜每一滴水。
每一位普通市民,都应充分认识到水资源供给不足的严峻现实,理解千里调水的来之不易,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情。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节水技能,消除水龙头上的浪费,逐步养成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水的守护者参与到各项节水工作的监督管理中来,参与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来,回馈党中央对首都人民的亲切关怀,回馈水源地人民对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
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后盾,得益于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几十万沿线群众的讲政治、顾大局,得益于数万名建设者的能战斗、讲奉献,北京南水北调工程才有了今天的可喜局面和丰硕成果,首都才能成为南水北调最早受益的城市,全市人民才能在今年汛后迎接江水进京。
人多水少的城市发展挑战时刻提醒着我们:“南水北调,争分夺秒;节约用水,一点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