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不应是少数人特权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ll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山西省高检6名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参加私企老板宴请娱乐,被给予处分。该院随即痛定思痛,出台《检察人员“八小时之外”五条禁令》,把“八小时之外”纳入监督范围,并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
  其实,针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管理措施并不少见。早有廉政专家建言:“八小时之外”处于监督盲区,很容易为腐败行为打掩护,这个监督漏洞应该补上。
  “监督盲区”是一个我们熟知的词,每曝出一起腐败案,舆论和公众都能从披露的腐败细节中发现“监督盲区”,然后就呼号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管,打上制度补丁,堵上制度漏洞,让组织的眼睛能够盯到这些盲区,避免官员游离于监管部门的监督之外。
  暴露了情妇问题,就说“凡贪多色”,要盯官员私生活;暴露了配偶子女问题,就说监督的视野也要扩大到对官员近亲属;暴露了风月场所嫖娼问题,就说禁止官员出入娱乐场所。我们的监督似乎永远被腐败牵着鼻子走,暴露哪有盲区,叭,就贴上一个补丁,发现谁有可能腐败,就找另外一个人去监督他,这个人腐败了再找另一个去监督,我们的反腐制度上叠床架屋地贴着这样的补丁。
  “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安排,显然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因为很多贪官的腐败都发生在工作时间之外,然后就把八小时之外当作“监督盲区”,要通过设置一双监督的眼睛来消除这个盲区。
  这种反腐思路显然有问题,“八小时之外”本就是个伪命题,虽然很多贪官的腐败表现在八小时之外,但根子却还在八小时之内,也就是在权力缺乏监督。
  如果权力没被真正地关进笼子,则处处都是监督盲区,即使官员整天都在纪检机关的眼皮底下,那里也依然是盲区。
  所以,监督模式有必要改,必须将官员置于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之下,让公众成为关键的监督力量,这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盲区。当监督只是少数人特权的时候,“监督盲区”将永远无解。
  既有的监督模式,让相关部门盯着官员,财产在内部申报,相关事项在内部公开,官场是一个封闭系统,公众多被排斥在外。监督是特权,只有少数人才有这个权力。当少数监督者对付多数“可能滥用权力的人”时,盲区则是必然。八小时之内,无力管得住,八小时之外,更处处是盲区。
  何不借助最广大的群众力量去消除反腐盲区呢?纪检机关看不到的地方,群众可以看见。监督部门的盲区,对广大网民不是盲区。一个纪检干部盯十个官员,可能比较难盯,但十个网民盯一个官员,就不那么难了吧?公众有能力,也有积极性去做这种工作,因为贪官乱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公众有痛感,他们愿意不拿报酬去监督官员。当监督不是少数人的特權,而是每个人的职责时,监督盲区的困局就会迎刃而解。
  进一步说,让监督成为每个人的权利,就是让官员公开运行每一项权力,让公众能看到每一分公共财政的流向。其实,当政务信息和官员信息对公众没有盲区的时候,对官员的监督盲区也就会自然消失。
  这个时代最荒谬的事情是,有些人一边故意对公众设置了无数“监督禁区”,一边却又假惺惺地去解决“监督盲区”。蒙上公众的眼睛,将人民关进笼子,这便是人为的监督盲区。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PASS断路器的特点,并对此类设备应用的安全、可靠性及适应的范围进行了分析。
景泰县电力局辖区五座35kV变电所出线断路器2001年前共有四种类型:
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大地(土壤)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过后不久,各地就纷纷搞“急刹车”,检查、停用校车,现在我们这个地方的孩子却没车可坐了,这不得不让人担心。我们老家村小合并,6岁的孩子要去12里外的地方读书,
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其中起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卧室内度过的。因此,讲究卧室卫生,对促进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应怎样注意卧室卫生呢?
本刊讯 10月30日,摩托罗拉计算机部(MCG)在北京宣布了2001年的电信策略。公司将致力于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所有运行无线、企业、网络和传输应用的电信系统中。  摩托罗拉公司
期刊
儿子在石家庄打工一年多不回家,中秋节快到了,母亲思子心切,从云南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儿子却因母亲来之前不事先打声招呼,自己还须请假,不能正常出工而迁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