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一直面临着教与学的矛盾,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實践中还应全面理解,重点把握各个环节,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应用;启示
【作者简介】潘新淮(1990.11-),男,安徽淮北人,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一、“对分课堂”概念的提出
所谓“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师生“对半分配”课堂时间。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对分课堂”把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分别为:教师的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即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框架和学习的重、难点;学生课后的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材料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经验,是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过程;学生的课堂讨论(Discussion),即学生带着课后的自学和思考结果与班级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可分为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用三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命名,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二、“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大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学习应包括三个递进阶段。讲授阶段:“对分课堂”要求讲授在先,强调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因为教师讲解能更有效、更清楚地展示学科结构。内化吸收阶段: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学生须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回味老师所讲授内容,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讨论阶段:对分模式中的讨论是延时讨论、隔堂讨论。在隔堂对分中,小组讨论的内容不是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是上一次课的内容。讨论期间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提高学生交流对话能力。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时间和节奏,最后对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行点评、讲解与总结,并及时给予信息反馈。在操作程序上,先用一节课时间由学生讨论上周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后一节课由教师讲授新内容,每学期教学模式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
三、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把握的环节
1.学生分组。对分课堂教学中,分组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外语对分课堂的讨论不同于其他课堂的讨论,它需要用外语参与讨论,必须讲究技巧,注重学生外语水平高低、座位安排、分组形式等因素,需要精心策划。从讨论分享的角度以及一般的上课进度来看,无论班级大小,3~4人是最理想的小组人数搭配。
2.学生课堂讨论。讨论是对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从讨论的准备环节、实施讨论环节、结束讨论环节组织好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其过程应分为组内讨论、组间讨论、教师点评三部分,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及学习效率,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成绩评定。在对学生成绩评定时,既要重视平时成绩,又要注重考核结果,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期末评定学生成绩时, 学生最后的总评成绩要由平时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构成,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比较客观公正。
四、“对分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且优势明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为学生反思和建构语言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内化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路径。对分课堂通过对教与学核心关系的巧妙调整,使课堂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在整个对分课堂操作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的帮助。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非常重要。而对分课堂的实质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首先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利。在整个对分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聆听教师的讲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书面作业,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表达,这就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3.“对分课堂”模式符合教学规律,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普遍来说,学生不够重视,课堂参与性不高。而对分课堂教学遵循了科学的教学规律,无论在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环节,还是在考核评价上,都抓住了要害、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集中表现在:“讲”“学”“思”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思辨能力;改变了师生言语失衡;考核成绩科学客观。
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分课堂”带来对教学评估、学术评价、考试模式等重要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有可能引发中国教育的巨大变革。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理应成为对分课堂的重要推广基地。
参考文献:
[1]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3):140-144.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应用;启示
【作者简介】潘新淮(1990.11-),男,安徽淮北人,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一、“对分课堂”概念的提出
所谓“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师生“对半分配”课堂时间。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对分课堂”把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分别为:教师的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即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框架和学习的重、难点;学生课后的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材料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经验,是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过程;学生的课堂讨论(Discussion),即学生带着课后的自学和思考结果与班级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可分为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用三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命名,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二、“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大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学习应包括三个递进阶段。讲授阶段:“对分课堂”要求讲授在先,强调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因为教师讲解能更有效、更清楚地展示学科结构。内化吸收阶段: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学生须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回味老师所讲授内容,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讨论阶段:对分模式中的讨论是延时讨论、隔堂讨论。在隔堂对分中,小组讨论的内容不是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是上一次课的内容。讨论期间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提高学生交流对话能力。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时间和节奏,最后对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行点评、讲解与总结,并及时给予信息反馈。在操作程序上,先用一节课时间由学生讨论上周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后一节课由教师讲授新内容,每学期教学模式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
三、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把握的环节
1.学生分组。对分课堂教学中,分组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外语对分课堂的讨论不同于其他课堂的讨论,它需要用外语参与讨论,必须讲究技巧,注重学生外语水平高低、座位安排、分组形式等因素,需要精心策划。从讨论分享的角度以及一般的上课进度来看,无论班级大小,3~4人是最理想的小组人数搭配。
2.学生课堂讨论。讨论是对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从讨论的准备环节、实施讨论环节、结束讨论环节组织好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其过程应分为组内讨论、组间讨论、教师点评三部分,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及学习效率,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成绩评定。在对学生成绩评定时,既要重视平时成绩,又要注重考核结果,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期末评定学生成绩时, 学生最后的总评成绩要由平时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构成,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比较客观公正。
四、“对分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且优势明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为学生反思和建构语言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内化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路径。对分课堂通过对教与学核心关系的巧妙调整,使课堂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在整个对分课堂操作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的帮助。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非常重要。而对分课堂的实质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首先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利。在整个对分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聆听教师的讲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书面作业,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表达,这就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3.“对分课堂”模式符合教学规律,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普遍来说,学生不够重视,课堂参与性不高。而对分课堂教学遵循了科学的教学规律,无论在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环节,还是在考核评价上,都抓住了要害、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集中表现在:“讲”“学”“思”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思辨能力;改变了师生言语失衡;考核成绩科学客观。
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分课堂”带来对教学评估、学术评价、考试模式等重要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有可能引发中国教育的巨大变革。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理应成为对分课堂的重要推广基地。
参考文献:
[1]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3):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