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鹿源药材中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o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鹿源药材中γ-氨基丁酸进行含量分析.方法 采用柱前衍生UPLC-PDA法对不同基原、形态、采收时期,不同加工方式和部位鹿茸及鹿源药材中γ-氨基丁酸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鹿茸、鹿角、鹿角胶和鹿角霜中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鹿茸(0.35~ 2.91 g/kg)最高,鹿角胶(0.71 ~0.94 g/kg)其次,鹿角和鹿角霜含量(O~0.13 g/kg)最低;不同基原鹿茸中γ-氨基丁酸含量以花鹿茸最高;不同形态鹿茸中γ-氨基丁酸含量以二杠最高,三岔其次,毛桃最低;不同生长阶段鹿茸中γ-氨基丁酸含量以二茬茸最高,激素催生二茬茸最低;不同加工方式及部位对鹿茸中γ-氨基丁酸含量影响较大,煮炸与冻干相比能较大程度保留鹿茸中的γ-氨基丁酸,单位质量排血茸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带血茸(P<0.05),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中γ-氨基丁酸含量逐渐递减.结论 γ-氨基丁酸在鹿源药材中广泛存在且差异显著,尤其在不同基原、形态、采收时期,不同加工方式和部位鹿茸中,可以考虑将γ-氨基丁酸作为鹿源药材的质量控制成分.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崩漏临床基础研究的用药特色、潜在关联规则及配伍规律分析,为中医药治疗崩漏提供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做资料来源,搜集近10年符合纳入标准的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中药治疗崩漏的用药规律.共纳入方剂167首,含159味中药,高频使用中药有黄芪、熟地黄、当归等,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主归肝、肾和脾经,功效分类以补益药、活血药和止血药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9组核心药物组合,系统聚类分析归为4类,因子分析中提取7个公因子.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崩漏临床
基于对现有的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应用的文章加以整理、归类、分析,综合其特点,发现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中使用最多的是烟熏法、脂多糖(LPS)法等;动物模型建立操作简便,成模率高,其在现代医学病理上较为吻合,与中医病证特点符合度较低.通过归纳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发现未来动物模型的建立,需更贴合临床疾病的发生特点,从病因病机上也应与中医病证相结合.
目的:了解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应用情况.方法:收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文献1304篇,纳入符合要求文献的动物类型、造模方法、给药周期、表观指标、检测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动物多为8w~10w龄雄性Sprague Dawley (SD)大鼠、6w~8w龄雄性C57BI/6J小鼠、6 w~8 w Wistar雄性大鼠;造模方法使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和复合因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给药周期多为8w,造模方式多为腹腔注射;5种检测方法中常规检测指标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
人类的肠道微生物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微生物和人体共同进化成一个复杂的超级有机体,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密切的共生关系在给人体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增加了疾病发生的风险.肠道微生物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等活动,并且能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提供信号来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育,而免疫系统又是调节肿瘤的主导力量.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而以系统科学为宗旨的中医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增强免疫作用达到抗
目的:实验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是子宫肌瘤实验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子宫肌瘤动物模型虽类型多样,但如何建立成模率高且稳定的子宫肌瘤动物模型,目前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方法:为了对子宫肌瘤实验动物规范化模型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特采取大数据挖掘统计的方式对以往子宫肌瘤动物实验的造模方法、周期、频次等指标进行归纳分析,得出高频的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法、造模频率、造模时间、阳性药,并提出在整理动物模型数据时所发现的问题.结果:子宫肌瘤动物实验以鼠类为主要来源,其中Sprague Dawley大鼠以苯甲酸雌二醇联合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具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治疗.基础研究发现,天麻及其有效成分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均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这也体现出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本文对天麻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做一综述,以丰富临床用药依据.
目的 针对目前前胡含量较难合格的问题,对不同产地前胡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21 nm,洗脱时间为30 min.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 24批不同产地的前胡,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范围在0.83%~1.52%;白花前胡乙素含量范围在0
目的 研究T-box转录因子21 (TBX21) rs11657479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IS)中医证候及其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 纳入病例组及对照组各774例、793例.中风患者的辨证分型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标准.运用Massarray技术对TBX21基因多态性位点rs 11657479进行基因分型,运用PLINK软件分析遗传关联数据.结果 ①TBX21基因rs1165747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缺血性中风火热证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②TBX21基因r
综述脊髓损伤的定义、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实验研究概况,重点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文献做出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共识作为一种辅助群体决策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在分析共识要点及中医药领域共识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将云模型方法引入中医药领域共识研究中,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共识达成标准与认定方法缺失的问题.基于云模型理论把握专家认识的不确定性、真实反映专家意见,采用逆向云发生器与正向云发生器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专家思维过程、获取专家意见,通过计算正态云含混度确认专家意见一致性程度,依据概念含混度与定性描述对应关系确定共识达成标准.提出基于云模型框架构建中医药领域共识研究方法,给出该方法下的共识会议完整流程,为辅助中医药领域群