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宝宝的过度依赖当成乖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ing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父母看来,宝宝依赖父母,显得很乖,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不那么依赖父母的宝宝,成天调皮捣蛋,反倒显得不正常,有多动症之嫌。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宝宝依赖父母一旦过度,就不再是乖,而是一种病,至少是病的雏形。这种病的名字叫“依赖性人格障碍”。所以,父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内向气质能改善
  【案例】
  庆庆是一个害羞的4岁女孩,平时少言寡语,只愿意跟妈妈待在一起,显得十分乖。但是,她的乖似乎过了头,每到过年她都焦躁不安,因为家里要来生人,而且还要跟着爸爸妈妈去陌生人家拜年。一看到有人来家里拜年,庆庆就躲到自己的小房间里,有红包也不肯出来接;陪爸爸妈妈去别人家拜年,庆庆一路上不停地嘟囔着“不去”,即便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爸爸妈妈认为,庆庆属于内向性格,而性格类型是不可改变的。用慶庆妈的话说就是“庆庆天生做不了疯丫头”。
  【分析】
  首先,孩子的性格类型的确对行为有决定性影响,但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否认,每种性格类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优点自然要发扬,但缺点更不可漠视。内向性格的孩子不爱动,胆小害羞,适应性差,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态度,遇到不顺心的事更容易意志消沉,这些缺点都应该有意识地克服。
  其次,有些孩子的害羞是教养方式促成的。有些父母性子急,对孩子缺乏耐心;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有些父母喜欢否定孩子,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为安全起见,尽量避免孩子与外界接触,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变得胆小、害羞、依赖性强;还有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体罚、恐吓等方法教育孩子,对于一些敏感、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来说,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时间久了,就会变得胆小、孤僻。
  【策略】
  父母平时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了解孩子的性格,并运用正确的教养方法加以引导,孩子就会变得活泼大方、开朗乐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引导孩子主动与人交往,但不可勉强孩子,应该遵循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原则,从打招呼开始,并适当给予鼓励。
  2.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娱乐、社交活动,可以使孩子扩大交往范围,活跃情绪,变得愉快起来。随着活跃和愉快渐渐成为习惯,孩子就不那么害羞了。
  3.帮助孩子交几个知心朋友。人们的心灵原是相通的,完全可以相处得水乳交融。一旦孩子打开心扉,在感情上与朋友融为一体,就不会那么依赖父母了。
  宝宝需要你关怀
  【案例】
  4岁的球球是个瘦弱的男孩,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缠着妈妈,节假日更是寸步不离。找不到玩具,他会求妈妈来帮他找;妈妈练习书法,他也闹着要写,给了他纸和笔,他却非要抢妈妈手中的笔,妈妈不给,他就哭闹。妈妈被缠得恼火,打了球球两巴掌。球球委屈地哭了两声,反倒变乖了,安安静静地写起字来。妈妈骂球球是“贱骨头”“欠揍”,却拿他没有办法。
  【分析】
  球球过度依赖妈妈,可能有以下三种原因:
  1.缺乏感情。幼儿对感情的渴望出乎父母的想象:婴儿啼哭,有可能不是肚子饿的缘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注意,要父母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向父母要东西、跟父母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父母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孩子通常是不会缠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知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来找父母的麻烦。
  2.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缠父母;相反,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被父母骂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稳了。这种情况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即挨骂挨打转移了孩子的焦虑,使孩子被动地稳定了情绪。
  3.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通常情况下,孩子只缠宠爱他的人,也专找原则性差、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告诉孩子,这样的大人总是能满足他的要求。
  【策略】
  孩子缠人,说明孩子缺乏自立能力、情绪不稳。改变这种个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选择。这样,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负责任的选择,也就不会整天缠着父母帮他干这干那了。
  吓唬宝宝是恶习
  【案例】
  3岁的东东喜欢睡前听爸爸讲故事,而爸爸喜欢讲鬼故事,每天晚上都能把东东吓哭,然后东东紧紧抱着妈妈的胳臂,不肯去自己的房间睡觉。爸爸嘲笑东东是“胆小鬼”,东东欣然接受这个不雅的绰号,只要允许他睡在妈妈的床上就行。在幼儿园,东东经常被小伙伴们嘲笑,甚至被女生看不起。幼儿园老师感叹:“东东也太乖了吧!”
  【分析】
  心理学家猜测,婴儿经历的第一次恐惧,也许是出生时巨大的噪声和强烈的光线造成的。接下来,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时常会感觉到这种恐惧。显然,婴儿是逐步适应世界上的新事物的。出生使孩子失去了母体给他的安全感,出生后的一年里,他刚开始认识外界环境,任何他不熟悉的刺激,声音、面孔、光线、颜色都会使他产生恐惧感。
  2~4岁,孩子会害怕动物。这个阶段,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帮助,让孩子了解,有些动物很危险,有些动物很友善。帮助孩子熟悉动物很重要,父母可以给孩子看图片,为孩子买动物造型的玩具,给孩子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查阅展现动物生活形态的资料。父母永远不能强迫孩子接近孩子害怕的动物,这样只会使孩子身心不快,并固化孩子的恐惧心理。
  【策略】
  孩子有可能对任何事物感到恐惧,但并非所有恐惧都是坏事。比如,孩子对闪电和响雷感到恐惧,父母应该对此报以同情,并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但是,父母不可故意吓唬孩子,更不能让孩子的恐惧感变成一种持久的不快。孩子到6岁时往往还不能区分虚幻和现实,如果夜间醒来害怕黑暗,父母应该为孩子留一盏小灯,或陪他一会儿,不要把他一个人留在黑暗之中发抖。   孤僻宝宝最可怜
  【案例】
  4岁的琴琴总是缠着妈妈,不肯下楼找小朋友玩,因为她好像没有朋友。在幼儿园,琴琴也是一个孤僻的女孩。因为孤僻,琴琴对很多集体游戏不熟悉,因此不大受欢迎,造成她更不愿意尝试融入集体,更加孤僻。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琴琴妈不解:“孩子不合群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分析】
  心理学中所讲的“不合群”是指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寂寞或懒于交际的一种特殊心态。孩子不合群,就会因为缺乏与同伴的交往而产生孤独、执拗、任性等不良心理,对智力发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家庭氛围不良。比如父母关系不和、争吵不断,或父母长期不在家,缺少亲子交流等。这样的家庭环境极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压抑。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与其他人交往,害怕遭到拒绝,长此以往极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极的内向性格。
  2.养育方式不正确。不良的养育方式包括:父母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有求必应;父母认为只有自己的孩子最棒,使孩子形成虚高的自我评价;父母随意训斥、打骂孩子,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等等。溺爱和虚高的自我评价极易使孩子形成过分的自我中心、过度依赖、倔强、适应能力差等不良品质或习惯,从而使孩子缺乏交往动机,直至不愿交往。“大棒政策”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相反,很可能造成孩子终生的交往障碍。
  3.交往环境单一。部分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禁止孩子与同伴交往。如果孩子在幼年缺少正常的交往,就会缺乏交往的基本技能,不会商量、谦让,更不会主动争取朋友,从而直接影响孩子交往态度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增强。
  【策略】
  要培养一个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孩子,家长可以从消除那些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入手。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全家人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孩子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不在孩子面前暴露父母的分歧,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2.转变养育观念,改进养育方式。父母要尊重孩子作为主体的人格和权利,避免包办代替;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摆脱依赖思想;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注重亲人的感受,防止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父母不必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旁,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独立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独自游戏中独立探索、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坚实的自信心。
  3.营造真实的交往环境。父母应允许孩子与他人交往,让孩子享有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自由;要积极引导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同伴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孩子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努力结交好朋友,发展友谊。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不用努力,吃了“聪明药”就能一夜变学霸?真有这么好的事吗?专家提醒:至少目前,世界上并没有聪明药,而滥用“聪明药”,则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聪明药”正在被滥用  10年前,受国外影响,浙江一带有家长给孩子服用利他林以提高学习成绩,引起了人们关注。当时有医学专家对盛传的所谓“聪明药”进行了解读,指出“聪明药”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变聪明,反而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成瘾。  现今,“聪明药”再次被爆出在欧美
宝宝活泼开朗、落落大方,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令父母满意。他可能一看见陌生人靠近,就害怕得躲到你的身后;一让他站在众人面前说话,他就扭捏起来;每次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他除了哭还是哭……很多父母都对孩子的胆怯、害羞、被人欺负而不反抗等表现,忧心忡忡。那么,胆小害羞、不爱交际真的是内向孩子所具有的特质吗?内向是一种心理倾向,还是一种性格缺陷?家有内向的孩子,父母又该如何赋予他成长的力量呢
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5岁以下儿童每天通过电子屏幕接收信息超过2小时,会增大专注力下降的风险。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研究员、该研究报告主要作者皮尤什·曼达内表示,研究发现,在5岁以下儿童中,每天使用屏幕时间超过2小时的幼儿明显有更多行为问題。  曼达内和他的同事对加拿大一项出生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5岁儿童的屏幕使用时间和其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要求接受调查
惹狼惹虎,别惹辅导作业的大女主。  ——有人说,爸爸们要是没有辅导孩子的金刚钻,在一旁安安静静也是极好的。  强者会主动认错,因为他控制着局势;弱者只会嘴硬,因为他为不确定的后果焦虑。  ——所以,父母很难教会孩子主动认错。  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以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  ——网友看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感言。其实,亲子之爱几乎都是这样。  不是没有时间做准备,而是在有时间的时候没有
我怕他们嘲笑我  巧巧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是一个面色红润、动作灵敏的小姑娘。尽管她只有8岁,舞龄足足有5年!巧巧的妈妈方女士是舞蹈老师,巧巧从小在妈妈的练功房玩,3岁那年正式开始练功,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芭蕾舞“小天鹅”。  “这孩子是个不可多得的舞蹈材料,天生的舞者!”对于女儿的舞蹈天赋和自觉的练功态度,方女士津津乐道,但对女儿的古怪脾气又格外困惑,“人家说资质好的人性格多半不好,说得真对!巧
问: 今年3月,我与一家企业订立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签订合同时企业提出,由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用的,月基本工资为3500元;不需企业缴纳的,月基本工资是4000元。我选择了后者。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乙方月基本工資为4000元,并按甲方的规章制度享有超额完成工作量的奖金。甲方不负责养老和工伤保险费用,如果有关部门要求必须支付该部分费用时,则由乙方承担。”请问,这样的规定合法吗?  魏先生
日前,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一档节目中披露了“年轻男性”问题带来的危险:他们不找工作、药物成瘾、没有准备好迎接社会转型。鲍威尔提出,这是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他暗示说,如果我们忽视这场危机,就是在给我们自己带来风险。  美国记者沃伦·法雷尔在他的一篇报道中说:“我用50年的时间研究男孩和男人,在研究中我发现确实存在‘男孩危机’,而且这是一场全球危机,在美国尤其严重。这场危机不仅
问:我与丈夫两年前经人介绍认识,不久就领取了结婚证。举办婚礼的时候,我父母送了我许多嫁妆,包括首饰、化妆品、家具、现金等。现在我与丈夫因性格不合等原因想离婚,请问,这些陪送的嫁妆是我的婚前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章玉琦(河南郑州)  律师意见:女方娘家陪送嫁妆的行为在法律意义上应认定为赠与行为,其为婚前个人财产还是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要根据情况来判断。  按照《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大宇和小泽既是邻居,又是同桌,他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早晨一见面,他们就相互点头问好,然后在操场上一起锻炼身体。多年来,两人之间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没有相互生气,没有引起任何不愉快。特别是大宇生日那天,小泽花了五十多元買了一个大蛋糕,大宇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你不知道,这五十多元钱虽然不多,可相当于小泽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呢!  (指导老师:万坤山)
问:儿子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但他的发小考得很好。老公训他:“你看人家,你怎么就不能跟人家学学?”儿子气哭了。老公看孩子哭了,自顾自地刷起了抖音,不再理孩子。我们碌碌无为,一生就这样了,可孩子的路还长,我想让他好好学习,东山再起,请问该怎么办?  秀丽  答:事实上,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孩子之所以优秀,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家庭。  2019年,有媒體采访了全国68位高考状元,发现这些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